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東方與西方思想交融
傳統與流行和諧共存
獨特的歷史
造就獨特的文化
這方寶地上
表演藝術蓬勃發展
體現了港人特有的精神氣質
值得更多人去了解和欣賞
2018年7月,1862時尚藝術中心與香港藝術發展局合作推出「香港戲劇月」,在全港公開甄選三臺代表當代香港戲劇發展水準的優質劇目來滬展演——大陸首演的《大笑喪—喪笑大曬》、《流徙之女》以及上海首演的《孤兒2.0》,分別探討生死、移民和歷史問題,極具思想性的演出給上海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完是不是超級期待了?!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今年「香港藝術月」的亮點所在!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專責統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康樂體育、古物古蹟及文化藝術有關的活動和服務,管理香港所有公共康樂體育及文化藝術有關的設施。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是政府指定全方位發展香港藝術的法定機構,使命為策劃、推廣及支持包括文學、表演、視覺藝術、電影及媒體藝術之發展,促進和改善藝術的參與和教育、鼓勵藝術評論,務求藉藝術發展提高社會的生活質素。
在這兩大香港政府機構的支持下,以面向全港藝文界公開甄選和業內人士推薦結合的方式,舉全港藝文精英之力精心挑選出的三部作品,代表了香港當代表演藝術在不同領域發展的最高水平。其中兩部上海首演,一部大陸首演,定能讓上海觀眾耳目一新。
此次香港藝術月參加的藝術家包括香港舞蹈團、鄧樹榮戲劇工作室、美聲匯。
香港舞蹈團於1981年成立,至今已排演超過一百部深受觀眾歡迎和評論界讚賞的作品。香港舞蹈團曾創作多部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的作品,是一個有傳統,但也開放,及有高度包容性的藝術團體。舞團經常到海外及內地演出,以促進文化交流,曾涉足十多個國家及地區,演出得獎原創舞劇《花木蘭》、《倩女·幽魂》、《蘭亭·祭侄》等饒具香港特色的作品,為海內外的觀眾帶來文化藝術新體驗。
導演鄧樹榮是著名導演及戲劇教育家,曾任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院長,現任鄧樹榮戲劇工作室藝術總監、香港藝術發展局及香港舞蹈團的榮譽藝術顧問、西九文化區諮詢會及港臺文化合作委員會成員。鄧樹榮有著「簡約劇場鍊金術士」「香港最具才華的劇場導演之一」的美譽,曾導演超過五十項舞臺演出,包括戲劇、舞劇及歌劇,近年主要作品包括《泰特斯》、《泰特斯 2.0》、《舞.雷雨》、《麥克白的悲劇》、《安提戈涅》等,均於世界各地演出。
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定位為戲劇硏創及教育中心,目標是推動香港當代劇場發展,並引發公眾藉由劇場藝術豐盛人生。工作室的藝術方向是以身體出發的簡約美學,近年創作焦點是將當代視點注入經典文本,其作品經常亮相於本地重要的演出平臺及多個國際藝術節,並獲多個獎項及海內外媒體高度評價。
美聲匯於1997年成立,自2016年起連續兩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的配對資助。美聲匯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承為本地聲樂家提供更多演出機會的宗旨,致力推廣聲樂及為觀眾呈獻多元化的聲樂作品,將欣賞聲樂的愉悅帶給社會各界。多年來,美聲匯舉辦的音樂會憑著出色的節目編排,深受觀眾及樂評的讚賞。
三組藝術家,有成名多年的大師,也有嶄露頭角的新銳,風格迥異的藝術家,從各個層面體現香港文化生態,書寫一部鮮活的表演藝術編年史。
2019香港藝術月三部作品的題材豐富多樣:從傳統民間故事,到世界文學經典,再到古典歌劇巔峰,風格也各有特色:從抒情、悲劇到輕喜劇,亦莊亦諧,足以滿足不同觀眾的觀演品味。
香港舞蹈團首次在滬上演的《四季/梁祝》,是從中西方兩部經典音樂作品中獲得靈感,以中國古典舞的肢體語言,帶領觀眾一起從傳說出發,走進生活。
《四季》是義大利作曲家維瓦爾第最著名的作品。而此次演出的配樂《四季》,則是勇於大膽嘗試並不斷突破界限的作曲家Max Richter改編的版本,給人顛覆以往的全新感覺。舞作細膩且富生活氣息,以傳統舞的肢體,展現四季的循環,感受周遭的生活,探問生命中的不同狀態。
