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預測未來,好像是童話故事裡巫師才會有的神奇魔力。但是,生活中你會發現,有的父母好像是存在於現實的「巫師」,能預測孩子的未來,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用肯定的語氣告訴孩子,長大會不會有出息,但結果預言還成真了。
之前,我在網上看到一件真實案例,一個叫做範成金的33歲農村女孩,大學畢業十年還在家啃老。但是,小範小的時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靈氣的孩子,她喜歡設計衣服和鞋子,她的父母卻認為她不幹正事,用最刻薄的語言挖苦她。不僅如此,無論小範做什麼,她都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和讚賞,時間久了,小範內心自卑,面對陌生人也會緊張得語無倫次,出現了嚴重的社交恐懼症。多年來,小範母女倆經常吵架,母親說的最多的話是「你一事無成」。現在小範啃老十年,也正好驗證了這句話。
父母的話,會對孩子形成難以預料的推動力
父母的嘴,究竟是烏鴉嘴還是神預言,為什麼說孩子「一事無成」結果卻成真?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家也別迷信。其實簡單來說,父母說的話在孩子身上得到驗證,是因為父母的話,對孩子形成了難以預料的推動力。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知名的理論,就是「羅森塔爾效應」,也叫「期待效應」。說的就是,人的情感、觀念、行事風格會受到別人的影響,當別人給予積極或者消極的暗示時,人會無意識地朝著對方描述的方向發展。
孩子需要父母的積極的心理暗示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如果父母經常性地鼓勵孩子,暗示孩子很棒,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相反,父母習慣性地打擊孩子,告訴孩子不行,孩子就會因為接受到過多負面的暗示,變得自卑自賤,徹底放棄努力,成為一個「一事無成」的人。
可惜的是,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在犯和範成金父母一樣的錯誤,經常打擊孩子,有的時候孩子一道題做不出來,就被父母指責「可真笨」;一件事情沒做好,就被父母指責「笨手笨腳」;一次成績考差,就說「你一輩子完了」......孩子接受的負面暗示太多,就會不斷地往父母描述的形象上靠攏。
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積極暗示?
父母教育孩子,學會給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中,父母不防多試試用正面積極的語言表揚、鼓勵孩子,告訴孩子他很棒;同時父母也可以借用神態或者表情進行積極的暗示,讓孩子真心地體會到,父母對他的信任;還有如果孩子有優點或者長處,父母要明確地給出肯定,反覆地強調,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努力地發揚自己的長處。
【話題討論:你經常誇家裡的孩子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