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可以倒著過,你會期待嗎?
我大概從初中時就開始時不時地會想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而活?我很少和別人交流這個話題,怕爸媽想多,怕同學覺得我神經不正常。思而不得解答之後我給自己找了一個臺階:也許長大以後就會明白了。
事實上,長大並不會自動明白。
25歲的時候,我為了搞明白這個問題,學習了微博上@奶牛denny 的一個方法: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在紙上寫上你最想做的事,然後抽象提煉,不斷寫不斷寫,讓你熱淚盈眶甚至哭出來的,就是答案。
我先後三度嘗試這個方法,雖然沒有哭出來,但也感覺到有稍微接近答案的雛形。
這個答案是:享受與分享,與愛的人一起探索、感受世界的廣闊,享受生活的多元和多彩;分享並幫助他人擁有體驗和享受生活的能力。
這個答案和奶牛的「成長,並幫助別人成長。體驗和經歷生活,並幫助別人體驗和經歷生活。」以及茅于軾先生的「享受人生,並且幫助別人享受人生。」非常相似。
這個答案,雖然沒有讓我參透人生的全部密碼,但,也給了我一個新的探索方向:「在活著的過程中,什麼樣的體驗讓你感受到活著?」
我用這樣的方式重新去面對和體驗生活,也用這樣的方式去看《奇遇人生2》。
這一季《奇遇人生》不僅內容比第一季少了3集,豆瓣評分也從8.9掉到7.8,第一期Angelbaby那一集更是直接掉到了7.1,被一眾粉絲強勢吐槽。
我等到整季播出結束才抽出時間完整看完,7集7個明星,演員、歌手、模特、導演都有,播出的順序似乎也沒有什麼串聯線索。但在看這一季的時候,有一些詞反覆在我腦海中閃現:記憶、童年、愛、平等、找自己……
我試圖去用什麼把7集節目穿起來,沒有找到合適的主題。
直到我問自己,
如果人生可以倒著過,你會期待嗎?
當我重新排列7集故事,周迅日本探訪失憶症老人、譚維維杭州(和老人們一起)尋找丟失童謠是[暮年篇];Baby加拿大騎行、蘇有朋澳洲海島奇遇、劉雯北極淘金是[青春篇];大鵬貴州探訪留守兒童、馮紹峰探訪英國麥田怪圈是[童年篇]。
7個故事裡,愛和記憶是串聯起一切的主軸。
而我期待在他們的故事裡,用力品嘗珍惜與享受人生的滋味。
1、暮年篇·找記憶
[暮年篇]的兩集是記憶的一體兩面。
一面是找回。
譚維維跟著音樂人小河老師去杭州尋找「以前的童謠」,雖然已經過去了數十年,有些旋律和歌詞卻刻進了老人們的記憶裡,這一集,他們找到了超過3首童年的歌謠。
一面是丟失。
周迅去日本「忍者小屋」探望阿茲海默症老人,看見並學習面對「人生無可逆轉的失去」。
她說,這是一件很奇特的事情,你怎麼會把所有的事都忘了呢。
她說,如果是我的丈夫這樣,我肯定每天以淚洗面。
我們常說,人活到暮年,最寶貴的是人生的回憶。可是,如果到了暮年,你的記憶沒了,記不得妻子,記不得兒子,記不得曾經工作的地方,對於失憶者而言,人生的暮年你擁有的是什麼呢?對於陪伴著他的家人而言,如果他不記得,在一起的時光又是否有意義呢?
我爺爺幾年前也得了阿茲海默症,他的記憶丟失不是一瞬間的,而是一點一點的。他眼睛不好,腿腳也不方便,卻總想一個人走去縣城,然後忘記了怎麼回家。有幾次,是派出所的人打電話給我爸,讓他去接爺爺,有一次,摔了一跤,頭撞地擦傷,送到醫院包紮,一家人都擔驚受怕。
爺爺以前是多麼要強的一個人啊,70多歲還要競選村幹部,總是在奔忙不停歇的一個人。
前一陣回老家,我去看望爺爺。他特別開心地和我說,還在幹網際網路嗎?
我說,是的,怎麼呢?
很好,我高興。
臉上是滿足的、溫柔的笑容。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我和爺爺少有的心意聯通,也許他忘記了越來越多的事,但他還記得的哪怕一件,而我也感受到他的記得,這或許就是最有意義的連接。
周迅說她很怕死,坐長途飛機或者飛機顛簸的時候都會很怕。
道子奶奶說,比較危急的時候可能會很害怕,但是平時不會很害怕。因為已經享受了人生,只要不受太多的苦,不想得了很重的病然後自己什麼都做不了,還需要人來照顧給別人添麻煩,不想要那樣的長壽。
周迅問奶奶,人生是什麼?
