《機戰OG 月之民》評測 不談劇情還是好作品

2021-02-15 電玩巴士商城

《超級機器人大戰OG 月之民》是人氣機器人策略遊戲《超級機器人大戰》的最新作品,作為《機戰》25周年紀念作品的第一彈而發售,簡稱《OGMD》或《月之民》,這次不僅僅是第一次登陸PS4的《機戰》,更是首次官方中文化。

《機戰》對於大部分中國玩家而言是有情懷加分的,無論是GBA等掌機還是PS等家用機上都能找到《機戰》的痕跡,想必對機器人有興趣的玩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這個系列。而這次的中文化對即便不是《機戰》粉絲的玩家想必也有一定的吸引力。那《月之民》的素質究竟如何呢?小編在獲得遊戲的白金獎盃之後,這就為大家本作的評測。(白金等全攻略資料請點擊原文查看)

在開始之前呢,我想先為新玩家稍微介紹一下《機戰OG》系列:

《超級機器人大戰OG》是眼睛廠Banpresto公司(現被萬代收購成為子公司)出品的《機器人大戰》系列的一個分支系列,而OG的全稱ORIGINAL GENERATION(原創世紀)也表示這個系列是全部使用眼睛廠原創機體,角色和劇情的作品,其中不會出現任何有其他版權的角色和機體,甚至是長得像都會風險,老玩家應該都還記得當年日升因為機戰中一架名為「ヒュッケバイン(修克拜因,俗稱兇鳥)」的機體長得像高達就把眼睛廠告上法庭這件趣事吧。


▲修克拜因的機設是角木肇,也就是「Ka」,像高達也是難免的

從2002年GBA平臺第一款《機戰OG》發售開始,OG系列至今已經有14年的歷史,下面一起來回顧一下之前的本篇作品:

《超級機器人大戰ORIGINAL GENERATION(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ORIGINAL GENERATION)》

從91年第一部《機戰》誕生開始,其中的原創角色和機體越來越受歡迎,於是在2002年第一部OG作品在GBA平臺上誕生,而本作首次加入「SR熟練度」「駕駛員養成」等系統,而且在大幅強化動畫演出效果外,也向玩家展現了一個宏大的OG世界觀。

《超級機器人大戰ORIGINAL GENERATION2(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ORIGINAL GENERATION2)》

2005年發售於gba平臺,簡稱《OG2》,劇情緊接著前作並且融入《機戰A》和《機戰IMPACT》的故事,本作也首次加入禁止改造的EX困難模式和可進行10段改造的SP特殊模式。

《超級機器人大戰ORIGINAL GENERATIONS(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OG ORIGINAL GENERATIONS)》

2007年推出在PS2上的GBA平臺OG1與OG2的Remake版本,簡稱《OGS》,藉由PS2的強大機能,本作雖然是老作品的重做,但是絲毫沒有馬虎,大幅強化戰鬥畫面,加入戰鬥語音並且融合2部作品的超豐富關卡數量,最重要的是《OGS》對1,2兩部作品的人物性格以及故事做了一些改動,官方也有意讓《OGS》的故事作為正統,同時也是系列銷量最高的一作。

《超級機器人大戰OG外傳(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OG外伝)》

在《OGS》的通關特典中,有一個叫《OG2.5》的遊戲,雖然只有短短十關但這毫無疑問預示了續作的到來。果然沒過多久《超級機器人大戰OG外傳》(簡稱《OGG》)理所當然的登上了臺面,而《OG2.5》則正是《OG外傳》的前面幾關。作為一個外傳作品,劇情則是接著《OG2》之後,雖然它的內容不算很多,但是其中加入的「洗牌戰士」(迷你卡牌對戰遊戲)和「自由戰鬥」(玩家可自行設定敵我單位,駕駛員和武器等等)則相當有趣。

