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言談皆無實義,用嘴巴或文字說法,實際上說不到真實之處,萬不可執著於文字,誤了自己!
集福消災之道—
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三)
附錄:戒賭十則
第一:賭博壞心術。一旦進入賭場,就變成了利益競逐的地方;心中千方百計的打算,總歸是一片貪心;都在想要贏對方的錢,心中就轉生了無窮的惡念;雖然是至親對局賭博,也必定暗中設下了戈矛;就算是好友同場賭博,也儼然如同仇敵一般;只顧了自己贏錢,那會管他人破產,這樣心術豈不是大壞了嗎?
第二:賭博喪品行。凡是人品行的良賤高下,各自都不相同;在賭場之中,只是問錢少錢多,那裡會去計較誰貴誰賤呢?坐的位子,既沒有長幼秩序之分,廝役就變成了朋友;而輩分也沒有尊卑的分別,奴僕和主人居然稱兄道弟起來;而且彼此任意的嘲笑,隨便的稱呼,這樣成何體統,自然就喪失了品行啊!
第三:傷害性命。贏錢的人乘興而往,不分晝夜的賭;輸錢的人拼命再來,不顧自己的饑寒;從此不斷的消耗,疲憊自己的精神;長此以往,必定會損害健康,甚至喪失了性命。一旦到了賭債高築,難以償還的時候;碰到對方,就會感到沒面子;只有含羞忍氣,於是就成了多病之身。到最後窮途末路,只好以死來搪塞責任,了結賭債。所以枉死城的路上,實在是賭徒的歸鄉啊!這不就是賭博傷害性命嗎?
第四:玷汙祖宗。賭博不但把錢送給了別人,而且還被人笑自己是浪子發呆;賭博不但破了你的家產,而且還被人說自己是白痴的兒孫在作孽啊!不但不能夠光宗耀祖,反而是羞辱了自家的門戶。親戚鄰居們,都怪罪他的先人沒有積德,才會生出了這個敗家子;所以他的祖父父親死了之後,必定是在九泉之下含怨莫白啊!
第五:失去家教。賭博這件事,最易引誘了。家庭之中,地方不大,最是容易看到聽到和學到。平常教訓自己的子弟,都說:『你們一定要學好榜樣啊!』當子弟在家中當場偷看到父親兄長的樣子,就說:『我願意照現在這個規矩模樣學習。』於是就變成了父親兒子賭,哥哥弟弟賭,奴婢僕人賭,這種的戲法,成了什麼樣的家法啊!最後弄到了白天賭、深夜賭,躲到密室中去賭,並且賭牌的風氣還會助長邪淫的風氣,家教因此而大壞,實在令人寒心啊!
第六:傾家蕩產。開始賭博得時候,氣勢豪壯,這時候揮金如土,而面不改色;到後來輸多了因而情急,就把先人留下來的財產做為賭注,爺爺父親一生辛苦,僅建立的門戶,就在子孫片時的揮霍之下,便敗壞了家聲;甚至連衣服都當光了,只留下了身體;此時此刻,親戚朋友誰會來疼惜自己;田地房屋賣完了,賭債還是沒償完;天涯何處可以歸,想到這裡,豈不可憐!
第七:發生事變。賭博經常是通宵達旦,整個晚上都在賭;門戶又沒關好,盜賊每每乘機侵入偷搶;燈燭又沒熄滅,常常因此而發生了火災。甚至歹徒乘機而使計,壞蛋窺伺以為奸;熄滅燈火來敲門,主人客人無法辨;男女乘機脫衣服,不守禮法而亂來;這就是所謂的禍機所伏,人為什麼不仔細的想想呢?
第八:離間骨肉親情。士農工商,各有各的職業,大家勤奮工作;父母妻子互相的疼惜愛護,彼此的關懷,這就是天倫之樂;自從進入賭場賭博之後,家庭的天倫之樂就失去了,而且變成了苦海。把妻子的手飾拿去典當抵押,妻子無奈,只好忍氣吞聲,敢怒而不敢言;變賣了田地房屋,父母因而憂心愁慮皺眉頭;只顧自己的豪爽,不顧家人的怨氣;捫心自問,心能安嗎?
