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勉在這一季的表現都很好,相較於其他人狀態各種不穩定,他是都保持著一個較高水準的。而且他的表演形式在這一季中是獨一無二的,如果接下來的比賽他還能保持這個水準,那麼他奪冠是板上釘釘的。在這個問題裡有人說自己覺得王勉沒有達到或者進入了他們的笑點,這個我表示理解,畢竟所有的表演藝術或者說任何藝術都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一個表演者只要能讓大多人認可他,他就是成功的。王勉在表演中出色的做到了這一點,而且拿到了第三季到目前為止的最高分!面對這樣的王勉,我覺得都沒有必要再去分析他講的好不好,段子精不精採,觀眾們的笑聲就說明了一切。
王勉本季的三段表演,文本最好的是第一場,最差的是第三場。正因為文本一般,所以用了很誇張的反差表演來補足,甚至還想出一個假彈的橋段。但現場效果很好,觀眾很吃,這就夠了。另外這次的文本雖然和前兩次比比較一般,但是連貫性和前後銜接還是一如既往的好,比某些演員講一堆散段子的感覺要好。
另外感覺王勉有點達到了第二季卡姆的狀態,就是你連炸幾場以後,觀眾已經到了你演什麼都炸的狀態。希望還能看到他更好的作品吧,希望他別被連續創作的壓力榨乾。
這段表演的主題從一開始就已經說明過了:有些時候,做一件事是為了逃避另一件事,這段話其實一個例子就可以講完了,王勉講了幾個故事,但並不讓人覺得重複,反而一個比一個有趣。這幾個故事裡,第一個故事用反差闡述了內容主題,並定下了這段表演的結構主題:溫和的唱詞是生活的表象,而暴躁的嘶吼是內心的掙扎。
他不會真的對陌生大哥、保潔阿姨、女友和父母、以及大張偉李雲迪喊叫,這只是內心的聲音,不要覺得他是個精神病。
尤其是第五個故事把故事裡的「我」和現實裡的王勉疊加在了一起,再次換了個角度給大家講這個故事,之前都是靠嘴說,這次是實際行動,讓你們當面體驗,完成了對自己表演形式的解構最後一個故事,是對脫口秀表演的結構,慣例最後上價值,我偏不,我還是我,還是那個做一件事只為逃避另一件事的我,再次把大家帶回到故事裡,結尾短促有力。
王勉在說逃避,他並不只說了不做什麼,他說了為了逃避,我們幹了什麼。我把共享單車讓給別人,似乎是好事,但其實是不想上班,不想改ppt;我加班到很晚,似乎是奮鬥,但其實是不想回家陪女友;我定了最好的川菜館,似乎是到位,但其實對方不能吃辣,我想搞砸;我不想彈吉他,似乎是放棄了,但其實我事先去錄音棚錄好了。
最後一個最高級,我面對鏡子,我不能逃避,我要坦然面對生活,其實是我不想倒垃圾。這才是逃避原本的樣子,逃避並不是啥都不幹,而是其他啥都幹,就不幹該幹的那件事。就這一點,這個逃避的段子就比其他高級。
王勉的「財富密碼」,核心還是在音樂——他用音樂替代了大量的起承轉合,成功的完成了場景人物的塑造,省去了大量需要花費在「表演」上的精力。王勉和別人的區別在於:你聽別人是在聽演講,聽王勉是聽詩朗誦。
我們聽演講和聽朗誦的評價體系是不一樣的,在王勉的表演裡,我們會自動腦補出起承轉合、場景塑造這些次要的元素,而王勉在集中火力輸出最炸的內容,吉他就是他的捧哏。所以王勉取巧的地方在於:你很難評價他「表演」的優劣,很難評價他段子散不散——因為這兩種東西被化解在彈唱的形式裡了。
之所以說這個套路看不出能火多久,是因為這對創作者有更艱難的考驗:一個人很難用彈唱代替「talk」進行長時間的表演,可以想像一下王勉表演半小時、甚至一個小時,表演時間拉長之後,這種形式的難度會直線上升,效果則會不斷下降,不管是單次表演的時長拉長,還是從個人的表演生涯來說,創作能力枯竭的問題會比別人更快出現。但這些都不能改變王勉這一季超級厲害的事實啊。
我認為他很會抓住人心,尤其是人們口中「社畜」的心面臨生活高壓的人們不得已選擇用逃避的方式來獲得暫時喘息的機會。不敢說是否有努力上進熱愛工作的人,但至少大部分人都不會願意日復一日的面對電腦,做著枯燥的工作。
就像他歌中寧願給別人讓車也不願去改ptt。而下班不願回家面對女朋友也表現了很多人心中在外工作不順利,回家仍然不被另一半理解,或者是和另一半相處不歡的真情實景。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既能承受住生活壓力,又能耐心體貼的對待愛人的。
有但不佔多數,歌中父母之間的情節更是擴大了受眾範圍,道明了不僅僅是年輕人生活有壓力,中年人甚至老年人也有著細碎的壓力,當然在我眼裡,他們之間的相互「折磨」,顯得有些生活的幸福。最關鍵的是,王勉用「吼」的方式宣洩出了聽眾們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聽眾們與之共情,共同感概生活的不易。以喜劇的方式演出了成年人生活的悲劇。他真正做到了在生活中發現段子,又在段子中訴說生活。
王勉之所以在彈唱《當代年輕人的逃避方式》後有這麼多追隨者並能引起大家的討論,就是因為這是很多當代年輕人的通病。逃避一切讓自己恐懼的事情,不想和別人交流,只想自己一個人安靜的呆在角落裡。可以脫離朋友,一個人宅在家,習慣與孤獨為伴。
其實大家從內心深處都知道,逃避、拖延都是年輕人成長進步的最大殺手,但是最後卻都言不由衷。對於「遇到問題先逃跑,快樂一秒是一秒」的思想我認為並不是長久之計。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或者問題時,迎難而上才是硬道理。能力不足就想辦法提升自己的能力,等能力提升了一切問題就就迎刃而解了。逃避問題只會讓我們變得更加怯懦,最後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