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最大的心酸,不是單親,不是打罵,而是3歲前……

2020-12-27 DrX徐昊醫生

作為一個資深奶爸,經常有人問Dr.X各種育兒問題:

為什麼寶寶還不會喊爸爸媽媽?

為什麼寶寶睡眠那麼小?

為什麼寶寶越長越醜?

...

說實話,寶爸寶媽們有這些問題Dr.X很理解。畢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誰也沒經驗,面對各種情況難免有些慌張。

今天,Dr.X就和大家好好說說,寶寶3歲前父母們必須做的一些事情。說這些前,可能有些父母覺得,孩子成長順其自然,按時補充營養,按時睡覺,生病就去醫院,做好這些就行了,哪有那麼多講究。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想法,不妨一起看看郭麒麟的故事。

01

有人曾評價郭麒麟為「富二代裡混得最卑微的一個」,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看郭德綱曾親口說的話就知道了:「郭麒麟的童年,可以用悲慘來形容!」

很難想像這是一個父親在形容兒子。幼時的郭麒麟並不是德雲社少主,而是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

4歲母親遠走日本,郭麒麟便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6歲前只見過父親一面。

直到6歲那年,郭麒麟才被父親郭德綱接去北京。多年未見,以至於再次見到郭德綱時,郭麒麟還在納悶這個光頭男人是誰。

到北京後,郭麒麟看著家裡形形色色的人,大家都喊他「少爺」。他才意識到父親掙大錢了,自己的好日子要來了。

按理說,多年未見,郭德綱應該把郭麒麟寵上天才對。

然而並沒有:

從來沒有零花錢,想買什麼東西也不敢向大人張嘴;

有客人來家裡,他必須站起來打招呼,平日裡還得給師兄們端茶倒水;

家裡做了什麼好吃的,師兄們先吃,師兄們吃完了,剩下的郭麒麟才準碰。

這些不起眼的小事,郭麒麟一直記著。以至於後來在某綜藝節目中,郭麒麟自嘲,以為郭德綱要和自己斷絕父子關係。

郭德綱為什麼要這樣對郭麒麟?後來的採訪中,郭德綱是這樣說的:

「天下父母沒有不疼孩子的,你把他罵夠了,他出去之後就沒有人再罵他了,你說你罵他好,還是讓外人罵他好?」

好了,故事說完了。

Dr.X說這個故事,並不是想讓大家在家對孩子嚴苛,也不是讓大家打罵孩子。而是想告訴大家,孩子成長路上,有些事情如果我們為人父母的不去做好了,難道真的要等日後醫生或者營養師去做嗎?

02.

剛出生時:趴著抬頭

大部分家長可能看著孩子年紀小,不敢動寶寶,也不敢有任何大幅度動作。這個時候,寶寶除了睡著,就是躺著。

事實上,在寶寶回到家後完全就可以開始練習趴著抬頭。為什麼這麼做?

主要儘早幫寶寶控制頭部和鍛鍊背部和手臂等部位的力量,以及幫助寶寶學會滾、爬等。當然,寶寶在練習趴著抬頭時,寶爸寶媽們可要扶住寶寶的肩膀哦。

最重要的,練習趴著抬頭時每次的時間不要太久,一次5分鐘就夠了。

03.

出生15天:補充維D

補充維D的主要原因是幫助寶寶對鈣的吸收。原則上來說,寶寶出生就可以補充維D。

天然食物中維D的來源比較有限,所以這裡建議吃維D製劑

補充維D建議一直補充到2歲,以更好幫助母乳和奶粉中鈣的吸收。記住,一定要選擇有OTC標識的藥品,而不是保健品!

04.

4-5個月:聯繫抓握能力

通過前面的訓練,這個時候家長們可以適當練習寶寶的抓握能力了。比如,讓寶寶抓自己手指或者讓寶寶自己抱著奶瓶喝奶等。

這些訓練,主要是提高寶寶雙手的靈活性和身體的協調性,以幫助寶寶大腦更好發育。

05.