第九:違反國家法令,從前的法律禁止賭博,比起現在的法律要嚴的多了。罪輕的,也要責打一百大板,還要帶上兩個月的枷鎖;罪重的,則得關上三年的監牢,並且還要離家背井,流放到三千裡外的蠻荒之地。不論你的身分地位,照樣都要受苦刑;所以地方上有頭有臉的士紳,若是因為賭博而被關被流放,那麼他有何面目回來再見親戚朋友呢?若是差役或官員賭博,因為知法犯法,所以更要加倍的處分;而且差事丟了,飯碗砸了,妻兒的衣食因此而頓失了所靠;與其事後而追悔,何不事先就戒除呢?
第十:決定遭到天譴。我們不妨看看,古往今來開設賭場的人,每每都會遭到橫禍;而賭博贏錢的人,後來偏偏卻是窮的出奇;總是因為他們喝人家的血,吃人家的肉,來填飽自己的肚子;聚斂別人的怨恨愁苦,以供自己的歡笑痛快;所以鬼神對於這種人,特別感到憤怒;因此報複決定不肯稍稍的寬放一些!要知道天道好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何必彼此同歸於盡呢?
【結語】所以看透了真相,賭博那有什麼好處;如同上面所說的十條,所講的道理,不但精闢,而且用意十分的懇切。在此誠懇的盼望世人,要冷靜的思考,猛然的省悟;把賭博的壞習慣,一刀兩斷,發誓決定不再犯了;那麼賭博如同豺狼般坑人害人的陷阱,一翻身就可以跳出來,這實在是太幸運了。唉!賭博之害人,比起水火盜賊,還要更加的厲害;可是人們對它,卻是特別的愛戀,而且執迷不悟,甚至賠上了性命,也是甘心情願;這實在太可憐,太令人悲傷啊!這就是我為什麼要痛哭流涕,為大家陳述說明的原因;如果聽到了這個道理而不肯回頭的人,那麼他也真是太愚蠢了!
離人骨肉。
【解釋】使別人的骨肉至親分離或是不和。
【分析】這個『離』有兩種的意思。一種是追迫債務,以及官吏衙役的勒索,逼得人家賣兒賣女;一種是挑撥離間,使得人家父子不和,兄弟鬥爭;這都是離人骨肉、滅盡天良的行為。因為他們不知道,骨肉之間是親生血緣的關係,自然就存有著天倫的親情;所以仁人君子看到人家的骨肉,因為貧困難以生存下去的時候,都會用錢財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使他們獲得安全不致分離;骨肉不和的,就為他們勸導,化解他們彼此間的誤會,使他們能夠融洽的和睦相處,這也是修行的重要途徑。
故事一: 宗傳在夜裡,聽到隔壁的鄰婦抱著孩子哭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宗傳就問這位婦人:『為什麼你昨晚哭了一整夜?』婦人回答說:『因為丈夫犯了罪,關在牢裡,我準備賣掉自己,把丈夫贖回來啊!』宗傳聽了十分感動,就拿出錢來幫助婦人,使得他們夫妻兒女,可以和從前一樣的團聚在一起。當時宗傳一直苦於沒有兒子,那一年居然就有了兒子,到現在宗傳的子孫,還相當的興旺呢!
