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性格的缺陷》讀書筆記一

2020-12-27 倪方0531

原生家庭,一個社會學概念,一個心理學名詞,指兒女還未成婚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近年來常常見諸於螢屏被大眾討論,也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提及。這一現象說明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從關注外在向關注內心轉變,不斷探索行為背後的原因,尋找追求幸福和實現自我的路徑。用心理學上馬斯洛需求理論層次理論解釋即人們在滿足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後,將會追求歸屬和愛、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探索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原生家庭是不可避免被提及的一部分,因為童年長期與父母重複和訓練形成的行為和心理模式就像嵌入身體程序的原始碼一樣與成年以後我們的行為產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有時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我認為探索原生家庭的意義在於用孩子的視角回到過去看到童年的自己未被父母滿足的心理需求,然後用成人的身份和方式來接受自己、滿足自己以完成療愈和成長。

《原生家庭》這本書是蘇珊.福沃德博士所寫的家庭心理療傷的經典之作,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有毒的家庭行為模式」,通過呈現她工作中接觸到的大量真實案例和素材,分析各類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產生的傷害,並如何持續影響子女成年後的生活。第二部分「擁抱你的內在小孩」,給出一些具體的做法和行為策略,以減少父母對我們的影響,重新界定自己,重建自我價值。

一、關於原生家庭非黑即白的絕對性論調都值得警惕和懷疑

《原生家庭》這本書裡用「用毒」來形容父母,我既可以理解又認為值得商榷。理解是因為蘇珊.福沃德博士所接觸的案例,來訪者一定是受到父母極大的負面影響,心理不堪重負才前來諮詢,所以對於這些人用「用毒」來形容父母可以理解。但「有毒」這個略帶攻擊性和貶義的詞語,又極易讓人們把責任和過錯全部歸結於父母,讓人產生無力感,為自己的不作為找到一個天衣無縫的藉口,所以值得商榷。而我認為,對於原生家庭無論是「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種將父母架於神壇,讓人無力反抗的教條;還是「父母皆禍害」對父母全盤的否定和批判,是兩個極端,這些絕對性的論調都值得警惕和懷疑。

事實上學習心理學以來接觸的人多了,聽的故事多了,會發現在父母管教嚴格的家庭裡,孩子渴望更多的自由和話語權;在父母管理寬鬆的家庭裡,孩子有可能還會渴望父母對自己有要求有期待。這就像魚和熊掌無法兼得一樣,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家庭。《原生家庭》這本書能夠讓我們看到很多現象和行為背後成因的可能性,能夠通過別人的案例來釐清父母的需求和自己需求的區別,從而幫助我們用成年人的方式解決問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讓自己更愛自己,更有力量,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二、我們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同時也將成為孩子的原生家庭

每一個人的成長受到父母和原生家庭的影響,也將大概率的成為一個或者幾個孩子的原生家庭,所以《原生家庭》這本書除了可以幫助我們回顧自己童年生活和行為模式以外,還可以給身為父母的我們深深得提醒,我們的所言所行也將影響的一個或者幾個生命的現在和未來,如何通過不斷學習和保持覺知檢視自己的語言和行為,減少傷害,讓我們的孩子感受到的愛和溫暖,形成健全的人格,也是這本書的重要意義所在。

