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問我,能不能對比一下這兩個鏡頭。
完全能理解,因為這兩個鏡頭是索尼全畫幅鏡頭群裡焦距貌似接近的兩個,而且都有同樣的F2大光圈,且最重要的是索尼FE28/2隻有Batis三分之一的價格,誰不希望便宜量又足能夠擊敗貴又買不到呢?我也希望。
不過現實情況如何?兩個價格相差巨大的鏡頭之間對比起來如何?讓我們在接下來的對比中找到一點點頭緒。
等級差異無需質疑,索尼的FE28開啟了人們對索尼「廉價」鏡頭的期待,在FE35/2.8和FE55/1.8這兩個貼牌Zeiss的定焦鏡頭因為略高的定價而飽受爭議之後,FE28似乎扮演了一個人人喜歡的物美價廉標兵,非常常用的焦段和F2.0的大光圈讓預算有限的朋友在選擇定焦廣角鏡頭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先考慮到它。
另外一邊,蔡司的Batis25/2,是蔡司全畫幅自動鏡頭的開篇之作,也是蔡司這個百年光學大廠在新的數字時代中迎接改變的最重要的一步。而且在25mm這個焦段上蔡司也一直都有不錯的作品,所以Batis25面世之初就已經獲得了人們無限的期待。然而因為產能不足,或者是乾脆低估了索尼平臺用戶對於鏡頭的需求量,結果上市之後一直是一鏡難求,也搞的有些怨聲載道。不過這並不影響蔡司的光學品質和品牌影響力
整體差異這兩個鏡頭在體積上有不小的區別,FE28/2是索尼鏡頭群中最便攜的一個,而Batis25/2則顯然要大不少,鏡身明顯粗一些,和FE28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
Batis25實際上是一個24mm左右的鏡頭,甚至比一些標稱24mm的定焦鏡頭還有廣一些,FE28則是28mm的視角(廢話),這兩者之間的視角差異足以成為每個人考慮的重要因素。
此外,在使用中對近景的拍攝,Batis25的20cm近攝距離,以及接近0.2x的放大比率,也要比FE28的29cm,0.13x放大比例要方便靈活的多。對於拍小物品的朋友或者餐桌攝影師來說,Batis25顯然更好用。
當然,不管我說什麼,想把它們倆拿在一起比較的朋友都不會放棄,所以,廢話少說,上圖。
場景設置經典的書架擺設,對焦距離為2米左右,拍攝時候對焦在中心圖書的A字母上,Batis25由於比較廣的視角,我只能把機位調整向前儘量獲取同樣的構圖。
取圖的區域如下圖所示,每個紅色的區域都是400×400像素,100%截圖。在這裡我儘量保持取圖位置的被攝物體(主要是圖書)和中心對焦點在一個平面上。
換句話說,這個場景也考驗兩個鏡頭在拍攝平面場景時候的銳度和解析度。
中心畫面中心位置,兩個鏡頭表現都非常出色,在F2.8以及以後,兩者幾乎分不出什麼區別。然而在F2.0的時候,Batis25的色彩略高於FE28,這一點我之前對Batis25的評測中就已經提到,這個鏡頭的全開表現並不算很好,至少沒有達到我們對蔡司鏡頭「全開可用」的期待。不過鏡頭設計永遠都是妥協的結果,在全開光圈時候的畫質犧牲,一定是為了保證在其他方面有所提高,無論是畫質平衡、還是為了近攝能力。
不過,我先不幫Batis25說話,中心銳度,近看這一個區域的話,我會選擇FE28.