5-6個月:添加輔食

輔食的作用Dr.X就不細說了,一旦不按時添加,寶寶很可能出現發育遲緩和營養不良等情況。

為了寶寶的發育,在5-6個月時,一定要記得添加輔食。如果發現寶寶發育遲緩或者奶水質量不好,在4-5個月時就可以添加輔食了。

06.

6個月後的一些事

養成刷牙習慣:寶寶在5-8個月時一般會長出第一顆乳牙,這個時候爸媽們要堅持每天給寶寶刷牙兩次。等寶寶再長大點,要培養寶寶自己刷牙的好習慣。雖然過程很漫長,但家長們一定不能放棄!

戒掉夜奶:這個時候寶寶一般都添加輔食了,就要慢慢幫寶寶戒掉夜奶。這個時候只是引導,最好在10個月時完全戒掉夜奶。如果夜奶戒不掉,寶寶後期可能會出現肥胖或齲齒。

戒掉安撫奶嘴:這個時候不一定是完全戒掉安撫奶嘴,但必須這個時候開始減少使用頻率,但2歲時最好徹底戒掉。如果戒不掉,寶寶出牙可能會比較晚,或者出現其他牙齦問題。

07.

8個月:培養自主進食的習慣

這個時候,如果你發現寶寶對大人吃飯感興趣,那說明寶寶想要自己吃飯了。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輔助寶寶把食物送進嘴裡,千萬不要怕食物弄到處都是,只有這樣訓練,寶寶才能做到「自給自足」。如果一直讓寶寶依賴家長餵飯,寶寶就會有依賴感,家長自然就會更累。

08.

9-12個月:學說話

這個時候可以引導或者教寶寶說話,有時候即使能看懂寶寶說什麼,也要假裝聽不懂,要鼓勵寶寶用語言說出來。

09.

1歲:戒奶瓶

一般從6個月時,就可以引導寶寶使用帶吸管或者吸口的杯子。在一周歲時儘量不要再使用奶瓶了,15個月時完全戒掉奶瓶。

10.

2歲:如廁訓練

多數嬰幼兒在18-24個月時會有排便意識,所以在2歲時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很有必要。

當然,如廁訓練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要想著一次就學會。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給寶寶準備嬰兒坐便椅。

11.

2歲以後:再接觸電子產品

過早接觸電子產品的危害,相信大部分家長都知道。

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是,孩子在1歲半前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2-5歲時,每天對著屏幕的時間最好不超過1小時。

12.

2-3歲:分房睡

嬰幼兒不建議同床睡,因為會有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寶爸寶媽們可以將嬰兒床床緊挨著自己的床,這樣最為適合。但到2-3歲時,寶寶開始逐步有意識,這個時候就要慢慢引導寶寶分房睡了。

13.

3歲:養成規則意識

這個時候,孩子的意識開始被加強。家長們一定要在這個時候,教孩子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總之就是讓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培養孩子正確獨立的三觀。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

Dr.X說:

可能很多父母怕麻煩,心想著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這種麻痺大意的思想要不得,有些事情等到孩子長大後可能就成定局了,那個時候想要改變都難。

