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
2019屆商業攝影本科畢業作品展
Undergraduate Photography Exhibition 2019Beijing film Academy, Photography DepartmentAddress:Exhibition Hall, 1st Floor, Building A,No.4 XiTuCheng r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陳君琳 管若曦 李平平 李亭儀 李盈錦 梁嘉泓 劉博強 劉 卉 劉露詩 羅健良 喬聖淇 翁瑤瑤 閆莊園 楊博榮 楊悅裕 張琳珊 張曉荷 張 瑜 趙 娜 趙天戈又逢仲夏,綠樹陰濃,我們迎來了畢業展。這四年中,同學們行走著,發現著,閱讀著,思考著,在紮實的學院教育基礎上,不斷探索商業攝影發展的新方向。
二十位同學的作品各有特色,散發著豐富的想像力與生機蓬勃的創造力。在本次展覽中,有些作品體現了深刻的自省與剖析,而有的作品則呈示了對外界、對未知的孜孜探索。我們的視角包括了女性的成長和家庭的內涵,包括了宏大的宇宙與微觀的細胞,還包括了戲劇化敘事和夢境的回溯 。不同的作品中有東方視角與西方視角的復古美學碰撞,也有先鋒攝影語言的嘗試,這些作品都展現了影像的包容性與強大力量 。
星光明熠,相映成輝,未來可期。我們二十位同學在光與影之中成長、成熟,共同度過了難忘的四年,念昔同攜手,風期不暫捐。希望每個人未來都能夠繼續開拓自己的一片天地,期待再次聚首時碩果纍纍!
2019屆商業班
仲夏畢業之季,終於迎來了我們翹首以盼的攝影學院15級商業本班的畢業作品展出。在這場以飽滿的影像張力交織而成的視覺饕餮盛宴裡,我們看到的累累碩果既屬於每一個學生的勤奮努力,也屬於北京電影學院的孜孜教誨;在這場天馬行空的視覺旅行中,既是學生們腦洞大開的影像探索和創作體驗,也是他們嘗試與社會接軌、彰顯商業氣息的本能和努力。創作實踐,從來都是北京電影學院鮮明的特點;做的比說的更好,更彰顯了我們的學生所具備堅實的動手能力和實幹精神。經過了四年的學習,北京電影學院開放、自由、激情、務實的學風早已轉化成為他們身上的最強基因,我們在這場華麗的畢業作品展中所看到的紮實的攝影功底、蓬勃的創作力量以及自信與激情,便可歸結於此!
藉由這次完美的畢業展,我祝願即將展翅高飛的你們,不忘攝影之初心,傾心影像為伴。在離開母校之後,仍能不斷錘鍊專業技能、塑造人格素養。就讓我們以這次畢業展為始吧,準備好!昂首闊步的奔赴你們寬廣和榮耀的人生!
——班主任 崔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use Wife & Office 陳君琳
兩組作品創作主題圍繞「關係」一詞。從女性的角度出發,在兩個空間下女性和外界存在的「關係」,我試圖在作品中呈現個人對這些關係的理解。《House Wife》中,我極端化女性對夫妻關係的處理方式,妻子通過殺害丈夫的方式去讓這份關係走向終結。《Office》中的女性則是用「漠視」作為面對辦公室中的關係的方式。這是兩種對「關係」的處理方式,兩種「關係」中的女性,分別扮演了強者和弱者。組品中構建出了兩種女性,而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是我創作的最終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OGUE封面的致敬 管若曦
作品對五十年代的《VOGUE》雜誌老封面進行重新演繹,以對《VOGUE》雜誌致敬。其中,選取舊的雜誌封面的服裝和動作為靈感,再加以微妙的創新和變化,讓模特來重新演繹。創造出一不同感覺的新雜誌封面。時尚是短暫的並且時刻變化的,但時尚風格卻是一個輪迴。這組照片中所有的服飾沒有一件是來自那個年代的舊衣服,卻可以模仿出與五十年代相似的復古感。它既可以是模仿復古感的雜誌封面,也可以將它變成一個新的當下的雜誌封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鏡影娉婷 李平平
