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不完的漂亮女特務?一個被國產抗戰劇埋藏了70多年的真相

2020-11-17 騰訊網

你不知道的特務歷史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無論是什麼題材的抗日神劇中,裡面總有那麼幾個元素是永恆的。

身懷絕技八百裡取鬼子首級的孤膽英雄,智商四捨五入約等於0的日本軍官,和一言不合「太君裡面請」的狗漢奸......

▲女英雄單挑捅死三名日本鬼子

臉譜化角色的表達方式,讓觀眾迅速建立起了關於那個戰爭年代最直觀的印象,並代入進去。

那些毫無人性的敵人們,讓每一個觀眾都曾恨得咬牙切齒,恨得想要馬上端起槍打個三百回合。

但人們有意無意,在面對那些穿著軍裝,美豔動人、心狠手辣的漂亮女特務們時,卻又不約而同地變得寬容起來。

每每看到女特務試圖動搖英雄信念的情節,心裡最多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惋惜地默念一句,「長這麼漂亮,幹什麼不好,非當特務!」

然後聚精會神起來,乾巴巴的戰爭史詩,在這些俏麗的軍中黑玫瑰們的點綴下,仿佛都變得溼潤了。

可你要真信了這些影視劇,那就大錯特錯了,真實的女特務可不都長這樣漂亮,甚至還有可能是男人假扮的。

1.漂亮的女特務們

如果說,真實的國民黨女特務,在抗戰劇的提攜下,佔領了顏值的歷史高地,那麼著名電影《色·戒》,真正地讓女特務的顏值傳說一舉登上了男人心底的珠峰。

那個由湯唯扮演的為組織獻身,在最後時刻又背叛了組織的熱血女大學生王佳芝,令人印象實在深刻。

▲《色戒》裡的王佳芝扮演者湯唯

與抗戰劇裡無從考證、胡編亂造出來的諸多女特務不同的是,《色戒》的故事是有真實的人物原型的,她就是著名的中統女特務--鄭蘋如。

在臺灣軍情局內部出版的《情報典範人物》一書中,對曾經的間諜們進行所謂的「表彰」,鄭蘋如是唯一的一個被收錄進去的女特務,可見軍情局對其評價之高。

▲真實的中統特務,鄭蘋如

事實上,如果單從血統來看,鄭蘋如是一名中日混血,她的母親木村花子,來自日本當時的武士家族,父親是中國人鄭越原,曾加入日本同盟會,支持孫中山。

而在日本出生的鄭蘋如,從小就接觸了日本文化,並掌握著一口流利的日語,學生時期回到中國上海讀書,不僅與日本人有交往,還成為上海各界知名社交人物,登上中國知名的《良友畫報》封面,可以說是大美女了。

▲《良友畫報》封面上的鄭蘋如

著名的淞滬會戰結束後,鄭蘋如不僅上前線慰問抗日戰士,還在學校組織的文藝演出中,憑藉自編自演的話劇《抗日女生上前線》,獲得一眾師生好評。

▲淞滬會戰作戰地,四行倉庫

後經專員介紹,鄭蘋如加入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統」),成為了一個女特務,並開始了她的情報工作。

