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張量子糾纏照片問世,科學家拍攝到了愛因斯坦口中的「鬼魅」

2021-02-15 宇宙解碼

    1935年,愛因斯坦發布了一篇著名的論文:《物理實在的量子力學描述能否被認為是完備的?》,在這篇論文中針對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糾纏」現象進行了描述,並且嘗試用思想實驗來向世人展示量子力學的不完備性和反直覺特徵,在這篇論文中首次提到了關於「量子糾纏」這個物理學現象的內容,但是當時的量子糾纏在物理學界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名稱。

    薛丁格在看到愛因斯坦的這篇論文後,對愛因斯坦表達量子力學「不完備」的觀點表示肯定,同時對量子糾纏這個神奇的現象感到很感興趣,在和愛因斯坦的書信討論中提到了「Verschrnkung」這個詞,薛丁格本人翻譯為「糾纏」,量子糾纏這個現象就這樣在兩個人的書信討論中被命名了。

    薛丁格在後續的研究中發現,量子糾纏並不只是一個有趣的現象這麼簡單,而是量子力學一個重要的特徵,同時量子糾纏這個特殊的現象,讓量子力學和經典力學完全無法混為一談,因為在經典力學中完全沒有和量子糾纏類似的現象,甚至用現有的物理學理論也無法解釋量子糾纏。

    最讓人感到疑惑的是,科學家用了數個世紀來證明「超距離作用」不存在,可是量子糾纏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超距離作用」,並且還違反了相對論中對信息傳遞的最快速是光速這個限制,雖然量子糾纏不會傳遞信息,但是兩個量子之間的作用是在瞬間完成的,超越了距離和速度的限制,讓人對光速這個宇宙最快的速度感到了疑惑。

    量子糾纏是一個顛覆常識的現象,簡單描述一下量子糾纏的特徵,兩個暫時耦合的粒子在分開後,仍然需要被視為一個整體,不論這兩個粒子之間距離多遠,改變一個粒子後,另外一個粒子的狀態就會在「瞬間」發生變化,就算兩個粒子相隔一光年,也是在瞬間發生變化,所以量子糾纏才會被稱為「超距離作用」!

    如果在我們的日常時間中,量子糾纏現象就等於你把一塊木頭切成兩半,一塊放到南極,一塊放到北極,它們之間仍然存在聯繫一樣。顯然,在宏觀世界中完全不可能發生類似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量子糾纏讓人疑惑的原因。

    愛因斯坦本人對量子糾纏這個現象並不滿意,他並不是不接受量子力學的理論,而是認為量子力學的理論「不完備」,愛因斯坦認為宇宙中應該存在著沒有被人類發現的更深層次物理規律,他仍然堅信宇宙中不存在超距離作用,人類只是目前找不到一個合理解釋量子糾纏的理論。

量子糾纏和黑洞對比

    上面的這些圖片就是科學家拍攝到的「量子糾纏」照片,還有量子糾纏和人類第一張黑洞照片的對比。愛因斯坦稱呼量子糾纏為「鬼魅」一樣的超距離作用,但是現在的人類利用科技拍攝到了兩個短暫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證明了量子糾纏的客觀存在。讓愛因斯坦和薛丁格都無法接受的是,量子糾纏不能用經典力學來解釋,如果和量子糾纏類似的現象發生在宏觀世界,或許真的可以用「鬼魅」來形容了。

那麼,第一張量子糾纏的照片有什麼意義呢?

    從重要性上來說,量子糾纏和宇宙黑洞兩者可能不相上下,一種是宏觀宇宙中的緻密天體,一種是微觀量子世界中的常見現象,都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什麼關係,卻對人類物理學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愛因斯坦一直想用思想實驗來向世人揭示量子力學的不完備性,但是他卻一直找不到解決辦法,就算愛因斯坦用了大量的時間去尋找所謂的「萬物理論」,也一直沒有任何收穫。這就造成了大家都知道目前的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不完善,仍然需要用這兩個理論來處理一些現實問題。

