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組建「夢之隊」應對氣候變化,看看他們都有誰?

2020-12-24 第一財經

帶著在氣候變化議題上大幹一場的期許,拜登團隊組建了氣候變化「夢之隊」。

截至22日,這一包含了白宮和內閣官員的六位人選已經全部揭曉,他們分別是被提名為內政部長的新墨西哥州議員哈蘭德(Deb Haaland)、被提名為能源部長的前密西根州州長格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被提名為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署長的北卡羅來納州最高環境監管官員裡根(Michael Regan)和被提名為環境質量委員會主席的環境律師馬洛裡(Brenda Mallory);同時拜登團隊將首次在白宮內設置氣候政策辦公室,並計劃提名前EPA署長麥卡錫(Gina McCarthy)擔任國家氣候顧問,扎迪(Ali Zaidi)作為副顧問。

加之此前,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還決定任命美國前國務卿克裡為負責氣候問題的美國總統特使,同時進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

對於在氣候變化管理團隊方面這樣的「夢幻組合」,有國會共和黨人評價道:「看起來有點像歐巴馬政府第三任期」。

氣候變化非營利組織Climate Nexus資深主任科普塞(Tan Copsey)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解釋道,拜登團隊是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並將之視為「國家安全問題範疇的」, 這同此前歐巴馬政府、國防部門的政策以及現實情況都是一致的。

氣候變化「夢之隊」

在上周末一次演講中,拜登表示,就如同需要團結一致應對新冠病毒一樣,各方也需要團結應對氣候變化,「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的確沒有什麼時間去浪費了。」

在未來「拜登將努力防止氣候變化對美國安全造成的最嚴重影響」,科普塞對記者解讀道,當然如果他在國會可能會碰到困難,在以前這也不是什麼稀罕事,不過如果真的碰上的話,他可以選擇繞過立法,而使用行政令的方式來促成政策落地。

拜登再次重申了要重新加入《巴黎協定》的決心,並計劃恢復川普政府廢除的一系列歐巴馬時期的環境法規。

實際上,此次拜登提名的絕大部分氣候變化團隊官員,都在歐巴馬政府內任職,其中引人關注的就包括麥卡錫和格蘭霍姆。

這兩位女性都是美國應對氣候變化界常年的領軍人物,此次提名意味著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政策向主流回歸。

其中,格蘭霍姆以關注氣候變化中美國的商業機遇著稱。她曾經表示:「全球各國將花費數萬億美元用於應對氣候變化。對於我國(美國),我們必須決定,我們要不要在經濟上參與其中?」

「每個國家都將購買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動汽車和電池,還會升級電網。」格蘭霍姆解釋道,「我們也可以在美國生產這些材料和產品,並把這些美國製造的產品出口到各地。」

同時,拜登此次的提名也意味著民主黨黨內「進步派」的一次勝利:哈蘭德以及裡根都是民主黨內「進步派」成員代表。其中,如果哈蘭德的提名能得到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她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原住民內閣部長。

「我在我母親的原住民普韋布洛(Pueblo)家庭中長大,這讓我變得很彪悍(fierce)。我將為我們所有人、我們的星球以及我們所有應受保護土地而彪悍起來。我感到榮幸,並隨時準備為大家服務。」 哈蘭德說。

回歸《巴黎協定》

如前所述,目前拜登在氣候變化方面的首要任務就是回歸《巴黎協定》,並確定美國的國家自主貢獻(NDC)目標。

《巴黎協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在紐約籤署的氣候變化協定,該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該協定的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

此前,聯合國環境署在2020年最新發布的《排放差距報告》(下稱「報告」)中表示,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現短暫下降,但世界仍然朝著截至本世紀末升溫超過3°C的方向發展,遠遠超出了《巴黎協定》所規定的「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2°C內,並致力於實現1.5°C溫控目標」的水平。

但是,該報告也認為,在已有政策的基礎上,疫情後的低碳復甦可能會使2030年預計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5%。這遠遠超出實施《巴黎協定》無條件國家自主貢獻所能預見的減排量,大大增加了世界實現2°C溫控目標的機會。

在本月12日,由聯合國及有關國家倡議舉辦的2020氣候雄心峰會以視頻方式舉行。在會議前後,不少國家發布了最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

其中,譬如英國發布了最新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到2030年要減少至少68%的溫室氣體排放。英國希望通過這一目標,創造並支持多達25萬個綠色清潔就業崗位。歐盟也在11日宣布,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要比1990年降低至少55%。

