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量子架橋 星地「針尖對麥芒」

2021-01-15 中國科學院

  8月16日凌晨,當很多人還在睡夢中時,身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科學家則見證了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騰飛。

  或許你有意無意間看過一些有關「墨子號」的科普報導,但可能仍未感受到相關領域科學家對它的熱切期待。在「墨子號」成功發射的當天,本報記者採訪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共同描繪了他們心中的「『墨子』夢」。

  不做跟班式研究

  「很令人振奮。」談到成功升空的全球首顆量子實驗衛星,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王向斌語氣中仍帶著一絲激動與興奮。

  在專家眼中,「墨子號」代表的不僅是一顆衛星方面的技術突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謂摘掉了飽受詬病的國內「跟班式」研究的帽子。

  「以綜合國力狀況來看,中國科學家不應該總是做一些跟班式的研究工作,我們要有自己的重大原創性突破。」王向斌表示,「墨子號」的成功發射,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我國在量子信息領域的領導地位,實現了我國朝「領跑者」角色努力的目標。

  在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李家明看來,更重要的是,「墨子號」在人才培養上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訓練研究生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工作中學習。」李家明說,量子衛星為相關人才培養提供了機遇。

  「墨子號」的成功發射無疑給中國相關研究注入了強有力的興奮劑,然而這一「彎道超車」的舉措並非僅僅攪動了中國這池春水,在國外量子物理研究領域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赫恩理論物理研究所聯合主管Jonathan P. Dowling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對潘建偉團隊可能獲得的衛星數據分析結果表示期待。

  「量子衛星發射成功後,可能要花費數月檢查系統、收集並分析數據,而獲得正確的分析結果對科研至關重要。」Dowling表示,對潘建偉團隊將要分享的數據很有信心。

  此外,英國《每日郵報》網站也於8月16日在發表的題為《發射量子衛星中國邁出太空競賽重要一步》的文章中指出:中國發射的量子衛星「是朝著建立利用傳統手段無法竊取信息的全球化網絡邁出的重要一步」。

  檢驗科學思想的利器

  對於這顆衛星,外界抱有很高的期待,因為藉助它,人們似乎看到了解決信息安全的終極手段。科學家對「墨子號」未來能夠帶來的驚喜有著廣泛的視角。

  就「墨子號」承擔的科學任務來看,王向斌說,它的核心工作就是檢驗遠距離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量子通信有很多優勢,但實現起來有難度,星地量子通信就像太空『針尖』對地面的『麥芒』。」王向斌解釋說,量子通信需要用到單量子態,它不可複製也無法放大,因而距離便成為了長距離量子通信發展的一個瓶頸。

  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在地面的量子通信最遠傳輸距離在三四百公裡。而量子衛星的意義在於,經過衛星中轉後,無論地面距離有多遠,單量子在太空的真空環境中,只需要經受約10公裡厚的大氣層帶來的衰減。

  這顆實驗衛星核心的意義便在於檢驗上述科學設想的可行性,並尋找技術上的不足以便進一步改善。

  值得肯定的是,「墨子號」在基礎科學方面用到了光量子的特點,這對進一步推動我國機密科學的發展至關重要,李家明表示。

  王向斌表示,儘管距離實際應用還有一定的距離,但「只要需要用到安全的保密通信的地方,量子通信都是終極解決手段」。

  開放合作也應保護國家投入

  在近100年前,愛因斯坦與建立量子力學的核心人物玻爾圍繞量子力學的基礎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兩位重量級的理論物理學家對量子力學的基礎問題存在不一樣的認知。

  王向斌告訴記者,對讓愛因斯坦和波爾產生分歧的量子力學基石問題的判決,便需要用到遠距離的量子糾纏分發。

  「科學上大家都很好奇,糾纏分發到底能做多遠。」王向斌解釋道,如果我們挑戰一下量子極限,對於判決一些量子力學的基礎問題,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

  也正是因為在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方面的廣闊前景,才讓「墨子號」吸引了更多國際研究人員的關注。據報導,奧地利、德國、義大利等許多國家已向中國拋出橄欖枝,期待在量子通信研究中與中國展開合作。

  Dowling也在採訪中告訴記者,國際合作在這樣的大科學項目中至關重要。「如果我能對這個激動人心的項目有所貢獻,我會非常興奮。」

  專家認為,外國科學家對「墨子號」的濃厚興趣根本在於其重大原創性。正如李家明所說:「你行,別人才會跟你合作。」

  對於國際合作,中國科學家始終保持開放的態度,「如果能夠吸引到國際同行的加入,對整個領域的發展是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的。」王向斌說。

