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21世紀經濟報導
12月13日,文化旅遊部部長胡和平在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上表示,「必須做大做強旅遊產業,培育繁榮國內旅遊市場,充分釋放內需潛力,促進國內大循環。要大力發展入境遊,推動國際國內雙循環。」令人意外的是,胡和平並沒有提及出境遊。
此前張文宏等專家也表示,杜絕新冠肺炎病毒在世界範圍內的蔓延和持續,需全民接種疫苗比例超過60%,否則全球重啟仍將面臨挑戰。張文宏預計,從疫苗上市到世界各國陸續接種,這一過程將持續一年至兩年。「不出意料應該在2022年的春天,說不定我們就可以開始重新背起行囊,到世界各地去走一走。」
這意味著2021年出入境市場看淡,國人大概率仍將在國內繼續窩一年。對於國內旅遊市場來說,這是個好消息,但對出入境旅遊市場來說,這不啻吹響了死亡的號角。畢竟零業務狀態持續兩年時間對企業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
出入境旅遊產業鏈的企業,如今還好嗎?
出入境史上最慘
曾經紅火的出入境旅遊市場,2020年的業績只能用史上最慘來形容。今年2月起,旅遊的大門已經鎖閉多月,儘管近幾月好幾個國家都陸續對中國開放了入境旅遊市場,但我國出入境管理局出於境外疫情的緣故,收緊了出境和入境的條件,並指出不鼓勵公民出境旅遊。
在此情況下,相關產業鏈公司業務受到大幅影響。比如與旅遊休戚相關的航空業。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0月全球客運需求復甦仍然緩慢。航空客運總需求同比下降70.6%,比9月的72.2%降幅溫和改善。運力同比下降59.9%,載客率下降21.8個百分點至60.2%。國際客運需求同比下降87.8%,與9月降幅基本持平。運力同比下降76.9%,載客率下降38.3個百分點至42.9%。國內客運需求同比下降40.8%,較9月有所改善。運力同比下降29.7%,載客率下降13.2個百分點至70.4%。
國際航協理事長兼執行長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表示,國際航協最新盈利報告顯示,航空公司今年將虧損1185億美元,即每運載一名旅客將損失66美元。假設邊境在2021年年中重新開放,明年航空業將虧損387億美元。
今年前十個月,全世界宣布倒閉的航空公司多達43家,接近去年全年的倒閉數量。剩下仍在苦撐的航空公司,無不進行相關裁員和重組舉措,以期度過寒冬。
大中華區域裡,內地航司儘管上半年也虧損了,卻鮮有大批裁員的消息,隨著下半年國內航空市場回暖,很多放了無薪假的民航人陸續返回工作崗位。但香港地區的航空公司就沒有那麼好運了,國泰航空12月16日發布盈利預警,透露下半年虧損額將大幅高於上半年。要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國泰航空今年上半年已報98.65億港元巨額虧損。為了自救,國泰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其中包括裁員8500人,停運旗下港龍航空這個擁有35年歷史的老牌航司。
郵輪行業是另一個受疫情重創的產業。嘉年華郵輪集團今年三季度財報淨虧損高達29億美元,財報還顯示該集團三季度的每月平均現金消耗7.7億美元。皇家加勒比郵輪三季度淨虧損13.47億美元,雖比二季度虧損16億美元有所減少,依然同比下降252.48%。
目前除了部分區域恢復了有限航行,全球大部分區域的郵輪仍在苦等復航。全球幾家主要的郵輪公司集團嘉年華郵輪、皇家加勒比郵輪、諾唯真郵輪、MSC地中海已相繼宣布將暫停運營時間延長至2021年2月底至3月。但到時能否如期恢復運營還很難說。
鑑於國外目的地去不了,國際航班大幅減少,國際郵輪也停航,幾乎所有專營出入境旅遊的旅行社和代理商無奈只能停擺,以出境籤證為主營業務的百程旅行網和出境定製遊為主營業務的世界邦,均在疫情後宣告破產清算。根據啟信寶查詢結果,截至12月17日,中國旅行社數量過去一年註銷2萬餘家。存量同比去年同期減少約4000家。
旅遊人轉身賣貨
堅持苦熬的旅遊企業,大多需要對人員進行再安排。
記者從經營出入境旅遊的各大旅行社和在線旅遊企業了解到,大多數旅行社都有不同程度的減薪裁員優化舉措。旅遊人大多數積極展開自救,或轉型跳槽去了別的行業,或成為微商銷售某些網紅商品。
究竟有多少旅遊人在這次疫情中轉型?目前沒有可靠的統計數據。不過有從事出境旅遊服務的人士創立了兼職零工平臺叮咚任務,為受疫情影響的失業待業白領提供兼職服務。叮咚任務創始人蔡韻表示目前公司在融資階段,不方便透露最新數據。但今年6月,該公司曾披露已有超過8萬人註冊,其中有39102個旅遊業者,6607個有酒店業背景的人,1214個航空業者,2961個會展業者,6320個外貿業者,3932個體育健身業者,2741個文化娛樂從業者,還有其他行業23122人。
轉身賣貨的旅遊人不在少數。除了上述部分自行轉微商或跳槽的旅遊人,有些主營出入境旅遊的公司是帶著全部員工整體轉型,開闢新路徑。