相關焦點

  • 自卑、敏感、膽小……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缺陷該如何修補?
    哇~哇~伴隨著響亮的哭聲,一個個小生命呱呱墜地,然而,同樣可愛的小生命卻在十幾年後或者二十幾年後呈現出不同的性格特徵,有的人自信、樂觀、開朗,有的人卻自卑、敏感、膽小。在知乎上搜索原生家庭相關的話題關注量上萬,瀏覽量更是超百萬,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力之大已經不言而喻了,可是如何改變那些不好的影響?
  • 《原生家庭》:淺談如何修復性格缺陷,成全自己的碧海藍天
    這個消息,讓人特別痛心,也覺得匪夷所思:為什麼願意用生命愛別人,卻偏偏不愛自己呢?這種過度依賴他人的性格,很可能是她們從小就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造成的,所以哪怕是火坑散發的有毒的溫暖,她們也願意飛蛾撲火一般黏上去。事實上,很多讓人難以接受的行為,很可能來自他(她)的原生家庭。
  • 把長大後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礙,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麼嚴重?
    文|舒平最近,孫儷主演的電視劇《安家》火了,劇中的房似錦原名房四井,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由此,原生家庭的話題再度被熱議。很多人說,從女主房似錦的身上,看到了《歡樂頌》樊勝美、《都挺好》蘇明玉的影子,只是如此嗎?她們的身上,又何嘗沒有我們自己的影子?我們對劇中人物的共情,或多或少,也是我們自己的心理投射。
  • 如何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給孩子什麼樣的原生家庭?| 特別關注
    其實,全劇最深刻的一個話題在蘇家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身上,誰也無法逃避的爆發: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1要知道原生家庭只是性格的來處但絕不是歸途當明玉出生後,母親延續了自己原生家庭的觀念:明玉,你是女孩,你怎麼能跟你兩個哥哥比。
  • 《精英律師》:「原生家庭」≠「原罪家庭」,2招劈開成長的雲翳
    今天,我想從原生家庭的角度入手,談談自己對劇中慄娜這一角色的思考。慄娜是一個頗具路人緣的角色,一出場就被觀眾冠以「職場白骨精」和「金牌秘書」的稱號。人情練達、風情萬種的慄娜,外表是一個完美的存在。然而,如沐春風式的女神也有弱點,因為原生家庭的問題,她內心受過傷害,並且很柔軟。
  • 《安家》:房似錦,原生家庭孝道觀念背後隱藏的秘密
    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一書中說:「父母在我們心裡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我們一同成長。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中提到:「金錢是權力的代言,所以操控型父母把錢作為有力武器讓子女依附於自己,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童年的時候對孩子百般的虐待,成年後又對子女試圖各種掌握,希望成為自己生存依附的一種工具。這種父母,讓我們也只能望而生畏。
  • 原生家庭不能永遠背鍋,成年後,得直面自己的缺陷人生
    父母皆禍害小組引起了激烈爭議,同時也將對原生家庭的討論推向了高潮。從2016年電視劇《歡樂頌》熱播,再到去年的《都挺好》,每一次都能掀起一場關於原生家庭的大討論。這些年,原生家庭從一個心理學上的專業詞彙變成了一個被廣泛討論的大眾詞彙。
  • 《原生家庭》:接受不完美,我們依然有愛與被愛的能力
    就連說出金句「槍響之後,沒有贏家」的董卿,這麼一位端莊秀氣的行走的「百科全書」,一提到原生家庭都會隱隱啜泣,因為在她心中,她的父親對自己的苛刻超出想像:「不要我照鏡子,不讓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體活動。」。
  • 豆瓣8.8日劇《凪的新生活》:原生家庭讓他們相愛又註定分離
    、作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她的暢銷書《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中對於原生家庭的理論闡釋,來分析劇中男女主角的行為模式。連在自己的家中都不得不偽裝的凪,拿什麼來創造一個母親期望的生活呢!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中,作者蘇珊·福沃德博士提到:由於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許多操控型父母會盡力維持孩子的無力感,並希望它永不消失。
  •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快一個月沒有出推文了吧,其實這段時間一直有在構思一個主題——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小時候沒有深層去考慮過為什麼身邊有些朋友和父母的關係如此緊張,為什麼一些街邊的小混混的父母天天打著麻將滿嘴髒話,為什麼成年了的朋友還在遵守著嚴格的宵禁,而又為什麼有些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從來沒自己單獨給自己買過一件衣服。那時覺得家家都如此過,事事千姿百態,才得以在飯後閒談這世俗生活的八卦趣事。
  •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原生家庭」?
    近年來,「原生家庭」一詞被引述得越來越頻繁,成為解釋各種社會現象的關鍵詞。比如去年受到熱議的電影《狗十三》所反映的成長之痛是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罪;比如幾年前北漂演員徐婷之死曾引發公眾對原生家庭的聲討;而近日,一部名為《都挺好》的電視劇(原名《回家》)因關注由原生家庭帶來的成長創傷再次觸發這一話題: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原生家庭」?