故事二:安庭柏口才很好,但是喜歡離間別人的感情;雖然是至親骨肉,只要被他一挑撥,就會立刻反目成仇;李中甫兄弟原本相處的十分和睦,就是因為安庭柏居間挑撥,而開始兄弟間互相的爭鬥。蔡倫、張義是知己,兩人感情非常好;因為聽信安庭柏的挑撥,最後竟然絕交了。安庭柏挑撥離間他人的例子,不知道有多少;後來他的生活,愈來愈潦倒,愈來愈貧困,兩頰生出了毒瘡,喉嚨舌頭也都流膿潰爛;因此而吃不下任何食物,最後竟然在哭喊聲中斷了氣。
故事三:宋英宗即位之後,對待宮中的內侍不夠寬厚,很少施恩惠給宦官。宦官就常常在太后的面前挑撥離間,造成太后皇后兩宮的不和。有一天,韓琦、歐陽修兩人在太后簾前奏報事情;太后突然就哭了起來,並且把兩宮不和的事情,詳細的告訴韓琦。韓琦說:『這個可能是因為皇帝生病的關係,等皇帝病好了,必定不會這樣啊!』當時,皇帝因為受到了驚嚇懷疑而生病。歐陽修則向太后進言:『太后事奉先帝數十年,太后仁德的形象,已經大著於天下;以前溫成備受先帝的寵愛,太后也能夠處之泰然,和她和睦的相處。今天太后和皇上母子之間,為何反而不能相容呢?』韓琦再向太后說道:『太后並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女,皇上從小就被太后養育在宮中,而皇后又是太后的外甥,此乃是上天安排給太后的兒子和媳婦啊!怎麼能夠不加以愛護疼惜呢?』太后聽了之後,心情就稍微的平和了一些,韓琦擔心太后會變,於是就用危言來打動太后,他說:『我們做臣子在宮廷外面,不能夠隨意的覲見皇帝,所以宮廷內中的保護,全都靠太后啊!若是皇帝失去了照護和管教,太后就不能夠推卸這個責任啊!』太后聽了驚奇的說道:『宰相,你這是說的什麼話,我愛護管教他們的心,更是懇切啊!』和韓琦在一起覲見太后的人,聽到太后的話,莫不緊張的汗流夾背。隔了幾天,韓琦就單獨的覲見皇上,他向皇上奏道:『陛下能夠即位,當上了天子,這都是太后的恩典!所謂知恩報恩,皇上不可以不報答太后啊!願陛下加意用心的事奉太后,自然就會沒事了。』皇上說:『朕會接受你的教誨。』又過了幾天,韓琦再去覲見皇上,皇上說:『太后對我還是不好啊!』韓琦說:『自古以來聖明賢能的帝王;不能算是不多啊!為什麼獨獨的稱讚舜王是大孝呢?難道其他的帝王就都不孝順了嗎?父母慈祥而子女孝順,這乃是常事,不足為道;惟有父母不慈祥,而兒女依然能夠盡孝,這樣才足以大加的稱讚;但恐陛下現在事奉太后,還沒有做到盡心盡力的地步啊!天下豈有不慈愛子女的父母呢?』皇上聽了韓琦的話,大為感動覺悟。當時的朝廷,發生了許多的事故;有許多是因為小人在暗中的挑撥離間;但最後使得太后皇上皇后兩宮調和的,都是靠著韓琦和當時幾位賢明的大臣,居中努力所致啊!
侵人所愛。
【解釋】侵奪別人所喜愛的東西。
【分析】別人所喜愛的東西,例如田地房屋、書籍古玩、器皿衣服手飾等,想盡辦法侵奪過來據為己有,這種的行為,就跟強盜的行徑差不多啊!於鐵樵先生說:『東西的本身,並沒有所謂的美醜,若是為人喜愛,就會被人視為珍寶一樣的珍貴。別人若是侵奪了我所喜愛的東西,我心理的感受又是如何呢?』魯子晉說:『這個時候,若作我所喜愛的東西,被別人侵奪來想,就不怕心中的貪念不熄滅了啊!』
故事:從前張該有一幢壯觀的大房子,因為手頭緊缺錢用,就把這幢房子以一千緡的價錢暫時抵押給張俊;張俊非常愛張該的這幢房子,就想辦法要把張該房子侵佔過來據為己有;於是就拿了一筆很厚的禮金,送給當時居間介紹抵押這幢房子的牙儈,並且還偽造了一份房屋買賣成交的契約;後來張該更為窘困,就來求張俊終止房子的抵押關係,改為賣斷,這樣就可以再多拿一筆錢來周轉;這時候,張俊卻拿出了張該房子已經賣斷給他的契約書給張該看,張該一看啞口無言,知道契約已經被張俊動了手腳,就流著眼淚,向天誓願說:『願你的子孫,也像我一樣的悲慘啊!』後來張俊的子孫,都失音變成了啞吧,病重而死。
【結語】唉!田地房屋乃是身外之物,為了想要侵奪過來據為己有,就用自己最親愛的子孫,去償還這筆孽債,這是何等愚蠢的行為,喜歡侵奪別人所愛東西的人,應要引以為戒啊!
