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導致履約不能 企業該如何援用不可抗力免責|聚焦

2020-12-23 澎湃新聞

疫情導致履約不能 企業該如何援用不可抗力免責|聚焦

2020-02-11 1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_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各地紛紛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依法採取了延遲復工等緊急措施。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已經籤訂的合同無法繼續履行,面臨違約風險。

對此,多個地方的貿易促進委員會均向地方企業出具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書,助力企業最大限度減輕因疫情造成的不能按時履行合同的責任。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在2月8日出臺,其中第四條也明確提出,對因疫情影響當事人不能履約或履約對當事人權益造成重大影響的,應依照公平、誠實信用等原則,綜合考量當事人之間的約定、疫情影響程度等因素,根據不可抗力或情勢變更等相關規定妥善處理。

_

無疑,「不可抗力」將成為當下和後續一段時間商事往來、合同履行以及訴訟糾紛中的高頻詞彙。

_

_

_

受疫情影響的合同

是否都能夠適用不可抗力

_

_

_

_

_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本次疫情的爆發屬於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無法為人所預見,爆發至今還沒有確定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對於疫情以及應對疫情所採取的封城、延遲復工等措施,都是一種不可預見、不可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觀存在,性質上屬於法律規定的不可抗力事件。

然而,疫情屬於不可抗力,並不意味著受疫情影響的合同都能夠適用不可抗力條款來減輕或者免除責任。能否在合同履行中適用不可抗力來作為免責事由,還需要看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是否已經知悉疫情的發生,以及疫情影響與合同未能按約履行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一方面,對於在疫情發生後當事人訂立的合同不能適用不可抗力,疫情作為一種不可抗力的客觀情況,必須發生在合同成立以後,履行以前。另一方面,若合同不履行並非受到疫情及防疫措施的影響,此時因不具有因果關係,也不能適用不可抗力。

_

_

援用不可抗力

是否就可以免除全部責任

_

_

_

_

_

不可抗力的法律效果在於,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當事人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這裡免除的責任,是指企業不履行合同所產生的違約責任。不可抗力免除責任的範圍取決於不可抗力導致合同不能履行的範圍,並不能簡單一概而論。如果不可抗力只對部分合同義務的履行產生影響,那麼免責範圍應當是限於這一部分合同未履行而產生的違約責任,對於剩餘部分合同當事人仍然應繼續履行。如果不可抗力僅導致合同一時不能履行,那麼免責範圍一般應限於遲延履行產生的違約責任,而不能認為當事人可以不再履行合同。合同當事人已經存在遲延履行合同義務情形的,此時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也不能因此免除當事人遲延履行的違約責任。

_

_

受疫情影響無法按約履行的合同

是否都可予以解除

_

_

_

_

_

合同因受疫情影響無法按約履行的,並非都能夠當然予以解除,只有達到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條件時才能夠予以解除。如何判斷是否已經達到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則需要結合合同種類、具體履行內容、疫情妨礙合同履行的程度予以綜合判斷。例如預訂年夜飯或者其他春節期間聚餐宴席因疫情影響不能正常消費的,此時即可因合同目的無法實現而予以解除。但對於長期租賃合同,因為僅是在疫情期間受到影響,故並不能認定為目的無法實現而要求解除。

合同解除後,不履行義務一方無需承擔違約責任,但對於相對方的損失則應依照公平原則在合同當事人之間進行分配。

_

_

援用不可抗力有何程序性要求

_

_

_

_

_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通知對方發生不可抗力事件並提供證據,是基於誠實信用原則所產生的義務。在這裡所謂的及時通知,應當是指當事人在疫情對其履行合同造成影響後儘可能短的時間內進行通知,通知的內容應當包含發生不可抗力事件以及合同難以履行的情況。至於提供的證明,應當是具有相應公信力的證據,如本文前面所述由各地方貿易促進委員會開具的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書,或者是當地政府出具的徵收令、通知書、相關人員的病例或醫療證明等。

_

_

相關建議

_

_

_

_

_

1. 積極協商溝通化解糾紛 疫情導致合同不能履行對於合同雙方均會產生不利損失,此時更需要雙方互諒互讓,通過及時、有效的溝通協商共同降低損失,才能互利共贏、度過難關。

2. 採取措施避免擴大損失 不可抗力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時,合同雙方均應基於誠實信用採取積極措施,避免因不可抗力給合同相對方造成損失的擴大。

