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太上感應篇白話故事》 第189集

2021-03-05 中華文化大講堂


經典有聲書系列
《太上感應篇》白話故事
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

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

如前面所說的種種罪過,司命之神就會隨著這個人所犯罪業的輕重,而奪除他的壽命。罪重的奪除壽命十二年,罪輕的奪除壽命一百天,一個人壽算若是奪除盡了,那麼他的死期也就到了,而且死有餘辜的話,就要殃及子孫了啊!

如是等罪,是總結上文的用詞,也就是指從「非義而動」,一直到「殺龜打蛇」等罪,而「司命之神」以下的文句,正是說明了隨著所造的罪業,而受到果報的事實。佛經上說:「業是從心裡所生起的,而心的現象又是業力所產生的作用。業力是依憑心的造作而招感成形,心就隨著業力而現出各種境界,就像是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而心的是非善惡所分,就像響回應聲一樣,而其中所產生報應的大小各不相同,而且是絲毫不爽的。

隋朝的大臣楊素,極力地勸隋文帝廢除太子楊勇,而改立楊廣為太子,也就是隋煬帝,使得隋朝的國祚產生了危機,而楊素的兒子楊元感全家竟然被隋煬帝殺光。唐朝的開國功臣徐世績(賜姓李),因為唐高宗想要廢王皇后,改立武昭儀(武則天)為皇后,遭到群臣反對,就問徐世績的意見,徐世績因曾被唐太宗貶謫流放而懷恨在心,就回答高宗說:「這是陛下的家務事,請陛下自行做主。」因此而促成了高宗立武后這件事情,以革掉唐朝皇室的命脈,而他的孫子徐敬業,則被武則天所殺。

至於說到殃及子孫,也是通說三世而論的啊!總之遠在兒孫,近在本身,乃是報應昭昭不爽的事實,因為自從世人的心行變得奸詐,累積了太多的惡業,而傷害了上帝的好生之心,違背了祖宗的保護之意,於是就導致了子孫艱難、宗祀斷絕的果報。有的人就把它歸咎於命數,有的人則把它推託給氣稟。唉!天地的大德叫做生,連草木飛禽魚類,天地尚且不忍心見到它們絕滅,況且是人為萬物之靈,天地怎麼會忍心傷害人們的子孫呢?所以人若不是造下了極重的罪惡,子孫是不會滅絕的啊!然而惡報不盡而波及到子孫,則又是永遠不變的事實和道理啊!

 

收聽更多《太上感應篇》
全集節目,請點擊下方

」文化大講堂「小程序!

原創不易,您的支持將成為

我們繼續創作的動力!

《太上感應篇》直講圖書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中華德育故事》
《美文故事》
《唐詩宋詞》
《太上感應篇白話故事》
已全部收錄到故事機中,
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哦!


國學有聲教材 智能早教機 學習機

國學講解機 國學早教機9581首曲目

 

0~13歲是孩子教育的黃金期

《 智能國學機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洽談合作:

節目製作  產品經銷  項目合作  

資源對接  連鎖加盟  師資培訓  企業內訓

聯繫電話:18600618297
(微信同號)

如果您感覺這檔正能量節目對您有所幫助,
請將本篇節目轉發到朋友圈中,

傳播給更多人!
您的受益與成長將成為我們繼續創作的原動力!

