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題目下方"羽球界"關注我們,訂閱每日羽球資訊!
記得剛開始看羽毛球技術的書籍時,關於握拍的描述印象最深的是「小魚肌」,「中空」,像「握著一個雞蛋,太用力會捏破」、「打蒼蠅式握拍」「東西方握拍」「搓球、勾球握拍 」等。 十年多的打球經歷,到現在,終於對握拍算是多少積累起一些感受,拿出來同大家分享分享。
【握拍和發力】
1.握拍柄的長短問題:其實握拍靠前、居中和靠後不是固定不變的,我們都知道,發力的技巧在於「鞭擊」,握柄如果靠後,更有甩鞭子的感覺,所以我們會看到王適嫻、陶菲克等這種握拍方式突出;握拍靠中是比較規矩的握拍法,可以理解為「標準位置」「握拍回位」;靠前的握拍一般是近身球,或者網前球等需要短促發力、來球距離身體近的球。
2.握拍柄的寬稜和窄稜問題:羽毛球的發力過程主要是通過身體的「褶皺(屈伸)、旋轉(內、外旋)」來實現。比如反手球,如果握在窄面上可以通過外旋增大發力。
3. 握拍掌心虛實問題:發力的第三點是「鬆緊發力」, 發力擊球前掌心中空,在發力時候「收緊」才能產生力量。
【握拍和拍度】
拍度就是拍面的角度,一般分正拍面和斜拍面。正拍面擊球能發力充分,一般比如殺直線球,直線平高球等,斜拍面比較豐富,到底斜多少角度要根據擊球的實際情況而定。比如網前勾球。怎麼勾到貼網而過,完全看拍度的控制。
說白了,握拍怎麼握,基本的是「正手和反手握拍」,但是只要有利於發力,只要合乎出球的要求,怎麼握都可以。
【羽球界】----是全國羽毛球愛好者聯盟組織平臺!如果你也是一名羽毛球愛好者,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加入到「羽球界」羽毛球愛好者聯盟組織中來吧!!
這裡匯集了五湖四海來自全國的羽毛球愛好者,大家一起交流合作,共同切磋技藝,共同學習羽球知識,共同成長進步!!
--趕快來吧!我們大家在「羽球界」等待你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