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體育人用言傳身教助力抗疫
年初新冠疫情暴發後,為幫助久居家中的人們喚醒運動神經,增強身體素質,奧運冠軍、世界冠軍、運動專家紛紛通過圖文介紹、短視頻、線上直播等方式,向公眾傳授運動健身知識和技巧,幫助人們緩解長期居家產生的焦慮情緒,為「抗擊疫情」貢獻出了一份體育人的力量。
奧運冠軍線上教學
疫情期間,在眾多向公眾傳授運動健身知識和技巧的冠軍選手中,雪梨奧運會競走冠軍王麗萍的經歷和感悟非常有代表性。
退役後,王麗萍一直在從事跑步方面的培訓工作。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普通大眾養成科學健身、快樂運動的良好習慣。「主要內容包括向大家介紹跑步的正確姿勢,臀肌和基礎力量訓練,還有下肢的技術練習。」她說,「在講解過程中,我會結合經常見到的運動誤區,給大家示範究竟錯在什麼地方以及可能會帶來的後果。」
然而,線上的傳授和線下面對面的教學卻並不是一個概念。儘管在錄製視頻前,王麗萍都要進行充分的備課,可是她發現要讓觀眾聽清楚,看明白,自己如果還停留在線下教學的狀態上,那是不夠的。「我想向人們普及跑步的知識,就必須要把每個動作的要點都表述清楚,示範動作更要清楚明白,就是為了讓人們在第一時間留下正確的印象。」王麗萍說,「可我發現,儘管自己對相關知識、動作已經非常熟悉,但在視頻的錄製過程中,如何通俗易懂且準確流暢地表達出來,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一旦我說錯了,給人們留下了錯誤的印象,後面再想糾正就會很難,所以經常是錄了一遍又一遍,就是希望找出那個最準確恰當的詞語。我認為這是線下教學與線上傳授最大的不同點。」
但僅僅是拍攝出一段能讓自己滿意的視頻還不夠,王麗萍還需要自己動手,對視頻進行編輯加工,這對她而言又是一道「坎兒」。「我分享的所有健身視頻,從拍攝到剪輯都是我一個人完成的。」王麗萍說,「最開始,我不懂如何剪輯視頻、加字幕,所有這些都是我自己一步一步摸索出來的。現在回頭看看這些視頻,自己心裡其實挺有成就感的,這對我又是一次難得的學習經歷。視頻發布後,我收到了不少網友的回覆和點讚,我也覺得很開心,很滿足。疫情期間,帶動居家的人們積極參與運動健身,讓大家保持好心態,激發抗擊疫情、戰勝困難的勇氣,我覺得這是我們運動員應該做的。」
運動專家指點迷津
像王麗萍這樣的知名運動員,通過錄製視頻和直播,讓人們直觀地學到了健身知識和方法,但還有一群體育人,他們自己未必出鏡,但也運用各類媒介,將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傳授給大眾,以滿足疫情期間人們日益增長的室內科學健身知識需求。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疫情發生後,就積極響應,為群眾提供了大量具有專業性、針對性的健身知識。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研究所科學健身與健康促進研究中心主任徐建方表示,體育總局科研所作為長期開展科學健身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和推广部門,在年初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第一時間開啟了健身科普工作,成立了一個由8名科普專家組成的小組,通過各類媒介,積極宣傳推廣科學健身理念和科學健身方法。他說:「運動不僅強身健體,也是舒緩壓力的最好方式之一。考慮到人們長期居家可能產生的焦慮感,以及早期對新冠疫情的擔憂情緒,我們希望通過普及科學的健身知識方法,幫助人們調整情緒、緩解心理壓力,這也是作為長期從事研究體育鍛鍊方式方法的群體應該發揮出的作用。」
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科研所團隊需要將理論知識轉換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我們平時的工作主要是做科學健身方法體系的研究,如何把科研成果從文字轉化成圖片或視頻等老百姓更易接受的形式,這是當時我們面臨的一道難題。」徐建方說,「尤其是在二、三月份的時候,高質量的科普素材視頻、圖片是比較缺乏的。當時我就意識到,這些是我們以前工作中沒有注意到,或者是做得不充分的地方,今後需要在這方面不斷加強。」
據統計,從1月底到6月,科學健身與健康促進研究中心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布了160多篇科普推文,內容覆蓋了幼兒、兒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其中《科學健身18法》單篇推文達到10萬以上的瀏覽量,視頻版本也吸引了超過20萬人參與打卡。而在各類視頻平臺發布的78個科學健身視頻,總計也有上千萬的關注量。
「通過疫情,人們深刻意識到保持健康體魄的重要性。所以在疫情稍微緩和後,我們團隊圍繞兒童、青少年的近視防控、科學減脂、健康脊柱三個專題開展了『動畫短視頻+話題互動』宣傳活動,在各大視頻平臺觀看量超過5400萬人次。此外,我們還圍繞這三個主題進行了專家直播,總觀看量達到281.5萬人次。我們還出版發行了四本指導手冊,為群眾科學有效地進行居家健身鍛鍊提供行動指南。」徐建方說,「在年初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群眾有科學健身知識的需求,這正是我們所從事的職業,我們理應為老百姓提供科學有效的健身訓練法,這是責任義務。」