  • 聊聊王菲(一):原生家庭、性格底色和唱歌天賦
    原創 李娜yuer 娜姐的光影筆記 來自專輯人物專題系列01看王菲的傳記,發現一個人的性格底色,可能真的擺脫不了原生家庭的影子。她被父母託付給鄰居大媽照顧,大媽是個善良的熱心人,哪怕自己有七個子女,對於小王菲也是愛護有加。只是,這樣的好景也不長,大媽的女兒結婚生子了,大媽要去照顧外孫,沒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幫忙照看小王菲了。那個時候,正好趕上王菲的爸爸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家庭的重負一下子落在媽媽一個人的身上,她只好更加努力工作。王菲被送進全託幼兒園。
  • 心理學家釋疑:學霸型的娃,也有性格缺陷嗎?
    改變一個人天生的性格特質,是很難的。修補孩子本身性格中的缺陷,才是家庭教育的考慮方向。畢竟,良好的性格更助力孩子將來的成功。 3~6歲的孩子聽話,以父母的話為聖旨。家長利用這個階段,對孩子的性格不足進行修補,往往事半功倍。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思考型性格。
  • 孩子是什麼性格,就是什麼命
    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系教授傑弗裡·E·楊和長島認知治療中心副主任珍妮特·S·克羅斯科在《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補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中,根據安全感、獨立生活那麼,性格陷阱如何攻破?針對這些潛藏於內心深處、貫穿我們一生的問題,《性格的陷阱》一書也提供了具體的五個步驟和詳盡的方法。
  • 你是什麼性格,就是什麼命
    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系教授傑弗裡·E·楊和長島認知治療中心副主任珍妮特·S·克羅斯科在《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補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中,根據安全感針對這些潛藏於內心深處、貫穿我們一生的問題,《性格的陷阱》一書也提供了具體的五個步驟和詳盡的方法。從收集反對性格陷阱的證據,在理性層面證明它無效,到檢查性格陷阱的運行模式,幫你走出這些傷害,擁有更好的性格。
  • 性格缺陷的人如何自愈?
    她自己所歸結的性格缺陷在心理學中被稱為人格缺陷。一般我們講人格健全的人,通常能夠較好地處理自己的情緒,有著和大家差不多的理解和表達,與他人建立的親密關係也是大家都能理解的。那些在人際交往中難以融入的人,他們可能會被我們形容為「冷漠」或者「過激」。
  • 如果你正困頓於原生家庭的影響,那麼我推薦你讀這4本書
    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幸福的家庭會讓我們看到千千萬萬幸福的模樣,而不幸的家庭卻讓我們感受到人性的複雜。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正確看待原生家庭呢?我們該如何正確處理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呢?01《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作者簡介:蘇珊·福沃德: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
  • 《奧麗芙·基特裡奇》原生家庭帶給人的性格缺陷最終會帶給我們什麼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但同時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從這個時代得到了很多從前不曾擁有的東西,好的壞的又或者是一些無法去判定好壞的東西,也是由於這個與眾不同的時代,各種各樣的社會因素給許多的人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近兩年被討論得最多的便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心理和性格的影響。
  • 「朱朝陽」扭曲陰暗的性格,皆因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要深究了
    在家長和老師的眼裡,朱朝陽是三好學生,成績在年級中排名第一,孝順聽話從來不惹麻煩,但是他的性格卻很孤僻,在學校裡幾乎沒有什麼朋友,同學們也都不喜歡他,看著外表老實,不言不語的他,竟然殺死了自己同父異母的親妹妹,並且還借別人的手,殺害了自己的父親和繼母,而且還傷害了自己最好的兩個朋友,最後的他卻全身而退,在故事的結尾,朱朝陽也沒有指示自己問題,反而覺得都是別人的錯,他扭曲陰暗的性格背後,皆因原生家庭的影響
  • 家庭教育一不小心就中毒,讓《原生家庭》教你別踩坑
    如果你不從根本上了解哪些是有毒的教育,哪些來自於原生家庭的有毒行為,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就可能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那麼如何避免成為有毒的父母呢?蘇珊·福沃德博士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中,用大量生動的案例,分析輕視、忽略、操控、酗酒、毆打、辱罵、性虐待這七種「有毒父母」的行為,為我們一一揭示這些行為如何傷害子女並持續影響子女成年後的生活,讓我們切身體會到有毒的父母,會給孩子留下多麼嚴重的心理陰影。 著名的心理學家、作家武志紅在推薦序中說:「出版這樣的書,是功德無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