《第二次超級機器人大戰OG(第2次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OG)》

時隔5年,作為機戰20周年紀念作品首次登陸上PS3平臺,簡稱《2OG》,擁有著所有之前作品無法比擬的最強畫面表現力,無論是畫面解析度還是戰鬥動畫的精細程度都是一次相當巨大的革新。而且《機戰D》和《機戰MX》的加入並且重置之後也讓本作增色不少。

《超級機器人大戰OG 無盡之戰(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OG INFINITE BATTLE)》&《超機器人大戰OG 黑牢(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OG ダークプリズン)》

2013年底在PS3平臺上的2款機戰OG新作,分別簡稱為《IB無盡之戰》和《DP黑牢》,前者雖然沒有劇情但賣點是「爽快」的真實比例3D動作對戰,後者則是以人氣角色「白河愁」為主角,延續《2OG》故事的外傳作品。有趣的是由於《無盡之戰》的遊戲素質不高,而《黑牢》又不會單獨發售實體盤,雖然會上架PSN商店但晚了半年,大家幾乎都是衝著原本作為特典的《黑牢》來購買本作的,半年後在單獨上架PSN商店後,《無盡之戰》就幾乎無人問津了。

《超級機器人大戰OG 月之民(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OG ムーン·デュエラーズ)》

作為25周年紀念作品的《機戰》最新作品。故事緊接《2OG》並且主打《機戰J》和《機戰GC》的原創劇情,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設定上是正統的續作但是為了照顧新玩家,所以並沒有標註序號

在前段時間舉辦的機戰25周年活動「鋼之超感謝祭」上宣布,《機戰》25周年計劃的第一彈作品便是《月之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本作是否能稱得上25周年紀念作。

一貫高素質的動畫演出

燃到爆的動畫演出一直是《機戰》系列最大的賣點之一,在沒有了「版權」助陣後,想要抓住玩家的目光靠動畫演出自然是最好的選擇,而《OG》系列正是在這方面下了血本。怎麼帥就怎麼來,怎麼燃就怎麼來,高清解析度配合流暢的動作,在動畫演出效果上可以算作現階段《機戰》的最高效果了。


▲連BOSS都會汗顏的「退縮炮」

而《月之民》的PS4版本可輸出1920X1080解析度的FULL HD畫面,配合一貫高素質的動畫,絕對會將玩家的「鋼の魂」狠狠的燃上一把,具體有多燃,一看動畫便知。

新的突破與嘗試

由於在2D動畫方面,《月之民》很難做到新的突破,於是這次設計了不少3D演出。說起3D機戰,老玩家可能會想起來《機戰SC》也就是《機戰特勤指揮官》這部作品,當時在PS2發售後接其真實比例全3D演出的噱頭也算獲得了不少關注度,本身也連續出了2部作品,不過由於遊戲節奏太慢而且「選中機體後選擇移動路線,遇敵自動戰鬥玩家完全看電影」的玩法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而這次《月之民》中則大膽的多次使用3D演出動畫,雖然只是在過場劇情中出現而且演出略顯稚嫩,但是和以往的對話或者特意切2D戰鬥動畫不同,這能給玩家帶來一種不一樣的新鮮感,而且在遊戲最後還有一段2D3D動畫相結合的招式演出,著實被驚豔了一把。


▲大量的3D過場頗有新鮮感

在系統方面,《月之民》在《2OG》的基礎上也進行了一些調整。例如《2OG》的「アビリティ」能力就是一個非常雞肋的設定,按理說讓玩家自由搭配能力養成人物是個不錯的想法,但是「アビリティ」一來不能購買,二來極其稀有,打BOSS都不一定會掉落,導致明明是個新系統卻沒辦法好好利用。