奶奶說這個問題好難。
人生嗎,人的活法吧。人生就是一個人生活的方式,每個人都可以不一樣,我想有這樣的活法,能夠在死之前覺得度過了不錯的人生。覺得幸福。
所以,遠在美國的大兒子決定回到日本,要陪失憶的父親度過剩下的人生;所以,雖然住的遠,母親有需要時小兒子就會隨叫隨到;所以,雖然丈夫得了病,道子奶奶還是樂觀地面對人生,體味人生。
在節目的開頭,阿雅問道子奶奶,還記不記得第一次和幸貞先生說「我愛你」?
奶奶有點害羞地說,沒有,日本人好像從來不說這樣的話。
節目結尾的時候,拍集體照的時候,奶奶轉過頭對幸貞先生說,「(孩子)爸爸,我愛你。」
原來愛呀,才是穿越所有迷霧的解答。
2、青春篇·找自己
[青春篇]的3集,我看到了3個故事裡的「找自己」。
蘇有朋來到澳洲海島,和珍妮弗一起研究塑料對動物和環境的影響。這一集的主題宏大,但導演的切入卻很細微,幫寄居蟹找一個家,海鳥的屍體解剖出200多片塑料。很多的畫面媲美BBC的紀錄片。
我被這些震撼畫面衝擊,更被珍妮弗的故事打動。
阿雅問,你的父母來過嗎?
珍妮弗說,沒有。只有她自己一個人。
我很早之前就離開家了。
但也是因為我那時覺得我所熱愛的、我願意付出的是環保事業,我對於自己做的事情充滿熱情,但感覺好像就我一個人關注這些事情,沒有人支持我,所以我很早就離開家了。
後來都是自己一個人,走出了自己的路。
原來,不是宗教,不是政治信仰,只是自己的信念,一個人的信念也可以強大到這樣的程度。25年前,珍妮弗離開家,已經12年沒有回過加拿大。沒有家人的支持,就是一個人,卻支撐著她為熱愛的環保事業,可以奉獻自己的全部。
Baby騎行的這一集,如果把主角從Baby替換成徐玉坤爺爺,大概就要合理很多。
這是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他的身體裡卻住著一個不服老的年輕人。
他在61歲那年,決定換個活法。然後瞞著家人,一個人騎行上路。從2007年4月到2016年9月,徐玉坤從61歲騎到71歲,用了十年時間,換了六輛捷安特,用壞三口電飯鍋,穿舊十套一模一樣的戶外服,磨破四個自製油皮包,寫了十三本日記,一共穿越了23個國家。
「我為什麼那麼努力啊,因為我的人生是坎坷的,我五歲喪母,十三歲父親雙目失明,上了五年學,務農一輩子。務農的時候不可能去任何城市,大城市都沒去過。我決心走完全國,走完世界,來展示我的理想,我的抱負。我……不服輸啊。」
對於要主動掌握人生的方向盤的人,也許年齡真的只是一個數字。從61歲才開始「為自己而活」的徐玉坤爺爺,誰說會太晚呢?
劉雯這一集,是整季我最喜歡的一集。
節目和電影一樣,主角和故事的搭配很重要,北極淘金的故事,劉雯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北極四姐妹」策劃了一次淘金之旅,連露營都從未去過的劉雯,就這麼交出自己,踏上了這段奇妙的旅程。
如果說徐玉坤爺爺是「未來的我們」,那劉雯就是當下的我們。不只是因為都處在從年輕到成熟的年紀,更重要的是,在她身上看到了向上生長的力量,也看到了與世界對抗、妥協,再不斷探索自己的過程。
她是超模,不是超人。
她暈船,在船上吐的天昏地暗,第2天休息好之後,和每個人說了無數遍謝謝。
她不會遊泳,不會射擊,但是她勇於嘗試,即便被自己失手打出一槍嚇的不輕,問她願不願意再嘗試時,她會說,好,再試一下。
她的堅強與脆弱並存,她說「工作就是我的男朋友」,灑脫的不像話;又在導演趙琦不斷追問之後,留下複雜的眼淚。
她好真實,又好真誠。
很多人看了這一期心疼她「把工作當男朋友」,我更欣賞她知道「找自己」沒有既定範本,應該勇敢打開自己。
她和我們一樣,在了解人生,在學會享受人生,也在,活出自己的人生。
就像結尾「北極四姐妹」說的:
事實是每個人都會給自己設限,但你要想一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想做徒步的人嗎?