相關焦點

  • 太上感應篇|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太上感應篇》原文太上曰
  • 感應才是修道之妙~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祖師告訴我們修行是有竅的,要符合自然之道。《太上感應篇》言:「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其實當中就隱含了修煉最重要的法則-「自然法則」。修煉者,應以自然為依據,再具體一些就是要則重於自然感應。比如修煉中人之思想、言行、舉止自然會與天地、鬼神相互感應。不是我們以為會怎麼樣,也不是我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 禍福無門 為人自召《太上感應篇》第1集【國學講堂】
    (了解中華文化大講堂節目請回復字母:a1)【提示:建議WIFI觀看!我們都知道現在大家都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其中包括國學,但國學呢,有廣義的和狹義的之分。那廣義的一般來說,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由儒釋道三家構成了中國的主流文化。儒家我們都知道有四書五經十三經,那道家一般大眾所知的有《道德經》《莊子》。那《太上感應篇》其實也是道家的一部勸人向善的書。所以道家的特點,我們一般都知道是保命,就是要健康長壽啦,如何能夠健康長壽呢?如何能夠長生呢?
  • 太上感應篇(全文)
    傳統文化育天下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平臺學習聖賢、踐行孝道、弘揚中國文化《太上感應篇旨在勸善,簡稱《感應篇》,內容融合了較多的傳統民族思想,樹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確形象,許多內容至今仍然具有積極意義。《太上感應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門至尊之稱也,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應善惡感動天《太上感應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門至尊之稱也,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應善惡感動天 地,必有報應也。」
  • 善書《太上感應篇》善惡天地知,必有報應也
    意即所謂「感應」指善惡報應,由天地神鬼根據世上人們的所作所為給以相應的獎懲。因此,開篇即以十六字「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為綱,宣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觀念。接著指出人要長生多福,必須行善積德,並列舉了二十六條善行和一百七十條惡行,作趨善避惡的標準,最後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作結。
  •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天道報應則沒有遺漏
    關注公眾號:全球共修 回復阿彌陀佛、道德講堂……將獲得更多福利(詳見文章後)五十三、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八十七年十二月卅一日,警方偵破臺南市婦人林
  • 《感應篇彙編》第四集(上)
    前面「太上感應篇」是指這個注講的內容是《太上感應篇》,「注」是註解的意思,「講」是講論,「證」是證明,「案」是公案,也就是說這本經典是把歷朝歷代有關《感應篇》的註解、講論、證明、公案匯集在一起,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感應篇彙編》這本書。
  • 道教經文典籍,《太上感應篇》全文及注釋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太上感應篇是一本道家的經典,卻受到佛教高僧大德們的推重弘揚。印光大師在太上感應篇宣講序文中說:「太上感應篇,根據惠吉逆兇,福善禍淫之至理,發為掀天動地,觸目驚心之議論。何者為善?何者為惡?為善者得何善報?為惡者得何惡報?洞悉根源,明若觀火。且愚人之不肯為善,而任意作惡者,蓋以自私自利之心使然也。
  • 太上感應篇注音版
    太上感應篇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玄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 太上感應篇 第1集
    但是一個裡頭有分別執著,一個是離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法法都有障礙;離分別執著,萬法圓融。所以要曉得,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法性,《華嚴經》上講一個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一句話諸位也聽得耳熟。既然共同一法身,你想想看,哪一法不是佛法!《感應篇》怎麼能例外?也是佛法。何況《感應篇》、《陰騭文》,自始至終每一句、每一個字,都是發明五戒十善。
  •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業障纏身的4種徵兆,看看你有嗎?
    就是我們的影子,正如《太上感應篇》所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業障就像影子一樣,生生世世,都會跟隨。只要被業障纏身,冤親債主就會找麻煩,生活中就會出現各種不如意。當然業障有善業有惡業,通常講的業障都是指惡業。《地藏經》云:「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一般而言,當一個人業障纏身時,會有4種徵兆,看看你有嗎?
  • 【太上感應篇白話】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
    【分析】這裡點出「心」字,意在告訴世人善惡的先兆,是想讓世人知道在心的源頭處必須謹慎。我們仔細推敲這個「夫」字與「或」字,其中有出離善念,立即就會進入惡念的意思,這應當和《孟子盡心篇》的「雞鳴而起章」一同參看。佛經說:「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意即:三界內任何一法,都是這一念心變現的)。」
  • 道經文譯——《太上感應篇》
    太上感應篇太上垂訓 感應之篇,日誦一遍 滅罪消愆。受持一月 福祿綿綿,久行不怠 壽命長延。序      文昌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周人之急,濟人之乏,容人之過,憫人之孤,一心如此,聽命於天,故能久證真位;今勸世人,每日誦太上感應篇一遍,遵以修行,及書寫一帙,日夕瞻視。
  • 動畫片:太上感應篇(全集)
    點擊題目自動跳轉動畫片:太上感應篇的故事01動畫片:太上感應篇的故事
  • 《太上感應篇》-01集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又有三臺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 《太上感應篇》-20集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又有三臺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 《太上感應篇》-11集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又有三臺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 情慾宜節制,心慈貌柔和;施與宜真誠,不以言惑眾——《太上感應篇》第46集
    >※※※※※※※※※※※※※※※※※※※※※※※※※※溫馨提示:建議wifi下觀看學習《中華文化大講堂<太上感應篇>》>情慾宜節制 心慈貌柔和施與宜真誠 不以言惑眾第46集(李毅多老師主講 雅清主持)核心經句:「淫慾過度,心毒貌慈;穢食餧人,左道惑眾」。
  • 太上感應篇40:開設賭場的人每每都會遭到橫禍;而賭博贏錢的人後來偏偏卻是窮的出奇
    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三)附錄:戒賭十則第一:賭博壞心術。《壽康寶鑑》原名《不可錄》白話版 全太上感應篇01:希望諸位同修能夠來實行,造自己之福,造一家之福,造社會國家之福太上感應篇02:感應選錄故事太上感應篇03:如何面對兩性關係(一
  • 【深信因果】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惡報篇 五十三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惡報篇 五十三  八十七年十二月卅一日,警方偵破臺南市婦人林○汝於今年初和同居男友施○銘涉嫌將她弟弟林○松殺害棄屍案,詐領一百萬保險金。,施某林女的八識田中都有殺人業識,所以依報便會變現恐怖境界。施某到工廠躲了九個月,自以為殺人秘密,只有林女主嫌知道,而林女又跳樓死無對證,他以為林○松鬼魂大概找不到他,結果閻王知道他躲在那裡,先派陽間員警抓到他,可見閻王沒有放過誰,因果不差,所以說業力不可思議,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林施二人下場,在因果善書──《太上感應篇》上,太上曰: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