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傳統文化,經營幸福人生,為您講述中華五千年的人生智慧,這裡是【中華文化大講堂】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華文化大講堂》節目,旨在以視聽媒體的傳播方式,以名家訪談、經典講解、德育故事、中華傳統節日、傳統文化常識、孝親感恩歌曲、古典音樂、詩詞、經典吟誦、廣播劇、精彩美文等形式多樣的內容,為廣大聽眾、觀眾系統地介紹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創造一個智慧仁愛、積極向上的精神家園。
從即日起中華文化學習網微信平臺(微信號:zhwhxxw),將推出《中華文化大講堂》之《太上感應篇》系列節目,敬請關注。(了解中華文化大講堂節目請回復字母:a1)
【提示:建議WIFI觀看!本視頻17分鐘】
※※※※※※※※※※※※※※※※※※※※※
《太上感應篇》文字版
第一集禍福無門
主持人: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您收聽中華文化大講堂節目,我是主持人雅清,首先進入第一個欄目經典選讀。從今天的節目開始呢,我們將在經典選讀欄目當中邀請嘉賓主持李毅多老師帶領我們共同來學習《太上感應篇》的人生智慧。尊敬的李老師您好,歡迎您!
李老師:尊敬的主持人,您好,各位聽眾朋友好。
主持人:以前,我們曾經在」經典選讀」欄目當中跟聽眾朋友學習過一些儒家的經典還有一些蒙學讀物。比如說《大學》《中庸》《論語》《弟子規》《三字經》《孝經》等等。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太上感應篇》是一部怎麼樣的著作呢?
李老師:是的,那我簡單介紹一下這部經典。我們都知道現在大家都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其中包括國學,但國學呢,有廣義的和狹義的之分。那廣義的一般來說,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由儒釋道三家構成了中國的主流文化。儒家我們都知道有四書五經十三經,那道家一般大眾所知的有《道德經》《莊子》。那《太上感應篇》其實也是道家的一部勸人向善的書。所以道家的特點,我們一般都知道是保命,就是要健康長壽啦,如何能夠健康長壽呢?如何能夠長生呢?如何能做一個善人呢,不要去做一個壞人啊,善惡是非的標準是什麼呢,這部《太上感應篇》裡面就介紹了很多。
主持人:《太上感應篇》它是有很長時間歷史的作品,它裡面講了是非善惡的標準,那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社會中能有多大的適用性呢?
李老師:那是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學習了以後發現了其實我們的祖先很有智慧的。某種意義上講,他把我們,人類社會裡任何一個時代中共有的一些好的標準,還有容易犯的一些錯誤,他都列舉了出來,所以在我們現代社會裡也會很有參考價值。
主持人:好,那通過《太上感應篇》的學習,我相信每一個聽眾朋友也將會收穫一定的人生智慧。只要用心去聽,用心去學,感受並且去力行。
李老師:對!
主持人:那我們從今天開始就來學習《太上感應篇》的人生智慧了。第一集的內容,要跟大家的分享的警句是「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李老師:這句話也許有些朋友聽說過,尤其是「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句話。
李老師:對,那這句話其實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著名的一句話。甚至有的時候我們到一些道觀裡面,比如在北京市有一個道教協會。你剛一進大門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兩句,寫在門的兩邊上,好像就是: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主持人:一進大門就給我們這樣一個提醒。
李老師:對,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覺得是應該是人生的一個警示或者說是一個人生的預測。或者說,是我們自己來掌握人生的一把金鑰匙,都在這裡了。
主持人:也就是說其實我們的禍啊,福啊,都是我們自己感召來的,是這個意思嗎?
李老師:對,就這個意思,我們一般人的特點,肯定是希望自己的生活美滿很幸福嘍!比如說我們希望我們自己過的很吉祥,我們希望不要有一些災禍啊、問題啊、困難啊、矛盾啊 ,各種問題發生在自己身邊,總是希望幸福美好的生活圍繞在我們自己身邊,對吧?那怎麼能讓幸福美好的生活到我們身邊來?怎麼來讓這些不幸的、不好的事情遠離我們而去呢?