民國時期的國人逐漸接受「照相機」這一舶來之物,鏡頭記錄下了那個時期的娉婷女子。無論是照相館裡翻出來的老照片,又或是老雜誌上刊登的圖片,這些影像無不在展現那個時期女性的獨特韻味。
本組作品用當下流行的時尚人像攝影方式去重新演繹民國時期女性的沙龍照,展現那個時期女性的端莊秀美,同時表現禁錮與自由的碰撞、東方與西方的合壁、古典與現代的交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界 李亭儀
當人們對身邊的日常環境變得習以為常的時候,顯微鏡提供給人們一種新的途徑進行觀看,這之下的事物呈現出日常未曾有過的風景。在這一組圖片中,鏡下的圖像被重構,在製造抽象畫面風格的同時,模擬人眼在雙目顯微鏡上觀看的過程,企圖以這種形式拉近觀看者和顯微圖像之間的距離。當作品與非自然光結合,顯微世界由此打開。
工藝:LED燈箱 80*33 cm / 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類獨 李盈錦
相同的構圖,相同的用光,相同的結構重複拍攝。在模式中又略有差異,找到那些差異當中的共性。用共性與相似性去弱化個性與獨特性。每一個被拍攝的服裝在鏡頭前都能體現出共性的特點。體會設計師的服裝,展現服裝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樓宇 梁嘉泓
通過電腦後期把城市建築與霓虹燈有機結合,達到一種超現實主義效果。在繁華嘈雜的大都市裡,每個人都忙著自己的事,但是當黃昏降臨,陰陽交錯的時候,也許就會出現一個迷離的世界,隱藏在五彩的霓虹燈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宇宙漫遊指南 劉博強
宇宙、深空和天外行星讓我著迷至今。只是它們太遙遠,遙遠到只可依靠天文探測去感知。人類之渺小,讓人忍不住去猜想天外的世界,去將其藝術化、抽象化。從細胞到生物,從原子到星球,宇宙的宏觀和微觀是相對的,而將我們身邊的微小放大後,常會產生美妙的視覺反應。
於是,我將視線縮小,仔細觀察這些細緻的肌理和形象。它們讓我想到行星、黑洞、氣旋、沙丘、甚至是人造的空間站……它們就像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抽象畫,豐富且多變的視覺呈現令人震撼。我使用特殊設計的探針微距鏡頭和反常規的視角,截取下這些局部的微觀形態,試將它們轉化為形似宇宙的影像,承載我對未知世界的浪漫幻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白格 劉卉
將人物狀態塑造為一種類似於「事發前後」的瞬間,傳達一種未知、不確定的心理感覺。它們可能是相互聯繫的,也可能是獨立的人物、事件。這些信息的殘缺、不完整,需要觀看者去聯想、填補、組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IVE 劉露詩
我總在想,生命到底是什麼呢?
《未來簡史》說人不過只是一堆算法;《蘇菲的世界》說大多數人都活在世界的表皮之上;電影《黑客帝國》也在詢問觀者:你所以為的世界真的就是全部的世界嗎?
許多的藝術都在討論關於生命的問題。
我在創作這組作品的時候,我也想探討什麼是生命、未來的世界又是什麼?
我總覺得人類太過於渺小,渺小到只是蒼茫宇宙中半粒的塵埃。我們所處的世界真的就是全世界嗎?有沒有可能我們只是生活在別人的世界裡,是巨人世界的玩具,是外星人的觀察物。但是又僅僅是這樣嗎?有沒有可能就算是外星人的世界又被更大的世界包裹著,我們或許真的就是一串數據或者一串代碼,我們真的是俄羅斯套娃中最小的那個。
生命到底是什麼,人類到底是什麼?
