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賦能教育,看完這場全球大會就知道答案

2020-12-26 量子位

楊淨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在教育行業,有個著名的「賈伯斯之問」

為什麼計算機改變了幾乎所有領域,卻唯獨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

或許已經有人已經注意到,當前在AI產業落地的關鍵期,AI+教育的落地似乎要比其他產業更難。

那麼教育,在智能時代下,將往何處去?再加上今年疫情「在線教育」興起,這又會給後疫情時代的教育帶來怎樣的反思和變革?

就在最近,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科大訊飛聯合中央電化教育館、北京師範大學共同舉辦了一場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探討「技術將如何改變未來教育」。

參會的人也是來頭不小。

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劉利民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

中央電化教育館黨委副書記李萍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

科大訊飛輪值總裁吳曉如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和技能主任,秘書長教育政策特別顧問Andreas Schleicher

法國教育部統計局(DEPP)學生評估辦公室主任,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IEA)主席Thierry Rocher

……

看完這場大會,或許你就知道,教育變革未來將往何處去?

後疫情時代下的反思與變革

這場大會主題為「教育未來,因A.I.而能」,分為兩天舉辦,由1場主論壇和9個線下分論壇,4個線上分論壇組成。

出席會議的還有40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行業資深管理者、一線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科技行業人士,在線直播實時觀看人次超過了640萬。

一開場,中央電化教育館黨委副書記李萍就道出了,為何是現在談人工智慧+教育?

當前我國的信息化發展正處於戰略發展機遇期,機遇和挑戰並存。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已成為我國躋身於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的重要抓手,是中國2030年建設智能強國的基礎所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再加上疫情如今肆掠全球,又給教育帶來了新的思考。

北師大資深教授顧明遠,談到疫情期間的變化表示,

居家學習促進了教育信息化、個性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次大演習。遠程教育促進了課程的整合,推動教師改變教學的方式、方法。許多地方的教育部門也開發了線上課程,把課程輸送到農村地區,幫助那裡提高教育質量。

雖然說是教育信息化的一次「試點」,但於此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比如,不少教師在線上教學還不夠適應,技術還不夠熟練。有些地方特別是農村,信息化程度還不高,信息不暢通,有時還會停電。學生也不習慣在家學習,自學能力不強,常常產生焦慮情緒。

於此同時,還凸顯了教師的重要性。

過去,我們強調信息社會學習渠道增加了、學生的空間擴大了、教育的生態改變了,學生可以自己學習了,似乎教師的作用降低了。而就這次的居家學習來看,如果沒有老師的精心指導,學生自學課程很難進行,學習質量很難保證。

那麼現在,既是教育信息化轉型的關鍵期,又是思考後疫情時代教育變革的最佳時期。此時不談AI+教育,更待何時?

所以,在技術驅動下的未來教育,將會是什麼樣子?

或許,現在已經有實際例子可以給我們參考。

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就提到虛擬實境(VR)技術帶給醫學教學的改變。

他作了題為《虛擬實境:教學的新型支撐平臺》的報告。在報告中,他介紹了模擬仿真教學如何讓學生形象直觀地認知教學內容並進行操作實驗。

他指出,VR技術是智慧教育的重要基礎,VR+教育的發展,會出現大量VR教育教學應用系統,VR與AI、大數據與網際網路5G等將共同支撐智慧教育的發展。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認為,「人工智慧+教育」將更加智慧、更加普惠。

教育正在從數位化、網絡化向智能化轉變,目前,人工智慧呈現出更加智慧和更加普惠的特徵。構建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終身化教育體系,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是智能教育的核心,也是推動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目標。

那麼具體應該如何做呢?

一是通過智能技術打破資源限制,促進教育公平。比如通過雙師課堂,農村地區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學。

二是通過智能技術釋放教學活力,提升教育質量。智能技術能把教師從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而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條件去做那些富有創造性的工作。

比如,就可以通過大數據的學習分析技術,幫助老師更加精確掌握學生認知特點、優勢潛能和學習特徵。

三是智能教育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

人工智慧的教育必須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保持同步。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需要與數學、科學、生物等多學科融合,讓人工智慧新理念、新技術、新文化、新素養進入中小學課程教材、進入課堂和頭腦,使人工智慧教育成為素養教育。

北師大校長董奇,就抓住了其中一個關鍵點——教育評價系統

面向新時代新要求,當前的教育評價難以幫助解決現階段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也難以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才的新需求。科技的發展為教育評價變革帶來了新的可能,科技賦能教育評價,是推動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服務我國基礎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有效手段和強大推動力。

比如,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智能感知技術,可以智能識別學生的動作行為、表情等信息,為看教育評價提供客觀的過程性信息。

