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唱作人鄭興北京談唱會用音樂詮釋生命歷程中的《眼淚博物館》

2020-09-17 華研國際音樂


9月15日,鄭興攜個人全新專輯《眼淚博物館》空降北京,舉辦鄭興2020全新專輯《眼淚博物館》談唱會。在談唱會現場,鄭興通過用新專輯6首新單曲純LIVE真演繹,更是在現場向大家分享了嘔心之作背後的故事。在《眼淚博物館》這張專輯中鄭興化身詞曲創作人、製作人、歌手等多重身份,高度把控整張專輯的製作和演繹,全面展現一個全能音樂人的才華。

首唱新歌詮釋生命歷程主題曲

化身多重身份展露全能音樂人才華

活動當天,鄭興以一首《戀物癖》作為開場,揭開空間詩學的序章。隨後鄭興依次帶來《去海邊》、《過於喧囂的孤獨》、《過站不停》、《雨季不再來》、《眼淚博物館》等6首新作,其清潤、甘醇的演繹風格,將觀眾置身於鄭興的音樂世界中,收攏曾經和思念,構築一座屬於自己的博物館。現場除了吉他彈唱,鄭興還揭露了《外婆的腳踏車》、《陽臺》等歌曲的幕後創作趣事。

《眼淚博物館》作為鄭興的又一力作,為了確保專輯品質,鄭興不僅化身製作人,除此之外他還一人包攬整張專輯10首歌曲的詞曲創作。整張專輯圍繞往昔、回溯、記憶展開,詮釋出生命歷程。透過音樂,構建一棟獨一無二的博物館,收納消逝,存放過往,從而繼續前行。

HUSH、柯泯薰驚喜助力

金曲陣容傾力打造空間詩學

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動現場,鄭興的好友HUSH、柯泯薰用視頻VCR的方式驚喜「現身」,助力鄭興全新專輯《眼淚博物館》談唱會。除了好友身份,柯泯燻更是參與了新歌《海鷗》的製作、合唱,在旋律的襯託下,更是將對自我、對愛情的希冀詮釋的淋漓盡致。而音樂人HUSH則與鄭興合唱新專輯主打歌《陽臺》,明亮輕快的氛圍,交織起伏的聲線,完美詮釋了青春的幻想與困惑。該歌曲一經上線,便收穫業內外的一致好評。鄭興為了介紹專輯中唯一一首自己製作的歌曲《外婆的腳踏車》,還特地用手機溫馨捕捉了他的外婆的日常,外婆最後還幫他加油打氣,錄下了對孫子滿滿的祝福。

鄭興的全新專輯《眼淚博物館》集結陳君豪、秦旭章、鍾濰宇、柯泯薰、李詠恩等金曲陣容共同製作而成。該專輯主要圍繞「空間」、「物」和「眼淚」這些線索展開創作。十首歌曲猶如生命館藏之歌,而每首歌曲所蘊含的對象、情緒以及空間,都像是鄭興曾經停留安放某部分自我的地方,映照內心,投射組合成現在的自己。