#【健康好文,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一個孩子最大的心酸,不是單親,不是打罵,而是12歲前……
    Countdown》,在節目中表演初舞臺,正式出道 [2]  ;9月3日,防彈少年團的首個團體綜藝節目《新人王Channel防彈》在SBS電視臺首播 [19]  ;12日,推出首張迷你專輯《O!RUL8,2?》
  • 對一個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青春期,而是十歲前
    李玫瑾教授前段時間做了一個演講:「性格比能力更決定命運。」其實,一個孩子10歲前,最重要的不是玩具也不是成績,更不是學區房和興趣班,而是心理教育和性格培養。因為,沒有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在撒手不管中長大。
  • 26歲日本單親媽媽獨自帶娃:單親媽媽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文/歆小迪最近,看了一個日本綜藝節目,節目組在人流量較大的地方,通過幫接受採訪的人支付高昂的計程車費用,獲得到受訪人家中進行拍攝的機會。其中一次節目跟拍到一位在酒店工作的26歲單親媽媽,19歲結婚生子,結婚2年半就離婚的她,一個人獨自撫養孩子,還經歷了母親過世的悲傷。
  • 吳綺莉人生最大的魔咒不是成龍,而是……
    如果孩子已經15歲,還很享受媽媽給自己穿衣服,那只能說明這個孩子的精神胚胎還停滯在幼年時代。 而媽媽時不時打罵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小的時候可能還不敢反抗,一來力量弱小,二來害怕媽媽不開心,孩子通常會選擇乖巧、順從。
  • 北大教授: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愛」,而是及時地「報復」
    關於教育孩子,很多家長都有自己的見解,但是要說到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大部分家長真的知道嗎?是打罵孩子?是講道理?還是給孩子足夠的愛,感化他們?當然都不是,但是大部分人教育孩子基本上就是遵循這3種教育方式,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坎坎坷坷。
  • 【家庭教育】教育不是一味的打罵
    【家庭教育】教育不是一味的打罵 2020-12-23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傷害孩子的,不是父母離婚,而是父母處理離婚的方式
    離婚會不會影響孩子,單親對孩子不好,完全取決於離婚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並不是離婚後,單親家庭的孩子,一定不好。曾經的心理研究發現離婚會對孩子帶來很多的影響,比如孩子安全感,處理問題的解決方式,包括性別認同,他們長大後的性格。
  • 父母年老後最大的心酸,不是子女不孝,而是……(看完淚崩)
    原來,父母不過也是在硬撐,超市是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 他們默默負重前行,偷偷隱去了生活的真相和自己的心酸,只想留給孩子一片靜好歲月而已。 但是,孩子卻常常忘記父母也只是平凡之軀。 作家郭敬明曾經在《夏至未至》中寫道:直到撞破他們的無助,才明白那是因為愛,他們才願意扮演英雄。」一個人走向成熟,就是從接納父母平凡的那一刻開始的。 只願天下子女,都可以快快長大、庇護父母,就像他們曾經庇護我們一樣。
  • 父母年老後最大的心酸,不是子女不孝,而是…(看完淚崩)
    然而,為人父母有一種心酸,叫做即使拼盡全力,卻依然滿懷愧疚。 01 「孩子對不起,是爸爸沒本事」前段時間,電視劇《幸福一家人》中的一個片段,讓無數觀眾都為之動容。 他們默默負重前行,偷偷隱去了生活的真相和自己的心酸,只想留給孩子一片靜好歲月而已。 但是,孩子卻常常忘記父母也只是平凡之軀。
  • 為啥孩子在被「打罵」後轉眼就忘?不是記性差,原因讓媽媽很愧疚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打罵孩子的媽媽」樂樂媽說到這裡的時候,有一些生氣同時也有一些無奈。 可是畢竟孩子是媽媽心尖上的肉,每次忍不住打罵孩子一通後,樂樂媽又覺得非常後悔內疚。看著孩子被打罵後楚楚可憐的小模樣,樂樂媽真害怕孩子會記仇。可是後來樂樂媽發現,每一次孩子被打罵後居然會轉眼就忘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真的是因為記性差嗎?
  • 舒淇袒露心酸童年:受父母打罵的孩子對未來影響有多大?