此創作為3D建模為主、實拍為輔的視頻作品
展覽形式為使用電視,播放短片
圖片為短片截圖,如需觀看全部短片,請到展區觀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家福 羅健良
本次的畢業展覽並不是創作的結束,而是一個開始。
以畢業創作為契機,探索建立屬於我們家的家庭影像文化,利用影像去建構去維繫家庭關係是我的主要目的。而這種家庭影像文化已經開始在我的家庭中形成了良好的反饋,一些由於特殊原因沒有參與到此次拍攝全家福的家庭成員都跟我說下次拍攝一定到場,這大概就是一種肉眼可見的影像的力量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仰阿莎&香巴拉之歌 喬聖淇
《仰阿莎》和《香巴拉之歌》作為民族神話故事,分別描述了苗族的美神仰阿莎與日月相愛的歷程、以及藏族聖地香巴拉中無比美好的生活。作品立足於神話之上,並融入苗藏二族真實的生活場景,使得可以通過時尚攝影的手法去表達傳統的民族文化特質,從而達到其民族文化得到推廣及傳播的效果。最終呈現出更具文化性、視覺差異性的攝影作品。
《仰阿莎》
《香巴拉之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UNAR WANDER 翁瑤瑤
創作基於我對於個人一次夢境的視覺闡述以及二度創造。用夢與記憶作為藍本,讓創作架構在夢和記憶與生活之間。源於對宇宙美學和東方審美的崇拜,我用畫面去完成了對於一次月球旅行的想像。正如月球引力引起的潮汐運動,我嘗試通過影像,去探討空間中一種詩的張力與流動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烏鴉 閆莊園
烏鴉在傳達其所指時往往被下意識地與「厄運」相聯,但與照片給觀眾地視覺傳達相似的是。他們並不是發生的事件本身,即烏鴉並不是災難本身,而是一種寫照,一種由個人主觀視角參與病被加工過的意向。
烏鴉在這裡不僅指參與畫面構成的生物鳥元素,也作為雙關語形容女性本身,畫面中帶有些許神秘莫測的女模特所扮演的形象。畫面中試圖營造的是隱藏在溫和的感情狀態下似有危險潛伏的一段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MOUFLAGE 楊博榮
人焦慮或恐懼地活在他人的目光裡,偽裝色在臉上肆意生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AST 楊悅裕
食物攝影是一把鑰匙,它連接了自我,剖析了我們的個人生活;它也連接了時代,讓觀看者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社會。
食物的美是帶有煙火氣息的詩意。食物不僅僅體現著味道,還有「品味」,既代表我們渴望的生活方式,也是文化的基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抑鬱患者剪影九則 張琳珊
該組作品採用剪影的方式拍攝製作表達了抑鬱患者的內心世界,九張照片分別代表九種負面能量:交流障礙、隔閡、藥物依賴、自縊、流言蜚語、自閉、窒息、透支、強顏歡笑。以剪影的形象抹去了個體特點,向觀眾強調肢體語言。背景色採用飽和度高的鮮豔顏色,其他剪影元素採用了植物、鮮花、羽毛和寶石等溫和的物體影像,來表達抑鬱患者的精神世界其實不只是一味的黑暗而是豐富多彩且抱有希望的。同時也想向該群體傳達積極面對生活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apes有形 張曉荷
作品試圖將幾何語言融入攝影創作,利用畫面中所蘊藏的幾何圖形,構成人物和圖形之間的某種「呼應」,展現人像本身的靈魂與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鍾無豔 張瑜
將中國傳統元素中的色彩元素、書法元素、剪紙元素與人像攝影結合,創作《鍾無豔》角色海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夢系列
——對影像時空的解構重組 趙娜
作品構思出處源於《盜夢空間》,造夢師可為夢中人製造出多重夢境,對於殘障孤兒來說,我也許就是他們影像造夢師這一身份的存在。
通過對影像時間、空間進行兩個維度單元的拆分解構,讓影像空間與影調矛盾性雜糅在同一張影像的宏大敘事中。作品以孩童「自我」意識植入擬真影像中,用超現實的視覺表達來彌補殘障孤兒們受制於現實而未能成行的遺憾與夢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諸神志 趙天戈
火神、海神、太陽神……似乎只有古老的東西才配得上被神靈主宰。試想千秋萬載之後,共享經濟、網絡詞彙、社交媒體,是否終將會被歸咎為神靈?
《諸神志》是關於未來的,它的表現形式是傳統的、東方的。這組作品也不會就此完結,我希望在此之後創作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個人物形象,而是角色之間相互關聯,借用傳統戲劇元素的視覺特徵,通過對於臉譜、行頭、砌末乃至角色的再創作來構建「諸神」的形象。
輸出介質:絹絲布/油畫布 裝裱工藝:國畫裱捲軸/日本裱捲軸/油畫框
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2019屆商業攝影本科畢業展
2019.06.28 - 2019.07.8
北京電影學院A樓
誠摯邀請您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