相關焦點

  • 音樂唱作人鄭興北京談唱會 用音樂詮釋生命歷程的《眼淚博物館》
    《眼淚博物館》談唱會。在談唱會現場,鄭興通過用新專輯6首新單曲純LIVE真演繹,更是在現場向大家分享了嘔心之作背後的故事。在《眼淚博物館》這張專輯中鄭興化身詞曲創作人、製作人、歌手等多重身份,高度把控整張專輯的製作和演繹,全面展現一個全能音樂人的才華。
  • 音樂唱作人鄭興北京談唱會 詮釋生命歷程中的《眼淚博物館》
    9月15日,鄭興攜個人全新專輯《眼淚博物館》空降北京,舉辦鄭興2020全新專輯《眼淚博物館》談唱會。在談唱會現場,鄭興通過用新專輯6首新單曲純LIVE真演繹,更是在現場向大家分享了嘔心之作背後的故事。在《眼淚博物館》這張專輯中鄭興化身詞曲創作人、製作人、歌手等多重身份,高度把控整張專輯的製作和演繹,全面展現一個全能音樂人的才華。
  • 音樂唱作人鄭興北京談唱會 用音樂詮釋生命中的《眼淚博物館》
    9月15日,鄭興攜個人全新專輯《眼淚博物館》現身北京,舉辦「鄭興2020全新專輯《眼淚博物館》談唱會」。在談唱會現場,鄭興通過用新專輯6首新單曲純LIVE真演繹,更是在現場向大家分享了嘔心之作背後的故事。在《眼淚博物館》這張專輯中鄭興化身詞曲創作人、製作人、歌手等多重身份,高度把控整張專輯的製作和演繹,全面展現一個全能音樂人的才華。
  • 唱作人鄭興舉辦2020全新專輯《眼淚博物館》談唱會
    睽違三年,歌手鄭興推出個人全新專輯《眼淚博物館》,於9月15日在北京舉辦鄭興2020全新專輯《眼淚博物館》談唱會。 在《眼淚博物館》這張專輯中鄭興化身詞曲創作人、製作人、歌手等多重身份,高度把控整張專輯的製作和演繹,全面展現一個全能音樂人的才華。 鄭興於2017年推出首張個人原創專輯《忽然有一天,我離開了臺北》,之後憑藉這張專輯入圍第29屆金曲獎最佳新人、最佳國語專輯和年度專輯。全新創作專輯《眼淚博物館》,是他所推出全新音樂計劃「空間詩 學三部曲」的首部曲。
  • 用歌詞詮釋生命,用音樂描述人生,懂音樂的進
    生,是為了證明愛存在的痕跡;火燃燒後更偉大的生命。我們終於明白,辦不到的那一份承諾,就成為了一種枷鎖。懂音樂的人會明白,接下來,我講的每一句都是音樂的歌詞。用歌詞詮釋生活,用音樂熱愛生命。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廣闊不歷經磨難怎能看到,與其苟延殘喘,不如縱情燃燒。燃燒,燃燒,燃燒,用你的聲音燃燒,為何有那趕不完寂寞的長夜。你也不必牽強再說愛我,反正我的靈魂已片片凋落,慢慢的拼湊成一個完全不屬於真正的我。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我想了十幾個夜晚,我想我一直都在想,什麼是完美的感動。完美並不美,當你愛了誰,你讓我的好,變成一種罪。
  • 華研國際&網易雲音樂詞曲·唱作人大賽完美收官
    5月5日晚,華研國際&網易雲音樂詞曲·唱作人大賽唱作人組決賽在北京壹空間livehouse完美收官,11組唱作人同臺競技,角逐冠亞季軍。
  • 趙婉婷|音樂·經典·博物館——西方古典音樂「經典化」歷程
    「音樂廳博物館」原本是一個諷喻,以傳統博物館厚古薄今、了無生氣的負面形象來諷刺古典音樂會曲目一成不變的保守傾向。在人們印象中,音樂廳上演的節目多是大眾耳熟能詳之作,多集中於古典、浪漫時期代表作曲家的代表作品。西方音樂學界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關注這一現象,並因其對新音樂的壓制而多持否定意見。
  • AGA江海迦:寶藏唱作人的音樂之路
    今晚20:00,AGA 江海迦將攜手GIN李幸倪在TME live為大家帶來#1+1線上音樂會#,掃描海報中的二維碼,或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立即預約。在觀看AGA的Live演出之前,先來了解一下AGA從空姐轉型為唱作才女的音樂歷程吧!
  • 無所謂方向,人生過站不停 / 鄭興的『眼淚博物館』