  但李家明也提醒,對國家有重大投入的科學項目,在國際合作中也要注意保護國家投入。「交流會碰出火花,啟發出新想法。」李家明說,要鼓勵交流,但作為科學家和項目管理者,也要保護國家投入,實現互利共贏。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6-08-17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父親的身份》曹衛宇 搭檔俞飛鴻針尖對麥芒
    曹衛宇、俞飛鴻劇照  搜狐娛樂訊 由著名導演高群書執導,陳建斌、曹衛宇、俞飛鴻、齊溪等聯袂主演的諜戰燒腦大劇《父親的身份》正在中央一套黃金檔火熱播出,曹衛宇在該劇中飾演農民出身,十分有能力,善於攻克人際關係,在俞北平和鄭翊之間左右逢源,卻又有自己的小心思的吳昆才,在這部劇中,曹衛宇和俞飛鴻飾演的鄭翊有著大量的對手戲,在劇中既相互依靠又互相利用,關係有時明朗,有時緊張,針尖對麥芒
  •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 地面光學通信終端「成都智造」
    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在8月發射,它將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實驗體系。如果實驗成功,中國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值得一提的是,衛星和地面通信的關鍵技術出自「成都智造」。位於成都的中科院光電所承擔了衛星的「星地量子通信地面光學通信終端系統的研製和試驗」。  量子通信,被認為是竊聽者的「噩夢」。
  • 和天蠍最不般配的三大星座,簡直就是針尖對麥芒,天生的死對頭!
    這兩個星座的人簡直就像是為了克制對方而出現的,天蠍和獅子簡直就是針尖對麥芒,天生的死對頭。天蠍和射手簡直就是針尖對麥芒,天生的死對頭。天蠍和白羊簡直就是針尖對麥芒,天生的死對頭。
  • 開了大眾探歌,再花20萬開雷諾科雷嘉,車主:兩車針尖對麥芒
    大家好,本文將和大家分享《開了大眾探歌,再花20萬開雷諾科雷嘉,車主:兩車針尖對麥芒》。縱觀天下,汽車行業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好車橫空出世,讓人應接不暇,誕生了像大眾探歌和雷諾科雷嘉這樣的車。今天的分享嘉賓是車主張先生,他開了大眾探歌,再花20萬開雷諾科雷嘉,車主:兩車針尖對麥芒。大眾探歌與雷諾科雷嘉誰的檔次更高?現在,讓我們認真聽取車主的用車感受吧!先來看大眾探歌的外觀,外觀的話,湊合著吧,也算是大眾的匠心之作了,但還是差一些火候。外觀很漂亮,線條流暢和其他的大眾外觀有明顯的差別,不再是一樣的大眾臉。整體造型和燈組也很搭配,給我感覺活力四射。
  • Paul phua吊打各路pro;針尖對麥芒!Rick Salomon慘遭碾壓!
    場上還剩6位牌手,有近兩年頻出佳績的中國牌手Tang chi hang,全球獎金排行榜第一名的Bryn kenney、冠軍拿到手軟的FISH2013、傳奇撲克創始人Paul phua、Greenwood.....本期視頻大老闆Paul phua大發神威,吊打各路pro!
  • 兩校2021招生新政策,可謂針尖對麥芒
    看來我國最頂尖的兩大高校在人才選拔上面,擦出了巨大的火花,可謂是你有你的張良計,我有我的過雲梯,針尖對麥芒。霸姐先帶大家了解一下清華北大2021年的招生計劃。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即數學領軍計劃,將面向全球,招收初高中的數學天才少年,旨在培養未來數學及相關領域的領軍人才。
  • 7月中旬,針尖對麥芒,感情裡要懂得收斂,避免發生爭吵的3星座
    本次星座的主題是:7月中旬,針尖對麥芒,感情裡要懂得收斂,避免發生爭吵的3星座。
  • 【中國科學報】「同濟之魂」李國豪
    1938年秋,受本科期間德籍任課教師推薦,李國豪獲洪堡獎學金赴德留學,獲準直接攻讀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懸索橋按二階理論實用計算方法》發表後,立即引起了德國橋梁工程界的極大反響,這位年僅27歲的中國青年獲「懸索橋李」美譽。兩年後,李國豪又獲德國「特許任教工學博士」學位,成為首個獲這一學位的中國留學生。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9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範靖雲等與合作者完成的一項成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
