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秦時期的重要古籍《山海經》,主要記載了傳說中的地理知識、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同時也記載了許許多多的神話人物、圖騰、異獸、藥物、巫術等。談到異獸,大部分我們耳熟能詳的異獸都是出自《山海經》,比較著名的就有鳳凰、麒麟、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窮奇、混沌、檮杌、饕餮等。

上古時期的神話中有令妖邪膽戰且法力無邊的四象,也有作惡多端懲善揚惡的四兇,四象就是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兇就是指窮奇、混沌、檮杌、饕餮。在一些古代的宮殿、園林、寺廟中,常常還能看到關於四象的壁畫、雕刻,但是對於四兇的記載卻很少,其實主要還是因為兩者的寓意不同。四象代表著鎮守東南西北的四大靈獸,闢邪惡、調陰陽,為守護四方之神,而四兇則代表著被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四個兇神,邪惡、貪婪、兇狠、愚蠢。
饕餮,異獸界的吃貨。饕餮是一個兇獸,但是在現在人眼中,饕餮卻被美化成了一個可愛的吃貨。這主要緣於《左傳·文公十八年》對饕餮的記載:「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謂之饕餮。」司馬遷的《史記》也同樣引用了《左傳》對於饕餮的記載,於是饕餮就被塑造成了貪於飲食的吃貨形象。現在社會中把熱愛美食、喜歡大吃的人們叫做吃貨,而饕餮如果生活在今天,則也是一個完美的吃貨,所以有時候人們把吃貨也戲稱為饕餮。《山海經·北山經》則記載了饕餮的外形特點,人頭羊身而且腋下長眼,外表看著很可怕,其實與可愛的形象相差很遠。
檮杌,桀驁不馴的異獸。《山海經》中並沒有正面記載檮杌的形象,但《神異經》中有詳細記載:「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檮杌的形象就是人頭虎腿並長有野豬獠牙,它的另外兩個名字也就體現了它的性格特點,傲狠、難訓,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桀驁不馴。檮杌愛好爭鬥,無論對手是誰都不會退縮,即使戰死也在所不惜。
混沌,糊塗的異獸。《西遊記》開篇就有詩:「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但是盤古開天闢地時的混沌與兇獸混沌並不相同,後者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一種異獸。根據《莊子·應帝王》對混沌之死的記載:「儵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混沌沒有七竅,他的朋友儵與忽想幫他鑿出七竅,鑿到第七天混沌死了。每天鑿一竅,鑿到第六天混沌也該知道疼了吧,竟然就這樣死掉了,可見混沌是多麼的糊塗。
窮奇,兇狠的異獸。《山海經·海內北經》對於窮奇的記載:「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首始。」窮奇的形象就如同是長了翅膀的老虎,吃人時從頭部開始吃,可以看出它是多麼的兇狠殘忍。但是《後漢書·禮儀》中又把窮奇描述成了一頭正面形象的善獸,記載了「窮奇騰根共食蠱」的事情,說窮奇能夠驅除蠱毒害物。古人對於窮奇惡與善的不同記載,其實並不衝突,如果把這些擁有非凡能力的異獸加以引導,也能夠讓它們成為人類的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