這有方法,其實這句話講的就是方法,直接給我們剖開了,所謂這個禍就是不好的事情了。它說這跟別人沒有關係,其實跟我們自己有關係。也就是我們會做的人,能把幸福美滿的生活帶到我們生活中來,不會做的人呢,就會把一些災禍帶到生活中來。
主持人:那怎麼叫會做,怎麼叫不會做呢?
李老師:那第二點就是解決這個問題了,也就是說什麼樣人能夠幸福,將要幸福,越來越幸
福,什麼樣的人會不幸,將要不幸,將來越來越不幸,關鍵在哪兒呢?關鍵在於是作善還是作惡。其實這話說的很直白,所以我們學會的這句話以後很厲害,有部書叫《了凡四訓》,這部書我也跟大家經常在一起學習,裡面講的一句我覺得也很震驚,正好呢也對這句話做個註解。這句話是這麼講的,它說「福之將至,觀而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
而必先知之矣。」
主持人:也就是說一個人命運是福快來了還是禍快來了,我們旁人一看就能看出來。
李老師:對,它是因為古人都有這個智慧,我們現在看不出來,這個人將來要幸福了,這個
人將來要不幸了,我們要怎麼知道呢?看不出來,古人告訴我們這個很簡單,觀其善。這個人是不是要幸福呢?你觀他現在在幹什麼事情,如果他現在做的都是善事,善言,善語,善行,善心。我們就知道了他的幸福啊,過不了多久福就要來了,這叫「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
我們就有預測能力嘍,我們現在都成預測大師了。我們每個人自己的人生可以預測了,別人的人生也可以預測嘍。為什麼呢?他幸福不幸福啊,我們只要看他善還是不善。如果他是一個善良的人,我們講啊善言,說的語言很善良是吧?善行,我們經常去幫助別人,尤其最重要的是心地要存善心。那這樣的人啊,我們知道他將來叫後福無窮啊,反過來說下面也很厲害了,這個人將來有沒有禍呢?我們能不能一眼就看到呢?「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我看到這個人啊,他有沒有禍。那我們看什麼呢?看他現在是不是做了不善的事情,也就是做的不好的事情,如果一個人他現在在做他的言語是不好的,行動是不好的,心地是不好的,即使現在還能扛得住,過不了多久,可能這些問題,困難,災禍,或者我們講禍不單行啊!很多問題就會纏繞過來了。
為什麼呢?因為他做好事的人,就會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敬,你像孟老夫子在《孟子》裡面講,他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很有意思,你看我們去用愛護別人的態度去關心我們身邊的人,那我們身邊的人當然對我們就越來越愛護了,我們去尊敬每一個人,尤其去尊敬我們的長輩是吧?去尊敬我們的父母、兄長、師長、領導、長輩、進而言之,我們去恭敬,對每一個人都很講禮貌,都很恭敬他,大家當然對我就會很恭敬了。就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反過來說,那這樣一來呢,比如說我們對人很好,對人很尊敬,對人很愛護,那別人對我就會很尊敬,就會很愛護。
所以我們得到一個結論,當然一個人,他在不斷的去尊敬別人,愛護別人,幫助別人,關懷別人,包容別人,理解別人,以助人為自己的,一生的,非常快樂的一件事情來做的時候,我們知道他會怎麼樣?他一定會有很多很多的福事,很多人會理解他,包容他,愛護他,支持他,這就叫「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
那反過來說,我們看一個人,他一直欺負別人,做壞事,去傷害別人,出口去罵別人,找機會去打別人,我們就可以觀測到他未來會怎麼樣呢?也會招致這些事情。這就叫做:「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孟老夫子講「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反過來說我們也可以解釋,害人者,人恆害之。然後傷人者,人恆傷之。罵人者,人恆罵之。比如,我張口就罵你,我跟別人交往的時候嘴巴就很難聽,那肯定我們也贏得不了別人的尊敬。