大數據與各類分析技術可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能力水平和行為特徵進行分析反饋,幫助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最後,董奇教授還在致辭中向國家相關部委、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企業,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小學發出倡議,共同推進「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建設,為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提供有力支撐。

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總監、秘書長教育政策特別顧問Andreas Schleicher在線上參加了會議。

他指出人工智慧與人類認知社交情感以及價值觀的結合將成為未來教育的焦點,並強調無論未來機器在工作中代替人類完成怎樣的任務,人類不斷為他人和社會的進步做出不懈努力和貢獻的能力和追求永遠不會被取代。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對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未來教育」有著自己的理解。

他認為有三個重要的點:以過程評價支撐教學改革,以學習者為中心因材施教以及更廣泛更深入的教育均衡。

此外,他還認為人工智慧還可以助力教育公平,幫助農村地區的老師更好地進行資源和教學能力的提升,而且還可以更深入地幫助不同的群體。

比如,可以幫助聽力障礙者「看見」聲音,幫助視力障礙者「聽見」文字。

訊飛做了什麼?

訊飛智慧教育做的,按照科大訊飛輪值總裁吳曉如概括,有16個字。

識別人才、賦能老師、智能評價、助力學習

即,怎樣幫助學校和老師去識別每一個孩子的特點?怎樣幫助老師把每堂課上得更精彩?如何讓優質課覆蓋到更多的學生?如何對學生進行更科學全面的評價和關注?如何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學習?

首先是識別人才

有研究顯示,「一對一教學」比「規模化教學」,孩子的學習效率會更高。

本質上,其實就是老師要了解學生的特點,包括知識掌握情況、學科能力、有什麼樣的潛能,然後才能給他提供最合適的學習方案,做到「因材施教」

現在科大訊飛和北京師範大學深度合作,推出了「學科潛能和專業興趣雙核測評」。

「學科潛能測評」主要是幫助學生回答「我在這個學科上思維能力如何?我在這個學科上學習興趣如何?我在全省常模中處於什麼等級?」這三個關鍵問題。

「專業興趣測評」是回答「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哪些大學專業適合我這樣的人?什麼學科組合能匹配這些專業?」三個問題。

通過學科潛能和專業興趣的雙核評價,將學生的學業成績、知識點掌握情況和學科能力、學科潛能等的評價結合起來。

此外,科大訊飛還在會議上正式發布了《2020智能教育發展藍皮書——人工智慧助力因材施教》探索智能技術助力規模化因材施教落地實踐路徑。

本報告作為「智能教育發展藍皮書」系列研究之一,聚焦於智能教育深入發展中的「人工智慧助力因材施教「這一主題進行深入探討。

會上,訊飛教育技術研究院院長劉邦奇教授詳細介紹了藍皮書的內容,他指出,藍皮書可分為四部分,即定位、框架、場景和展望。

然後是賦能老師

科大訊飛推出的智能輔助系統,可以給老師提供更好的「武器」。

課前自動生成學情反饋,智能推薦教案和資源;課中可以實時掌握學情,以學定教;課後能發布個性化作業、分層次指導。

目前,科大訊飛開展的人工智慧創新教育已經覆蓋了全國100多所學校。

在此次會議上,科大訊飛還聯合中國教育電視臺、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名校聯盟與科大訊飛聯合發布了「A.I.教育公益計劃——築夢校園行」

這一計劃主要面向全國範圍內希望需要通過引進智能學習方法及設備,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探索人工智慧技術的意識、能力和素養的學校。而科大訊飛將提供教育相關智能硬體設備、教育資源及課程等。

在現場,他們還定下了一個目標:

希望在一年內,完成100所築夢校打造和10000名築夢教師賦能,並形成累計2000萬元的築夢基金。

還有智能評價系統

智能評價首先強調的是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過程評價,尊重學生成長規律。

以一次期中測驗(結果評價)為例,A、B、C三位同學各錯了一個知識點,但在隨後的同知識點的連續六次作業完成情況(過程評價)中,A是低頻錯、B是波動錯,C是高頻錯。

那麼反映出的就是三個人可能存在不同的問題:粗心問題、學科能力問題、前驅知識問題。相對應的就要給三位學生不一樣的指導策略。

助力學習

首先,個性化學習助力減負增效。通過深度學習知識能力畫像,不是只給學生畫一個簡單的目標,而是給學生確定了在每一個階段最適合他的學習路徑,讓他能夠用更少的時間去把薄弱點補齊。

其次,深度學習助力知識的內化。通過智慧化的環境創設一系列任務式的、情景式的學習場景,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協作的、探究式的學習,從而實現知識點的總結提煉、內化遷移,真正把所學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實現素養提升。

就在12月3號,由教育部和國家語委指導、科大訊飛承建和運營的全球中文學習平臺正式落戶青島。

這個平臺在一年的時間,用戶已經超過了200萬,覆蓋全球169個國家和地區。系統會根據每個學習者的能力、感興趣的點等來配置相關學習內容。

科大訊飛基於這些核心技術的突破,還推出了智慧教育的區域解決方案。

總結來說,就是「135+N」:1個A.I.教育超腦,3大教育平臺(教育大數據平臺、區域教育教研平臺、教育資源管理平臺),5大教育場景(教、學、考、評、管),N個場景應用(智慧教學、智慧校園、智慧管理、智慧評價、智慧體育……)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生態打造。

而在訊飛人工智慧開放平臺上,教育類開發應用數已達27萬+。

現在,只剩下最後一個問題了。

AI公司如何賦能教育?