不過美國由於退出了《巴黎協定》,並未出席這次會議,其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也要等到拜登政府上臺後才能知曉。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李想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比較確定的是拜登會力推重返《巴黎協定》,但是在這之後,關鍵是看明年在格拉斯哥召開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在會上到時候看看他們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看看美國自己承諾的減排目標能提到多少。

「拜登在他的選舉過程中提到,希望在2035年美國電力網絡要實現零排放,2050年整個社會層面實現零碳排放,但是能不能在國內通過,並且能不能作為NDC在氣候變化大會上提出來,此事還需觀望。」李想說。

(第一財經記者高雅對此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拜登宣布應對氣候變化團隊主要人選,美國或將出現首位原住民內閣成員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17日發表聲明,宣布新一屆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團隊主要成員人選。資料圖 圖文無關 新華社發拜登提名來自新墨西哥州的國會眾議員德布拉·哈蘭出任內政部長。拜登還提名密西根州前州長珍妮弗·格蘭霍姆出任能源部長,提名北卡羅來納州環境質量部門負責人麥可·裡根出任環境保護局局長。此外,拜登任命環境保護局前局長吉娜·麥卡錫出任國家氣候顧問,領導新成立的白宮國內氣候政策辦公室,統籌聯邦政府應對氣候變化。
  • 中國與波札那籤署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文件 開啟中博應對氣候...
    1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與波札那環境、自然資源保護與旅遊部關於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物資贈送的諒解備忘錄》籤約儀式在波札那成功舉行。我國駐波札那大使趙彥博代表生態環境部與波札那環境部部長凱倫出席籤約儀式並致辭。  趙大使表示,氣候變化是事關人類發展的重大挑戰,需要全世界攜手共同應對。
  • 施懿宸:綠色保險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二)支持並開展與氣候風險相關的科學研究保險業積極與科研機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合作,支持並開展對氣候變化及相關風險的識別、研究和管理工作,主導氣象巨災模型研發並將極端天氣事件納入傳統災難模型,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物理風險。
  • 首部應對氣候變化科幻電影上映
    來源:人民日報本報北京8月3日電 (記者孫秀豔)日前,我國首部應對氣候變化科幻電影《致命復活》在京首映。 據介紹,這部電影主要圍繞全球氣候變暖話題展開,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北京巨塢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歷時7年創作完成。
  • 應對氣候變化表現不及格!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氣候變化雄心峰會上...
    12月12日,在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籤署五周年之際,由聯合國和英國、法國主辦,全球70多個國家首腦共同參與的氣候變化雄心峰會在線上舉行。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認為,澳大利亞並未遵守巴黎協定的承諾,其應對氣候變化的表現可以直接說是不合格。僅有2000多萬人口的澳大利亞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佔全球排放量的3.6%。而按人均計算,澳大利亞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國人均的四倍。
  • 繼往開來, 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講話
    繼往開來, 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講話(2020年12月12日,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
  • 拜登擬提名原住民女議員出任內政部長
    中新社華盛頓12月18日電 (記者 陳孟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17日宣布,擬提名來自新墨西哥州的女眾議員德布·哈蘭德(Deb Haaland)出任內政部長。現年60歲的哈蘭德擁有美國印第安原住民血統。《華盛頓郵報》評價稱,拜登的這一選擇具有「歷史意義」,標誌著美國政府與原住民關係的轉折點。拜登表示,哈蘭德勇於在工作中突破阻礙,「她的職業生涯都在為原住民部落、農村社區以及少數族裔奮鬥」,「她上任首日就已準備好為保護環境、清潔能源而努力工作」。
  • 拜登新政府漸成型 有哪些老面孔?
    此外,拜登還指定了一名總統氣候變化特使,專門負責拜登「新政府」在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事宜。稍早前,拜登已公布了白宮幕僚長的人選。在這些已公開的職務中,除白宮幕僚長、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和總統氣候變化特使外,都需要獲得參議院的提名確認。目前,參議院的選舉結果還未得到最終確認,但分析認為共和黨保住參議院的可能性比較大。這也就意味著,拜登上臺後,要在參議院通過他的所有內閣提名也並非易事。
  • 哈佛教授:為應對中國崛起,拜登已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消息網12月21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12月18日在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發表文章稱,拜登對中美關係抱有現實態度。全文摘編如下:中國崛起是歷任美國總統所面臨過的最錯綜複雜的「挑戰」。中國既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對手,也是美國必須設法共存的國家。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當選總統拜登及其團隊必須制定一項戰略。
