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中美可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形成最大公約數

2020-12-24 鳳凰衛視

氣候變化與我們、與中國、與中國企業有什麼關係?綠色環保要如何實現?中美關係又在其中有著怎樣的地位?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創始人王石先生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的「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2020」上提到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環保,需要中國企業、國際各個層面共同聯手,尤其彰顯了中美合作的重要性。中美政府能夠在綠色環保以及氣候變化層面達成共識,將會成為兩國關係的最大公約數。未來,綠色環保將會成為競爭力,如何堅持走綠色環保的道路,如何形成人們綠色環保的觀念習慣,如何鼓勵綠色環保,也都是堅持綠色發展之路上值得深刻思考的重要課題。

以下為發言實錄:

王石:大家好,我是王石,非常高興在這樣一個論壇上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對應氣候變化,以及在環保方面我的一些體會。

我記得我2002年時就登過非洲吉力馬札羅山,眾所周知,這座山峰雖然是赤道附近的山峰,卻長期積雪。但是我在攀登的過程中,一直到山頂我也沒發現一片雪,這讓我感到驚訝。當時我就開始考慮,這和我有什麼關係嗎?自那之後,我意識到,實際上氣候的變化對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對中國的企業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能源大會之後,中國的政策也進行了根本的改變,例如在房地產方面鼓勵綠色建設用房以及綠色的生活方法。由於萬科先走一步,現在這成為了萬科很明顯的競爭優勢。例如土地拿地規定必須40%的建築面積要使用綠色建築的方法,而恰好萬科在這方面是走在前面的。

所以綠色環保是要付出成本的。但是如何面對未來,堅持走這條路,當整個環境、整個社會還有國家將減少碳排放作為強行之策的時候,先走一步就會形成競爭力。綠色環保不僅僅是一個成本高低的考慮,實際上也代表著,未來,它還會成為競爭力。綠色建築已經成為了萬科的一個競爭力。

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也說過這樣一句已經是家喻戶曉的話,叫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非常有道理的。這是我想談的第一點體會。

第二點體會,中國如何在綠色建設環保方面通過社區的民眾教育來改變人們的習慣非常重要,而僅僅提供產品是不夠的。

我們也發現了一種現象:剛開始的時候用了綠色建築做了一次環保,一開始投資到位了,設計到位了,建設到位了,達標並不難。但是如何整個在建築的運轉當中、運營當中,如何讓它一直是綠色環保,一直是節能的,就沒那麼容易了。

還有一個問題,綠色環保如何讓企業競爭成為自覺,達到環保是否有獎勵?真正成為競爭力、像萬科這樣自覺來做還是不夠的。例如如何低碳排放?碳交易要成為一種商業的模式。這種碳排放可以形成指標,甚至可以在碳交易上進行交易。這方面我認為中國需要推行。雖然成立了幾個碳交易市場,但是顯然交易的數量、效果現在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簡單地說,令人欣慰的是,中國走到了今天,尤其是籤訂了2015年的《巴黎減碳議定書》之後,中國政府依舊堅定不移地往前走,儘管川普執政之後退出了這個協定。但如果僅僅是中國往前走,美國不參與,對於全人類面對碳排放還是有很大的缺憾、很大缺失的。中美一定要聯起手來往前走。

中美摩擦不僅僅是貿易方面的,還是各個方面的。但是我相信美國民主黨的政府在遵守《巴黎議定書》、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上,是可以形成兩國的最大公約數的。中美一起聯手,再和歐盟、和其他國家一起聯手,來面對氣候變化,實現碳減排是非常有希望的。

所以非常感謝太平洋未來論壇2020提供這樣的機會,讓中美兩國的NGO組織,還有全世界的NGO組織聯起手來,一起在NGO層面上共同合作,往前推進。有了這樣民間的推動,我相信下一步美中兩國的政府在這也會積極的響應,一起往前推進。謝謝你們!

