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時代南陽裡小學「藝」見經典工作坊
□番禺區融媒體記者 麥裕玲 通訊員 張 傑 文/圖
「在孩子們的心裡,《山海經》中的異獸原來是這個樣子。」「沒想到《山海經》也能用這麼美的畫風展現。」……近日,由區教育局和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共同主辦的「上品教化 尚美校園」地方教材學術研討會暨番禺地方美術特色課例展示活動在番禺中學附屬學校舉行。時代南陽裡小學「藝」見經典工作坊作為番禺區「一校一品」地方美術特色工作坊,在現場展示了《山海經》系列主題繪畫,廣受好評。
重現「山海經異獸」形象
時代南陽裡小學秉承「非遺進校園,文化啟童心」理念,學校「藝」見經典工作坊以《山經》和《海經》中的山川、植物、神獸等為創作原型,運用綜合材料進行創作。此系列作品突破傳統紙張尺寸的限制,採用長條豎式和圓形畫框進行色彩創作,新奇的畫幅於學生而言充滿挑戰。
在創作前期,「藝」見經典工作坊的鄒奮利、張杰教師展示了《山海經》中諸如蠪侄、窮奇、朱雀、鳴蛇等神獸原型,採用故事引導的方式,激發學生探究興趣,進行思維發散。學生對經典的創作內容充滿期待,不禁「畫」思泉湧,把想法付諸筆端,用奇幻的畫面詮釋自己對經典的理解。師生攜手,分解經典文化,吸收文化精粹,重構文化結構,內化為現代意象版《山海經》,引人入勝。
在這些畫作中,「山海經異獸」不再是簡單的線條拼湊,師生融入了當代的審美要素,用細膩柔美的筆觸,將其繪成一個個色彩斑斕、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或兇猛,或靈動,或溫柔,有靈魂、有情感甚至充滿人性,仿佛每一個異獸的背後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重塑了大家關於「山海經異獸」的印象。
根據此題材創作的「森系」組畫參加了「2019年全國美術教育學術研討會暨廣州市番禺區中小學美育十周年成果展」,廣受好評;學生作品《森林密語》榮獲「番禺區中小學師生繪畫作品展」一等獎;以《意象版「山海經」》等系列作品為主體的「藝」見經典工作坊作為番禺區特色藝術實踐工作坊,參加了「上品教化 別具藝格」地方美術特色美育課程全國學術研討活動。
用畫作創新傳承非遺文化
時代南陽裡小學是一所年輕的學校,「藝」見經典工作坊更是一個稚嫩的社團,但成立兩年以來,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鄒奮利、張杰老師的帶領下,「藝」見經典工作坊本著該校「成長每一天、激勵每一人」的生態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通過繪畫與創作表達情感與思想,提升審美素養。《山海經》系列主題繪畫便是工作坊實施「非遺文化進課堂」的一次大膽嘗試。
「《山海經》超越時空限制,記述了神奇人物、靈異禽獸,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富於奇幻色彩的瑰麗長卷,充分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它開創了後世神話、寓言的先河,不僅讓自古至今的學者們不停地研讀考據,更給普通讀者帶來神秘奇幻的藝術享受。對孩子們來說,這更是一個打開想像力、開啟藝術之旅的有效通道。」鄒奮利老師告訴記者,文明鐫刻在物質材料的載體上,同學們更能真實體會到蘊藏在傳統文化中不斷前進的力量。
鄒老師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也是極具珍貴价值的文化資源,如何讓非遺進入現代生活一直是其傳承保護的難題,而通過將現代美學和設計的元素注入非遺當中,在校園內傳播,傳承給年輕一代,為非遺提供了一種延續繁榮的可能。
新材料、新技法表現傳統文化經典,優秀文化就這樣被解讀、被釋放、被重構、被傳承。時代南陽裡小學開展的這次經典文化訓練,為孩子們打開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在藝術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切實開展藝術特色教育,於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對培養學生「好學、樂學、勤學」的學習品質,促使學生「做最好的自己」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