    2018年初,那時候還沒畢業,印象中也是第一次去蘇州,我和田璞背著大包小包的攝影器材,到了山丘甚至連招呼都不太會打,那天鄭興和經紀人子衡因為交通問題稍晚到了一會,我們就在吧檯旁的一張小桌子蜷縮著,有點不知所措的核對著一會的採訪稿,陳老實(老師)請我們喝了一瓶酒。山丘的窗戶外面很美,一條湖,透著股溼氣,我們四個都有些害羞的人也算是見了面。
  • 《我是唱作人2》:音樂裡聽人生
    新聲代踢館陣容中:王子異、餘佳運、艾福傑尼……也都是不同年齡背景、不同創作風格的音樂人。  節目的核心是「原創+多元」。相比演唱實力,原創音樂的靈魂在於創作實力,能夠將兩點結合,用鮮明的個人特色表達出來,才稱得上優秀的原創音樂人。  30年前,靠一首流行歌就能唱火大江南北。
  • 《我是唱作人2》接力原創音樂長跑,愛奇藝音樂賽道的強勢引領
    但不知不覺中,聽歌軟體搭建了音樂的「信息繭房」,讓聽眾接觸的種類愈加單一。作為攢局者和製作方,當愛奇藝通過《我是唱作人2》齊聚華語樂壇的幾代唱作人、不同圈層唱作人,展現的是前所未有的多元音樂唱作版圖,讓人驚嘆「這倆人居然會同臺競技」。而當唱作人用音樂發聲,新聲作品迅速打破了聽眾的刻板印象和固化標籤。
  • 唱作人蘇運瑩「幻」2018新專輯首唱會感受音樂精靈的世界
    12月16日晚,唱作人蘇運瑩「幻」2018新專輯首唱會在北京糖果 星光現場落下帷幕,當晚,全場的觀眾仿佛置身於森林之中,由音樂精靈蘇運瑩帶領大家走進她的音樂世界
  • 走進音樂博物館丨這也許是中國第一家民營音樂博物館!
    探尋的目光中,音樂的長河,在這裡激蕩聚焦的燈光裡,文明的歷程,從這裡延伸
  • 愛奇藝《我是唱作人2》首期節目中多首歌曲躋身各大音樂榜單
    近日,由愛奇藝自製的華語唱作人生態挑戰節目《我是唱作人2》首播之後在內容熱度、社交熱度等方面均獲得用戶關注與喜愛。截止目前,首期節目中的8首原創歌曲霸佔QQ音樂巔峰榜TOP10中五大席位,其中《烈火戰馬》與《你我不一》更是分別登上酷狗音樂飆升榜、網易雲音樂飆升榜TOP1。
  • 用音樂表達態度,用歌詞傳遞情感!張藝興用小丑扮相詮釋自己!
    #張藝興我是唱作人joker#文|娛樂圈老漢娛樂圈有很多音樂才子,不過只有一個張藝興。
  • 《中國音樂地圖》用音樂找回民族的記憶,從母語中尋找生命的緣起
    需要從行動中解答。我想,從我做起,以一個普通音樂人的力量,以每個人的力量,將會匯集成河流,流入大海,讓這些古老的語言和歌謠得以傳承,直到生生不息!瑞鳴音樂音樂製作人葉雲川2020年8月16日用音樂找回民族的記憶,從母語中找尋生命的源起——《中國音樂地圖》。
  • 世界博物館日 | 吐血整理全球33家戲劇和音樂博物館
    北京市宣武區虎坊橋湖廣會館內北京戲曲博物館基本陳列為「北京戲曲史略」,向觀眾展示了以京劇藝術為主的北京戲曲發展史,其中有京劇名家王瑤卿、梅蘭芳的拜師圖,武生泰鬥楊小樓演出用的戲裝等珍貴藏品。利用一系列高科技互動和多媒體演示介紹了從史前到現代音樂的歷程。博物館還特設了維也納愛樂樂團展區,你可以在這裡回顧他們的歷史,欣賞國際頂尖樂團的音樂會。其名譽主席是指揮大師祖賓·梅塔。
  • 音樂符號,及其意義詮釋....../音樂人文敘事no.04
    平臺音樂人文敘事欄目將陸續與大家分享發布韓鍾恩先生的專著《惟一:音樂人文敘事100則》,我們一起走近音符背後的「人」和「人文化」。惟一:音樂人文敘事100則本著以散文化的敘事方式寫作。以音樂作品及其創意、詮釋:接受為中心,相關立美、審美、文化、形態。相關音樂美學問題者:音響結構與人文設入。
  • 「藝評」《我是唱作人2》,請把音樂還給音樂
    有關音樂綜藝,如何平衡音樂和綜藝,恐怕是個嚴肅的問題。最近關注度頗高的《我是唱作人2》,口號赫然為「把音樂還於音樂」,聽起來很讓人神往,但看節目,「音樂」似乎並未全部還於音樂,有時還不得不讓位於「綜藝」。
  • 《我是唱作人 第二季》尊重音樂審美的多樣性
    這是一檔關於原創音樂的網綜,也是一檔競技類音綜,請來8位創作人,分成上中下位區,不斷進行1VS1的battle, 101位大眾評審,通過網絡雲投票投出自己心儀的作品。音樂類型不一,風格迥異的作品放在同一個天平上PK,有時難分伯仲,加上嘉賓自帶的流量粉絲,常常引起兩種圈層文化之間的對立,引起網民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