助人為非。
【解釋】幫助他人為非作歹,共同去做壞事。
【分析】 幫助人為非作歹,以及成就別人的惡事,不能夠引導他人向善,都算是助人為非。佛說:『演說正法,教化眾生,叫做法布施;法布施能夠令眾生聽聞到佛法,因為這種的因緣,可以得到無量的善報。』功過格上面說道:『教人去做壞事,別人若是因此而做了一件壞事,自己就有一個過;而且所作的壞事大,還得要隨著壞事的大小來論過失呢!而累積了這種的惡因,就會得到無量的惡報。我認為勸人向善做好事,則別人所做的善事,都等於是自己做的善事,那麼自己的善行,就能夠日益的精純;而幫助別人做壞事,則別人所做的惡事,也都等於是自己所做的了;那麼自己的惡行,就會與日俱增了!將來自己善惡的歸結,也就有了天壤之別;而禍福的報應,就會判若雲泥啊!所以大家該要知道,懂得有所選擇。
故事一:楊開是丹陽縣的縣令,個性非常的暴躁蠻橫;楊詢是他的幕僚,喜歡揣摩人家的意思,希望得到別人的歡心。因此明明知道楊開做錯了,也不敢去忤逆他。凡是楊開的所作所為,楊詢只是讚嘆做的很好很對而已。有一次,在一個夏天很熱的日子裡,楊開下令用杖責打衙門裡面辦事不力的官員,以及牢中的犯人,一共打了四十幾個人,其中有兩位被打死了,楊詢還從旁稱讚說:『打死了,很好啊!』晚上楊詢就夢到神明呵斥他說:『你幫助楊開作惡,應該與楊開同罪!』楊詢不久之後,就得到惡疾而死。看到這則故事,則今天做人家慕僚的人,應該要知所警惕,不能夠助人為非啊!
故事二:蘇州有位吾姓老翁,家裡很窮,也沒有職業;他經常到富貴人的家中,勸他們要多行方便做善事,遇到了性情好貪,或是脾氣暴躁的人,他也一定會認真善巧的勸導感化他們。看見別人做善事,他一定會獎勵讚嘆成就別人的善事;所以善德積的很多,數都數不清了。他的兒子吾從周,少年的時候,就考取了功名,吾老翁也快樂的活到了很大的年紀。
【結語】普賢菩薩十大願中,有一願叫做隨喜功德,意思是說:『看到別人作功德,要為他隨喜讚揚。』佛經說:『隨喜功德的福報,就如同一個人在賣香,一個人在買香,旁邊的人就會染到香的香氣;對這兩位買香賣香的人來說,他們的功德,並沒有因此而減少;所以隨喜功德的果報,是如此的殊勝,那麼助人為非的人,可要好好的反觀,反省反省啊!』
逞志作威。
【解釋】任意的自作威勢欺凌別人。
【分析】君子為人正直,律己甚嚴,而且待人寬厚和藹可親,別人自然就會對他感到敬畏愛戴和佩服;若是一個人動不動就逞威風欺負人,就算能夠使人害怕懾服,別人也是不會心服口服,而且不會懷念他的德澤,這種喜歡耍威風的人,怎麼能夠居人之上呢?