這次《月之民》額外加入了一個可用來購買「アビリティ」的AP點數,只要擊墜敵人就可以獲得,同時還能多周目繼承,這樣一來這個系統也就不那麼雞肋了。

其次ACE獎勵一直是《機戰》的核心要素之一,當駕駛員的擊墜數超過50的時候就會有一個額外的能力獎勵,上次的《2OG》中ACE獎勵設計的其實有些偷懶,大多都是在數值上面做些手腳,而這次《月之民》也就這個問題改動了一番,例如人氣角色廚子艾爾扎姆的ACE就從「技量+25」改成了「附近1格內有黑色機體時每回合自動使用集中」,這樣明顯後者有趣的多。


▲《2OG》廚子的ACE


▲《月之民》廚子的ACE

我們能看出來,這次《月之民》在維持著原本優點的基礎之上,著進化與突破的想法,但是和遊戲出現的一堆問題相比,這些優點卻顯得有些蒼白,那麼《月之民》到底有著哪些問題呢?

老素材的過度套用

我們說《月之民》的動畫精彩,演出效果燃爆其實是建立在《2OG》高素質動畫的基礎上的,因為除了新參戰機體,所有的動畫幾乎都是直接沿用現成的老素材。實際上從《OGS》開始,例如SRX,古鐵等機體的戰鬥動畫基本就已經定型,但是通過解析度以及各種特效和CUT IN的進化,即便是一樣的招式,從《OGS》到《2OG》也不會有「這動畫我看過了,再看燃不起來」的感覺。但如果你玩過《2OG》後繼續《月之民》的話,看到這一幕幕直接照搬的動畫,難免會有些審美疲勞。

而在機體模型方面也有著同樣的問題,老機體直接用的《2OG》的素材,在將1080強制拉伸到1920之後,無論是靜止圖還是動畫細看的話都會覺得有些違和,直觀圖片對比之下,《月之民》的甚至會感覺有些模糊。


▲上為《2OG》下為《月之民》

不過「奪魂者」這臺機體的模型改動還是值得稱讚的,《2OG》中奪魂的模型非常奇怪,頭大身子小,這次一改成為高富帥,不過有著相似待遇的機體似乎不多,雖然在動畫方面雖然有著小小的改動,但實際上非常不明顯。


▲雖然成為了高富帥,但代價就是HP回復變少了

關卡劇本注水嚴重

在版權作中,我們看著不同作品中的角色CROSS互動對話,時不時玩玩梗就會感到心滿意足了,但是《OG》不同,《OG》得在不斷推進故事的同時填老作品的坑(然後繼續挖坑)。雖然其龐大的設定導致不可能1,2部作品就把《OG》交代清楚,但經過這麼多年的描繪,整體的故事框架已經很完整了,只可惜這次《月之民》無論從關卡設計還是整體劇本上而言,都太水了。

故事的推進過程非常無語,從開始一直到故事的中盤後,我方部隊甚至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說自己要做什麼,一直都是「遭遇戰——打完雜兵趕走BOSS——遭遇戰——打完雜兵趕走BOSS——遭遇戰...」前中期我還能理解,畢竟得慢慢進入高潮,都玩到中期了,對話還一直都是「警報!敵人突然出現啦!」這種格式,真的有些脫力。


▲一言不合就拉警報

其次日常劇情被大幅縮水,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艦長以及敵我兩方高層領導的各自作戰談話,誰會對大叔開會有興趣啊?劇本對於艦長作戰會議的描寫內容量幾乎就是主人公級別的,而隊員也很奇怪的一直會討論上層的話題,例如「艦長準許出擊了嗎?」,「艦長下達了什麼命令?」,「這事艦長怎麼看?」。雖然這位空降艦長是個好人,但是對不起我選擇快進。


▲司令和艦長開會的劇情太多了

作戰結束後的套路幾乎就是:寒暄幾句——整備界面——短暫日常對話——艦長開會——警報。而且很多關卡2關連在一起根本就沒有任何對話,直接整備界面讓你存個檔了事。而進行到最終決戰時,本以為會有慣例的「決戰前夜」對話或者有文字鋪墊,沒想到啥都沒,直接開打.而遊戲中的敵人種類也少的可以,從遊戲前半段就開始打怨念體ラマリス,到最終話依然在打,敵方的BOSS騎士機除了換個顏色之外招式動畫大同小異,最後幾關勢力總BOSS決戰還算有些亮點,而且本次BOSS雖然都被砍掉了第二形態,但是在HP降低以後會加入新的招式,但其它關卡水注的太多了,像39話這種完全可以劇情帶過的關卡還出現過很多次,而若把水份都去掉的話,《月之民》可能只能與《OG外傳》的故事分量相當。