鄭蘋如自幼在日本的生活經歷和她本人的機敏和美貌,讓她周旋於一眾日寇和日偽高官之間,遊刃有餘。

就連日本前首相近衛文麿之子近衛文隆以及有著「丁屠夫」之稱的汪偽政府頭目丁默邨,都無不敗倒在她的風情萬種下。

▲一手製造3000多起血案的丁默邨,

抗戰結束後接受法庭審判

與電影不同的是,鄭蘋如始終未被愛情衝昏頭腦,臨了也沒有像電影那樣提醒以丁默邨為原型的「易先生」逃走,而是堅定的執行著組織的任務。

這也是為何臺灣軍情局對鄭蘋如作出了「此等情操,絕非世俗人所能做到」如此高評價的原因。

儘管在布局刺殺丁默邨的行動中,鄭蘋如最終敗露並被逮捕槍決,她的事跡還是屢次被搬上大銀幕,成為了絕大數中國人對於國民黨女特務的想像。

但像鄭蘋如這樣的大美女特務,在歷史上屈指可數。並不是所有的國民黨女特務都像中國的影視劇演得那樣美得不可方物,還整天塗口紅、燙頭髮,打扮得花枝招展。

▲妝容精緻的女特務

這種認識錯誤,本質上是基於對中統、軍統等情報機構工作和女特務工作屬性的一種誤解,將女特務的工作狹隘地定義成僅僅靠色誘來獲取情報的角色。

▲《潛伏》裡,孫紅雷扮演的餘則成屬於軍統組織

中統和軍統雖說名義上屬於一個政府,一個對內一個對外,各司其職,但實際上由於兩者真正效忠的領導人的不同,工作屢有交集,兩個情報機構也因此經常爭相搶功,水火不容。

這也是為何主對內的中統出了刺殺日偽高管鄭蘋如這樣一號人物。

但無論是在中統,還是在軍統,像鄭蘋如這樣能用上「美人計」的間諜其實都屬於鳳毛麟角的存在。

2.真實的女特務

一般意義上,我們所說的女特務,實際上指的是國民黨軍統女特務。

而在抗戰期間,軍統局的正式在冊人員和學員在抗日戰爭中犧牲者就達18000人以上,而抗戰結束時正式註冊人員為4萬5千餘人,實際人數在5萬人左右。

▲改革前軍統組織架構,文職官員佔了極大一部分

就算是把所有我們耳聞熟知的漂亮女特務們都拎出來,也只是佔據了這5萬人中的極小一部分。

而有一個人可以說,對女特務的歷史進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就是實際統領這個多達5萬人的軍統機關,人稱軍統戴老闆的軍統局副局長戴笠。

▲右一為戴笠

1932年,戴笠向蔣介石建議,首先訓練一批「政治警察」人才,用為情報、保防、安全、警衛等工作幹部。6月,戴笠負責的復興社特務處,呈準在浙江警官學校設立「特務警察幹部訓練班」。

軍統這才有了正式的培訓機構,也就在這個時候,開始招收女學員,後來大名鼎鼎的軍統少將姜毅英就是出自浙江警官學校。

▲國民黨少將,軍統特工姜毅英,

曾偵破日軍偷襲珍珠港的重大情報

早批的女特務那可是正經的高學歷出身女特務佔比依舊較小,直到1942年,軍統與美國合作在重慶建立了著名的「特種技術合作所」,引進了美國的訓練方法和課程。技術得到提升,人才也得跟上,於是軍統開始了大規模招收女學員,她們主要集中在會計班和通信班。

▲美國特工指導竊聽信號

但這些女學員之後的工作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靠出賣肉體獲取情報。

更多的是坐在桌子旁,進行攔截電報和翻譯等工作,和今天的一般意義上班族差不多,戰事一緊張起來,996都是常有的事。

▲戴笠麾下青浦特訓班畢業照

這就是真實的國民黨女特務

而且,為了做好軍統機關的管理工作,戴老闆一手制定了軍統的內部紀律規定,並將這些規定稱之為「家法」。

「家法」裡就有一條,就是專門針對機關裡的女性成員,即無論是訓練班的女學員還是女特務一律不得化妝,違者嚴厲制裁。

所以,軍統機關單位裡大部分女特務都是素顏的,只有寥寥無幾的一線地下工作者,需要色誘或者策反敵人。

3.抓不完的女特務

這也不能怪咱老百姓不懂歷史,因為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抗戰影視劇就表現出了對於國民黨女特務的「偏愛」。

1940年出品的《火的洗禮》,是最早也是最典型的反特務片之一。講了一位重慶的敵偽女間諜,為了進行敵特活動,騙取兵工廠男性的同情,卻被工人們的熱情感動,最終幡然醒悟,慷慨就義的故事。