3. 注意固定和保留證據 企業因受疫情及其防控措施的影響不能履行合同的,也應當注意收集相應的證據,為主張不可抗力進行協商或發生糾紛、訴訟做好準備。

_

作者:程勇躍

_

原標題:《疫情導致履約不能 企業該如何援用不可抗力免責|聚焦》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典型案例13 因疫情違約怎麼辦?企業能否援用不可抗力免責?
    【以案普法】(疫情防控普法宣傳篇) 典型案例13 因疫情違約怎麼辦?企業能否援用不可抗力免責?當疫情導致履約不能時企業應當如何依法援用不可抗力規定來減輕或免除責任?
  • 山東省律師協會發布涉外企業應對疫情法律風險防控指引
    最後,各涉外企業應當注意,援引不可抗力免責亦存在以下例外情形,仍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1)疫情發生後才訂立的合同,企業不能援引不可抗力免責;(2)疫情發生之前企業已經遲延履行的,企業不能援引不可抗力免責;(3)疫情發生與企業不能履行合同義務沒有因果關係的,企業不能援引不可抗力免責。
  • 企業在疫情期間應當知道的法律問題Q&A
    A:銀保監會已經發文要求扶持企業,現階段企業應當積極與金融機構溝通,提供材料證明履約能力,爭取獲得金融機構綠色通道服務,協商還款期限延長或續貸。 Q8:如何解決企業應收帳款無法收回的問題? A:對履約能力較強的企業,可以考慮延期付款、分期付款、銀行承兌付款等形式。
  • 京法巡迴講堂|如何理解疫情不可抗力在商事合同案件中的意涵及法律...
    疫情不可抗力如何進行法理表達?疫情不可抗力適用中需要注意哪些一般性問題?具體的商事合同場景中如何適用疫情不可抗力?不可抗力的存在,有其獨立的制度價值,而不依賴於合同是否不能履行。在很多情況下,即使疫情並未導致合同一方不能履行,但仍然不妨礙疫情本身作為不可抗力的認定。比如,買賣合同買受人已經履行付款義務,疫情並未導致其不能履行,但出賣人尚未交付,疫情構成不可抗力的,出賣人可以抗辯。02疫情不可抗力適用中需要注意哪些一般性問題?
  • 籤訂合同時具有部分履約能力,不能以合同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籤訂合同時具有部分履約能力,其後完善履約能力並積極履約的,不能以合同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溫某某合同詐騙立案監督案(檢例第91號);四是甲公司在該項目工程中投入勘測、復墾、自來水廠建設等資金3000多萬元,收取的180萬元履約保證金已用於自來水廠的生產經營。
  • 【律師說】王紅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構成不可抗力需具備以下三個要件:1.該事件或情況系不能預見的;2.該事件或情況系不能避免的;3.該事件或情況是不能克服的。而在構成不可抗力後能否適用不可抗力制度的而免責,則還需具備另一個重要要件——該客觀事件或情況不能歸因於另一方,且直接影響到合同的履行。
  • 律師服務團 | 民營企業商事活動問答
    一、如何證明外貿合同履行中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一「不可抗力」事實?可向貿促會申請出具不可抗力證明。根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章程》,該會可以出具不可抗力證明。目前,各地貿促會已陸續發布相關公告明確表示,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影響,導致無法如期履行或不能履行國際貿易合同的,企業可向該會申請辦理與不可抗力相關的事實性證明。
  • 徐堅 崔光鎬等:COVID-19疫情下國際貿易合同(進口)律師實務(2020)
    1.2 疫情的發生,可能直接導致不可抗力的發生,例如進口方國家對某些可能導致疫情的產品採取了完全停止進口的政策,因此進口方無法接收該原材料,由此導致買賣合同不能履行,這是比較極端的情況。如主張免責一方沒有盡力減少障礙發生的後果,那麼在其應減少而未減少的部分,其應承擔違約責任,這是「不能克服」要件的屬性使然。如果相對方未採取必要措施減少不可抗力而導致的損失,那麼其將對此負責。1.9 不可抗力免責的後果1.9.1 不可抗力免責並非免於合同履行義務,而是免於承擔違約責任。這種違約責任尤指因不可抗力而遲延履行或不能履行的違約責任。
  • 正略鈞策:疫情下半場,房地產企業該如何自救?
    針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正略諮詢已從宏觀層面做出研判(全球應對「黑天鵝」,企業該如何調整步伐?)。本文將對房地產各細分領域及環節所受影響進行分析,對行業整體政策及發展趨勢進行研判,並給出在此次疫情中應對較為出色的行業標杆以作借鑑。
  • 全球疫情下 海內外數字娛樂企業該如何積極應對
    數字娛樂領域因為疫情原因導致眾多的國際大型展會被迫取消或延期,包括美國GDC和美國E3展會,這也使得7月底在上海舉辦的全球最大規模的數字娛樂盛會之一的ChinaJoy展會成為了世界數字娛樂領域關注的焦點。得益於中國政府對於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各項防疫措施的完善和到位使得中國成為了當前全球疫情的「避風港」。
  • 外貿人應對疫情秘籍(不斷更新中)