故事:明朝南京史良佐,擔任南京的西城御史,而他的家則是住在東城。每次他從家裡出門,或是返家的時候,鄉親裡民們見到他的車駕到來,都不站起來表示敬意;史良佐感到很生氣,於是就下令抓幾個見到他沒有起立致敬的裡民,送到東城御史那裡去問罪處罰。東城御史就質問裡民們:『你們為何見到了西城御史的車駕經過,卻不站起來致敬呢?』裡民們回答說:『我們都是被倪尚書給誤了啊!』東城御史就問:『倪尚書是怎麼誤了你們的?』裡民說:『倪尚書是南京人,他負責掌理兵部的時候,大家看到他的車駕經過,就走避離開,倪尚書經常叫他的隨從,制止民眾走避,並且還說:「我跟你們同是一個鄉裡的人,我不能夠經過裡門下車向你們問候,怎麼還能夠麻煩你們起立向我致敬呢?」而我們也實在是太笨了,竟然以為史御史的作風,就像倪尚書一樣,所以才不起立向他致敬;沒想到竟然因此而觸怒他啊!』東城御史聽了裡民們的解釋,就笑著把他們給釋放了。倪尚書就是文毅公倪嶽。唉!史御史聽到這些話,心裡也應當感到慚愧內疚啊!
【再析】近來倚靠著官位權勢,逞威風驕慢他人的弊端,豈只是這樣而已。有的人是運用嚴刑峻法,以毒害無辜的百姓;有的人則是任憑個人的喜怒,來定罪刑的輕重;有的人則是接受他人的賄賂,而使得原本該受的刑責,有了出入;有的人則是假公濟私,而公報私仇;有的人竟然包疪犯罪,霸佔商場,官商勾結;雖然有種種的差別不同,但總是逞志作威,欺凌百姓;這種的行為,就已經得罪了上天;然而玩權弄勢,也只能夠逞威於一時,而這種的怨孽累積,不斷的在蘊釀,等到權勢盡了,果報也就現前了,到時候就是後悔,也來不及了;希望能夠將這後悔之心,早一點兒用,那就太妙了啊!
【嘉言】 宋朝的寇萊公說:『官行私曲失時悔,富不儉用貧時悔,藝不少學過時悔,見時不學用時悔,醉發狂言醒時悔,安不將息病時悔。』這些話,真正是減少後悔的要訣啊!大家應當要牢記在心,經常的提醒自己。
辱人求勝。
【解釋】侮辱他人,以求得自己的勝利。
【分析】用道理來折服人,恐怕還會因此而啟發了別人的求勝之心,以至於所用的道理,彼此互相的牴觸而無法接受。況且是自己的道理,本來就不夠充足;而又強行的怒罵毆打侮辱別人,以求取勝利呢?魯子晉說:『羞恥之心,每個人都有,誰肯甘心情願的接受別人的侮辱呢?竟然有人用侮辱別人的方法,以求得自己的勝利;要知道天道好還的道理,侮辱了別人,到頭來等於是侮辱了自己啊!』
故事:林退齋尚書,在他臨命終的時候,訓誨子孫說:『你們只要學吃虧就對了。唉!自古以來,許多的英雄,只因為不能夠吃虧,而害了許多的事啊!然而從古以來,也有許多的英雄,只因為他能夠忍辱吃虧,而成就了許多的事啊!例如韓信忍受胯下之辱,可以說是吃虧吃到了極點,後來韓信才能夠登壇拜將,被劉邦策封為三齊王;而當時辱侮他的淮陰少年們,後來都成為他的部下了。』
【結語】由這件事情看來,我們可以知道,今天受人辱侮的人,來日難道他就不會富貴嗎?而侮辱別人的人,能夠保證來日不會被別人侮辱嗎?所以喜歡好勝的人,對於這種的道理,應該要仔細的想想。
敗人苗稼。
【解釋】毀壞別人所種植的秧苗稻穀。
【分析】百姓依靠著稻穀糧食來養活身命,況且農夫的春耕夏耘種植稻米,實在非常的辛苦;而且完糧納稅養家活口,也都是靠著稻穀的收成;所以怎麼可以阻礙水利,使得田地乾旱;潰決堤防,使得稻田淹沒;放縱牲畜去踐踏田地吃掉稻穀呢?使得天地所生養的稻穀,不能夠收成;農夫的辛苦,徒勞而無功,這種人實在是太殘忍了!然而不僅是如此,若是在上位的人,不重視農耕的時機,不講究水利的灌溉,而影響了農民的收成;這也是屬於敗人苗稼的行為,也可以用這個罪名來定他的罪啊!