右上角最邊緣
這個位置是對鏡頭最大的考驗,因為距離中心越遠,光學優化越難,畫質下降也越厲害。
f2.0 – 我們能看出兩者的解析度都不是太好,在這個極端的位置,全開光圈情況下也非常能夠理解,然而FE28的對比度相對Batis25低。Batis25顯然有受到暗角的影響使得畫面略暗,然而仔細看小字部分,FE28的解析度和對比度都低於Batis25。
然而FE28為什麼沒有暗角問題?因為FE28使用了機內矯正,FE28默認自帶機內矯正(很多鏡頭都帶,Batis25也帶),在拍攝的時候,我們看到的預覽都是帶有鏡頭矯正的,沒有鏡頭矯正,FE28的照片基本上就是十五的月亮,圓!FE28無糾正的時候有比較嚴重的形變,嚴重到幾乎任何人都能看出來,所以默認我們必須要開機內矯正。然而機內矯正、把畫面的形變處理好的唯一辦法就是「拉扯」圖片,在必要的位置重新進行像素插值計算,毫無疑問,會在相應的區域損失一定的細節和對比度。這也是為什麼我個人更喜歡非機內矯正或者機內矯正較輕的鏡頭。
f2.8 – Batis25的暗角問題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兩者的畫質仍然沒有提高到很好的程度。
f4.0 – Batis25的色散問題基本消失,而FE28雖然對比度略微提高了一丁點,但是仍然比Batis25有一些差距。
f5.6以後 – Batis25的對比度有了明顯的提高,雖然解析度之後都一直沒有達到很高的水平,然而對於這個極端的位置來說,並不差。FE28始終都沒有準趕上,及時到F8和F11,在解析度和對比度方面都有一定的缺失,我相信這和大幅度的機內矯正有直接的關係。
畫面左側上邊
看完右側以後,讓我們看看左側什麼情況,看鏡頭的對比單看一邊是很難全面了解鏡頭之間的差距的,尤其是拍攝近距離和平面物體的時候;拍攝的方向是否垂直於被攝平面,往往會大幅影響最後的結果,一點點角度的區別,可能讓兩側的畫面對比結果完全不一樣。
這裡我們先看看左側畫面上部分的位置,也是一個黑白明顯的圖書封面。
f2.0 – 光圈全開的時候,兩者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色散,而顯然FE28的色散更糾結一些,相對Batis25好像投影一樣的方向一致的色散,FE28的色彩跑的到處都是,這樣後期的色邊矯正變得比較難,同時也會損失解析度。
f2.8 – Batis25的色散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已經達到了很好的解析度和銳度的平衡,FE28有所好轉,但是僅僅是比Batis25全開略好一點。
f4.0 – 兩者都有很大進步,Batis25除了對比度略微低一點,其他都已經非常好了,而FE28還有一點點可見的色散,像散光一樣。
f5.6 – Batis25的對比度達到了最好的水平,FE28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在這以後,兩者的解析度都開始降低,F11和F16降低的幅度很大,兩者的色散也基本上都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從這個位置能看出來,FE28作為廉價許多的鏡頭,在光學矯正方面的確不如Batis25,當然這也和使用的鍍膜、鏡片材質等有很大關係,價格是造成光學設計妥協的重要原因。
畫面左側邊緣中部
我們再來看Get Shit Done這各部分,也是在左側邊緣的區域,這個區域更加能夠體現Batis25和FE28之間的差距。
在光圈全開的時候,Batis25一如既往的因為色散而顯得略肉,然而FE28的解析度和對比度都比Batis25差了不少,明顯不是一個級別的產品。
在收光圈到F4.0以後Batis25的銳度對比度就已經非常非常好了,到F5.6的時候達到最佳水平,F8及以後因為衍射作用而下降。
FE28則全程都略遜於Batis25,在F8時候最接近,然而衍射作用也已經切入了。
如果我們不把目光放到那麼邊緣的地方,FE28是不是就會很好呢?
我們來看看畫面中靠近左側邊緣1/3的部分,這也是拍攝照片最常用的對焦區域之一,看看情況如何。
在下圖裡能看到,幾乎無論在哪一個光圈下,Batis25的解析度、銳度、色散控制,都要好過FE28,而且FE28落後的幅度一點都不比邊緣部分小。
我猜測是因為FE28比較不平整的像場表現造成,同樣作為28mm鏡頭的尼康AFS28/1.8G有著類似的問題,像場是波浪形,在拍攝平面物體的時候都會有有一些劣勢。在使用過程中如果沒有很清晰的判斷,是容易讓人糾結,覺得這個鏡頭總也拍不清楚的感覺。
基本上重複一樣的節奏,到f5.6,F28追上了BAtis25,而再次之前的色散和解析度底下還是相當明顯的。
一分錢一分貨。
其實我知道每個人在想去對比這兩個鏡頭的時候,心裡都非常清楚它們倆不是一個級別的選手,事實證明也是這樣。
雖然這只是在這樣一個固定條件下的拍攝,鏡頭的對比評測有更多的方面需要去考慮,但是對於光學素質這一個單方面的指標來說,FE28仍然要遜色於貴它三倍的蔡司。
當然這並不是說FE28有多差,因為相比較佳能尼康的28/1.8規格鏡頭來說,它的定價很合理,性能也很出色,還能夠搭配附加鏡變得更加全面,而且最重要的是,完成了很多用戶對索尼微單的終極訴求,就是輕便。
而另一方面,作為蔡司Batis自動鏡頭系列的開篇,Batis25/2也展示了應該有的光學素質,幾乎收一檔就可以做到整個畫面銳度的均衡,對於蔡司多年的老用戶來說,自動對焦的蔡司鏡頭賣這個價格,算貴嗎?我個人覺得還是比較合理的。
此外,雖然沒有在這裡對比,我個人的使用感受是,蔡司的焦外、色彩過渡、細節對比度等方面確實要領先FE28一個級別。
最後,如果你追求最好的光學素質、畫質,毫無疑問蔡司Batis25會給你更好的結果,如果你預算有限,或者需要便攜,且不在乎(或者更喜歡)略窄一點點的28mm視角,FE28/2是一個極好的選擇。
希望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我還能給大家提供這兩個鏡頭在其他方面的對比,尤其是實用感受。
謝謝大家閱讀,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