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2021-02-07 明明德227


  《太上感應篇》

原文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

人皆惡之,

刑禍隨之,

吉慶避之,

惡星災之。

算盡則死。

又有三臺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

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積德累功,

慈心於物。

忠孝友悌,

正己化人。

矜孤恤寡,敬老懷幼。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不炫己長。

遏惡揚善,

推多取少。

受辱不怨,

受寵若驚。

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所謂善人,

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

以惡為能,

忍作殘害。

陰賊良善,暗侮君親。

慢其先生,叛其所事。

誑諸無識,謗諸同學。

虛誣詐偽,攻訐宗親。

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是非不當,向背乖宜。

虐下取功,諂上希旨。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輕蔑天民,擾亂國政。

賞及非義,刑及無辜。

殺人取財,傾人取位。

誅降戮服,貶正排賢。

凌孤逼寡,

棄法受賂。

以直為曲,以曲為直。

入輕為重,

見殺加怒。

知過不改,知善不為。

自罪引他,壅塞方術。

訕謗聖賢,

侵凌道德。

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願人有失,毀人成功。

危人自安,減人自益。

以惡易好,以私廢公。

竊人之能,蔽人之善。

形人之醜,訐人之私。

耗人貨財,

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

逞志作威,辱人求勝。

敗人苗稼,破人婚姻。

苟富而驕,苟免無恥。

認恩推過,嫁禍賣惡。

沽買虛譽,包貯險心。

挫人所長,護己所短。

乘威迫脅,縱暴殺傷。

無故剪裁,非禮烹宰。

散棄五穀,勞擾眾生。

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

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財。

見他色美,起心私之。

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幹求不遂,便生咒恨。

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

埋蠱厭人,用藥殺樹。

恚怒師傅,牴觸父兄。

強取強求,好侵好奪。

擄掠致富,巧詐求遷。

賞罰不平,逸樂過節。

苛虐其下,恐嚇於他。

怨天尤人,呵風罵雨。

鬥合爭訟,妄逐朋黨。

用妻妾語,違父母訓。

得新忘故,口是心非。

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

毀人稱直,罵神稱正。

棄順效逆,背親向疏。

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鑑猥事。施與後悔,假借不還。

分外營求,力上施設。

淫慾過度。

心毒貌慈,穢食餧人,左道惑眾。

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奸利。

壓良為賤,謾驀愚人。

貪婪無厭,咒詛求直。

嗜酒悖亂。

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