你想做素食主義者嗎?
這個沒那麼簡單。
如果有人說你不行,因為你是女人,
別相信這樣的話。
如果你有夢想,
想要完成某件事,
去做就好(Justdoit)。
我就是這樣的。
我用我喜歡的方式生活,
我做到了(Ido)。
「GirlsPower.」
3、童年篇·找純真
大鵬和馮紹峰的兩集,被我歸屬在[童年篇]。
老實說,馮紹峰那一集有點無聊,不是故事無聊,是馮紹峰無聊。
第一季的趙立新說,很多真人秀裡的感受都不是真的,都是在演感受。
我覺得馮紹峰這一集,演都沒咋演,我沒在他的眼睛裡看到太多的感受和內容。整集裡唯一稍微打動我的地方,是在設計「麥田怪圈」圖案時他反應過來後,竭力勸阻設計團隊不要做以他兒子「想」字為創意原點的麥田怪圈,轉而獻給研究員莫妮卡。最後他用麥子為兒子親手做了一個手工藝品,那一刻,我才從他的眼睛裡才看到「馮紹峰」3個字之外的人性光輝。
相反地,我特別喜歡大鵬這一集。
大鵬和阿雅,探訪的是貴州一個小學的留守兒童,與他們一起迎接小學畢業前最後一場足球比賽。
像是重返了一次童年。
我們總說,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會帶來深遠又巨大的影響。
但作為孩子時,我們沒有改變或者脫離原生家庭的能力。
長大以後,我們該如何與自己的童年對話,獲得繼續向前的力量?
因為目前母親生病,大鵬從小與父母聚小離多,所以他對留守兒童們有很強的「共情力」。
這一集,好幾個片段讓我非常感動。
一個是和孩子溝通情緒處理。
女孩吳雨潔,因為前一天媽媽出去打工離開了家,情緒非常沮喪。大鵬蹲下來,溫柔地安撫女孩。
所以因為媽媽走了,你有點不開心對不對。你不是生氣你是不開心對不對
嗯我知道。
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
我媽媽因為生病也出去看病,然後一走走很久,我也特別想她。我也會不開心。
但是這不是放暑假了嗎?你身邊還有這些小朋友呢
咱們可以一起玩
一起踢球
雨潔,你看我(然後吐了下舌頭扮鬼臉)
我們一起踢球好嗎?
這一段與孩子的溝通,堪稱教科書水平。我看到的不是溝通技巧,而是大鵬來自心底對人的尊重,以及真正的感同身受。
一個是被「夢想」感動的瞬間。
阿雅問女孩,你會想要出這個大山嗎?
女孩說,想過,我還想過上大學
就
因為我覺得上大學就
因為我在電視裡見到
人家上大學都是自由的
就上大學自己找一份自己
就有時間陪家人的那種工作
然後就可以下班了
就回家去做飯呀
就陪陪家人
就不要太忙
就加班的那種
阿雅問,那你要把誰接到家裡呢,如果等你上完大學,找到工作之後。
女孩說,我想接全家
因為我家每個人都對我都很好。
感動我的,不只是女孩樸素又溫暖的夢想。還有大鵬和阿雅的「共情感受」。大鵬在對話現場就已經又哭又笑,難掩情緒釋放。克制的阿雅則是離開之後才坐在石頭上放聲大哭,哭的都顧不得鼻涕掉下來。
如果我們有能力感受別人的溫度,我們才有能力接收和傳遞溫度。
類似的片段,還有很多。
大鵬說,後來他理解了他父母。
我想,這些孩子們終有一天也會能理解他們的父母,或是更理解我們的人生。
康永哥說,品嘗各種滋味,本來就是活著的本質。
謝謝《奇遇人生》,作為綜藝,也能讓我們品嘗多一份人生的滋味。
原創內容免費授權轉載
優先合作媒體:科技網際網路類、職場類、營銷類
如有二次轉載請聯繫溝通,未經授權不可轉載
謝謝合作
獲取授權後轉載需附註:文章來源及下方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假斯特,前騰訊高級品牌經理,10年+網際網路營銷經驗,IP情感營銷方法論提出者,曾獲騰訊最高營銷獎項金獎。居上海,目前正在探索遊戲化教育。周更,重點寫營銷與職場成長。記錄自己的成長變遷,也分享「成就於人」的經驗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