▲我已經記不清到底打了多少話的ラマリス了



本段大量劇透,沒玩過的玩家請跳到最後的總結。


原創劇情改動倉促

《月之民》主打的是《機戰J》以及《機戰GC》的故事,但是《機戰GC》的故事真的處理的讓人汗顏,通篇醬油不說,為《GC》準備關卡都看起來像是硬塞上去的,原作《GC》裡面的反派還算風光,不僅有著自己大要塞,最終BOSS更是表現得冷血殘酷,最終決戰時完全把同族當棄子,讓要塞撞向地球。但這次敵人的設定被改動不少,一個個都長著「侵略地球大魔王」的嘴臉,然而還沒什麼乾貨,自己的母星都被毀滅了,居民都躲在異次元空間裡面和難民一樣,不知道哪裡來的自信要和地球拼命,結果就是反派全滅,除了這個童顏巨乳的妹子其它角色和故事幾乎無法留下什麼印象。

《機戰J》作為主線,分量還是很足的,而且想必不少玩家都曾在GBA上通關過好幾次《機戰J》,這次各種重置也算有個情懷加分。《月之民》對J的設定,故事等都有比較大的改動,往好了說,算是對J裡面的各種設定有了一個非常詳細的補充;但是可能是由於篇幅劇本的問題,在人物塑造特別是2個主角方面也有著不小的問題。

原本《機戰J》就是男主角紫雲統夜從一個膽小的男生變為勇敢男子漢的歷程,而女主角卡薇娜則是以復仇與愛為核心的故事,配合3名副駕駛妹子,可能算是最GAL風的一部作品。但之前也說過,《月之民》對於日常故事以及人物心理的描寫非常少,導致統夜一開始滿滿不樂意,但同伴稍微安慰了幾句之後,後面瞬間畫風突變就成了「我要為了同伴為了父親全力戰鬥!」這種王道男主的樣子,非常違和。

女主角卡薇娜也有著相似的問題,一開始的劇情將她塑造成了一個只想著復仇的「瘋子」形象,即便同伴去安慰她開到她,結果只會被罵「我要復仇!你懂什麼!」。但是最後奧梵一句「我愛你」之後就立馬冰釋前嫌,鋪墊太少導致角色變化有些過快,好在劇情正派又王道,還不至於走上《機戰K》米神的道路。

總結:不那麼挑剔的話是款好遊戲

其實自打一開始看到宣傳後,本作的外表幾乎都可以想像出來了,《機戰》系列用一個引擎做多款作品其實早就能理解,看看隔壁的《機戰Z》,一個「祖傳」的Z2引擎都出4部作品了,這算上《黑牢》不過也才三部,更何況效果並不差,即便素材照搬也並非無法接受,為老玩家服務的NETA彩蛋也都還在,例如「獅子王刀」「究極亡靈踢」等,而中斷遊戲之後的「休息對話」也依舊是玩梗放鬆的好地方,這次還特意追加了「休息對話」回放的功能,也算是個好事。但是這次在劇本這個核心問題上出了毛病,被系列玩家所聲討也意料之中。

但是我們要知道,這次無論是從標題上的不加序號還是從系統中的新手模式來看,無一不強調這次的最主要目的——吸引新玩家。在《機戰OG》甚至是《機戰》系列銷量整體下滑的今天,想著如何去注入新鮮血液的問題還是非常必要的,而《月之民》在一個沒有玩過前作《OG》或者是壓根沒玩過《機戰》的玩家看來,它是款好遊戲,因為新玩家會淡化「老素材套用」與「劇情節奏」等這些系列玩家才會抓住的點,在他們看來有著炫酷的動畫,自由的養成,與SR點數,EXHARD,隱藏收集等這樣有著遊戲性十足的要素,就已經比較滿足了,而這些《月之民》也都做到了,並且還首次中文化,可見確實是為了拉新人下了一番功夫。

最重要的是,即便知道流程短還注水,套用老素材,為了省錢不做OP動畫,系列玩家嘴上說著不要不也得老老實實去買?