故事:清朝康熙丁未年,湖廣鄉民李甲,以賣牛為業;他每次到了稻穀成熟的時候,就在四更天,把所養的牛群放出來,去吃別人田裡所種的稻穀,牛群所吃的面積達數裡之廣,而李甲仍習以為常的這樣做;因為當地地廣人稀,別人也難以察覺到這件事情。忽然有一天,李甲被雷打死了,他的背上呈現出四個紅字—縱牛害稼。意思是說:『李甲放縱自己所養的牛,殘害別人所種的稻穀。』
破人婚姻。
【解釋】破壞別人的婚姻。
【分析】有了夫婦的關係,而後才有父子的關係,所以婚姻之道,就顯得更重大了;而破壞婚姻的方式有幾種,有的是百般的設計毀謗,而破壞別人於婚前;有的是多方的阻隢,而破壞別人於將婚;有的是無風起浪,而破壞別人於婚後。豈知婚姻乃是天定,人怎麼能夠破壞呢?有的婚姻,或是被人破壞了,畢竟這樁婚姻不是婚姻啊!然而婚姻的離合是由天定,而人若是起心破壞別人的婚姻,這個罪孽就跟殺人相同了。唉!造惡的人,何必要徒然的喪失自己的天良,而去造下這個大孽啊!至於夫婦本是和好,或是因為嶽家嫌女婿出身貧賤而生離間,或是公婆因為媳婦貧窮而聽信讒言,這又是賊殺親人,比起用木棒和刀來殺,還要厲害的多了,這些都要引以為戒。至於嫌棄貧窮而悔婚,依恃勢力而強娶,尤其是有害天理。倘使法官徇私,枉曲的裁判別人離婚,則是大損他的陰德,必定會遭天譴,這是法官應當要引以為戒的。
故事一:四明葛鼎鼐,在學宮讀書的時候,每天上學都要經過土地廟。有一天,廟祝夢到土地神告訴他說:『葛狀元每次經過這裡的時候,我都得起立向他致意,希望你能為我築一道小牆,以便遮擋他啊!』廟祝就照著土地神的意思,開始準備建築一道小牆;剛剛才找好了工人,就又夢到土地神託夢給他說:『不用建小牆了,葛鼎鼐替人家寫了離婚書,他的功名已經被上天一筆削盡,所以我不用再向他起立致意了。』原來當時有位鄉人,準備要拋棄妻子;但是他不會寫字,於是就請託葛鼎鼐代筆幫他寫。葛鼎鼐聽了廟祝的話,大為後悔,就盡全力挽回鄉人夫婦的婚姻;後來他只考中了鄉榜,也就是省裡面所舉辦選拔舉人的考試,官也只做到了副使的職位。
故事二:鄭叔通在他小的時候,父母就為他和夏家的小女孩締結了婚約;等到長大之後,考取了功名,而夏家的女兒,卻因為生病而變成了啞吧;所以鄭叔通的伯伯叔叔們,都勸他別娶夏家的女兒,鄭叔通則堅持非娶不可,他說:『夏家的女兒,我若是不娶她,她就會沒有歸宿啊!而且我是在她沒變啞吧之前,就和她訂婚了;現在她變成了啞吧,我就要拋棄她,實在於心不忍啊!』於是鄭叔通竟然就娶了夏女為妻。後來他的官位,做到了侍從,兒子也考取了功名。
【嘉言】宋朝司馬溫公家訓說道:『凡是議訂婚姻,應當先要察看男女雙方的品行,和他們的家法,應該都弄清楚,不可以只是羨慕對方的富貴;如果女婿果然賢能,現在雖然貧賤,怎麼知道來日他不會富貴呢?如果女婿不肖,今天雖然富貴,又怎麼知道來日他不會貧賤呢?而妻子更是家庭盛衰的關鍵,如果只是為了羨慕她娘家一時的富貴,而娶她為妻;她就會依恃著娘家的富貴,而輕視丈夫,不尊重公婆,養成了驕傲妒嫉的個性,以後家中就永遠不得安寧了;就算是因為妻子的財富而致富,依靠著娘家的勢力而升官,若是有丈夫志氣的男人,能不感到慚愧嗎?