年初新冠疫情暴發後,為幫助久居家中的人們喚醒運動神經,增強身體素質,奧運冠軍、世界冠軍、運動專家紛紛通過圖文介紹、短視頻、線上直播等方式,向公眾傳授運動健身知識和技巧,幫助人們緩解長期居家產生的焦慮情緒,為「抗擊疫情」貢獻出了一份體育人的力量。
奧運冠軍線上教學
疫情期間,在眾多向公眾傳授運動健身知識和技巧的冠軍選手中,雪梨奧運會競走冠軍王麗萍的經歷和感悟非常有代表性。
退役後,王麗萍一直在從事跑步方面的培訓工作。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普通大眾養成科學健身、快樂運動的良好習慣。「主要內容包括向大家介紹跑步的正確姿勢,臀肌和基礎力量訓練,還有下肢的技術練習。」她說,「在講解過程中,我會結合經常見到的運動誤區,給大家示範究竟錯在什麼地方以及可能會帶來的後果。」
然而,線上的傳授和線下面對面的教學卻並不是一個概念。儘管在錄製視頻前,王麗萍都要進行充分的備課,可是她發現要讓觀眾聽清楚,看明白,自己如果還停留在線下教學的狀態上,那是不夠的。「我想向人們普及跑步的知識,就必須要把每個動作的要點都表述清楚,示範動作更要清楚明白,就是為了讓人們在第一時間留下正確的印象。」王麗萍說,「可我發現,儘管自己對相關知識、動作已經非常熟悉,但在視頻的錄製過程中,如何通俗易懂且準確流暢地表達出來,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一旦我說錯了,給人們留下了錯誤的印象,後面再想糾正就會很難,所以經常是錄了一遍又一遍,就是希望找出那個最準確恰當的詞語。我認為這是線下教學與線上傳授最大的不同點。」
但僅僅是拍攝出一段能讓自己滿意的視頻還不夠,王麗萍還需要自己動手,對視頻進行編輯加工,這對她而言又是一道「坎兒」。「我分享的所有健身視頻,從拍攝到剪輯都是我一個人完成的。」王麗萍說,「最開始,我不懂如何剪輯視頻、加字幕,所有這些都是我自己一步一步摸索出來的。現在回頭看看這些視頻,自己心裡其實挺有成就感的,這對我又是一次難得的學習經歷。視頻發布後,我收到了不少網友的回覆和點讚,我也覺得很開心,很滿足。疫情期間,帶動居家的人們積極參與運動健身,讓大家保持好心態,激發抗擊疫情、戰勝困難的勇氣,我覺得這是我們運動員應該做的。」
運動專家指點迷津
像王麗萍這樣的知名運動員,通過錄製視頻和直播,讓人們直觀地學到了健身知識和方法,但還有一群體育人,他們自己未必出鏡,但也運用各類媒介,將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傳授給大眾,以滿足疫情期間人們日益增長的室內科學健身知識需求。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疫情發生後,就積極響應,為群眾提供了大量具有專業性、針對性的健身知識。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研究所科學健身與健康促進研究中心主任徐建方表示,體育總局科研所作為長期開展科學健身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和推广部門,在年初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第一時間開啟了健身科普工作,成立了一個由8名科普專家組成的小組,通過各類媒介,積極宣傳推廣科學健身理念和科學健身方法。他說:「運動不僅強身健體,也是舒緩壓力的最好方式之一。考慮到人們長期居家可能產生的焦慮感,以及早期對新冠疫情的擔憂情緒,我們希望通過普及科學的健身知識方法,幫助人們調整情緒、緩解心理壓力,這也是作為長期從事研究體育鍛鍊方式方法的群體應該發揮出的作用。」
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科研所團隊需要將理論知識轉換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我們平時的工作主要是做科學健身方法體系的研究,如何把科研成果從文字轉化成圖片或視頻等老百姓更易接受的形式,這是當時我們面臨的一道難題。」徐建方說,「尤其是在二、三月份的時候,高質量的科普素材視頻、圖片是比較缺乏的。當時我就意識到,這些是我們以前工作中沒有注意到,或者是做得不充分的地方,今後需要在這方面不斷加強。」
據統計,從1月底到6月,科學健身與健康促進研究中心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布了160多篇科普推文,內容覆蓋了幼兒、兒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其中《科學健身18法》單篇推文達到10萬以上的瀏覽量,視頻版本也吸引了超過20萬人參與打卡。而在各類視頻平臺發布的78個科學健身視頻,總計也有上千萬的關注量。
「通過疫情,人們深刻意識到保持健康體魄的重要性。所以在疫情稍微緩和後,我們團隊圍繞兒童、青少年的近視防控、科學減脂、健康脊柱三個專題開展了『動畫短視頻+話題互動』宣傳活動,在各大視頻平臺觀看量超過5400萬人次。此外,我們還圍繞這三個主題進行了專家直播,總觀看量達到281.5萬人次。我們還出版發行了四本指導手冊,為群眾科學有效地進行居家健身鍛鍊提供行動指南。」徐建方說,「在年初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群眾有科學健身知識的需求,這正是我們所從事的職業,我們理應為老百姓提供科學有效的健身訓練法,這是責任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