相關焦點

  • 中美專家解讀:人類社會應當如何兼顧氣候治理的效率與公平
    萬科創始人、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發起人王石先生認為,綠色環保在未來將會成為競爭力。中國需要通過社區的民眾教育來改變人們的習慣,並讓綠色環保成為企業競爭的自覺為。同時,中美政府可以在遵守《巴黎議定書》、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達成共識,形成兩國關係的最大公約數,與其他國家聯手推動碳減排。
  • 繼往開來, 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講話
    繼往開來, 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講話 2020-12-13 13: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與波札那籤署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文件 開啟中博應對氣候...
    1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與波札那環境、自然資源保護與旅遊部關於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物資贈送的諒解備忘錄》籤約儀式在波札那成功舉行。我國駐波札那大使趙彥博代表生態環境部與波札那環境部部長凱倫出席籤約儀式並致辭。  趙大使表示,氣候變化是事關人類發展的重大挑戰,需要全世界攜手共同應對。
  • 應對氣候變化表現不及格!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氣候變化雄心峰會上...
    12月12日,在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籤署五周年之際,由聯合國和英國、法國主辦,全球70多個國家首腦共同參與的氣候變化雄心峰會在線上舉行。而英國重要的盟友國家澳大利亞,由於沒有按約履行巴黎協定的承諾,且對未來缺乏雄心規劃,與會的總理斯科特·莫裡森在本次峰會上失去發言權。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認為,澳大利亞並未遵守巴黎協定的承諾,其應對氣候變化的表現可以直接說是不合格。
  • 中美地峽的中部地區,為什麼東西兩側沿海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
    中美地峽的面積僅比我國四川省的面積大一些,而且由於東西兩側都臨海,使得中美地峽各地區距離海洋都很近,不過,奇怪的是為什麼中美地峽中部地區的東西兩側沿海,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地峽東部沿海地區分布著「熱帶雨林氣候」,而地峽西部沿海地區卻分布著「熱帶草原氣候」,這是為什麼呢?
  • 施懿宸:綠色保險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本文將綜合分析綠色保險應對氣候風險的理論與實踐經驗,以期為我國綠色保險的創新型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鑑。 一、氣候變化相關風險根據2017年6月TCFD發布的《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建議報告》,氣候相關風險被劃分為兩大類:(1)物理風險,即與氣候變化的實體影響相關的風險,和(2)轉型風險,即與低碳經濟轉型相關的風險[4]。
  • 劉紅偉:支持區域創新發展 擴大「最大公約數」
    12月1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承辦的「區域經濟金融發展論壇暨『2020天府金融指數』 發布會」採用線上會議+線下同步直播的形式隆重舉行。IMI地方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劉紅偉發表演講時提到,要發揮金融支持作用,推動區域創新發展,形成更多共識,擴大「最大公約數」,為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更好的對策。
  • 中美競爭與合作關係可並存
     《聯合早報》1月12日報導:中美之間雖然存在競爭關係,但衝突並非無可避免。雙方必須採取理性觀點,尋求共同合作基礎,以在多個領域上展現全球領導力。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昨天在《海峽時報》線上舉辦的全球展望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冠病雖加快了一些結構性調整的步伐,但各國可以通過全球合作進行重建,並走出疫情,變得更強大。中美關係是能否促進全球合作的關鍵因素。王瑞傑說,中美相互保持接觸,以及與全球體系保持接觸,符合雙方的利益。中美的競爭與合作關係可以並存。
  • 首部應對氣候變化科幻電影上映
    來源:人民日報本報北京8月3日電 (記者孫秀豔)日前,我國首部應對氣候變化科幻電影《致命復活》在京首映。 據介紹,這部電影主要圍繞全球氣候變暖話題展開,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北京巨塢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歷時7年創作完成。
  •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林業將起關鍵作用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學建模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估算了緩解氣候變化的森林經營活動成本,研究顯示,到2050年代,森林經營活動或有助於讓每年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減少60億噸,這些活動的成本為每年3930億美元。
  • ...議題「由冷到熱」——《氣候變化大會之旅》紀錄片觀影會在京舉行
    北京時間1月10日下午8點,身在南極點的中國青年探險家溫旭打通了北京的衛星電話,電話的這頭是他的妻子和百餘位剛剛看完紀錄片《氣候變化大會之旅》的觀眾。現場是紀錄片出品方中華環保聯合會和聯合出品方萬科公益基金會、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在北京舉辦的紀錄片觀影會。
  • 【2017麗水攝影節】風光極限 中外大師藏品拍賣展之王石作品推介
    出於環境可持續的全球責任,王石應邀擔任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美國基金理事、世界經濟論壇可持續治理全球議程理事會理事、聯合國基金會清潔爐灶計劃理事、中美可持續城鎮化CEO理事會理事。從2009年開始,王石主席連續率領中國民營企業界代表團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進行國際環保對話並發布民間環保宣言,創建企業家應對氣候變化聯盟C Team。2017年4月,王石先生創建了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在世界最大的非政府環保組織WWF網絡支持下,聯合中國知名企業家一同推動環保事業。
  • 四川:世界地球日,四川發布2019年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
    當天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2019年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據記者了解,2019年,四川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落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初步核算,全省碳強度較2005年下降約70%,為國家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 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引領者
    中國率先行動,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對此,塗瑞和表示,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已經從過去的參與者、貢獻者身份,逐漸轉變為引領者的身份,尤其在應對氣侯變化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
  • 拜登組建「夢之隊」應對氣候變化,看看他們都有誰?
    帶著在氣候變化議題上大幹一場的期許,拜登團隊組建了氣候變化「夢之隊」。氣候變化「夢之隊」在上周末一次演講中,拜登表示,就如同需要團結一致應對新冠病毒一樣,各方也需要團結應對氣候變化,「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的確沒有什麼時間去浪費了。」
  • 《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 中歐合作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
    16日,中方同歐盟多國駐華大使及組織代表,就《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及2020氣候雄心峰會取得成果舉行討論會。與會人士呼籲,各國應通過多邊渠道,未雨綢繆地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挑戰,同時將氣候治理與經濟、社會、健康、安全等問題相融合,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確保人類長期健康和安全。
  •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涵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2035年我國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應對氣候變化只有最胖的北極熊才能倖存
    應對氣候變化只有最胖的北極熊才能倖存英國艾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下,英國生態學會的《動物生態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由於氣候變化,只有最胖的北極熊才能倖存一年。在夏季,冰融化,而熊從冰上撤退到陸地上,在那裡他們的狩獵效率較低,此外,凍原土地上的食物少於水下。氣候溫度的升高對北極熊的狩獵活動產生了重大影響。冰融化得更快,季節縮短了,因此,熊在充裕的時間裡狩獵的時間越來越少。自1991年以來,該小組一直在監視一百多隻雌性北極熊-雄性的脖子比頭大,這使它們很難留住衣領-並發現他們的狩獵時間確實越來越短。
  • 中英兩國氣候變化專家的一封公開信
    以此次峰會為契機,中英兩國氣候變化專家——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主席德本勳爵和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周大地教授聯名發表了公開信。信中指出,中英兩國均已制定雄心勃勃的碳排放目標,並存在很多共同之處。兩國可通過開展獨特的合作,引領全球抗擊氣候變化。
  •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裡夏·埃斯皮諾薩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裡夏·埃斯皮諾薩在這裡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對新華社記者說。埃斯皮諾薩說:「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入已經形成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助推相關技術的價格降低。如今可再生能源技術在價格上已能與化石能源競爭,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有助我們過渡到清潔能源消費,讓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