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奇恥大辱,竊聽者的噩夢,被由中國人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驗證

2021-02-13 天方日譚


青年科技與創意探索平臺

上周所有的華人都被王寶強離婚事件給刷屏,截至2016年8月21日微博閱讀已超過50億,甚至已經壓過了舉國體制的奧運賽場。這次的空前刷屏和狂歡實在細思極恐。什麼JB草根,人家是土豪好不好?哪個草根在北京擁有9套房你倒是說說?一群人對這個億萬富翁瞎代入個啥。

我等屁民還是老老實實的當吃瓜群眾吧!!!!

可數千萬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人卻對上周發生在中國的一件大事感到震驚和羨慕。



這件中國發生的「大事」,就是16日成功被中國的科學家們送上太空的全世界首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名曰:「墨子」。

直接看視頻吧:

為什麼叫墨子,而不叫孔子、老子、孟子、荀子、莊子呢?


因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發現了光線沿直線傳播,並設計了小孔成像實驗,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礎。「墨家邏輯是全球三大古老邏輯體系之一,而邏輯體系是科學的基礎。」。「就像國外有伽利略衛星、克卜勒望遠鏡一樣,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先賢的名字來命名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將提升我國的文化自信。」所以這顆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命名為:墨子號。


早在近百年前經典物理學派的代表愛因斯坦與量子學派的玻爾對量子糾纏理論展開激烈的論戰。而愛因斯坦作為經典物理學的代表人物,對量子糾纏這一「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表示嚴重懷疑,覺得這要能成立簡直是「見鬼了。



而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中國發射的這個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卻把愛因斯坦的臉打得啪啪啪。


那麼,吃瓜群眾們,什麼是量子通信呢?讓我們通過一個小故事了解一下。


1994年,一篇可能是數學史上最短的數學論文問世了,文章的內容僅是一個乘法算式。



1977年,來自美利堅的三位科學家:

羅納德.李維斯特


阿迪.薩莫爾


倫納德.阿德曼


一起提出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用於數據加密的RSA公鑰加密算法就是上面你看到的那個129位數的數學算式。


這個數學算式的可靠性基於兩個質數的乘積非常簡單,但把乘積因式分解非常困難,數越大,越難解。

他們三人聲稱:如果有人解出這個數是哪兩個質數相乘,那就可以獲得隱藏在其中的神秘信息(破譯密碼)。

李維斯特當年預測,按照人類當時擁有的計算能力至少得400000000000000000年後人類才能破解密碼。(那時候人類都不一定存在了,破解了還有什麼用?)

沒想到,就在17年後來自世界五大洲的600多位研究人員,使用了1600多臺計算機,用了八個月時間就解出了這個因式的分解,並得到了隱藏的神秘信息:





「艾森豪、甘迺迪和裡根都十分清楚,不論你信仰「資本主義」還是「共產主義」,一個國家的安全最終都取決於這個國家是否在科學領域處於世界的前沿。

而量子衛星是用來發射單光子進行通信。


量子通信,被認為是竊聽者的「噩夢」。這種通信方式利用量子糾纏等特性,無法被攔截、被竊聽、被複製,是「絕對安全」的通信方式。,「除非時間倒流,否則不可破解。」(還記得斯諾登和稜鏡門事件嗎?)

其實,在中國之前很多年,美國和歐洲的科學家就已經在研究相關的量子衛星了,可由於這是一項投入很昂貴的科學研究,這些歐美科學家便難以獲得政府足夠的支持。

 

可中國科學家在這方面卻享受到了來自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甚至還被列為了5年計劃!

也恰恰是由於中國在發展物理這種基礎科學上願意投入大量資源,結果一個神奇的現象出現了:一些國外很資深的科學家由於一直在國外拿不到投入,居然不遠萬裡來到中國,要幫助中國搞科研!

 

這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當今歐洲非常有名的奧地利量子物理學「大咖」Anton Zeilinger的遭遇。他早在2001年時就打算研製出今天中國發射上天的這顆衛星,卻始終在歐洲得不到相關的資助和支持。於是乎,他就乾脆來到了中國,幫他的學生、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一起研究出了這枚中國的衛星!

那,量子衛星有哪些應用呢?

正是美國天天在黑中國網際網路,在遏制與打壓中國,反而逼中國拿出美國當年拿出上進的精神,造出有機會徹底改變網絡通訊遊戲規則、讓美國根本「黑」不了的通訊衛星。

正是祖國的強大,億萬中國人的團結。我們選擇的這條艱難道路,對全世界產生的一種「向心力」,開始吸引著越來越多國際上的優秀科學人才來到中國,與我們一同為了人類的未來而探索著科學的秘密。




智友會所做的一切都源於對科技和藝術喪心病狂的熱愛。我們明目張胆的企圖用獨立、先鋒、另類、有趣、實用、特立獨行的態度,來刺激你用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科技與藝術。

世界在下沉,我們在熱愛。


轉發此篇內容就有可能獲得星球大戰白兵套裝

(喜歡科技和創意的朋友可以加我個人微信號:jtf6146173   添加時請註明:行業+姓名  謝謝。)