▲《火的洗禮》海報

這部電影成了之後的反特片的「參考」,即便是在今天,也能從很多電影電視劇裡看到這部電影的影子。

但受戰亂、技術等因素影響,這類題材影片數量少之又少。

早期的反特片中,捉特務行動主要在城市展開,影片重點反映城市公安等偵察英雄是如何在工廠裡和敵軍女特務鬥智鬥勇,最終成功將其感化並取得勝利的故事,代表作品有《人民的巨掌》、《腐蝕》、《無形的戰線》等......

▲光聽名字,就有那味了

不久後,這條「無形的戰線」蔓延到了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偵查主力也由公安人員相應地演變成邊防軍指戰員和聯防隊員,代表作有《冰山上的來客》、《山間鈴響馬幫來》、《草原上的人們》等......

▲小時候看了很多遍的《冰山上的來客》

在這些影視劇中,從城市工廠到邊境少數民族牧場,敵軍女特務那真是「抓也抓不完」,就跟睡覺時在耳朵嗡嗡作響的蚊子似的,你永遠不知道她會出現在哪裡。

事實上,這麼拍是有原因的。

首先我們得明白反特片的定義,反特片指的是「講述國家安全戰線上保衛和平穩定的偵查英雄,和企圖從事陰謀活動的敵軍特務展開殊死鬥爭,最終將敵特一網打盡,表現強大的革命力量不可戰勝的故事片。」

所以說從一開始,反特片就帶有一定的宣傳色彩。

除了影視劇,當時反特務題材在連環畫中也頗受歡迎,連環畫《智鬥》講得就是小學三年級的小紅在民警叔叔的幫助下,經過機智勇敢地鬥爭,順利活捉了蘇聯特務的故事。

這在現在看來多少有點不太符合人們常識,但在當時早被大家習以為常。

▲當時的「捉特務」系列連環畫

甚至一些地方的撲克牌遊戲,都活學活用。河南方城,至今還流行一種名叫「捉特務」的撲克牌玩法。

一時間,「鄰居犯錯誤,村民來幫助,抓到一個狗特務」等具有時代特色的俚語在當時社會上層出不窮。

那和漂亮女特務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作為一種新類型的電影,反特片雖說帶有一定的宣傳作用,但電影的本質就決定了其必然無法擺脫其娛樂元素。

這點矛盾體現在了誰是特務、怎麼抓特務、怎麼埋伏、怎麼表現抓到特務的勝利喜悅。

▲《鋼鐵戰士》裡的女特務,堪稱童年陰影

為了體現影片中正面英雄人物堅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德,這個重任就被女特務們一力承擔了,成為了道德上墮落、思想上落後的符號。

這些漂亮女特務越放蕩、越奢靡,越能說明敵特的兇殘和醜惡,與那些「好」女人相比較,她們衣著暴露、舉止輕浮,無情而又冷酷。

她們時而臥底埋伏,時而又表明身份,她們的存在就是為了破壞革命,盜取機密,為了達到目的,甚至不擇手段,不惜用色相引誘我方人員。

女特務如果不美麗,拒絕也就顯得毫無意義。

▲影視劇中俏麗的國軍和打扮樸素的我軍,對比明顯

而影片中男主角的忠誠和自制力在拒絕女特務的行為中,也因此得到了「升華」。

同時,女特務內在的「天使」與「妖姬」這種對立,滿足了那時影視劇中女性形象的缺失,讓有限的戲份中讓受眾被禁錮的娛樂欲望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償,成為抗戰劇中必不可少的亮點。

這也是為何漂亮女特務形象到今天已經深入人心,典型的特務就一定得是個漂亮的女特務,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偏見。