    世界衛生組織雖強調不建議實施旅行和貿易限制,並再次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舉措,但是對於出口企業和外貿人來說,此次疫情無疑是一次巨大考驗。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影響,導致無法如期履行或不能履行國際貿易合同的,企業可向貿促會申請辦理與不可抗力相關的事實性證明。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編整理了這份秘籍,希望能幫到您!
  • 【法官解答】疫情期間被企業解除勞動合同該怎麼辦?
    【法官解答】疫情期間被企業解除勞動合同該怎麼辦?,為應對復工復產的需要,有些企業對因疫情不能正常返崗的員工採取了解除勞動合同、裁員減員的做法,因而侵害了員工的合法權益。
  • 疫情之下,創業企業如何「斷臂」求生?|前沿課堂
    來源:鈦媒體3月27日20點,由鈦媒體、鈦客專家主辦,華為雲WeLink提供直播技術支持的「企業戰疫」前言課堂第二季,「組織創客化,疫情後企業降本求生新方法」通過線上直播形式開展。疫情之下,降薪、裁員、解散……成為無數創業企業被逼無奈下的選擇,如何保住現金流,挺過疫情的艱難時刻成為企業主需要審慎考慮的問題。
  • 郵儲銀行靖安縣支行:成功落地全市首筆農民工工資履約保函業務
    央廣網宜春9月18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漆寶暉 宋健)近日,郵儲銀行宜春靖安縣支行成功發放全市首筆貿易融資業務——農民工工資履約保函,成功實現了該支行該項業務的「零突破」。該筆保函的成功落地,標誌著該支行公司金融業務拉開了新的篇章,不僅以高效、便捷、創新的服務方式有效地緩解小微企業短期資金周轉的困境,同時也為推動該支行金融市場業務發展、多渠道解決企業融資問題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同時該筆保函的成功落地,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微企業的財務壓力。
  • 跨境電商「抗」疫情⑭:國內外線下展會受波及,企業該如何自救?
    編者按: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導致的企業復工難所引發的連鎖反應,以及海外市場對中國疫情的關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傳統外貿及跨境電商的發展。目前中國出口電商企業面臨著貨源、物流、資金及企業正常運轉的巨大挑戰,為此雨果網推出系列報導《跨境電商「抗」疫情》,將深入剖析本次疫情對中國出口電商企業帶來的各方影響,並邀請行業人士專家共同討論對應解決方案,希望能集全社會之力,攜手共渡難關。 春季歷來是企業翹首以盼、發布新品的火熱期,可2020這個開年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 國內首單售電公司履約保證保險在湖北落地
    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為實體企業減負,持續推行保險替代保證金,在國內投標、工程、關稅等領域逐步推廣應用並發揮了良好的替代作用。公司充分發揮能源產業鏈核心企業作用,全面推廣投標保證保險,創新開展履約保證保險,取得了顯著成效,累計為供應商釋放保證金130億元,有效降低了供應商交易成本、大幅減少了資金佔用,得到了政府部門、監管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廣泛認可。
  • 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常見的五個勞動關係問題如何處理?
    二、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可以通過與職工協商一致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儘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符合條件的企業,可按規定享受穩崗補貼。企業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企業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職工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職工提供了正常勞動,企業支付給職工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 《楊瀾訪談錄》聚焦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
    2020年版《楊瀾訪談錄——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依然聚焦社會熱點,遍訪重量級嘉賓,楊瀾作為該節目的領物繼續帶領團隊「記錄時代的精神印跡」。節目直面新冠疫情衝擊下的中國經濟,漫談中國經濟的當下與長遠,從專業的視角解讀危機與機遇,同時從大眾的角度出發,關注民生經濟問題,為焦慮的你給出一份精準的解讀。
  • 致趣百川CEO何潤受邀參會演講:後疫情時代,B2B企業該如何玩轉直播
    受疫情「黑天鵝」的影響,2020年上半年的市場波動明顯,從數據上看,企業線下營銷渠道受到重創,大部分企業開始尋找突圍之道,紛紛轉戰線上渠道營銷。無論是B2B,亦或是B2C,以直播為場景的線上營銷活動廣為歡迎,這一營銷方式被提前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