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在外面努力賺錢,家裡人還不理解我?」她從山村來到大城市努力打拼,卻沒想到真正的阻礙,來自家庭。
「只有錢才是最重要、最有用的」,面試時她便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時的我很難認同這句話,但後來我卻認為這句話對她來說,最為重要。
她有兩個弟弟,來自山村的她,憑藉著獎學金和打工,才攥夠了自己的大學學費,才使她得以站在這座城市的土壤之上。
工作中的她表現近乎瘋狂,我們都擔憂於她的身體,畢竟她的工作時長在我們看來,分分鐘有「致命」的危險。
但她並沒有得到她想要的升職或是加薪,因為她的工作狀態太過於不穩定,各種突如其來的狀況,使她很多時候不得不請假解決。
而這些狀況,卻來自於她的家庭,她不得不回家照顧自己生病的弟弟,不得不在農忙時回家幫忙。
更為重要的是,她的家人無時不刻的要求她:「找個人嫁了」。
01 家庭
家庭造就了現在的我們,也將深刻的影響著以後的我們,不同的家庭帶來了我們不同的思想,也使我們獲得了不同的競爭力。
但並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著積極、向上的一面,很多來大城市打拼的人,其實背後可能都存在著一個並不能提供任何幫助,甚至會拖後腿的家庭。
我們聽到他人口中「驚駭世俗」的話語時,或許先不必驚訝,因為在那背後可能有著悽悽慘慘的悲痛。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一個穩固的後盾。
02 和解
提起原生家庭,許多人說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唯有通過和解來進行撫平,於是許多人去嘗試與家庭和解。
但他們所選擇的方式,往往是儘可能的滿足家庭的願望,指望他們「回心轉意」又或是「痛改前非」,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我們寄希望於憑藉一己之力去改變家庭中成員的想法,這種行為背後映射出的正是我們習得了家庭的控制行為。
無非是從前只是家庭對我們的控制,而現如今我們想轉過頭來控制家庭而已。
03 承認
以控制來尋求和解,自然是無妄之談,那麼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傷害,我們又該如何化解,使其不會對我們造成更為深遠的影響?
其實想要與原生家庭和解,需要的並不是反控制,也不是完全的放棄,而是承認,承認自己無能為力。
承認我們無力去改變他人,承認那些曾經的傷害已經發生,承認我們的不足與缺陷,承認我們「只能如此」。
當我們承認這點之後,當我們不再去試圖反控制之時,便是我們與原生家庭和解的時刻,這種和解並非是和好如初。
而是在現狀的情況下,尋找一條互不幹擾的道路,如果一個人討厭父母的說教,他通過憤怒的摔打東西試圖控制父母,不如聆聽父母的說教,然後當作他們從未說過。
04 最後
同樣的事物、不同的解答角度將得出不同的結論,而原生家庭能否對我們造成傷害,取決於他們的行為是否會對我們造成影響。
如果我們根本不在乎,不看重,不試圖去改變與控制,然後尋找出另一條道路,那麼我們也就不必繼續承受原生家庭所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