又世俗之人,喜歡在嬰兒的時候,就為孩子輕易的許諾婚約,等到孩子長大之後,或是不肖,變成了無賴,或是身染惡疾,或是家貧而挨餓受凍,或是到遠方做官,於是就不守信用,違反婚約;因此而造成打官司的例子,實在很多啊!所以不管是男孩女孩,都要等到他們長大以後,再為他們議婚;然後經過彼此的書信往返,男方派人到女方家送禮,表示要娶女方為妻的程序,再經過幾個月的交往觀察,才可以完婚;這樣就不會發生結婚之後後悔的事情,這種的規矩,也是後世的人應該學習效法的啊!』
苟富而驕。
【解釋】 苟且致富,僥倖的得到財富,就驕傲自大。
【分析】 苟,就是論語上面所說的『苟富矣』的苟,意思是說不必是大富,只要是苟富,就驕傲自大起來了;很清楚的寫出了,小人一下子有了錢,就無知妄為的樣子。因為有了錢,就會驕傲,驕傲就會奢侈,奢侈就會浪費,浪費就會貪取不義之財,剝削別人以肥自己;這種人必定會仗恃著錢財而兇暴倔強,欺凌鄉裡同胞,輕慢親戚朋友;自己的享受可以一揮千金,而對待別人則是一毛不拔。然而權勢縱然顯赫,也是容易消盡;況且天的道理,總是諱忌滿盈的;所以驕傲尚未加於別人,自己就會先遭受到災禍,而且這種的事情,屢試不爽啊!
故事:從前有位富翁楊溪,性情貪婪,見識淺薄,而且器量狹小;他所儲存累積的金銀財寶、布匹糧食、日益的在增加;他的朋友陳棟塘就勸他說:『一個光是累積財富而不懂得布施的人,必定會遭到奇禍啊!你為什麼不做些施捨的善事,這樣才能夠長久的保有您的財富啊!』結果楊溪不肯聽陳棟塘的勸告;過了兩三年,陳棟塘就告訴別人說:『根據我的觀察,楊溪的災難就快要到了,以前他只是貪心吝嗇,令人輕視而已;近來聽說他變得愈來愈驕傲蠻橫,待人刻薄,不講道理;甚至什麼壞事都敢做,這難道不是他自己在加速的招來災禍嗎?』陳棟塘講完之後沒多久,果然楊溪就被盜賊所殺。
【嘉言】 古人說:『恭敬節儉,是一個人福報的開始;驕傲吝嗇,則是一個人災禍的徵兆;所以肯修福報的人,可以漸漸的獲得吉祥幸福;而敢做惡事勾當的人,往往就會忽然的倒了下來;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不知道有多少啊!』
《壽康寶鑑》原名《不可錄》白話版 全
太上感應篇01:希望諸位同修能夠來實行,造自己之福,造一家之福,造社會國家之福
太上感應篇02:感應選錄故事
太上感應篇03:如何面對兩性關係(一)
太上感應篇04:如何面對兩性關係(二)
太上感應篇05: 淫慾過度。附有戒日及天地人忌列表圖
太上感應篇06:天中大系縛無過於女色;但有慾念無不墮落
太上感應篇07:禍與福並不固定,全在人自作自受
太上感應篇08:天數本來是一定的,但轉變在人自己
太上感應篇09:相好不如道德好,道德好不如度量大好
太上感應篇10:不宣揚別人的短處;也不誇耀自己的長處
太上感應篇11:以下犯上、陰奉陽違、暗中欺瞞上級或父母,果報也很重
太上感應篇12:培福積德重要的在於心,如果心中時刻存在有善念那麼就功德無量
太上感應篇13: 凡有關財物的事情都有天神監護,接受了不義之財自然要減損福報
太上感應篇14:讀書人要多行善積德才能功成富貴
