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格勒戰役:蘇德雙方苦戰 城內一片屍山血河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史達林格勒戰役:蘇德雙方苦戰 城內一片屍山血河

  1942年春天,蘇軍在鐵木辛哥元帥的率領下進攻烏克蘭重鎮哈爾科夫,遭到德軍反擊包圍,損失慘重,蘇軍被俘20萬。5月,德軍曼施坦因將軍率領第11集團軍攻克刻赤半島,俘獲蘇軍17萬。7月3日,又攻克了克裡米亞,佔領了黑海邊最重要的要塞港口塞瓦斯託波爾,俘虜了將近10萬蘇軍。

  希特勒的「藍色」行動在南線展開:A集團軍群由克萊斯特大將的第1裝甲集團軍和勞夫將軍的第17集團軍組成,撲向高加索,以佔領那裡的油田;B集團軍群由保盧斯將軍的第6集團軍和霍特將軍的第4裝甲集團軍組成,以鉗形攻勢撲向史達林格勒。

  史達林格勒,這個伏爾加河畔的工業重鎮,擁有50萬人口,是蘇聯的第三大工業中心,生產出了超過1/4的紅軍坦克和其他機動車輛,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

  8月21日,第6集團軍渡過頓河,向史達林格勒衝去。蘇聯史達林格勒方面軍領導人葉廖緬科和赫魯雪夫進行了卓有成效的防禦工作。他們及時命令62、64兩個集團軍放棄防線後撤,避免了被德軍合圍,又任命崔可夫中將擔任第62集團軍司令。崔可夫是一條硬漢,發誓與史達林格勒共存亡。

  9月14日,德軍攻入城內,兩軍開始了漫長而殘酷的巷戰。雙方爭奪的焦點是馬馬耶夫崗和第一火車站。蘇軍第13近衛步兵師從伏爾加河東岸渡河來援,在師長羅季姆採夫少將的指揮下堅守馬馬耶夫崗,與德軍往返拉鋸。不管德軍如何瘋狂進攻,蘇軍始終屹立在伏爾加河西岸。東岸則不斷把援兵和物資運到西岸。雙方陷入夜以繼日的苦戰,史達林格勒一片屍山血河,成為人間地獄。

  德軍飛機和火炮擊毀了市內大量的建築,但是這些瓦礫堆卻造成了更加複雜的地形。在這樣的地形中,德軍野戰機動的長處完全得不到發揮,承受了巨大的損失,在9、10月間,平均每天傷亡3000人。而蘇軍則充分發揚了近戰中勇猛靈活的長處,他們分成小組,從窗口、牆角、下水道發動攻擊。城市廢墟是狙擊手的最佳戰場。蘇軍中一名年輕的狙擊手瓦西裡·扎伊採夫脫穎而出。他的故事後來被拍成電影《兵臨城下》,為我國觀眾所熟悉。

  蘇軍統帥部只給守城部隊最低限度的援兵,讓他們作為吸引敵軍的誘餌,而把大量的生力軍聚集起來,準備更大規模的反擊。由朱可夫大將和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上將制定的巨大反攻計劃,將紅軍主力部隊部署在德軍南部和北部的側翼,展開鉗形攻勢,以圍殲德軍第6集團軍。蘇軍共集結了上百萬軍隊,13541門大炮,900輛坦克和1115架戰機。

  11月19日,「天王星行動」開始。蘇軍迅速擊潰了當面的羅馬尼亞軍隊和部分德軍。23日,南北兩支蘇軍進攻部隊在喀拉蚩會合,完成了對德國第6集團軍的合圍。保盧斯要求自由行動,也就是突圍,但是希特勒拒絕放棄史達林格勒,他命令第6集團軍原地死守。空軍元帥戈林向元首保證通過空運給第6集團軍以足夠的給養,事後證明這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大話。為了解救第6集團軍,希特勒新成立了頓河集團軍群,任命第三帝國最能幹的將領——曼施坦因元帥為司令。曼施坦因派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的坦克部隊去援救保盧斯,想要打開一條通道,但是遭到蘇軍的頑強抵抗。而北線的義大利軍隊又被蘇軍擊潰,使霍特的左翼也暴露了。為了避免自己也被包圍,霍特被迫後退。

  這樣,包圍圈內的第6集團軍25萬人的命運就決定了。在俄羅斯的冰雪天地中,他們缺衣少食,凍傷、斑疹、傷寒、痢疾造成大量的死亡。由於保盧斯拒絕了蘇軍的勸降,1943年1月10日,蘇軍開始總攻。德軍進行了頑抗,但是無法擺脫覆滅的命運。2月2日,包圍圈內最後一支德軍部隊也投降了。在最後關頭,希特勒授予了保盧斯元帥節杖,意思是要他殺身殉國,因為德國歷史上還沒有一個元帥被俘虜過。但是保盧斯並沒有自殺,他成為了蘇軍的俘虜。第6集團軍全軍覆沒,91000人被俘。