4.被遺忘的男特務們

除了在相貌上,性別也作為重要的一點被囊括到偏見裡,好像只有女特務才能利用特殊手段獲取情報,但歷史上實際也有很多男性特務靠著非常手段獲得大量情報。

《蝴蝶君》這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講述的就是一名京劇演員男扮女裝的特務故事。

在電影裡,演員尊龍所扮演的角色,為了獲取美國越南行動計劃而與法國外交官「接觸」,這個人物的原型就是著名的京劇演員時佩璞。

1964年,時佩璞與當時駐北京的法國外交官布爾西科相遇,這位法國外交官誤以為他是女兒身,從此兩人開始長達20年交往關係。

「如果她要天上的月亮,我也會想辦法摘下來給她。」布爾西科曾這麼描述他曾經對時佩璞的感情。至於時佩璞,則自比為「化蝶」的祝英臺——男兒裝,女兒身。

一個是26歲的京劇團編劇時佩璞,一個是20歲的法國駐華大使館職員,兩人相處近二十年,甚至有了自己的孩子(時佩璞領養的)。

直到1982年,時佩璞以應法國政府講學的名義與布爾西科回到法國,次年6月,兩人被法國安全局拘捕,並被判間諜罪,入獄六年。

▲在法庭上接受審判的兩人

直到這時時佩璞是個男人這個秘密終於被公開揭露,他與布爾西科關係也宣布正式斷裂。

能讓布爾西科二十年來沒半點察覺,此等手段實在匪夷所思,但與其他國家相比,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

蘇聯克格勃情報機構、美國的中情局、以色列的摩薩德、英國的軍情六處並稱為世界四大間諜組織,被英國情報機關稱為「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報的間諜機構」。

▲電影《紅雀》的俄國女特工色誘中情局人員

一位叛逃的原克格勃女間諜化名維拉,出了本回憶錄,講述她印象裡的克格勃是如何誘騙女大學生成為特工的。

「先是到各大學校挑選合適人選,然後找她們談話,許諾讓她們的生活變得非常美好,稱可得到豐厚的報酬,享受一切特權,之後在間諜學校裡給她們做思想工作,要求她們履行公民義務,甘願為國捐軀,成為『性間諜』。」

克格勃可不僅有女性間諜,還培養了眾多男性間諜,女的被稱為「燕子」,男的就被稱為「烏鴉」。

關於「烏鴉」,民間有著不同的解釋。

一說是冷戰期間,蘇聯東歐情報機構派遣了大量男性間諜,專門引誘在西方國家秘密機構中工作的女性,以套出有用情報,而007系列特工詹姆斯邦德的靈感來源就來自於「烏鴉」。

▲007一般都是男人色誘女人

另一說,是「烏鴉」就是擔任間諜的皮條客,將年輕的漂亮女性用作誘餌,引誘敵對國一眾高官,然後用掌握情色證據作為威脅,套出情報。

不管真相如何,都徹底地顛覆了人們有史以來對於特務這個職業的偏見。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影視劇裡關於特務的形象刻畫正在逐漸變得合理,逐漸變得更加豐滿,努力地向觀眾還原一個更加真實的歷史人物群體。

但現實中,有關各國特務的故事消失了嗎?還真沒有。

2011年,18歲的小哲在中國大陸一所重點大學機械專業讀書,因為成績優異得到去臺灣地區某大學學習交流的機會,在和同學們的聚會中認識了一位比他大幾歲的許佳瀅。

這位大姐姐對他十分貼心,在臺灣的照顧讓小哲很是感動。在相約旅行期間,許佳瀅詢問了他的家庭狀況,家裡有沒有公務員,能不能接觸到政府的文件,並說這些文件都可以用來賣錢,小哲全都如實告訴了她。

隨後許佳瀅就像小哲表白,被衝昏頭腦的小哲當晚與其發生關係。

▲臺灣女間諜許佳瀅(化名)

小哲返回大陸後,許佳瀅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給小哲寄些錢,小哲感覺欠下的人情越來越多,為了還人情,就告訴了學校實驗室的一些情況,就讀研究生後他接觸到一些國家重點研究項目,許佳瀅開始以曝光關係為要挾,讓小哲源源不斷的提供研究資料。

在此期間,小哲共向許佳瀅提供涉及中國防科工的近百份情報,同時收到價值約45000元的報酬。

直至2014年,許佳瀅的間諜活動被國家安全部門發現為止。這名大姐姐是臺灣「軍情局」的間諜,真實名字叫許莉婷,實際年齡比小哲大16歲!