    當一個人想極力證明自己的時候,那麼她的目標不是在做好這件事上,而是這件事的結果,那麼選擇怎麼做已經變得無所謂了。就因為這樣,早年的舒淇走錯了路。想起之前看到過一個新聞,陝西7歲的天天,他的媽媽管教他的方式不是打就是罵,後來還用上電線、刀具、棍子打,常常打到他走不了路。歷年2年的家暴,天天學乖了嗎?他唯一學到的就是——用拳頭說話:他不會和別的孩子相處,一言不合就開打。用鉛筆戳同學的眼睛,用盆砸別人的頭。老師天天都打電話給他媽媽反映他在學校打人。
  • 父母年邁後最大的心酸,不是子女不孝,而是……(讓人淚滿)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睡前一起夜聽,ID:yuedu58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世間只有一種愛,它不以回報為前提,不被時間和距離消磨,那就是父母對子女一顆真心;網上有句話說:「愛你的人,總怕給你的不夠多」,為人父母也有一種心酸,那就是即使拼盡全力,卻依然滿懷愧疚
  •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貧窮,不是爭吵,而是……
    貧窮可以靠努力去改變,爭吵可以由冷靜來緩解,而不懂感恩的孩子,永遠學不會孝順,也無法過好這一生。他們肆無忌憚地索取,終將讓家族衰敗,再無興旺之日。英國有一句諺語:「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是品行中最不好的。」老王花幾百萬讓兒子出國留學,結果兒子回國後在家啃老。老王氣不過,把買給兒子的車賣了,最後,父子倆大打出手,兒子還說要砍死父親。
  • 夫妻離婚會毀了孩子?並不是!單親爸媽這樣做,孩子一樣快樂長大
    愛與包容是最大的支持晴晴的父母很早就離婚了。因為晴晴的爸爸重男輕女,在她出生後提出讓媽媽再生一個兒子,不然就離婚。晴晴媽毅然選擇了離婚並帶著晴晴一起生活。二年級的時候,晴晴想學樂器,媽媽同時打好幾份工給晴晴買樂器、請老師。當晴晴覺得拖累了媽媽想要放棄時,晴晴媽說:不要擔心,媽媽永遠都會支持你。
  • 幽默笑話:打罵孩子不是我們的教育方法
    …告訴他父母,他父母只是笑笑說:小孩都這樣,不懂事都這麼皮,再說打罵孩子不是我們的教育方法!…今天看他在玩泡泡,沒泡泡水了,我告訴他:用你媽媽的化妝品全放水裡一起調好,就是這個泡泡水。聽,孩哭的聲音……2、上學的時候班裡有個同學喜歡偷拿家裡的錢,不多,每次就拿幾塊錢。
  • 李小璐帶8歲甜馨遊故宮,背女太吃力,一句「賈甜馨」顯心酸
    而有不同的網表示:從李小璐的話裡透露出心酸,畢竟一個人帶孩子特別的辛苦,而孩子在單親家庭成長,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性格上都會對孩子有影響。其實李小璐離婚後,為了照顧好孩子,減少了很多演出安排,用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甚至在前不久甜馨8歲生日時,李小璐還精心準備了生日part。從各方面細節看,李小璐對孩子的教育還是很認真的,而且和甜馨相處得很愉快,沒有再受到離婚的影響。
  • 為什麼不能打罵孩子?父母必須要知道的3個根源
    壞處之四:一個家庭中打罵孩子的習俗,是阻止家庭中形成民主、和諧和合作氛圍的最大障礙之一,這是幾十幾百年前沒有人格尊嚴的舊傳統。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薇姬索爾茲說:教育的過程可以揭示一個人的總體生活觀、一個人的人生哲學。因此,家庭中的氛圍,是教育孩子非常重要的因素。
  • 孩子想要的不是更多的禮物,而是陪他們一起玩耍的父母
    一句話說得我和老公心酸不已,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原因,孩子和爸爸本就聚少離多,後半年好不容易一家團聚了,爸爸卻又開始頻繁出差,一出差就是一個多月,回家待不到一周就又開始出差,所以在孩子眼裡,這一年幾乎都沒有看見爸爸。我和孩子的這段對話,讓我想起前幾天看到的一個視頻,雖然是搞笑視頻,但只有當父母的人才能看出裡面的心酸。
  • 董卿:孩子最怕的不是打罵,而是餐桌上……
    " 在飯桌上批評孩子這個事兒,是很多爸爸媽媽們共通的一個「習慣」 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對孩子的身心,其實是一種不小的傷害。 " 「你剛才的作業寫得太潦草了,吃完飯要重寫,知道嗎?」
  • 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不是貧窮,不是出軌,而是......
    但若是夫妻之間整日針鋒相對,父子之間時時怨恨不止,兄弟之間毫無親情可言,就是家庭走向衰敗的開始。一個家最難念的經是親人關係不睦,最大的災難是一家人失了和氣。「未有和氣萃焉,而家不吉昌者。未有戾氣結焉,而家不衰敗者。」沒有和氣的家,就像是失去屋頂的房子,再也給不了人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