Science曾預測,2045年之前,全世界45%左右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替代。不過,教師的被替代率是很低的,僅有0.4%

那麼既然如此, AI公司該以怎樣的立足點去賦能教育呢?

其實,訊飛已經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為教育輔助,而非改變教育本質;為老師減負,而非替代老師。

在會上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無論教育怎樣被技術改變,其本質不會改變,那就是為未來培養創造性、創新性人才。

而AI公司所要做的,就是為教育鋪路,為未來人才鋪路,讓孩子們得到更適合、更普惠的教育。

最後,以劉慶峰演講的一句話做結尾吧。

我們相信未來不是屬於人工智慧,而是屬於掌握了人工智慧的新人類。

— 完 —

相關焦點

  • 職學教育: 構建連結全球優質教育資源的在線賦能平臺
    日前,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創新人才培養論壇上,眾多行業大咖從多維度、多角度就科技賦能人才,教育成就未來等話題交流互動
  • 大咖「雲」集 AI「炫」技,商湯科技賦能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2020年7月9日,上海——今天,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主論壇隆重召開,本屆大會可謂大咖「雲」集,既有國際組織代表和參會國際城市的代表遠程致辭,也有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雲端」連線,在這場全球最前沿且最具影響力的AI行業盛會上,共話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方向及其為全球人類的進步所帶來的意義和價值,同時大會還展示了一系列創新的人工智慧成果。
  • 2020哪個詞最能代表山東?來這幾場大會中找答案!
    2020年即將過去,回望這不平凡的一年 ,上半年山東各地積極參與抗疫,一幕幕感人場景讓人記憶猶新,無一不展現了新時代齊魯兒女的精神品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山東搶抓機遇謀發展,舉辦了幾場頗具影響力的全國性會議,彰顯山東新形象,發出2020年山東最強音。2020年要說哪個詞最能代表山東? 答案都藏在了今年四場重大會議中。
  • 手機 電腦AI換臉 說話 唱歌賦能視頻創作!
    「以飛槳為視頻創作者賦能為核心,邀請各位有創意的視頻創作者們使用Deepfake/人臉識別/人體檢測等技術來創作視頻。項目連結:https://aistudio.baidu.com/aistudio/projectdetail/1189026想讓川普來耍一套馬保國的閃電五連鞭舞?想讓盧本偉跳鴨子舞?人體動作模仿項目等你來挑戰!
  • 2020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八場專題會議圓滿舉行
    2020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八場專題會議圓滿舉行 2020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大會於10月18日上午在遼寧省瀋陽市新世界博覽館正式開幕。遼寧省委書記張國清出席開幕式,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寧致辭,省政協主席夏德仁出席。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烈宏,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致辭。
  • 葡萄英語:AI賦能教育 應對疫情下教育資源稀缺這場「大考
    (原標題:葡萄英語:AI賦能教育 應對疫情下教育資源稀缺這場「大考)
  • 預熱WAIC,AIWIN大賽"抗新冠 助科研AI賦能者"年底收官!
    對於國家新基建的倡導,商湯將積極投身建設,同時會結合"一帶一路"的科技出海倡議,在海外進行一系列的產品布局和落地布局,希望能夠以人工智慧技術賦能到全球、賦能到抗疫的醫療。圓桌一:後新冠時代下AI+醫療的協同創新和發展,探討現在與未來
  • 蕃茄田藝術宋姝夢:科技賦能時代,兒童在線藝術教育的思考
    蕃茄田藝術家庭教育事業部VP宋姝夢芥末堆 冷冷 12月4日報導11月24日,在芥末堆舉辦的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即構 · 教育科技卷:和合共生」的專場上,蕃茄田藝術家庭教育事業部VP宋姝夢發表了題為《科技賦能時代,兒童在線藝術教育的思考》的演講。
  • 師大教育打造AI個性化教學,提升學習效率
    師大教育打造AI個性化教學,提升學習效率  人工智慧技術正在逐步改變人類的生活、工作、學習等方方面面,「AI+教育」不再是人類對未來的創想,而是眼下正在發生的教育革命。課程改革、課堂改革、教學模式改革已經成為了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每個教學單位都在積極地探尋適合自身的教學特點。