  • 拜登作出重要承諾:39天之後,帶領美國重回《巴黎氣候協定》
    對比往年,今年的美國大選可謂是出現了十分巨大的變化,也正是因此得到了各界的關注,作為民主黨候選人的拜登接連在多個搖擺州取得勝利的情況下,已經確保了自身的勝利,而美國各界以及媒體此前也已經對拜登的勝利做出了表態。
  • 拜登再創紀錄
    拜登作為候任總統,距離正式入主白宮的日期越來越近。拜登12月17日宣布,擬提名來自新墨西哥州的女眾議員德布·哈蘭德(Deb Haaland)出任內政部長。現年60歲的哈蘭德擁有美國印第安原住民血統。《華盛頓郵報》評價稱,拜登的這一選擇具有「歷史意義」,標誌著美國政府與原住民關係的轉折點。這一提名打破了245年來以男性為主的非土著官員負責美國原住民事務的紀錄。此前,聯邦政府一直有意打壓原住民,直到近幾年才將他們融入「白人文化」。哈蘭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說,原住民將不用向她解釋「部落主權」。
  •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林業將起關鍵作用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學建模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估算了緩解氣候變化的森林經營活動成本,研究顯示,到2050年代,森林經營活動或有助於讓每年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減少60億噸,這些活動的成本為每年3930億美元。
  • 應對氣候變化只有最胖的北極熊才能倖存
    應對氣候變化只有最胖的北極熊才能倖存英國艾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下,英國生態學會的《動物生態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由於氣候變化,只有最胖的北極熊才能倖存一年。北極熊有一個不尋常的狩獵期。在溫暖的月份中,大多數動物會積蓄食物,從而積累脂肪,以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天。但是加拿大哈德遜灣地區的北極熊卻相反:它們的最佳食物來源是北極海豹,它們只能在最寒冷的冬季才能捕獵。在冬季和春季,北極熊直奔海灣,被冰凍成冰,開始尋找美味的脂肪海豹。
  • 拜登提名「80後市長」入閣,曾稱其「讓自己想起已故的兒子」
    美國當選總統約瑟夫·拜登15日證實,將提名原黨內預選對手、「80後市長」皮特·布蒂吉格為交通部長。民主黨內部不少人看好布蒂吉格將來再度競選總統。拜登曾說布蒂吉格讓他想起已故的兒子博·拜登,稱這麼說是他對別人「最好的褒獎」。
  • 王石:中美可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形成最大公約數
    氣候變化與我們、與中國、與中國企業有什麼關係?綠色環保要如何實現?中美關係又在其中有著怎樣的地位?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創始人王石先生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的「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2020」上提到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環保,需要中國企業、國際各個層面共同聯手,尤其彰顯了中美合作的重要性。中美政府能夠在綠色環保以及氣候變化層面達成共識,將會成為兩國關係的最大公約數。
  • 「地評線」金羊網評:以「綠」為底,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展現大國擔當
    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其中最重要的長期目標就是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至2攝氏度以內,以協定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進入新階段,打開新徵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們責無旁貸。
  • 川普下臺對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的影響
    這也不難理解,一群活躍在南北極、見證氣候變化前沿的科學家們,有誰願意撐一個不相信科學,開口就說自己懂得比誰都多的「懂王」。 大選第一天,川普領先,科學家們絕望了。好幾個朋友問我咋看,我只說了一句:I feel sad for the planet(我為地球感到悲哀)。 對於美國的政治,我不想評論,美國人愛選誰選誰,這是他們的自由。
  • 拜登火速表態:39天後美國有行動
    《巴黎協定》指出,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之內而努力。根據協定,各方將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 環球論壇丨川普VS拜登,誰能笑到最後?
    他們深受資本主義文化霸權影響,根深蒂固地反對社會主義,光是桑德斯身上「社會主義」的標籤就把他們嚇跑了。還有很多黑人選民對民主黨有很深的情感依附,而桑德斯長期以來獨立於兩黨之外,因此也很難贏得他們的支持。拜登是民主黨內溫和派的代表,他的政策主張遠沒有桑德斯那麼激進。
  • 拜登上臺第一天就有大動作?與中國有關,歐巴馬或許才是最大贏家
    近幾年來,中國一直都在對能源結構進行調整。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一方面,中國一直以來都十分積極,並且也發揮了無法取代的作用。 拜登宣布重新返回巴黎協定 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聲之後,中國就如此快速表態,也表明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也給了美國一定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