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伊琍被拍到跟神秘男子約會,鏡頭中兩人親密互動,看上去非常的甜蜜。
雖然截止目前,馬伊琍的新戀情還沒有官宣,很多網友卻已經紛紛為她送上了祝福。
遙想當初文章出軌事件剛曝光的時候,馬伊琍選擇維護和隱忍,被全網群嘲。
如今的她,經歷過感情的破裂,也經歷過事業的低谷,已經慢慢擺脫了過去的陰影,40多歲的人生,活的比20歲還要灑脫、自在,走到這一步,實屬不易。
2017年,馬伊琍憑藉《我的前半生》獲得「最佳女主角」時,主持人問馬伊琍:「續集《我的後半生》什麼時候拍?」
她回答說:「我的後半生,活在每個女孩身上。」
不念往昔,享受當下,未來可期,現在的馬伊琍,活的太爽了,她活出了一個女人愛自己的綻放的樣子。
如何愛自己,是每個人一生都要學習的課題,在時間維度上,它可以分為三個維度:過去、現在、和未來。
阿德勒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在治癒童年。」
談到過去,我們就一定繞不開原生家庭的話題。
原生家庭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以及他們和世界相處的方式,對我們早期人格模式和世界觀的形成有著直接而深刻的影響。
法國小眾文藝電影《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男主角查爾曼出生於一個單親家庭。母親在並不想要孩子的情況下生下他,一直以來,對待他的方式也非常的粗暴。
查爾曼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而母親對於他,也常常只有否定和謾罵,他童年過得不幸福,內心沒有感受過母愛的溫暖,充滿了深深的自卑感。
缺愛和自卑,一直伴隨著他直到成年。
在考慮孩子的時候,查爾曼甚至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孩子,他覺得自己做不了合格的父親,因他沒有豐富的學識和教養去教導孩子。
查爾曼雖然沒有快樂的童年,所幸的是,他成長為了一個溫暖、善良的好人。
查爾曼常去公園餵鴿子,他認識每隻鴿子,還給它們都取了名字。
有一天,當他去公園的時候,遇到了正在讀書的瑪格麗特。通過讀書與交談,兩人成為了好朋友。
在瑪格麗特的影響下,查爾曼逐漸解開了過去的心結,也對母親多了一些理解。
母親去世後,查爾曼從律師那裡得知,母親的房子是買給他的,在母親的遺物中,一個盒子裡面還保留著他出生時的臍帶。
毫無疑問,母親是愛他的。
就像電影中的母親一樣,很多父母面對生活的重壓,被壓得喘不過氣來,身心疲憊。
而孩子是一個非常安全的發洩對象,父母就會自然而然把內心的痛苦和焦慮等情緒投射到孩子身上,卻忘了這些沉重的東西本不應該由一個弱小的孩子來承擔。
等孩子到了父母的年紀,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學習過如何正確的表達愛,於是,他們的孩子也會在童年經歷很多的不快樂,悲劇延續。
童年不幸福,中年疲憊抑鬱,這就是很多人正在經歷的人生。
但是,這裡還有另外一條路,那就是我們永遠可以選擇去愛。
愛是療愈創傷的良藥。
那些過去的事情就應該讓它留在過去,不應該成為桎梏我們的牢籠,也不應該成為封鎖我們愛的能力的封印。
無論一個人有沒有感受過父母的愛,無論過去經歷過什麼,他永遠都可以選擇去愛別人,可以選擇去愛他的伴侶,愛他的孩子,成為一個溫暖的、普通的好人。
只有放過自己,允許自己去愛的時候,人生才會來到一個新的篇章,那是與過去告別、跟原生家庭和解的篇章,也是療愈自己、通往幸福之路的嶄新篇章。
最近熱播的綜藝節目《我要這樣的生活》,是一檔關於藝人獨居生活的觀察類綜藝。
如果不是因為這個綜藝,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周筆暢竟然已經獨居15年了。
節目中周筆暢的生活可謂是自律到了極致。她每天定時起床,定點吃飯,一天的活動被安排的滿滿當當,就像節目裡面說的,「你看她做什麼事情,基本上就知道現在幾點」。
她家客廳裡面種了很多綠植,環境清新愜意。每天早上起來,周筆暢第一件事情就是給花換水,接著,為自己做一份精緻的早餐。
從燕麥粥用平盤盛放,還有衝咖啡、麵包擺盤這些小細節可以看出,周筆暢是一個對生活品質有著很高的追求的人。
用心對待包括一日三餐在內的每一件小事,享受屬於自己的獨處空間,以及活在當下的樂趣。在自律與儀式感之間,周筆暢把生活過成了一首詩。
人生是一個不斷的動態發展的過程,當我們回過頭去看曾經走過的路時,總能發現當初幼稚的地方,也總能找到某些缺憾。
同樣的,當我們經歷過現在的階段,到達未來時,也一定會發現現在的自己有很多的不足。
如果一直糾結於過去,或者總是忙於規劃未來,那麼,當下就會被不知不覺的錯過。
有時候,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需要給自己騰出一些呼吸的空間,讓時光慢下來,學會和自己獨處,活在當下。然後放下糾結,相信當下自己的每一個選擇都是正確的。
學會接納自己目前的狀態,哪怕這個狀態看起來可能並不算完美,但仍然要給自己多一些寬容,認真感受正在經歷的每一個時刻。
不管是去選擇愛一個人,還是選擇去做一件事情,只要是認真活過了,就不需要後悔。
對於那些不能改變的事情,就選擇坦然的接受;對於那些可以改變的事情,就盡最大的努力去嘗試改變它,然後不斷的學習和成長,讓自己獲取分辨二者區別的智慧。
一點一點的開始改變,直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人在沙漠裡面迷失了方向,在饑渴難耐的情況下,他沒有一滴飲用水,也沒有一片麵包,手裡只剩下一個蘋果。
由於迷失了方向,這個人感覺走了很遠的路,實際上只是在附近不斷的轉圈。手中的蘋果是他最後一絲希望,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吃。
就這樣,他堅持了很多天,直到失去意識,昏倒,那隻早已乾枯的蘋果仍然被他緊緊的抓在手中。
最終,搜救人員找到了他,憑藉著一個蘋果的希望,他堅持到了獲救。
希望是某些艱難時刻,一個人生存下去的重要動力。
無論處在多麼絕望的情況,生而為人,永遠要記得為自己保留一份希望。
關於希望感,心理學家查爾斯·斯奈德認為它包括兩個成分:
在日常生活中,人類的很多行為,細化到衣食住行、事業情感等方方面面,都是以目標為導向的。
為自己設立目標,然後去努力的、想方設法的實現它,這個過程會不斷強化我們內在的自我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提高自愛力水平。
當我們在設立目標時,這個目標最好是具體的、可以實現的,但又不那麼容易做到的目標。
它可以是一個短期的具體的目標,比如看一場愛豆的演唱會;也可以是需要長期堅持的目標,比如保持鍛鍊,或者堅持做冥想等等。
它還可以是關係層面的目標,比如計劃和伴侶一起去旅行,為彼此設計一份驚喜。
還可以是關於工作層面的,或者是關於健康、關於金錢層面的。
寫下這些目標,並制定儘可能詳盡的策略,然後執行它。到最後一定會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為你推薦
周梵老師精品線上課《愛人先愛己,女性自愛力36堂心理提升課》,助你提升內在的女性力量,擁有一個堅定的內在,活出全新的自己,多維度建構你的內在核心自愛力和力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