相關焦點

  •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 地面光學通信終端「成都智造」
    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在8月發射,它將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實驗體系。如果實驗成功,中國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值得一提的是,衛星和地面通信的關鍵技術出自「成都智造」。位於成都的中科院光電所承擔了衛星的「星地量子通信地面光學通信終端系統的研製和試驗」。  量子通信,被認為是竊聽者的「噩夢」。
  • 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魏倩)記者今日從平安銀行獲悉,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
  • 長徵六號發射成功,搭載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NewSat9-18衛星是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研製的10顆遙感小衛星,10顆衛星技術狀態一致,均搭載多光譜載荷、高光譜載荷,單星重約41千克,設計壽命3年,發射入軌後與其他7顆在軌的NewSat衛星組網運行,主要用於提供商業遙感服務。
  • 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
    今天我會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講起,之後延伸到最近這些年來發展的一個新技術,就把它叫做量子信息科學或者量子信息技術。後面可能有一些具體的內容,大家不一定了解,但是只要是有兩個信息能夠記住就可以,這就是整個的主題。第一,我想告訴大家,目前的科學理論是,我們的世界不是決定論的。
  • 金融界首顆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萬眾期待的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國電高科研發的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天啟星座08星)。「平安1號」的成功發射,是平安銀行布局天基物聯網,進一步部署星雲物聯網平臺邁出重要的一步,作為平安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平安1號」正式展開在軌技術驗證和應用測試。
  • 金融領域首顆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趙學毅 見習記者 林娉瑩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國電高科研發的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天啟星座
  • 虹雲工程技術驗證衛星成功發射 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
    12月22日7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虹雲工程技術驗證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新華社發(李晉 攝)  新華社酒泉12月22日電(李國利、李瀟帆)12月22日 7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虹雲工程技術驗證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
  • 長徵八號搭載中國首顆商業SAR衛星發射成功,研發方「天儀研究院...
    來源:鈦媒體APP北京時間12月22日中午12時37分,由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研製的「海絲一號」衛星和「元光號」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兩顆衛星正常進入預定軌道,遙測參數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聯合發射聯盟」為美空軍發射多顆高軌軍事衛星
    近日,「聯合發射聯盟」在卡納維拉爾角成功發射「宇宙神」-5型火箭,箭上搭載了美空軍的多顆通信與技術演示驗證衛星。火箭首先部署美空軍的連續廣播增強通信衛星(CBAS)。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西湖大學公開課潘建偉實錄: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
    01  今天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講起,會延伸到最近這些年來發展的一個新技術,就把它叫做量子信息科學或者量子信息技術。  後面可能有一些具體的內容,大家不一定了解,但是只要是有兩個信息能夠記住就可以,這就是我整個報告的主題。  第一個,我想告訴大家,目前的科學理論是,我們的世界不是決定論的。
  • 福建發射第一顆衛星
    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衛星由廈門大學、省招標採購集團、 三明投資集團、天儀研究院 和中國電科38所等單位聯合策劃研製 衛星進入測控站覆蓋區 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參與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記者 王健 通訊員 田珊 報導  本報濟南訊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地面跨度4600公裡的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驗證了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位於濟南高新區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合作參與了該項目。
  • SpaceX第七批星鏈衛星將發射 在軌衛星總數將達410顆
    打開APP SpaceX第七批星鏈衛星將發射 在軌衛星總數將達410顆 小小 發表於 2020-04-11 09:47:46
  • 【中國科學報】量子架橋 星地「針尖對麥芒」
    8月16日凌晨,當很多人還在睡夢中時,身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科學家則見證了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騰飛。  或許你有意無意間看過一些有關「墨子號」的科普報導,但可能仍未感受到相關領域科學家對它的熱切期待。在「墨子號」成功發射的當天,本報記者採訪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共同描繪了他們心中的「『墨子』夢」。
  • 北航空事衛星一號發射成功 天儀聯合北航開啟空事衛星時代
    00:00紅網時刻11月6日訊(記者 劉馳鋒 通訊員 陳紅微)11月6日11時19分,由天儀研究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研製的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是天儀研究院完成的第11次太空任務,發射的第19顆衛星。後續,天儀研究院將儘快完成在軌測試工作,開展衛星應用。北航空事衛星一號衛星。天儀研究院創始人兼CEO楊峰表示,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是我國空事衛星系統的首顆關鍵載荷技術驗證衛星,由北航國家空管新航行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與天儀研究院聯合設計。
  • 電科大發射的這顆衛星雖不是謠傳的6G,但確是尖端領域重要一步!
    在上周末的11月6日11時19分, 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將數顆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其中一顆衛星是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北京微納星空公司聯合研製的,名為「電子科技大學號」,也稱為「天雁05」號,在發射之後引起了輿論的關注。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升空
    2020年11月6日11時19分任務: 完成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榮耀: 標誌著我國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11月6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國星宇航獲悉,11月6日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量子衛星在地球引力場中對嘗試結合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理論進行實驗檢驗,將極大地推動相關物理學基礎理論和實驗研究。 圓滿實現三大科學目標,還將超期工作年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2017年1月18日正式開展科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