▲缺少一個像《2OG》一樣的精彩開場動畫真的非常可惜。

評分:22/30

優點:

  1:高素質的動畫演出

  2:更加成熟的系統

  3:新手模式,中文化等對新人非常友好

缺點:

  1:過多老素材的套用

  2:注水嚴重的關卡

  3:令人失望的劇情

推薦人群:接觸較少但對《機戰》有興趣的玩家;《機戰》系列粉

最後請允許我對中文化吐槽一下,雖然破天荒的中文化值得令人驚喜,但是翻譯質量實在難以言喻,雖有像將「大曾伽」翻譯成「超軍神」的這種意譯,但也有將「弓天使」翻譯成「安潔盧克」的這種音譯,而將「HIT&RUN」翻譯成「打帶跑」雖然接地氣但是很明顯有點出戲,而平時劇本中的N多臺詞則機翻味十足。雖說玩家對於翻譯眾口難調,但是希望起碼可以統一一下翻譯的標準,希望在接下來的《機戰V》中文版中,翻譯質量能再提高一些。

相關焦點

  • 機戰系列之:超級機器人大戰OG:月之民
    機戰系列的劇本大多是非常正能量、非常燃的,講的是關於:青春、熱血、希望、愛、和平的故事,這裡先不多說機戰文化本身,如果你想入坑機戰,基本要滿足兩點:其一,喜愛戰棋遊戲;其二,喜愛機戰文化。如果兩者都不佔,那麼就需要謹慎考慮了。目前本世代只有四部作品:月之民、機戰V、機戰X、機戰T。
  • 《機戰OG:月之民》前瞻 買不買還是隨緣吧
    說回這次的《機戰OG 月之民》,這是首次登陸PS4的機戰,有趣的是當年第一款登陸PS3的機戰依然是OG系列,寺胖啊寺胖,你是有多偏袒親兒子。另外,本作也是首次被官方正式中文化的作品,並且很有可能以後的機戰都會有官方中文版了,比如已宣布中文化的版權作《機戰V》。
  • 並不那麼令人滿意的25周年紀念作 《機戰OG月之居民》評測
    《機戰OG月之居民》有三大賣點:它是PS4平臺上的第一款機戰;還是系列25周年紀念的第一彈作品(因為第2彈《超級機器人大戰V》發售時間為明年,所以也是今年惟一一款紀念作);它也是系列首次推出官方中文版本的作品(OG1
  • 這是一篇機戰粉充滿主觀與偏見的《機戰V》評測
    但在這周年紀念作《超機器人大戰V》(下簡稱「機戰V」)發售前夕,我其實是提不起勁寫這評測的。畢竟近幾年機戰系列的處境真的很不怎麼樣:也不知道是SRPG這一類型沒落的鍋,還是近幾作主機機戰瘋狂「作死」的鍋。讓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半百萬級系列,到如今銷量一作不如一作。
  • 帶你了解《機戰OG:月之民》機師們的故事Part1
    機戰J雙主角《機戰OG:月之民》是機戰系列首次官方中文化,該作不僅是為了給
  • 《機戰V》Switch版評測:一盤合格的粉絲向冷飯作品
    《機戰V》Switch版評測:一盤合格的粉絲向冷飯作品 《機戰V》是眼鏡廠推出的機戰25周年的紀念作品之一,也是首款登陸PS4及支持官方中文的機戰作品
  • 《機戰X》評測:一句「登龍劍」,值了
    幾作《機戰》下來,每次的參戰作品上總是有爆點,像這次《機戰X》的《魔神英雄傳》《魔神凱撒》和《貝託蒂嘉的子嗣》基本滿足了各路玩家的需求。對於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一句「登龍劍」已經讓遊戲值回票價。但站在一個普通遊戲玩家的角度上來說,遊戲劇情和參戰動畫的水平總是參差不齊、每作都讓玩家留下遺憾,不是一個好的趨勢。
