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癌症報告》指出,肺癌位居全球惡性腫瘤發病首位,是目前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約佔癌症死亡總人數的18.75%。肺癌作為我國第一大癌症,也具有很高的死亡率。確診肺癌對患者而言是沉重打擊,但得了肺癌真就是拿到了「死亡通知單」?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陸舜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多種肺癌新型治療的應用,治療手段的豐富已讓肺癌已經進入「精準治療」時代,讓不同的肺癌患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選擇,已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肺癌治療也正在逐漸走向慢病管理。
肺癌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大部分為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中主要的病理類型有鱗癌和腺癌,約佔全部肺癌的80%。其中肺腺癌患者常有基因突變,特別是亞洲患者,約一半有驅動基因突變,可以從靶向治療中獲益。還有剩下一半左右的肺腺癌和全部的肺鱗癌患者,正應了那句老話,「上帝給你關了一扇門,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他們恰好是免疫治療的受益群體,也已經在2019年陸續迎來了免疫治療藥物的獲批。
腫瘤治療中,患者確診後接受的第一種藥物治療被稱為「一線治療」,而試驗證明一線使用免疫治療可以為患者帶去更大的生存獲益,讓患者活得更久。陸舜介紹,最近,一個代號為KEYNOTE-024的研究首次更新了5年生存率數據,顯示了免疫治療帕博利珠單抗(俗稱K藥)一線單藥對比標準治療化療,讓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翻倍(31.9% vs 16.3%)。而在接受了完整2年療程的患者中,使用帕博利珠單抗單藥患者的預估5年生存率高達81.4%,這為肺癌治療送上了一劑「強心針」!
「KEYNOTE-024研究早在4年前就登上過ESMO(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報導了總生存期、無進展生存期和客觀緩解率的數據。這次數據更新是有了長期隨訪的數據,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晚期肺癌免疫一線治療的III期臨床證實5年生存率的大幅提升。」陸舜介紹,過去在化療時代,還沒有免疫治療的時候,晚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基本在5%左右,很少有病人能活過5年,而這次公布的新數據,在PD-L1表達陽性(TPS≥50%)的患者中,K藥單藥將5年生存率提高到31.9%,這很了不起,「5年生存率從5%到31.9%,是歷史數據的6倍以上,已經可以說是肺癌『慢病化』了。因為存活五年我們就認為這是一個慢性疾病,這個數據是很大的提高。」
截至目前,K藥是所有免疫治療中獲批適應證最多的一個藥物。有專家盛讚,K藥是一個在肺癌治療領域上更有裡程碑意義的藥物,這對患者到底意味著什麼?「我認為K藥憑藉著KEYNOTE-024試驗開啟了肺癌一線免疫治療時代,而且多個大型III期臨床都得到了陽性結果,也是是肺癌循證醫學證據最多的免疫藥物。總結來看,KEYNOTE系列臨床數據的豐富可以更好地指引我們用科學治癌,把不同的肺癌患者細化做針對性治療。對於那些PD-L1檢測陽性的患者,單藥效果就很好,直接單藥;而更廣泛的人群就聯合化療,也比只用化療好。」
陸舜教授同時談到,當下國家高度重視抗癌工作,也開展了「健康中國行動」,提出了「到2022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比2015年提高3個百分點」的目標。兩年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肺癌治療領域是否能實現?陸舜教授分析,未來肺癌5年生存率提高是沒有問題的,因為肺癌新藥現在上市步伐很快,科研進展也很快,相信未來提高5個百分點、甚至翻倍都有可能。
「作為醫生,我們希望每一位患者都可以用得上、用得起更好的藥。人人都有享受健康的權利,相信未來更多中國肺癌患者有機會從免疫治療中獲得長生存獲益。」陸舜教授補充談到,肺癌5年生存率的提高意義不一樣,因為肺癌患者基數大,可以帶動整體癌症5年生存率的提高。
作者:唐聞佳
編輯:王星
責任編輯:唐聞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