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2021-01-18 Eyaioyao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茶道,品賞茶的美感之道。通過沏、賞、聞、飲、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

唐史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關於茶道的最早記載,也表明了自唐朝起,茶道被廣泛地推行,風靡一時,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茶聖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廷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

茶道被譽為道家的化身,但我個人覺得,茶道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義,和尚有和尚的道,百姓有百姓的道,天子有天子的道,千人千面,茶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大致可分為四類。

貴族茶道,由貢茶演變而來的茶道,茶葉被列為宮廷貢品,最早可追溯到周武王時期,距今3000餘年,茶葉成為皇家貢品,也因此而成就「國飲地位」,中國就此成為產茶大國,飲茶大國,也為茶道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茶葉進入皇家宮廷,也失去了其自神農時期,所具備濟世救人,質樸品質,鎦金鏤銀、雕龍刻鳳,勞民傷財,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其內深厚的文化背景,讓它成為了茶道的重要流派,為後世茶道奠定了方向。

雅士茶道,如果說貴族茶道,為中國茶道奠定了基礎,那麼沒有古代名仕,也就沒有我們後來的中國茶道,是他們最先培養起對茶的精細感覺;茶助文思,又最先體會茶之神韻。是他們雅化茶事並創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響此後相繼形成茶道各流派。他們大多是品茶專家,「窮春秋,演河圖,不如 載茗一車」,為功名利祿,所勞神的書生文人們,投身於茶,他們比一般人更通曉茶藝,將茶藝進行改良,著文傳播;李白「鬥酒詩百篇」,但又有幾人能與「詩仙」比肩,能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如「詩仙」那般酩酊大醉,卻能驚風雨、泣鬼神,但茶卻令人思勇神爽,筆下生花。茶助文思,興起了品茶文學,品水文學,還有茶文、茶學、茶畫、茶歌、茶戲等;又相輔相陳,使飲茶升華為精神享受,進而形成中國茶道。