不和其室,不敬其夫。

每好矜誇,常行妒忌。

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

輕慢先靈,違逆上命。

作為無益,懷挾外心。

自咒咒他,偏憎偏愛。

越井越灶,跳食跳人。

損子墮胎,行多隱僻。

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

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

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

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

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直。

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

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白話版

太上說:禍福沒有誰能主宰,實際只是人心自己招來的罷了。

善惡的報應,就如影子跟隨形體,一定不會有絲毫差錯。

因此,天地主管世人過惡的神明,就會依照世人所犯罪的輕重來奪去人的壽命。

壽命減少後還會貧窮家破,處處遇到憂愁和災難。

人人都厭惡他,

刑罰和災禍都跟隨他,

吉祥和喜慶都遠離他,

災星就會降災給他。

陽壽除盡後就會死亡。

還有三臺、北鬥星君,常在世人頭上,記錄世人所犯罪惡,視其輕重除去長短不同壽年。

又有三屍神在人的身上,每到庚申日,就會前往天庭,據實報告人們的罪過。

到月底最後一天,灶神也會將世人善惡向天庭稟告。

凡是人犯了罪過,過大就除去壽命十二年,過小就除去壽命一百天。

這些罪過大大小小有幾百種,想要求長生的人,必須先避免。

正道就精進,邪道就退避。

不走邪惡的路,不在暗處自欺欺人。

積聚道德,提高功業。

要將慈悲心遍及到萬物。

為國盡忠,為親盡孝。

哥哥友愛弟弟,弟弟敬重哥哥。

修正自己,感化別人。

哀憐孤獨的人,救濟鰥寡的人,尊敬年老的人,關懷年幼的人。

大小蟲子以及一切草木都不可以傷害。

應當憐憫他人兇惡所召的兇禍,讚揚他人善行所獲的福報。

濟助他人的急難,挽救他人的危險。

看見他人有所得,就如同自己有所得;看見他人有所失,就如同自己有所失。

不要顯露別人的短處,不要炫耀自己的長處。

阻止惡行,讚揚善行。

把多的部分推讓給他人,自己只取少的部分。

受到侮辱也不怨恨,

得到意外榮寵,驚懼而不安。

施恩不求報,給人不後悔。

所說的善人,人人都尊敬他,上天會保佑他,福祿會跟隨他,眾邪都遠離他,善神會保衛他,

所做的事必會成功,成神成仙可望實現。

想求成天仙的人,應當要積一千三百件善事;想求成地仙的人,應當要積三百件善事。

如果有人違反道義而動了惡念,或違背天理而做了惡事。

以行惡為能事,

忍心去做殘害生靈的事情。

陰謀殘害善良的人,暗中欺侮君王或父母。

輕慢自己的老師,背叛自己的長上。

欺騙愚昧無知的人,毀謗一起學習的人。

用虛構、誣陷、詐騙、掩飾等手段,攻訐親族。

鐵石心腸麻木不仁,兇狠暴戾自以為是。

是非不明,向背失當。

虐待下民以貪功請賞,諂媚上級以迎合旨意。

得到恩惠不思感激,惦念私怨從不停止。

輕視人民,擾亂國政。

獎賞無功之人,刑罰無罪之人。

謀財害命,篡位奪權。

屠殺降服的人,貶擠賢直的人。

欺凌孤兒,逼迫寡婦。

貪贓枉法。

曲直顛倒。

把輕罪判成重刑。

看見眾生被殺,非但不哀憐,反而更加憤怒。

知道過失不肯悔改,知道善事卻不肯去做。

自己犯罪卻牽引他人嫁禍於人,阻礙方術使其不能發展。

侮辱毀謗聖賢。

侵犯欺凌有道德的人。

射殺飛禽,追捕走獸。挖掘蟄伏在土裡的蟲,驚擾棲息在樹上的鳥。填塞蟲蟻居住的洞穴,翻倒禽鳥棲息的鳥巢。傷害胞胎,破壞蛋卵。

希望他人失敗,毀壞他人功業。

讓別人承擔危險,只求自己安穩。

減損別人的利益,只圖個人的私利。