比如一家90%以上業務都在出境遊上的創業公司6人遊,在疫情後正式進入護膚品領域,推出雪愈品牌。6人遊創始人賈建強稱,「雖說是主營業務受疫情影響驅動,(發布新品牌)也應該說是順勢而為,是對服務的有效延展。」
無獨有偶,同程藝龍也是化危機為機遇,今年前三個季度同程均實現了盈利。該公司的財報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同程藝龍總交易額397億元,實現總營收19.15億元,總營收環比增長59.5%,經調整淨利潤為3.73億元,環比增長89.9%。
其盈利原因除了有賴於靈活的營運策略、嚴謹的成本管控及輕量的營運模式外,同程藝龍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同程集團創始人吳志祥前兩年已投資社區服務業務,疫情期間該公司業務大爆發,增長迅猛。吳志祥日前在「2020環球旅訊峰會&數字旅遊展」分享自己這筆投資時,不無得意地表示,「我們確實做了跨界,旅遊不能做了,我們就以最快的速度去做了賣菜業務,賣菜這個板塊叫同程生活,現在市值超過10億美金。也正因同程做了社區服務業務,在旅遊沉寂期,逾3000名同程旅遊銷售轉身去了同程生活板塊,故鮮有同程員工因疫情失業。」
危機之下,不管是民營旅遊企業還是國有旅遊企業,要想活下去,都必須身段柔軟應對靈活。擁有廣東第一旅行社板塊的廣東省旅遊控股集團,此前出入境旅遊業務突出,同時擁有包括白天鵝賓館等多家涉外酒店。疫情對該公司業務衝擊巨大,總經理黃細花告訴記者,面對困境,她被趕鴨子上架直播帶貨,確實也嘗到了直播銷售的甜頭。廣州溫泉賓館是一個非常老牌的政務接待酒店,今年3月份開始整個團隊做了60場的直播,直播銷售有400多萬元。
轉攻國內旅遊
即使在新賽道發展如火如荼,旅遊人最想做的還是旅遊的業務。創立叮咚任務的蔡韻,其實是一家出入境定製遊企業人士。蔡韻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只能轉型國內旅遊定製服務,「這只是暫時的無奈之舉。」蔡韻表示一直在等待著回歸出境遊業務。
與蔡韻一樣,6人遊的自救舉措除了進軍護膚市場,也開始全面開展國內定製遊業務。賈建強表示,隨著整體消費需求的升級,品質旅遊消費也已經是消費趨勢,旅行線路會逐步深度化、主題化,旅遊形式將逐步個性化、私密化。自由行會進一步得到年輕消費者的認可,而定製遊一定會成為中高端家庭的首選。加上旅遊已逐步成為剛需消費,但能走遍全國的消費者還是少數,國內每一個省就像歐洲一個國家一樣豐富,「我們要有信心在這個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擁有自己的規模。」
而同樣以出境遊為主營業務的窮遊,轉身國內市場的步伐更堅定些。「國內業務份額這半年多上升非常快。」窮遊創始人兼CEO肖異告訴記者,窮遊創立16年來,一直主攻出境遊內容市場。疫情前,雖然窮遊逐步涉獵國內目的地,但佔比不到10%。今年窮遊內容裡已有20%與國內相關,疫情迫使窮遊加快完成國內+國際雙業務布局。
12月1日,窮遊與三亞旅遊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合作發布了「新青年奇趣島」的三亞旅遊推廣主題形象,希望藉此對三亞旅行深度挖掘,吸引更多年輕遊客赴三亞旅遊,提升復遊率。這也是窮遊網轉戰國內市場的又一斬獲,此前8月底窮遊助力甘南夏河縣政府,舉辦 「拉卜楞香浪節」,通過借鑑北美「火人節」的嬉皮士狂歡IP,將這一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推到大眾認知層面,著力塑造其成為夏河旅遊的最佳代言之一。據夏河縣相關統計,此次活動已帶動地方實現近5000萬元旅遊業綜合收入。
對於國內旅遊市場來說,疫情也是一次國內遊品質和服務水準升級的絕佳機會。比如找窮遊合作的三亞旅遊局,雖然該市旅遊名片在行業內已響噹噹,但三亞政府仍舊充滿危機感。疫情帶旺了國內度假目的地,三亞首當其衝受益,旅遊復甦情況排在全國第一名。但該如何利用好這次機會將遊客留住,疫情恢復後仍能夠經常來玩,三亞動了心思想了辦法。
那新玩家進場,是否會擠佔原有國內旅遊玩家的市場份額?事實上國內市場足夠大,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12月13日在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上表示,國內旅遊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旅遊人次、10萬億元消費。這麼大的市場,肯定會有溢出效應,不可能只靠旅行社、酒店、景區等傳統業態去滿足。「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創新產品供給,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戴斌表示,在融合發展這件事上,要有更加開放的思維,「旅遊加出去就是新業態,別的也產業加進來,也是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