再比如:先生回到家裡或者太太回到家裡,對著自己的夫人或者先生張口就罵,那我們設想一下他這個家庭是幸還是不幸呢?肯定是不幸。為啥?因為「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那個他用嘴巴在罵人嘍,嘴上罵人事實上我們講是語惡是吧?語言惡毒的話,中國古人《大學》裡講過這樣一句話,它說:「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我的語言,違反了良心,說出傷人的話,那過不了多久別人傷害我的語言也會進來。比如我們走在路上,見人就罵人,那大家能用笑臉對待我們嗎?別人肯定不願意。肯定他也會罵我的,如果我想去招人罵的話,那我就去罵他,那如果不想招人罵呢?那我們就不要罵人了是吧?我們去幫助別人,那別人就會理解我們,然後我們用笑臉去面對我們的生活,面對身邊的親人,和言愛語是吧?柔聲下氣,照顧每一個走進我們生活的中的人,那當然這些接受照顧的人他肯定會首先很感動了。他肯定會用笑臉,然後會用愛心來對待我們,那我們對別人一點點的善,他都會得到相應的報答。
那對人的惡呢?當然也會得到懲罰嘍!比如說殺人犯結局一定也不好,因為他們兩個去傷害了別人,無論是什麼理由,他傷害了別人的話就是做了惡事,做了惡事的話一定要受到懲罰,法律就要懲罰他嘍。
即使法律抓不著那也是全國通緝嘍,他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那為什麼讓自己的生命變得這麼痛苦難堪呢?這樣不好過呢?只是因為當初做了傷害或者是殺害別人的事情,所以說做了傷害別人的事情即使法律制裁不了他,但是他良心會受到苛責。甚至有時候是全國通緝啊,到處是東躲西藏,一生東躲西藏幾十年。而做了好事的人,堂堂正正生活在大地的每一個位置上,想到哪兒到哪兒,做了惡事的人東躲西藏,不敢見人,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呢?我們知道這就叫做:「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是自己招來的。
那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比如說在北方做了壞事,他現在跑到南方去了,跑到南方去了,他能逃避這個責任嗎?逃避不了。為什麼他逃到南方?因為害怕追捕,是吧?即使到了南方還是時刻面臨著追捕,有的人他在中國做了壞事,他逃到國外去了,他逃得了嗎?逃不了,為什麼?
因為現在中國也在追究是不是,到了國外,兩國之間都合作,更重要的是良心的苛責,所以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是吧?所以他晚上睡不好覺時候,就反省自己做了虧心事。不做虧心事的人,走到哪裡睡得都很好。做了虧心事的人,即使睡在五星級賓館,他也睡不好。心裡也不踏實。那這不踏實就像影子一樣隨著他,叫做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跑到哪裡都跑不了。
主持人:所以呢,我覺得這句話雖然很簡單,但是道理很深,而且,它告訴我們怎麼樣能
夠給自己感召來幸福快樂的人生。
李老師:對。那我們也知道這善惡更重要的是心態。心的善,心的惡,因為心善它就會變成善語,善言,善行,那心要是不好呢,那好像一切都變成惡的了,惡語惡行,那其實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自己的內心,其實在現在這個社會最重要的是一個心態的問題。
主持人:是這樣的,當我們什麼事情都能從中找到陽光的一面,那我們心靈就始終是坦坦蕩蕩的。
李老師:對,所以我覺得這句話呢是告訴我們如何把握住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的內心時刻「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那我們就可以對得起天地萬物,對得起身邊的每一個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坦坦蕩蕩,這樣一生無論我們經濟條件好壞,社會地位高低,其實我們作為一個人是活的坦坦蕩蕩的。
主持人:對。君子坦蕩蕩。好,我們今天學到的內容是《太上感應篇》當中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今天的經典選讀欄目就到這裡,謝謝李老師。
李老師: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聽眾朋友。
中華文化大講堂節目簡介
回復a1獲取詳情
中華文化大講堂心路歷程
回復a2獲取詳情
全國電臺播放調頻及時段
回復a5獲取詳情
手機微聽收聽節目方法
回復a3獲取詳情
微信平臺收聽節目方法
回復a4獲取詳情
播出媒體合作電話
010-88824269
中華文化大講堂在線提問
提問請直接回復
養正學校教育平臺
添加微信:yzjypxxx
中華文化大講堂節目簡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