▲臺灣女間諜許莉婷

這些事例在告訴我們,在人們看不見的角落,一場場觸目驚心的間諜戰正在悄然發生。你,當面對女特工時,能有那份定力嗎?

遇到這種情況,請立即撥打「12339」國家安全舉報電話,50萬大獎等你來拿!

參考資料:

《蝴蝶君原型時佩璞辭世,曾被判間諜罪》,Joyce Wadler

《「浪漫」與「兇險」並存—論「十七年」時期反特電影中的女特務形象》,俞潔

《娛樂的缺失與補償—建國十七年反特影片中「女特務」形象研究為例》,範葳

《漂亮女特務從哪來的?有的姑娘只是因為填錯了「高考志願」》,兵痞子

《同志們上啊,抓住那個漂亮女特務》,網易看客

運動鞋裡的重型坦克!

顏值高、性能強!

相關焦點

  • 《局中人》國產抗戰劇任重而道遠
    好久沒看國產劇了,之前基本放棄國產劇,不過對於老美最近的做法,作為一個憤青要好好看看革命先烈!先說劇情劇本,整體漏洞很大,邏輯跟不上,性格有缺陷的沈放為什麼能在敵後潛伏那麼長時間,所有微表情都寫在臉上,也不能怪劉星,可能就是劇本需要,然後要給主角光環就多給點,要不然就正常人類發揮,搞的特工有時候不如普通人,還有幾個女性角色,前面都幫了很大的忙,不知道後期為什麼劇本要給她們強行寫蠢。
  • 隔壁搬來漂亮女特務
    從此,這個香港女子就與我家同住一層樓,共用一個轉角木樓梯,她的臥室與我家只有一層木板之隔……」看來,當年讀小學的二哥畢竟大我幾歲,看過的反特故事片比我多,已熟練掌握女特務的特徵,革命警惕性也超高。我那時還沒有上學,記憶中那女子是個和藹可親的漂亮阿姨,著素色連衣裙,白色高跟鞋,走起路來嫋嫋婷婷,還經常給我糖吃,喜歡抱著一歲的小弟在他腮幫子上親得啪啪響。
  • 影視與現實:女特務的中國進化史
    ● 李月桂(胡敏英飾)和阿蘭(王曉棠飾)但女特務第一次在國產電影登場時,形象與我們熟悉的女特務相去甚遠,1949 年拍攝的《無形的戰線》中,女特務被設定為一個迷惘女青年,既不壞又不妖冶只是,1980 年代前的國產經典老電影中,多數女特務是中年婦女,如《羊城暗哨》中的八姑、《寂靜的山林》中的李文英,而《羊城暗哨》中的梅姨、《黑三角》中的於黃氏這種女特務頭子乾脆就是老大媽。但從《英雄虎膽》的阿蘭開始,人們印象中的女特務就全是年輕美貌的。
  • 銀幕上的女特務進化史
    李月桂(胡敏英飾)和阿蘭(王曉棠飾)但女特務第一次在國產電影登場時,形象與我們熟悉的女特務相去甚遠,1949 年拍攝的《無形的戰線》中,女特務被設定為一個迷惘女青年,既不壞又不妖冶。女特務必須有超現實的性感。漂亮並非關鍵。阿蘭身上的時尚、文藝,嫵媚、妙曼的身姿,慵懶而略帶桀驁不馴的性感,當時只有在女特務身上才能合法出現。阿蘭是超現實的性感。女特務是性感引領者。
  • 學校組織抓「特務」
    在此之前,臺灣不斷向大陸派遣特務。旅順地處國防前線,基幹民兵訓練就增加了一項訓練科目——抓特務。那時假想特務登陸後,藏身在樹林中,各地民兵夜間拉練搜山。這本來是一個軍事訓練科目,為了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學校也開展抓特務活動,我很榮幸地當了一次特務。那次活動,是村裡統一組織的學生假期活動。鍾家村在校讀書的學生,全部集中在河西一隊的場院上。