禪宗茶道,因茶有「三德」,僧人多飲茶,並自行種茶、制茶、研製茗茶,是中國茶葉生產的發展、茶學的發展、茶道形成中至關重要一環。

世俗茶道,明太祖朱元璋,廢茶餅,興芽茶,至此茶葉才真正流入世俗,為大眾所飲用,開啟了茶葉新時代,茶葉進入世俗,沾染人間煙火,茶是雅物,亦是俗物。

相關焦點

  • 茶道起源之地及茶道的演變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譽為是道家的化身。
  • 品千年茶道,悟智慧人生
    品千年茶道,悟智慧人生。「茶」字筆畫構成是「人在草木之間」。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間,得以氤氳、吸收天地精華,是茶真正的秘密。無論是辦公還是居家,無論身處繁華都市,還是偏遠鄉村,只要一盞清茗在手,人就仿佛驀然身處天然草木之間,身心俱靜寂,天人合一體,自然大道成。
  • 茶道有6品,喝茶的12種境界!
    茶入品,更可以入詩、入畫、入禪、入道。有些精行儉德之士,勤修苦行之徒,於茶煙水聲外,修養心性,直面真我,成為中國茶道藝術的一股清流。 所以歷代以來,將茶品提升到茶道藝術高度的,代不乏人,如唐之陸羽、宋之趙佶、明清之朱權、田藝蘅、許次紓、冒襄等。
  • 福建武夷山首秀「5G雲賞茶」中國電信智慧生態茶園添亮色
    5月17日下午2:00-3:00,中國電信福建公司以「八閩福茶地 5G雲賞茶」為主題,通過5G+4K超高清視頻技術,向社會直播巖茶之王大紅袍母樹風姿、制茶工藝、茶道表演與曜變建盞魅力,同時還特別安排探訪中國電信5G+智慧生態茶園,介紹中國電信5G助力智慧農業發展情況。
  • 日本茶道中的佗寂之美
    佗:原指哲學上的虛無意識,轉化成美學應用,是對簡單、單純、寂靜、回歸、無求的暗示;寂:指人感覺上的空寂感,暗示除極簡還有極細節、不完美之美,而這些美感則是源自於對自然的、生活細節的刻畫。日本佗寂之美,講求自然、樸實、空寂,也就是即發自然的本質美,是一種走向禪,更純粹、更講求本質的極致美學。尊重心靈和自然規律,給心靈以洗滌,講求人性的空寂美還有枯淡美。典型表現在日本的花道、陶藝、建築、茶道。佗寂最開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禪宗,在唐朝時候傳入日本後,中國茶文化便一直是日本上流社會附庸風雅的一種生活方式。
  •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就是這3個字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它是傳達生活理念的一種禮儀,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可以增進朋友間的友誼,同時對美心修德、學習禮法,也是很有益處的。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莊晚芳先生總結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廉——倡導清廉,勤儉有制,以茶會友,以茶代酒。美——名品為主,共嘗美味,共敘友情。和——德重茶禮,和誠相處,搞好人際關係,以和為貴。敬——敬人愛人,助人為樂。
  • 千利休,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開創寂茶之道!
    在今天的日本,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賓客、友人、交誼、懇親的特殊禮節。 從茶發展到茶道,不得不提到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他開創了寂茶之道,融於茶道之中的審美意識,極大地影響了整個日本文化的審美傾向。
  • 花道與茶道
    這其中需要一種奉獻精神:有如造化將美麗的花木無私地奉獻給了人類。 如果要達到人、花一體的一種境界,這就需要通過訓練讓內心平靜如鏡。 讚美自然、儀禮、德行、胸中的氣韻、內心的澄明都是花道的題中之義。它所要追求的是「靜、雅、美、真、和」的意境。
  • 茶道六百年:日本茶道的豐盛與玉碎
    這是《茶之書》中一段關於茶道史上最著名的大師千利休最後茶會的描寫。  利休在他最後的茶會上說,「受我這不幸之人所玷汙之碗,不應再供世人所用」。這或許就表明,利休也不曾認為自己孤獨,他的茶道之路或順遂、或坎坷,他都風雨兼程無怨無悔。堅守茶之品性,方得渡過無限艱難之歲月。就算生命今日即將終結,他也認為那只是他個人的不幸,人的一生或許短暫,而茶道精神將是永存的。
  • 茶道、花道、香道,貼近靈魂的美學之道!
    自古文人雅士愛將茶道、花道、香道並稱為「三雅道」。如今,現代人的精緻生活裡,也少不了這三樣的搭配點綴。茶道靜心,也是一種生活藝術。以茶為媒,沏茶、品茶不僅能促進友誼,也可以讓浮躁的心沉澱下來。一杯茶可以從味蕾上釋放身心的壓力,同時也可以靜心精神。
  • 蔡瀾批當下茶道亂象和日本茶道之「小道」
    何謂茶道?蔡瀾認為,答案很清楚,舒服。茶是應該輕輕鬆鬆之下請客或自用的。你習慣了怎麼泡,就怎麼泡;怎么喝,就怎么喝。管他媽的三七二十一。純樸自然,一個「真」字就跑出來了。真情流露,就有禪昧。有禪味,道即生。喝茶,就是這麼簡單。簡單,就是道。喝茶,不要規矩,要真性情。有人問我:茶或咖啡,選一樣,你選茶還是咖啡?我回答:當然是茶。
  • 「先幹為敬」 在烏茲別克斯坦體驗茶道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呂憲】烏茲別克斯坦是位於古絲綢路上的必經之道,希瓦城、布哈拉以及撒馬爾罕等都是因為貿易而變成遠近聞名的繁榮城邦。伴隨絲綢之路進入到中亞各地的貨品當中,當然少不了茶葉。這種古老的東方飲品快速徵服了烏茲別克斯坦人的味蕾,他們在遵循中式飲茶之法的基礎上,也發展出了一套獨特的烏式茶道,並被傳播到海灣地區。熱情的烏茲別克斯坦人可以有千百種方法讓遊客感受獨有的烏式好客之道,與他們一起喝茶不失為一種直接的方法。體驗烏式茶道,要從茶器開始。
  • 品一杯好茶,讀一本好書,領略茶道的魅力《茶之書》
    讀一本好書、品一杯好茶,美好的午後時光也不過如此!一本好書不僅可以讓你的視野更加開闊,心情愉悅,也可以讓你對某個人、某個歷史事件、某個國家及這個世界有一個新的認識,就像彌爾頓說的那樣:書籍並不是沒有生命的東西,它包藏著一種生命的潛力,與作者同樣地活躍。不僅如此,它還像一個寶瓶,把作者生機勃勃的智慧中最純淨的精華保存起來。
  • 鈺青林探索:茶道發展的歷史
    茶道,何為茶道,茶道是一門藝術,茶道是一種境界,是中國上下5千年,品茗過程中形成的文化,是一種對品茗生活的人生感悟。是茶藝美感的傳承。茶道追溯歷史有文字記載的是在唐朝的《封氏聞見記》中有這麼一段文字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反映了茶道在唐朝已廣為盛傳,茶之風,道之雅,是不少文人墨客的風騷之弄,頌揚茶宴的氣氛與韻味。茶道廣為流行於佛儒道中,佛教講求的"禪茶一味","禪"是心悟,"茶"是物質的靈芽,"一味"就是心與茶、心與心的相通。
  • 什麼是工夫茶之靈,潮汕茶道之瑰寶?
    「杯沿接唇,茶麵迎鼻,聞茶之香,一啜而盡」品的是香茗更是人情。潮州茶道精髓不但包括精緻的器具禮儀講究,獨特的衝泡程序。旨在表達潮州工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內外兼修,名副其實的工夫茶道。其中茶具講究出自名家,精細、玲瓏,質量上乘,儼然一套工藝品。
  • 張南攬丨裡千家茶道教授
    裡千家是日本茶道流派之一,茶道創始人千利休過世後,他的後人創建了包括表千家、裡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在內的三大茶道流派,世人並稱其為「三千家」。四百年來,三千家是日本茶道的棟梁與中樞。2.日本茶道儀式的動作繁複而漫長,最嚴格的茶道要持續四個小時,茶道的儀式其實正是它的內容。日本茶道品飲的是用抹茶粉衝泡出的茶湯,茶道儀式的關鍵步驟,是用茶筅將茶湯攪拌均勻,名為「點茶」。每一個動作的角度,或者是手的高低都會有非常嚴格的規定,通過肢體語言,傳達給對方點茶主人的動作之美。
  • 直播預告|相約成都 身著和服,品味茶道
    所以,為了更加貼合大家的旅遊經歷,這次我們將直播鏡頭搬到了成都靜和茶道,在這裡的和室進行和服直播。靜和茶道致力於將國外的茶文化帶回中國分享,將中國的茶葉歷史、茶文化、茶美學交流到國外。靜和茶室其中一部分日本茶道教學的教室,源自於傳統的四疊半茶室,處處體現著日本茶道「和靜清寂」的哲學。
  • 探訪 潮汕茶道
    1955年盧建中出生於汕頭,自幼受潮汕茶道文化浸潤薰陶。1978年考入上海的中國紡織大學(現為東華大學)學習機械工程,1982年畢業被分配到湖北武漢一家科研所。割捨不下對家鄉工夫茶無比眷戀,次年他調回汕頭,成為汕頭大學工學院師資隊伍的「開山元老」之一。三十載教書育人之餘,盧建中一直兼任汕大茶道社導師,經常受邀參加各種茶道品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