太上感應篇15:人可以欺騙,天不可欺騙;淫人妻子,人家一定會淫我妻子
太上感應篇16:人因享用過於豐厚遭致夭亡,未曾享用能夠長壽
太上感應篇17:命運由天定的說法確實是真的
太上感應篇18:孝友的家庭,暗中受到鬼神的保佑
太上感應篇19:敬天畏天是百善的根基;無法無天是萬惡的禍源
太上感應篇20:人作善必有福報,作惡必有禍報,就像人身的影子跟定人身體一樣
太上感應篇21:俗語說,一世破婚三世窮,極為慘毒
太上感應篇22:善人口即是心,心即是口,待人口許他便是心許他,論事口贊他便是心贊他
太上感應篇23:咒自己死又咒別人死,或賭假咒欺人,歷看果報都是速死的
太上感應篇24:善書傳一人者當十善。傳十人者當百善。傳大豪傑大貴人者當千善
太上感應篇25:捕捉雛禽鳥及吃其蛋,使飛禽鳥類失去孩子,會得到孤獨沒有兒子的報應
太上感應篇26:吃它半斤肉還它八兩;欠錢的還錢,欠命的還命,這是因果定律
太上感應篇27:過年家家都殺生祭祀祖先,是加重祖先的罪業
太上感應篇28:口業的罪過,與殺生和邪淫的罪過相等
太上感應篇29:不燒香就有不恭敬天地的心;晚起床就有多淫的念頭
太上感應篇30:為人臣子或部屬要盡心而無欺,為人子女的必須要盡孝
太上感應篇31:骨肉之間應該講情不該講理;執著了理會傷了情;而傷了情就是非理
太上感應篇32:那些命中該有的錢財即使被誤推掉,也必定會從其他地方再回來
太上感應篇33:人若是在布施之後心生後悔,那麼還不如不去布施
太上感應篇34:人的性情若是不加以約束控制的話,則必定會肆無忌憚,違法亂紀
太上感應篇35:古人是受到別人布施一餐飯的恩惠,也必定會回報的
太上感應篇36:一個人的道德若是積得厚,則永遠令人懷念感佩
太上感應篇37:本來福跟祿都有定數,但接受賄賂而不知道被減損福報的人就太多了
太上感應篇38:使你損失財產、妻子離散,原因就是你過去曾經破壞過鳥類蜂類的巢穴
太上感應篇39:能夠做到人我之間存心平等;那麼無論走到那裡都是安穩
歷史文章閱選讀三(點擊標題觀看)
歷史文章閱選讀一(點擊標題觀看)
近期的連載目錄連結
淨空法師《法華經大意》目錄01-66(全)
淨空法師楞嚴經講義 01-287目錄
宣化上人法華經淺釋 01--102 (全)連結
宣化上人六祖法寶壇經淺釋01-23目錄(全)
宣化上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目錄(全)
宣化上人華嚴經淺釋目錄01-60連結(未完)
淨慧法師僧伽吒經淺釋01-18目錄(全)
元音老人楞嚴要解目錄連結
慧律法師楞嚴經講座目錄01~300連結(未完)
祖師大德悟道因緣 集 連結
阿彌陀佛的故事十集連結
《壽康寶鑑》原名《不可錄》白話版 全
自然療法:不一法師棍棒推拿、按摩療法教學視頻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陰騭文大意(淨空法師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