    雖然科學家現在無法完美解釋量子糾纏,但是這並不妨礙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來實現一些特殊的技術,比如「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就是用量子糾纏現象實現的高科技技術。

    而這張量子糾纏的照片,代表人類在技術和理論上縮短了微觀和宏觀世界之間的距離,這個只發生在微觀世界的現象同樣可以被宏觀世界的設備觀測到,讓我們距離解決量子糾纏難題更近了一步。

    不遠的未來,科學家可能就會找到新的理論,完美的解釋量子糾纏背後的秘密,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人類第一次看見量子糾纏!科學家終於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
    在一項近期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中,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安託萬·莫羅(Paul-Antoine Moreau)帶領團隊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終於,人類第一次親眼看見這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 比黑洞照片更震撼!人類拍到第一張量子糾纏照片
    編輯:金磊、張佳、小芹【新智元導讀】前一陣子首張黑洞照片的問世轟動全球,而近日,
  • 人類第一次看見量子糾纏:科學家終於拍攝到它的照片
    在一項近期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中,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安託萬·莫羅(Paul-Antoine Moreau)帶領團隊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終於,人類第一次親眼看見這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 嘗試從通俗易懂的角度解釋鬼魅般的「量子糾纏」現象
    量子力學從提出那天起,就像一個有招黑體質的明星一樣,飽受非議。無數在經典力學中成長起來的人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量子的怪異行為。那就是:量子的狀態在不觀察時是「疊加」的,在觀察時才是「確定」的。英國物理學家首次拍攝到的量子糾纏圖像有人開玩笑說:這就像是月亮,在你不看它時,它會在天空中的任何位置,在你看它時,它的位置才確定下來,這是不可能的嘛!
  • 「九章」量子計算機糾纏了嗎?
    根據「九章」論文和團隊主要成員自述,研製「九章」的核心基礎和理論根據是量子糾纏,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鬼魅般」的超距相互作用,但是,「九章」真糾纏了嗎?「九章」真計算了嗎?質疑一:「九章」光子,經典還是量子? 關於光子,物理學界有兩種水火不相容的矛盾解讀,一種是經典無糾纏粒子、另一種是量子糾纏波。
  • 被外國科學家們「覬覦」的量子通信,我們發展到了什麼階段?
    5G的硝煙還沒散去,甚至大部分人到現在還沒體驗過5G。量子通信又登上全球競技臺,在全球物理學家還沒搞清楚量子力學的時候,我們已經發射了全球第一個量子衛星 墨子號。在量子領域我們做到了獨步全球,讓很多西方物理學家求分享,感慨自己國家為什麼不發展量子通訊。
  • 愛因斯坦的奇恥大辱,竊聽者的噩夢,被由中國人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驗證
    這件中國發生的「大事」,就是16日成功被中國的科學家們送上太空的全世界首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名曰:「墨子」。「就像國外有伽利略衛星、克卜勒望遠鏡一樣,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先賢的名字來命名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將提升我國的文化自信。」所以這顆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命名為:墨子號。
  • 時空本源是量子糾纏?
    但是,「常規的糾纏是不夠的」, 巴拉蘇布拉馬尼亞恩說,「我已經認識到存在其他形式的糾纏,那些糾纏與這個重構時空的項目息息相關。」比如,可以讓不同種類的粒子在同一個位置發生糾纏,即一種不涉及空間的糾纏。科學家也在著手攻克由更多數目的粒子相互糾纏而帶來的令人眩暈的複雜性。
  • 物理學家第一次捕獲量子糾纏的圖像
    想要建立一個更完整的粒子活動理論,愛因斯坦對量子糾纏的前景感到震驚——他稱之為「遙遠的恐怖行為」。量子糾纏已經成為量子力學的一部分,儘管愛因斯坦感到擔憂。今天,格拉斯哥大學的一組物理學家首次以量子糾纏(又稱時鐘糾纏)的形式拍攝了這張照片。它們成功地捕捉到了第一個可見的證據,這一現象甚至愛因斯坦也感到困惑。
  • 人類第一次看見量子糾纏!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安託萬·莫羅(Paul-Antoine Moreau)帶領團隊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對於量子糾纏的兩個粒子來說,量子力學得到的統計關聯性結果比定域性隱變量理論要強很多。因此,實驗是可以分辨出這兩種理論的。在文章中,貝爾給出了一個不等式來說明,如果用S來表示兩個粒子的統計關聯的程度,那麼:若S = 2,說明沒有量子糾纏;若 2 < S < 23/2 ,則說明存在量子糾纏。