2019年是《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公演六十周年,此曲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這支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響音樂民族化的創世紀。在香港舞蹈團的《梁祝》中,以動人樂曲帶出經典故事之神韻,糅合中國舞氣韻身法,為觀眾帶來一部讚美永恆愛情的舞蹈詩。
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帶來《麥克白的悲劇》這部多次獲獎的作品。鄧樹榮導演曾有多部改編經典劇作的作品,對於經典改編有著獨到的心得。他的作品一貫有著簡潔質樸的舞美,卻極具力量感,擁有直擊人性深處的力量。
在他導演的《麥克白的悲劇》裡,一對現代男女步入夢境,回到古代中國,發現自己變成了麥克白夫婦。在簡潔的東方美學之下,以鄧樹榮導演最擅長的「肢體劇場」,展現時空交錯,中西交融,給這部莎劇經典帶來不一樣的體悟。
而美聲匯則帶來《當莫扎特遇上達·龐蒂》。歌劇,在香港算不上十分受歡迎,但美聲匯不以市場為導向,始終堅持夢想,努力給經典歌劇賦予新意,讓更多人能夠欣賞歌劇,因此也獲得了藝發局的大力推薦。
美聲匯認為,也許歌劇容易被視為「高雅而有欣賞門檻」,但歌劇音樂的美妙旋律,應該是大家都能夠欣賞的。所以,他們選擇了莫扎特和義大利詩人達·龐蒂合作的三部經典喜歌劇中的22首歌曲重新編曲,將編曲改成流行曲、爵士樂、阿卡貝拉甚至搖滾樂和B-box,在經典中加入全新的元素,再配上創意十足的幽默劇本,製作成這部輕鬆而有趣的流行歌劇《當莫扎特遇上達·龐蒂》,務求令觀眾耳目一新。
三部作品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從經典中汲取養分,在掌握原有意涵的基礎上,再通過現代性的演繹,呈現當代的藝術面貌,讓觀眾感悟到傳統文化本身的永恆和價值,是在當代仍然擁有活力的。在重新演繹這些傳統故事的時候,藝術家們注重的是亙古不變的普世價值和情感,讓觀眾能在演出中看到自身,對照當下,審視內心。
1862 PLUS 「藝術加料」是上海1862時尚藝術中心推出的系列藝術活動,每年推出超過20場藝術講座、大師見面會、劇本朗讀會等公益藝術活動。
在香港藝術月裡,我們也將推出多場1862 PLUS活動,形式包括分享會、對談、大師班等,皆為免費公益活動。活動導師包括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楊雲濤、香港著名導演鄧樹榮等重量級嘉賓,讓觀眾與大師近距離交流,深入了解作品背後的創作思考,更好地欣賞這些優秀的作品。
藝術打動人的真正核心是人文關懷,為此,1862時尚藝術中心將始終堅持承擔藝術教育的社會責任,將表演藝術拓展到舞臺之外,豐富觀眾的藝術觀賞體驗。
在物質文化高度發展的上海,人民的精神需求便愈發重要。本次香港藝術月的三臺節目,是「香港節——藝匯上海」的參演作品。我們希望通過香港藝術月,展現東方之珠的文化活力和品味,讓上海觀眾欣賞到來自香江的頂尖表演藝術作品,讓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香港藝術月已成為1862時尚藝術中心每年的固定欄目,旨在通過這每年一度的兩地文化盛事,搭建一個長期、穩定的平臺,促進滬港兩地文化交流,希望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交融之下,誕生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我們希望支持藝術家們通過技巧、創意與心思刻畫對社會、對生活的思考,讓觀眾在表演藝術中感受生活百態,體會人生滋味,為觀眾的生活增添來自表演藝術的涵養,呈現生活與藝術相互滲透,讓表演藝術不僅是偶爾的娛樂,而是融入生活方式的必需品。
//////////
老船廠原鍛造車間被改造成了一座可容納800人的中型劇場——1862時尚藝術中心。隈研吾在接受採訪時屢屢談到它:「特別想提到的是劇院空間,在這裡可以看到老建築原來的結構和管道設施,你會被它的空間所驚嘆。你似乎迷失在一個老廠房裡,通過舞臺盡頭的超大玻璃幕牆,還可以望到黃浦江和楊浦大橋。」
香港藝術月·舞蹈 《四季 梁祝》
11月9日 19:30
1862時尚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