  • 直擊2020世界5G大會:如何讓未來觸手可及
    5G賦能,未來已來。11月26日,2020世界5G大會在廣州拉開帷幕,這是全球首個5G領域的國際性盛會。來自國內外信息通信領域的科學家及企業高管,在大會上共論5G。 作為5G商用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5G與實體經濟融合正加速發展,產業支撐能力提升,生態構建加速形成,正成為這一領域的「先行者」。 全球5G技術迅速發展。
  • 葡萄英語:AI賦能教育 應對當下教育資源稀缺這場「大考
    而隨著科技網際網路的發展,彌補了當下教育資源稀缺不足的問題,使得線上教育迎來井噴式的爆發。特別是英語這門學科,越來越多的家長都開始接受線上英語教育這種模式,而1對1美教AI互動英語教育領導品牌「葡萄英語」更成為不少家長的新選擇。  日前,葡萄英語創始人兼CEO茹立雲博士接受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首都經濟報導》採訪,探討了「AI+教育」如何發揮積極作用,助力少兒英語教育。
  • 不止於造夢,小蠻腰科技大會闡述AI如何照進現實
    在這樣的大環境和契機下,2019小蠻腰科技大會於10月11日正式召開。包括AI技術大牛、頭部企業、風投掌門人、獨角獸企業創始人在內的多位全球頂級大咖雲集於廣州,將全球最為領先的科研思想、科學技術、科技產品帶到小蠻腰科技大會上進行交流和展示。
  • 望嶽談·年終盤點|2020哪個詞最能代表山東?來這幾場大會中找答案!
    2020年即將過去,回望這不平凡的一年 ,上半年山東各地積極參與抗疫,一幕幕感人場景讓人記憶猶新,無一不展現了新時代齊魯兒女的精神品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山東搶抓機遇謀發展,舉辦了幾場頗具影響力的全國性會議,彰顯山東新形象,發出2020年山東最強音。   2020年要說哪個詞最能代表山東? 答案都藏在了今年四場重大會議中。
  • 全球力量,共育未來——2020GEC全球託幼大會即將上海啟幕!
    但託育產業是一個專業性和實操性非常強的產業,如何把託育機構運營好,讓投資人、入託家庭、社會多方共贏,需要政府引領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今年CPE中國幼教展聚焦託育行業,同期聯合託育圈、子需智庫、小德蘭愛幼、等舉辦全球託幼大會,探索託幼新趨勢。
  • 科技賦能教育噠噠英語彙聚力量賦能中國教育事業
    原標題:科技賦能教育噠噠英語彙聚力量賦能中國教育事業1上映3天,票房破億!又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在中國取得了不俗戰績!為什麼這部低成本的印度電影能收穫如此高的口碑和票房?或許是因為這部電影寫盡了天下父母的教育焦慮。
  • 把脈在線教育新發展:AI深度融合教學環節,技術創新賦能業務提效
    面對巨大的在線學習需求,校企聯手探索、網際網路在線教育企業紛紛入局,行業呈現爆發增長態勢。而疫後期,如何聚焦新需求,迎接新挑戰,在線教育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和嘗試。8月26日,在成都舉辦的「2020新經濟大會」上,來自作業幫、VIPKID、摩爾媽媽的三位高管們齊聚一堂,圍繞「疫情下的在線教育」主題發表了各自精彩的觀點,深刻剖析了新技術帶給整個在線教育的新改變和新發展。
  • 大會回顧 | 主題演講之Charles Wayn:全新直播平臺DLive Protocol,賦能內容創造者
    DLive 借力 BitTorrent 強大的技術及資源,進一步壯大社區,並以其內容真正賦能內容創作者並獎勵社區。下面,我們有請DLive CEO Charles Wayn為大家帶來分享「全新直播平臺DLive Protocol,賦能內容創造者」。
  • 新東方小學趣味遊戲亮相未來教育大會
    2019-11-29 11:14:00 來源: 網易教育綜合 舉報
  • 委員情懷|陸建:做一個為教育賦能的踐行者
    可以看到,因阻擊疫情而開展的在線教育實踐正推動著教育從信息化向數位化的轉型。一、做好本職,為教育賦動能教育是與時俱進的事業,是充分體現時代精神又必須具有前瞻性的事業,也是極具挑戰的事業。為教育賦能,打造更好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與學的環境一直是陸建委員為之不斷努力的方向。
  • A.I.D.E 5大重點,了解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
    12月11日-12日「教育未來,因A.I.而能——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A.I.D.E)」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經教育部批准,大會由中央電化教育館、北京師範大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 如果這是一場A.I.+教育領域的「北京論劍」,會有哪些精彩看點?5大重點,帶你了解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A.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