  • 量子力學「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可能有答案了:算不出來
    原文作者:Davide Castelvecchi 科學家證明了純數學和算法之間的聯繫,讓「量子怪誕性」愈加撲朔迷離了。
  • 中國實現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院士:不怕量子黑客攻擊
    中國又一科技成果領先世界據媒體消息,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傳來一則重大利好,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國內同行合作,成功構建了全球首個「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相關成果已發布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雜誌上!祝賀潘教授和國內相關的專家們!
  • 科學家:可通過量子糾纏進入平行宇宙
    筆者:三體-小遙夜幕降臨,總有人不知不覺進入神秘的夢境,這種獨特的現象在很久以前就被人們注意到,並且衍生出了很多新的問題。早在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莊子就曾經提出夢境與現實之間的辯證關係問題,由此引發了人們的無限遐想。時至今日,我們的科技發展水平遠遠超乎想像,卻依然沒有完全破解有關夢境的問題。
  • QQ音樂「S製造」夏日清涼情歌來襲,永彬Ryan.B新歌《量子糾纏》首發
    5月8日,QQ音樂「S製造」音樂人永彬Ryan.B再度出擊,發布首張個人全長專輯《C-POP》的第二支先行曲《量子糾纏》。歌詞以「量子糾纏」巧妙類比戀人間的曖昧悸動,永彬Ryan.B磁性的「汽水嗓音」配合輕快的Urban曲風,讓人清爽舒適如置身涼風輕拂的夏夜,忍不住單曲循環。新歌延續了首支先行曲《發個定位》的火熱人氣,上線短短半天即登上QQ音樂巔峰榜新歌榜第三位,受到年輕樂迷的歡迎。
  • QQ音樂「S製造」人氣作品不斷,永彬Ryan.B《量子糾纏》演繹夏日愛情
    5月8日,QQ音樂「S製造」音樂人永彬Ryan.B再度出擊,發布首張個人全長專輯《C-POP》的第二支先行曲《量子糾纏》。歌詞以「量子糾纏」巧妙類比戀人間的曖昧悸動,永彬Ryan.B磁性的「汽水嗓音」配合輕快的Urban曲風,讓人清爽舒適如置身涼風輕拂的夏夜,忍不住單曲循環。新歌延續了首支先行曲《發個定位》的火熱人氣,上線短短半天即登上QQ音樂巔峰榜新歌榜第三位,受到年輕樂迷的歡迎。
  • 科學家用它拍攝到首張黑洞照片!
    我們知道,去年科學家公布了世界首張黑洞照片,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響,這是一次巨大的突破,而拍攝黑洞的望遠鏡----事件視界望遠鏡(EHT)也一戰成名!那麼這枚望遠鏡到底是怎麼拍攝到黑洞照片的呢?這就要提到科學家所使用的望遠鏡了!當天文學家談到光學望遠鏡時,他們通常會提到它的鏡面大小。
  • 我國科學家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本報合肥1月12日電 (記者徐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高水平提升6000多倍。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中安在線」中科大科學家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記者1月12日從中科大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6000多倍。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科學大家》專欄|「九章」問世:量子計算機究竟有多快
    不過時間若是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計算機剛剛問世的時候,你能分辨出圖中哪個是計算機,哪個是加速器嗎?其實圖片中左邊這個是粒子加速器,位於上世紀60年代的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而右邊這個是神奇的ENIAC,它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發明的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位於賓夕法尼亞大學。
  • 世界上最大的數位相機拍攝首張照片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科學家已獲得首個3200百萬像素的測試照片。這張照片是由放置在智利正在建設中的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上的世界上最大的數位相機拍攝。這個信息被發布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官方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