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9月8日電 「紅色青春 白色恐怖」圖文展正在臺灣高雄舉行。展覽通過文字、圖片及影片形式,展現1949年臺灣戒嚴前後,郵電工人為維護自身利益而發起大規模工人遊行的歷史。
現場文圖資料顯示,臺灣光復以後,郵電工人因返崗需重新考試產生不滿,依託1946年9月成立的臺灣郵務工會提出「解決返崗問題」「爭取同工同酬」兩大訴求,爭取自身利益。後因訴求不被臺當局認可,郵電工人於1949年3月發起了大規模遊行。
文圖資料介紹,臺灣光復後出現了學習國語熱潮,臺灣郵務工會也開設了國語補習班,聘請來自大陸江蘇、實際為「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的計梅真與錢靜芝擔任國語補習老師,兩位老師在郵電工人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主辦單位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總會指,兩位老師在指導郵電工人學習國語期間,間接啟蒙了補習班的學員,讓他們自覺自愿地投入爭取臺灣籍郵電工人平等待遇的運動中。開幕式現場播放的名為「無罪的死刑犯」短片,即是介紹兩位老師。
主辦單位表示,遊行後不久,臺當局於1949年5月宣布戒嚴,頒布《臺灣省戒嚴令》及《懲治叛亂條例》,臺灣進入「白色恐怖」時期。兩位老師在此期間被判死刑,數十位參與遊行的郵電工人相繼被判15年至7年不等刑期,此次工人鬥爭失敗。
臺灣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江健興在開幕式致辭表示,不論代表什麼黨派,像兩位老師這樣維護工人利益的人都應受到尊重。
主辦單位指,舉辦此次活動,一方面是追溯這段歷史,一方面也是要撕掉在「白色恐怖」時期諸如「匪諜」等一些被汙名化的標籤,這其中就涉及具有「地下黨」身份的兩位老師及所有臺灣受難者。
在日前舉行的展覽開幕式上,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總會會長林spaced呈強調,臺灣20世紀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受難人,多因參與社會改造運動而被鎮壓,此次展覽只是開始,未來將挖掘更多被掩埋的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據了解,此圖文展9月5日在高雄開展,為期一年;開幕式舉行當日,4位平均年齡超90歲的「白色恐怖」受難者及數位受難者後代到現場與參觀者互動。圖文展此前還曾在新竹、臺中等地舉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