  • 戴笠發明「坐冰」酷刑,不血腥卻很殘忍,日本女特務撐不過1分鐘
    在古代或抗戰時期,人們在關押犯人時都有審訊環節,為了能得知特務的情報,他們不得不用一些手段,來讓敵方特務招供。而讓他們招供的手段往往都極其殘暴,特務又是經過特殊訓練的人,根本不會因為刑罰而講出真話,對於他們來講這些嚴刑拷打根本就不管用。
  • 漂亮女特務從哪來的?有的姑娘只是因為填錯了「高考志願」
    螢屏上,國軍女特務、日本女特務,一個比一個漂亮嫵媚,不禁讓人憐香惜玉、遐想連篇。長這麼漂亮幹啥不好,為何非要去做特務呢?或者,漂亮女特務不是生來就是特務,她們到底從哪裡來,為了任務不惜獻身,除了情報一無所求?
  • 紀念抗戰70周年 亞視推出庫存了14年的抗戰劇
    然而,這部「新劇」原來在14年前拍攝,屬「出土文物」,據悉因為亞視多番易手,令劇集一直被放倉底早被遺忘,至近日抗戰勝利70周年,始重見天日,對此蔡國威苦笑說:「遲是遲些,遲了14年!」龐秋雁亦驚嘆說:「亞視真是什麼都做得出!」剛過去的周一至周五晚8點半黃金時段,亞視推出一部講述戰後日本遺孤在中國生活的紀實劇《銘記歷史:大地遺孤》,聲言是為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誠意獻上。
  • 這部87版《紅樓夢》探春主演的國產B級電影,堪稱抗日神劇鼻祖
    ,一窩蜂的拍起了抗戰題材。雖然這部片子尺度不小、口味很重、情節魔幻,但並沒有所謂的露點鏡頭,頂多算是一部借著抗戰的殼子、仿製港臺武俠槍戰影片的國產小成本B級電影。一次伏擊任務中,女主他們抓住了一個日本軍官,他竟然抱著一大玻璃杯乳白色液體
  • 這部87版《紅樓夢》探春主演的國產B級電影,堪稱抗日神劇鼻祖
    許是看到了《亮劍》、《潛伏》、《雪暴》等劇的大獲成功,大家一窩蜂的奔向橫店,一窩蜂的拍起了抗戰題材。橫店創造了一系列奇蹟,其中就包括在此地被殺的日偽軍數量,遠遠超過了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時間回到1989年,一部名為《人 奶魔巢》的抗戰影片悄然上映,極為誘人的封面和「少兒不宜」的字樣,不由得讓人想入非非。雖然這部片子尺度不小、口味很重、情節魔幻,但並沒有所謂的露點鏡頭,頂多算是一部借著抗戰的殼子、仿製港臺武俠槍戰影片的國產小成本B級電影。
  • 牛麗燕:從抗戰女神到狠毒日軍特務!
    牛麗燕出身武術世家,爺爺是全國冠軍,因為小時候身體不好,走起路來還是內八字,家裡人覺得她學不了武術。從四五歲起,牛麗燕開始學習芭蕾,家人認為跳芭蕾對女孩的腿形、氣質都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內八字的問題,也從4歲開始直到10歲左右得以矯正好。後來到北京上藝校,專業學習古典舞、民族舞等。1994年8歲的牛麗燕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梅蘭芳》,自此開始演藝事業。
  • 日本女特務拒不招供,戴笠拿出一套刑具後,女特務:我全招了