把不好的換成好的,因為私心而不顧公理。

竊取他人的才能,掩蓋他人的善行。

說開他人的醜事,揭發他人的隱私。

損耗他人的財物,離散他人的骨肉,侵奪他人的所愛,幫助他人做壞事。

作威作福欺凌他人,侮辱他人以求勝利。

損壞他人的莊稼,破壞他人的婚姻。

姑且得到財富就驕傲自大,苟且免於損害還恬不知恥。

冒認恩惠,推卸過錯。嫁禍於人,推卸罪惡。

沽名釣譽,包藏禍心。

挫抑他人的長處,掩護自己的短處。

憑藉勢力威脅壓迫他人,放縱暴行殺傷人命物命。

無緣無故剪裁衣布,違背禮法烹宰牲畜。

拋棄糧食,勞累困擾百姓。

破人家庭以奪取他的財寶,決堤放火而毀壞百姓的住房。

攪亂規章制度,以破壞他人成功;損壞他人的器物,使他人要用時無法使用。

看到他人榮升就希望他流放貶官,看見他人富有就希望他家破財散。

看見他人姿色美麗,就起貪愛心,想佔為己有。

欠人債務便希望他早死,求人不順就咒罵怨恨。

見到他人不順利就說他罪有應得,見到他人身體殘疾就譏笑他,見到他人才能值得稱讚就壓制他。

暗中下蠱毒害人,用毒藥殺害草木。

師傅訓誨就憤怒,言行冒犯父親兄長。

強迫別人供給我,以強力向人索求,暗中使用詭計侵佔,公然仗勢搶奪。

用強力搶奪他人財物而致富,用機巧詐偽的手段以求升遷。

獎賞與懲罰不公平,安逸享樂沒有節制。

苛刻虐待自己的部屬或下人,恐嚇他人使其心生害怕。

怨天尤人,咒罵風雨。

挑撥唆使他人爭鬥訴訟,盲目追隨邪黨拉幫結派。

聽信妻妾的話語,違背父母的教訓。

喜新忘舊,口是心非。

欺瞞上級而貪得無厭地冒取錢財,捏造壞話惡事來讒毀清白無辜的人。

以毀謗他人來標榜自己正直,辱罵神明還自以為公正。

背棄順道而效法逆道,背離近親而攀附疏遠。

心懷卑鄙卻指著天地來證明自己清白,做了壞事又引請神明來監察自己無辜,布施之後覺得後悔,借了錢物不肯歸還。

不守本分而投機鑽營求取,竭儘自己的威勢設法取得。

夫妻房事超過限度。

心裡惡毒卻外表慈祥,用汙穢的食物給人吃,用旁門左道蠱惑眾人。

變更尺度升稱來佔人便宜,把假的東西摻雜在真的裡面,採用奸詐的方法來獲取利益。

逼良為賤,使用詭計來欺騙愚人。

貪得無厭從不知足,在神前詛咒來證明自己理直。

酗酒亂性。

骨肉之間發怒爭吵,男人不忠誠善良,女人不溫柔和順。

不和其妻,不敬其夫。

常常喜歡炫耀自誇,經常妒忌而爭風吃醋。

丈夫對待妻兒毫無德行,媳婦對待公婆毫無禮節。

輕視怠慢祖先的靈魂,違背不聽長上的命令。

所作毫無益處,心中暗藏外心。

詛咒自己也詛咒他人,因為私心而偏憎偏愛。

跨越井灶,跳過食物或人身。

害死孩子,打掉胎兒,行為大多不光明正大。

在晦臘之日唱歌跳舞,在初一的早晨呼叫怒罵,對著北方擤鼻涕、吐口水、小便,對著灶歌唱和哭泣。

又用灶火來點香,用汙穢的木柴燒煮食物,夜間起床時裸露身體,在八節期間行刑。

向流星吐口水,用手指向彩虹,常用手指著太陽、月亮、星星,用眼睛久看日月。

春天時放火燒山而打獵,對著北方惡罵,無緣無故地殺害烏龜打死蛇。

以上這些罪過,司命之神會隨其所犯輕重,來奪除他的壽命,重的十二年,輕的一百天,壽命奪盡就死了,如果死後還有餘辜,就會殃及子孫。

又有許多暴橫霸佔他人財物的人,司命之神就會估計他的妻子和家人的情況,來讓他遭受相等的報應,漸漸至於死喪;如果罪不及於死喪,也會有水災、火災、盜賊、遺失器物、疾病、口舌等事情發生,以作為與橫取價值相當的報應。

還有,冤枉殺人的,正如換取刀兵來殺他一樣。

奪取不義之財的人,就如吃毒肉來解飢,喝毒酒來止渴,不但不能暫時填飽肚子,死亡也隨即到來。

心中起了善念,善事雖然還沒做,但吉神已經跟隨他;如果心中起了惡念,惡事雖然還沒做,但兇神已經跟隨他了。

有人曾經做過壞事,後來懺悔改過,一切壞事都不做,一切善事都努力做,久而久之,必定獲得吉祥,這就是所謂的「轉禍為福」。

所以吉祥的人,因為他語善、視善、行善,一天有此三善,積滿三年,上天必定會降福於他;兇惡的人,因為他語惡、視惡、行惡,一天有此三惡,積滿了三年,上天必定會降禍於他,為何不勉勵自己力行眾善,以轉禍為福呢!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吾輩應當謹記。