  • 《SD高達G世代:火線縱橫》評測:機戰外的又一選擇
    說了這麼多,是想幫助那些對系列遊戲不太了解,但又感興趣的朋友,下面正式來講評測和體驗。遊戲一開始玩家就可以自行從四個世界中任意選擇一個進行遊玩,且可以隨時進行切換。因為在此次的《火線縱橫》登場作品中,我唯一熟悉的系列是Seed,也就是21世紀第一部高達,因此選取了該系列來進行評測。
  • 機戰系列之:超級機器人大戰V
    遊戲思考與事實毫無關聯,如有雷同,不甚榮幸。喜歡別忘了關注哦。對於月之民而言,玩法上更加的簡單,取消了複雜的組隊機制,放開了每個機器人的技能上限到幾十個。簡單說來,在戰鬥系統如此優化的前提下,你可以用你喜歡的駕駛員和機器人開始無雙的旅程。同樣的是從V開始,白金也沒什麼難度了,一周目可以按自己的喜好,以追求劇情為主,開心的遊戲了。
  • 【PS4】《機戰OG:月之民》首度曝光戰鬥影像!機戰 J / GC 主角機確認參戰
    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 發行、以收錄招牌模擬角色扮演遊戲《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原創機器人及角色為主軸的《超級機器人大戰 OG》系列最新作 PlayStation 4 / PlayStation 3《超級機器人大戰OG:月之民》,官方於今(21)日首度曝光預告影片,先行透露了遊戲的戰鬥畫面,供有興趣的玩家搶先觀賞登場機體的樣貌。
  • 《超級機器人大戰T》評測:兩年來最好的機戰遊戲
    此前的兩大版權作品參戰的作品用情懷引得玩家興奮連連,但也因為劇情上的融合不佳為粉絲所詬病,而連續兩作系統的小修小改,重複利用的素材也讓人視覺疲勞。這兩點,都反映在了銷量上。  從《機戰V》到《機戰X》,再到本作的《機戰T》,踏入PS4時代的機戰版權作在新參戰作品的選擇上似乎有一定的延續性,基本就是秉承著一部主打戰艦的作品、一部或兩部情懷作品,再搭配一兩部近年來的新作品。  《機戰T》本次的戰艦擔當,就是《無限軌道SSX》,繼承了《機戰V》的《宇宙戰艦大和號》和《機戰X》的《藍寶石之謎》。
  • 【PS4/V】《機戰OG:月之民》公布「J」「GC」主角暨機體參戰介紹
    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 於近日(2015 年 1 月 28 日)公布,將於 2016 年發售的戰略 RPG 遊戲《超級機器人大戰 OG 月之民》(PS4/PS3)關於登場機體及角色的情報。僅以歷代《超級機器人大戰》的原創機器人及角色所組成,為其最大特徵的《超級機器人大戰 OG》系列。
  • 《機戰》日益衰落的今天,還有哪些作品能搶救它?
    自從PS3版的《第二次機戰OG》因為叫好不叫座而導致元氣大傷之後,半隻腳已經踏進「懷舊專區」的《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下文簡稱《機戰》)便把「好死不如賴活著」過成了一種官方和玩家勉強都可以接受的常態。紅蜘蛛(星星叫),老TF中相當有魅力和萌點的反派最後,就是所有真人電影版設定一律哪涼快哪歇著去,「賣拷貝」老師還是去拍藍領猛男,金髮大妞和TNT炸藥好了,我的童年可沒有他老人家電影裡那般炸裂(客觀來說,電影版第一部還是可以的
  • 頹勢之下,《機戰》是如何改變參戰作品選擇方式的?