  • 恆大影城★麥芒之星★丨第114期 愛玩遊戲 愛闖禍的 佳佳兒
    發送「麥芒之星」4個字到【嶽陽麥芒】即可報名。個人資料儘可能詳細,照片也希望正臉清晰,謝絕非主流、殺馬特。麥芒之星資料還未發布的,請耐心等待。【麥芒之星】贊助商以下內容僅限在3月7日—3月31日發布的「麥芒之星」有效嶽陽恆大影城—堪稱一座北美風格的高科技數碼影城「麥芒之星
  • 開完WEY VV7,再開雪佛蘭探界者,車主:針尖對麥芒
    大家好,本文將和大家分享《開完WEY VV7,再開雪佛蘭探界者,車主:針尖對麥芒。》。為什麼選雪佛蘭探界者?購買這款車雪佛蘭探界者的主要原因就是性價比。再加上車的整體表現我和家人都還算比較滿意,性價比也比較高,車型看上去也挺厚重。
  • 秦時明月第16話,針尖對麥芒,農家風林火山對王離虎豹豺狼
    田言地澤陣法原本為武功攻伐之術,但是卻可以無限增加人數,暗合兵法之道,只要能夠利用好地澤陣法和農家的十萬弟子,是完全有機會對抗王離的五萬精銳之師的。他們分別為「其疾如風鍾離昧」、其徐如林英布、侵掠如火龍且、不動如山季布,也就是風林山火山,對上王離的「虎豹豺狼」,確實是針尖對麥芒。
  • 開了奔馳B級,再花29萬開大眾蔚攬,車主:針尖對麥芒
    隔音一般,兩廂車通病,防爆胎胎噪大,懸掛比較硬,底盤低,輪胎還硬,所以舒適度比較一般,舒適性就看你怎麼看了,我較喜歡這種相對硬質地坐椅。動力輸出一般,家用方面是足夠了,在急加速發麵。一直用ECO,動力只能感覺夠用,磨合期轉速也不敢踩太高,發動機動力後勁還是比較充足的,畢竟是1.6T渦輪增壓,其中一半以上是跑高速的,120碼內感覺動力信心較足。駕駛感受平衡,不緊不慢。
  • 開完沃爾沃S60,再花30萬開奧迪A4L,車主:針尖對麥芒
    伴隨著各路好車不約而同地接踵而至,汽車需要做好定位滿足買者需求才能實現大賣,正如沃爾沃S60和奧迪A4L。為了更貼近實際,特意叫來蔣先生談談體驗,兄弟有一輛新買的沃爾沃S60被他使用過一段時間,因為想換車,入手奧迪A4L,到現在開了4個月,行駛了9200公裡,那麼奧迪A4L的實力究竟如何?奧迪A4L和沃爾沃S60相比究竟有何差距?下面讓他為我們講解用車感受。
  • 二維材料中的新型量子點:為量子電子器件帶來新可能!
    導讀近日,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成功地開發出一種新型量子點,它由兩種二維材料: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以及掃描隧道顯微鏡的針尖組成。背景近些年來,隨著量子點電視的上市,量子點技術成為備受大眾追捧和科學家關注的熱門前沿科技領域。
  • 南方科技大學新校長薛其坤:別人一天做不出的針尖,我用20分鐘
    誰也沒想到,以在磁性拓撲絕緣體中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而聞名的物理學家,剛赴南方科技大學任校長的薛其坤院士,在13日「復旦-中植科學獎」的獲獎感言中,會提到他生命中的那些針尖,是真的直徑一個原子長度的針尖。
  • 先花20萬開起亞K5,23萬再開現代索納塔,車主:二者針尖對麥芒
    那麼,先花20萬開起亞K5,23萬再開現代索納塔,車主:二者針尖對麥芒。大家是否看好它?
  • 【中國科學報】《美麗化學》填補中國高端原創科普作品空白
    【中國科學報】《美麗化學》填補中國高端原創科普作品空白 2014-11-20 中國科學報 楊保國 【字體:大 中 小】
  • 先花19萬開別克君威,24萬再開大眾帕薩特,車主:針尖對麥芒
    那麼,先花19萬開別克君威,24萬再開大眾帕薩特,車主:針尖對麥芒。大家覺得它未來發展如何?
  • 儲蓄8萬,吉利帝豪GL和啟辰D60內行人選哪輛,車主:兩者針尖對麥芒
    那麼,儲蓄8萬,吉利帝豪GL和啟辰D60內行人選哪輛,車主:兩者針尖對麥芒。大家有什麼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