相關焦點

  • 感應才是修道之妙~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祖師告訴我們修行是有竅的,要符合自然之道。《太上感應篇》言:「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其實當中就隱含了修煉最重要的法則-「自然法則」。修煉者,應以自然為依據,再具體一些就是要則重於自然感應。比如修煉中人之思想、言行、舉止自然會與天地、鬼神相互感應。不是我們以為會怎麼樣,也不是我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 禍福無門 為人自召《太上感應篇》第1集【國學講堂】
    (了解中華文化大講堂節目請回復字母:a1)【提示:建議WIFI觀看!某種意義上講,他把我們,人類社會裡任何一個時代中共有的一些好的標準,還有容易犯的一些錯誤,他都列舉了出來,所以在我們現代社會裡也會很有參考價值。主持人:好,那通過《太上感應篇》的學習,我相信每一個聽眾朋友也將會收穫一定的人生智慧。只要用心去聽,用心去學,感受並且去力行。李老師:對!
  • 禍福的根源都是自己感召的!只要肯下功夫,一定可以改造命運.
    ,第6集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一句話在經文的一開頭,這也代表它是整部經文的總綱領。聖賢人都是開智慧的人,所以他們第一句話都是最重要的重點。包含儒家《大學》開篇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後面的經文都是在詮釋這一句總綱領的。
  • 善書《太上感應篇》善惡天地知,必有報應也
    意即所謂「感應」指善惡報應,由天地神鬼根據世上人們的所作所為給以相應的獎懲。因此,開篇即以十六字「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為綱,宣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觀念。接著指出人要長生多福,必須行善積德,並列舉了二十六條善行和一百七十條惡行,作趨善避惡的標準,最後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作結。
  • 太上感應篇(全文)
    傳統文化育天下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平臺學習聖賢、踐行孝道、弘揚中國文化《太上感應篇旨在勸善,簡稱《感應篇》,內容融合了較多的傳統民族思想,樹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確形象,許多內容至今仍然具有積極意義。《太上感應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門至尊之稱也,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應善惡感動天《太上感應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門至尊之稱也,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應善惡感動天 地,必有報應也。」
  • 《感應篇彙編》第四集(上)
    前面「太上感應篇」是指這個注講的內容是《太上感應篇》,「注」是註解的意思,「講」是講論,「證」是證明,「案」是公案,也就是說這本經典是把歷朝歷代有關《感應篇》的註解、講論、證明、公案匯集在一起,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感應篇彙編》這本書。
  • 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太上感應篇白話故事》 第189集
    經典有聲書系列《太上感應篇》白話故事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
  •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太上感應篇》詳解
  • 太上感應篇注音版
    太上感應篇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玄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天道報應則沒有遺漏
    」,施某林女的八識田中都有殺人業識,所以依報便會變現恐怖境界。施某到工廠躲了九個月,自以為殺人秘密,只有林女主嫌知道,而林女又跳樓死無對證,他以為林○松鬼魂大概找不到他,結果閻王知道他躲在那裡,先派陽間警察抓到他,可見閻王沒有放過誰,因果不差,所以說業力不可思議,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林施二人下場,在因果善書──《太上感應篇》上,太上曰: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道教經文典籍,《太上感應篇》全文及注釋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太上感應篇是一本道家的經典,卻受到佛教高僧大德們的推重弘揚。印光大師在太上感應篇宣講序文中說:「太上感應篇,根據惠吉逆兇,福善禍淫之至理,發為掀天動地,觸目驚心之議論。何者為善?何者為惡?為善者得何善報?為惡者得何惡報?洞悉根源,明若觀火。且愚人之不肯為善,而任意作惡者,蓋以自私自利之心使然也。
  •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守住《易經》中的一個字,福氣自來!
    人生的禍福,雖然不全由自己做主,也與時運有關,但很多禍患確實是由人自身的不當言行招致,所以古人常說一句話叫:「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那麼,人生在世,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到趨福避禍呢?「群經之首」《易經》給了我們很有益的啟示。《易經》原始八卦中的艮卦,乃根據自然界的山而創造,山一般是巋然不動的,而且人很難翻越,所以艮卦的卦性就是一個「止」字。文王六十四卦中,艮卦彖辭說「艮,止也。
  • 禍福由天定,善惡在人為.盡其在我,聽其在天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句話就是說人的禍福,本來就沒有一定的門路,禍福全是自己招來的,善惡的報應就像是我們的影子一樣。善惡之行,禍福所歸。人活一世別想太多,禍福憑天、毀譽由人,公道自有後人評說。做事只求問心無愧。不管世事紛紜、人情順逆,專注做好你該做的。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些都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
  • 《太上感應篇》普通話和潮汕話 難字注音
    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總千二百之官君。包萬億重之梵炁(qì)[ki3氣]。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太上感應篇》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 【深信因果】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惡報篇 五十三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惡報篇 五十三  八十七年十二月卅一日,警方偵破臺南市婦人林○汝於今年初和同居男友施○銘涉嫌將她弟弟林○松殺害棄屍案,詐領一百萬保險金。,施某林女的八識田中都有殺人業識,所以依報便會變現恐怖境界。施某到工廠躲了九個月,自以為殺人秘密,只有林女主嫌知道,而林女又跳樓死無對證,他以為林○松鬼魂大概找不到他,結果閻王知道他躲在那裡,先派陽間員警抓到他,可見閻王沒有放過誰,因果不差,所以說業力不可思議,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林施二人下場,在因果善書──《太上感應篇》上,太上曰: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曾國藩 | 禍福由天定,善惡人主之
    「禍福由天定,善惡人主之。」禍福由天定,人力無可奈何,只得聽之任之;善惡在人為,人自當盡力而為。能做到一分是一分,能堅持一天是一天。善惡之行,禍福所歸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些都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