    在這款新作中,我們能看到《機戰》這個遊戲系列的核心——參戰的機器人動畫作品——方面的改變,遊戲中加入了《魔神英雄傳》和《藍寶石之謎》這樣的新參作品,也去除了出場率極高的《蓋塔》和《高達SEED》《高達00》《高達UC》。借著這次的機會,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機戰》系列是在選擇參戰作品上面是怎麼改變的。
  • 機戰迷的盛典,《超級機器人大戰V》
    那一段青蔥的校園歲月已經離我遠去兩年,然後機戰在我腦海中的印象卻不曾斑駁,在玩完機戰Z天獄篇和OG月之民之後,過了一段不算太漫長的時光之後,《超級機器人大戰V》(後續簡稱機戰V)終於在今年來到了我的身邊,玩了幾天之後。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一代機戰V所帶來的感受。
  • 情懷陣容下的新瓶舊酒《超級機器人大戰X》評測
    當《第二次機戰Z》和《機戰V》重新定義了《機戰》版權作那「介於坑錢和討飯的盈虧平衡點」之後,開發者和玩家終於通過《機戰X》對這個系列的現狀達成了共識——今朝有酒今朝醉,好死不如賴活著。趕上今年「馬金花」劇場版上映,《機戰X》也順便加持一下人氣各自帶著任務而來——關於新參戰作品不知道該算有意為之還是純屬巧合,《機戰X》憑藉兩部首次參戰作品——《魔神英雄傳》和《海底兩萬裡》,在國內80後玩家當中總算掀起了一點波瀾
  • 《機戰》《SD高達G世紀》開發者對談 2021年機戰要搞點事情
    本周雜誌刊載了《超級機器人大戰》的開發者寺田貴信、最上頌平以及《SD高達G世紀》的開發者宮城嘉樹、冢中健介等人的對談內容,根據速報總結部分要點如下:· (寺田)我的規矩是高達新作基本上會先參戰《G世紀》,然後才會在《機戰》中參戰。
  • 《機戰V》評測7.8分 一著不慎 滿盤皆輸
    在近十年的時間裡,版權作《機戰》系列完全沒有享受到遊戲機機能提升帶來的性能福利,玩家期待的3D大地圖,半身立繪,不再馬賽克的遊戲畫面遲遲無法實現。  如今,這一切終於在PS4實現了。雖然《超級機器人大戰V》的畫面依舊遠不如同期PS4遊戲,但清晰的半身立繪、3D大地圖、看不出明顯馬賽克的戰鬥模組,還是讓系列玩家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版權作機戰遊戲跨越性的進步。
  • 《超級機器人大戰X》評測:8.1分 玩魔法的機戰
    但是《魔神英雄傳》的歷史性參戰,幾乎讓「機戰」換了一種外貌。這種革新並沒有讓《機戰X》變得天翻地覆,不過相較以前的一成不變,新作還是能讓玩家找到一種別樣的感覺。劇本和世界觀  進入《超級機器人大戰X》的選單界面,我的第一反應是「這TM是機戰?」。靜謐的音樂加上鑲滿花紋的邊框,讓它幾乎變成了一款奇幻題材冒險遊戲。
  • 《機戰Z:破界篇》另一遊戲評測
    本作《第二次超級機器人大戰Z 破界篇》,是《機戰Z》系列的正統續作。作為系列在PSP上的第三部作品(也是第一部原創作品),在基本保持原作素質的同時,本作特別加入了《魯路修》、《高達OO》等近年來人氣作品。OK,廢言無用,讓我們開機,一起燃起來吧!畫面:  本作的畫面基本保持PS2的前作水準,較PSP上的《機戰AP》有著很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