  史達林格勒戰役以蘇軍的勝利告終,這是東線乃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這個戰役也標誌著蘇軍戰略戰術上的巨大進步。經歷了戰爭初期的多次大敗之後,布瓊尼、伏羅希洛夫、鐵木辛哥等過時的將領被淘汰,蘇軍年輕的新一代指揮員成長起來,在交了昂貴的學費之後,他們慢慢從敵人那裡學會了閃擊戰的戰術,並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馬馬耶夫崗|蘇德戰爭|史達林格勒戰役|莫斯科|蘇聯_歷史|勒熱夫...
    但用來形容蘇德戰爭簡直再合適不過。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蘇德兩國的軍隊不顧一切的進行廝殺。在這場持續了872天的圍城戰中,由於德軍切斷了列寧格勒城內的糧食、燃料、食用水供應,城內蘇聯居民有64.2萬人餓死和凍死,城內所有的雀鳥、老鼠和寵物在開戰後不久被全部吃掉,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況;勒熱夫戰役,蘇軍兩個方面軍共190萬人進攻莫德爾只有30萬人的第九集團軍,戰役持續時間超過一年,26萬蘇軍戰士死亡或被俘,超過50萬人傷殘,很多蘇軍士兵再也回不去自己的故鄉;史達林格勒戰役
  • 影評:《史達林格勒戰役》——德國人眼中的二戰
    今天凳Sir要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反戰電影,由德國拍攝的《史達林格勒戰役》,&34;是二戰重要的轉折點,交戰雙方為這場戰爭投入了超過500萬人的兵力,官方統計的傷亡人數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50萬人,以蘇聯勝利告終,並吹響了戰略反攻的號角。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為何比史達林格勒戰役意義更重大?斷了脊梁
    蘇德戰爭,對於史達林格勒和庫爾斯克兩場戰役的重要意義來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就其影響力和對東線戰場的重要性來講,庫爾斯克戰役似乎比史達林格勒戰役還要重要一些,這是因為史達林格勒戰役是斷了德軍的一支胳膊,而庫爾斯克戰役卻是斷了德軍的脊梁。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分析探討一下。
  • 二戰蘇德戰爭,保盧斯的能力真比曼施坦因差嗎?半斤對八兩
    二戰蘇德戰爭,既是對雙方指揮員運籌帷幄能力的考驗,也是對指揮員戰場臨機處置能力的較量。與德軍在戰場上的指揮體制不同,史達林一直把前線的指揮權交給了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由他倆與戰區指揮員集體決定後上報最高統帥部最後決斷。而德軍在前線的指揮卻是希特勒一人說了算,這樣就對前線指揮員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起到了制約作用。
  • 最寒冷的冬天:德國人眼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
    史達林格勒戰役是二戰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蘇德雙方共投入500萬兵力,傷亡總數高達350萬,蘇軍以傷亡200萬的代價全殲最精銳的第6集團軍等納粹王牌,勝利的天平開始向蘇聯急劇傾斜。激戰間歇,一位懷抱大貝斯的史達林格勒市民: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以音樂支撐的鐵血方能持久
  • 揭秘二戰蘇德兩軍王牌狙擊手間長達4天的獵殺較量
    該片情節的主線是史達林格勒戰役中蘇軍神槍 手瓦西裡與號稱"德軍第一狙擊手"的柯尼格少校之間進行的一場殊死較量。然而,關於影片中這場蘇德第一狙擊手之間的對決卻引發了幾點疑問。影片中的瓦西裡確有其人,其原型就是衛國戰爭時期蘇聯家喻戶曉的傳奇英雄瓦西裡·扎伊 採夫(VassilyZaitsev)。
  • 世界大戰中的著名戰役,第二個是機械化戰爭的開端!
    世界大戰中的著名戰役,第二個是機械化戰爭的開端!圖為凡爾登戰役,這場戰役以規模巨大 、傷亡慘重而載入史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圖為索姆河之戰,坦克在這場戰役中首次登場,揭示了機械化戰爭的開端。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閃擊戰對莫斯科戰役無效?戰術與戰場環境脫節
    雖然蘇德戰爭已經過去了那麼長時間,但閃擊戰的話題一直經久不衰,原因就是德國進攻蘇聯時,前期打得順風順水,卻在莫斯科戰役中遭遇瓶頸。是閃擊戰不適合攻城作戰,還是蘇軍找到了戰勝閃擊戰的辦法?實際上,這裡面存在一個閃擊戰術與戰場環境脫節的問題。01閃擊戰適合在什麼樣的戰場環境下作戰?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而1942年7月7日展開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徹底扭轉了蘇軍在戰場上被動挨打的局面,從而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也就是從這場戰役開始,蘇軍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收復失地和反攻準備,最終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大敗德軍裝甲部隊,並開始展開大反攻作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對於蘇軍來說,有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最精銳的第6集團軍完全被蘇軍殲滅。