    在日本侵華時期,我們抗日戰士不僅要在正面上對抗日軍的炮火,還要防備日本的特務。戰場上的戰鬥是顯而易見的,而與特務的鬥爭則是暗地裡的鬥爭。當時日本派了大量的間諜來中國刺探情報,而國軍當時也有相關的情報局,專門培養特工來應對日本的特務。
  • 同樣是抗戰神劇,國產抗日神劇與獵殺《T-34》差在哪?
    但我卻發現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有網友評價《獵殺T-34》時說到:我們的主旋律多學習學習吧。同樣是「抗戰神片」,國產的抗日神劇比「抗德神劇」《獵殺T-34》相比,最明顯的差距就在於塑造的反派形象上。這些國產抗日神劇就像網文小說一樣,看著主角手撕鬼子很爽,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歷史的歪曲,也是對曾經用獻血捍衛國家的先烈們的不尊重。反觀同樣是自帶「抗戰神劇」屬性的《獵殺T-34》,之所以讓觀眾感到好看不尷尬,是因為它神化的是坦克而不是人。
  • 崔心心《英雄祭》演女特務 巍子破格錄用求反差
    >舉報 崔心心飾演的美麗日本女特務
  • 民國「最美特務」,82歲死前說出戴笠死亡真相,卻沒人相信
    提起戴笠不得不說軍統,它的前身便是復興社的特務處,戴笠作為軍統的實際掌控者,手下籠絡了一批情報系統的精兵良將,其中被譽為「軍統一枝花」的陳華就是最出色最漂亮的女特務,她活了82歲,臨終前說了一個秘密,可惜沒人相信。
  • 1950年,重慶一「女特務」自首,審問後引起轟動:她居然是個男人
    我們生來就有男、女之別,並且出生、性別都不是我們能夠選擇的,有的人生下來是男性,但他卻希望自己是個女性,於是「變性人」就出現了;有些則是出於某些原因,本是男性,但卻打扮成了女性的樣子。
  • 8.9到9.2,高開高走的《沉默的真相》,是國產劇新的天花板
    如果報社不刊登照片,城市哪個地方會被引爆?24天後,真相會如何浮出水面?沉默的大多數會被看到,埋藏的真相最後終能水落石出。刷完12集後,已經為江陽檢察長不知道淚目多少次了。從沒想過,國產懸疑片在充滿社會性的同時,還能讓觀眾如此共情。
  • 現在的國產劇女主,沒一個正常的
    創作出一個能讓人理解和共情的女性角色,第一步就是:所有創作者們不把觀眾當白痴。最近熱播的國產劇,真是讓人看了火冒三丈。剛吐槽完國產劇男主裡的各式「油田」和「逼王」,最近熱播的幾部劇,又讓觀眾回過味來:國產劇裡的女主,也沒一個是正常的。
  • 軍統的「特工學院」:女特務都會接受哪些訓練?
    但日益緊迫的抗戰形勢,給了戴笠擴張其特務王國的機會。1940年,戴笠正式成為軍統正局長,他把軍統局擴展到10個處和許多相應的辦公室、地區站和小組的機關。實現這些巨大擴張的,正是軍統的訓練營和間諜學校,戴笠把這些單位看成是建立一個現代間諜系統的關鍵。我們就以臨澧特訓班為例,講一講軍統的特工訓練營。
  • 一口氣7集,國產劇總算又出爆款了
    一個特務在傳遞密報時,被早已提前獲知情報的我黨人士發現。雙方在街頭展開了激烈的圍攻戰,特務被逼走投無路之時,突然擄走了一個小孩子作為肉盾,利用街角的麻包袋把自己圍得嚴絲合縫。因為除了我黨、接頭特務、水母組織,還有另一個高手也在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