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長不到1斤,常被人錯認成「鯉魚」,魚鱗卻極為珍貴,60元一斤,真有這麼好?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淡水魚是家庭飯桌上最為常見的一種肉類食材。相比其它肉類來說淡水魚含優質蛋白、維生素D,胺基酸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而且魚肉中脂肪含量低,不僅味道鮮美同時還有很好的滋補功效,對兒童生長智力提高,體弱者和老人有很好的滋補功效。
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饒,在農村河裡或山澗溪流中淡水魚資源豐富。說到淡水魚,在生活中鯉魚是最常見的淡水魚,不僅吃法多樣還有吉祥喜慶的寓意,因而被廣泛的養殖。而今天說到的這種「鯉魚」,3年長不到1斤,常被人錯認成鯉魚,價格卻是鯽魚5倍。
在農村的山澗溪流或水庫,偶爾可以見到一種魚體稍側扁,體色青綠似竹,鱗片粗大魚鰭及魚鰓發紅的淡水魚,人們根據其體色稱它「青竹魚」。多數人常誤認竹青魚是野生的鯉魚或雜交魚類,但與鯉魚相比較的話,可以看到這種魚的背鰭硬刺具弱鋸齒,有一倒刺埋於皮內,因此又名倒刺鮁,是一種生長在山澗峽谷或水流湍急激流中的珍貴野生魚類。
青竹魚為鯉科倒刺䰾屬淡水雜食性魚類,常棲於水質清澈溶氧量豐富礫石地質水流湍急裡,比如大壩洩洪閘門水潭,河道峭壁巖石邊激流漩渦,以水中的植物碎片,水藻水草及水生昆蟲為食。竹青魚成魚體型形似鯉魚,但是其魚鰭末端呈橙紅色,魚身呈青綠色,在農村它的俗名很多,像青竹鯉、竹魚、竹柏鯉等等。
青竹魚生活於無汙染清澈水體,在自然環境下生長緩慢,3年長不到一斤肉,因此竹青魚肉質非常鮮嫩。魚肉中含優質蛋白質、核酸、胺基酸,硒碘等微量元素,可以化痰止咳、潤肺、安神除煩、降糖消渴。青竹魚肉質鮮嫩爽滑,而且沒有普通淡水魚常見的土腥,可以清蒸,紅燒或製作生魚片食用,鮮美香醇不亞於黃河鯉魚。
青竹魚鱗片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鈣及鋅等微量元素,有著補氣健脾,減少膽固醇含量對預防高血壓有很好的滋補效果。如今青竹魚鱗片賣到上百元一斤,比魚肉還值錢。
【蒸青竹魚】食材:青竹魚、油、蒸魚豉油、料酒、生薑、香蔥。
烹飪方法:
將青竹魚去除內臟刮掉魚鱗(魚鱗可以油炸後食用),洗淨控水後抹上料酒醃製10分鐘。生薑切片,香蔥切段備用。蒸鍋倒入水燒開,在盤子中放蔥姜段,將醃漬好的青竹魚放在蔥姜上面,將盤子放入蒸鍋,蒸10分鐘後關火。取出蔥姜,倒出盤中的水,在青竹魚上鋪上蔥薑絲,淋上蒸魚豉油。鍋中倒入油燒熱,最後將燒熱的澆在青竹魚上即可。
青竹魚肉質細膩鮮美,有著較高的食用和經濟價值,但青竹魚生長緩慢而且對水質和環境要求較高,雖說現在有小規模養殖但市場價格也居高不下,如今養殖的青竹魚賣到30多元一斤,青竹魚野生的可以賣到60多元一斤,價格是鯽魚5倍。大家吃過青竹魚嗎?在農村養殖青竹魚前景如何?歡迎說說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