  •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為何不就地取材燒柴取暖?容易暴露目標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在蘇聯的寒冬中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說了兩件事,一件是莫斯科戰役,德軍為什麼不燒木頭取暖?一件是史達林格勒戰役,德軍同樣遇到嚴寒,為什麼還是凍死那麼多?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為何也挽救不了東線失敗的命運?回天乏術
    那麼,如果在蘇德戰爭史達林格勒戰役後,讓曼施坦因擔任東線總指揮,他能扭轉戰場危局、挽救德軍走向失敗的命運嗎?首先,曼施坦因是在二戰中成長起來的將領,重用他需要一個過程曼施坦因、古德裡安和隆美爾,被稱為二戰德軍的三駕馬車,有他們三個在的戰役都會有精彩故事發生。
  • 二戰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曾創下兩最紀錄!
    在二戰中,這場戰役改變了東線戰場上的作戰局面,也推動了後來戰爭的進程。在這場戰役中共出動了8000輛坦克,投入約280萬名士兵,空軍部隊參戰飛機超過了5000架,曾創下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最大規模單日空戰兩個紀錄。想必大家都猜到了是哪一場戰役了吧?沒錯,這場戰役就是庫爾斯克會戰。
  • 史達林格勒戰役後,投降蘇聯的9萬德軍戰俘,最終到哪裡去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是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
  • 德版電影《史達林格勒》:解讀德國人在二戰中心理變化
    期間《中途島》、《拯救大兵瑞恩》、俄版《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狙擊手》、《鬼子來了》等片,讓我們對戰爭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厭惡。這些影片都是戰勝國對那場已經結束了75年戰爭的反思,而當年的戰敗國對那場戰爭是如何反省,世人卻是知之甚少。1993年,德國導演約瑟夫·維爾斯麥爾為了反省德國在二戰時期的罪行,製作了《史達林格勒》這部電影,從德國人的角度描述了二戰中史達林格勒戰役。
  • 俄稱要牢記史達林格勒,那才是轉折點
    希特勒又將矛頭指向了伏爾加河畔的史達林格勒,這座重工業城市不但戰略地位重要,而且被冠以了史達林的名稱,政治意義同樣非同小可。德國人集結了上百萬的軍隊向史達林格勒席捲而來,曠日持久且血腥異常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開始了。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歷時半年多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在這種偉大的城市腹地展開,蘇聯人將德軍拉入了如絞肉機一般的城市巷戰。
  • 二戰時,蘇聯傘兵最慘的一次戰役,落地就是死
    ——雨果  眾所周知,史達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蘇軍損失人數多達110多萬,德軍損失人數也達84萬多,雙方共計傷亡近200萬人,這是一場規模巨大的戰爭。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是非常悲慘的一次戰爭。不過,還有比史達林格勒戰役更大的會戰,那就是第聶伯河會戰,這是一場蘇德雙方最昂貴的戰爭,雙方傷亡估計在170萬到270萬人之間,絲毫不遜於史達林格勒戰役。更加的慘不忍睹。
  • 燃燒的雪原,黨衛軍大雜燴,這場戰役堪稱完美勝利,但只是第三帝國...
    二戰蘇德戰場上,在哈爾科夫這一個地方雙方就打了四仗,有些類似抗日戰爭中的四次長沙會戰。第一次是德軍奪城之戰,第二次是1942年5月德軍在此粉碎蘇軍攻勢,第三次是曼施坦因打的,第四次發生在1943年8月,蘇軍終於勝了一次,收復哈爾科夫。
  • 德國1993版《史達林格勒》電影中出現的武器
    海報一  其實在這個版本前還有個1990年俄德合拍的兩集版《史達林格勒》,導演是俄羅斯名導尤裡·奧澤羅夫,他此前執導的片子是《解放》和《莫斯科保衛戰》。1990年是什麼時候?  1993年版《史達林格勒》是德國第二部反映史達林格勒戰役的電影,其內容實際上也是基於1959年版的《狗,你想永遠活著嗎?》再創作。也是一個年輕軍官帶著一手下小夥捲入史達林格勒戰場,一邊血戰一邊忍受飢餓寒冷和各種絕望,然後還要面對不是人的高級軍官。這個片子結局比較悲催,這夥人實際上團滅了,最後兩個逃跑的也被凍死在雪原上了。
  • 《勒熱夫戰役》勒熱夫戰役 勒熱夫絞肉機
    >曾有三百萬蘇德兩軍士兵在勒熱夫周圍為了自己的祖國出生入死這讓史達林如芒在背,如坐針氈,早在1942年9月26日,紅軍總指揮史達林制定出兩個反攻計劃,即對進攻史達林格勒的德軍第6集團軍和防禦勒熱夫的德軍第9集團軍,同時進行毀滅性打擊,行動代號分別為「天王星行動」和「火星行動」。
  • 蘇聯能贏下史達林格勒戰役,並不全是自己的功勞,還有一人成關鍵
    前言 1942年7月17日,蘇聯南部城市史達林格勒炮火連天,納粹德國集結了約100萬人的軍隊,朝著這座重要工業城市進發。這場戰役一直從1942年7月份,持續到1943年2月初,交戰雙方約投入330萬人,以蘇聯慘勝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