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wtime | 慢時光
文/慢小姐
慢時光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好久不見的胡歌上熱搜了。
前幾天,有空姐在社交平臺曬與胡歌的合影。
照片中的胡歌雙手插兜,皮膚白皙、帥氣有型。
雖然帶著墨鏡,但依然能感受到他堅毅的眼神和沉穩的氣質。
一時間,我仿若又看到了十幾年前的那個翩翩少年。
對於胡歌,我一直有著一種別樣的情感。
他不同於娛樂圈流水線生產一樣的美豔皮囊。
他帶著自己的氣質,不會天天掛在熱搜上,但卻始終是觀眾心裡想得起的安慰。
胡歌的氣質來自他乾淨的眉眼。
這種「淨」,不論是22歲時候的「李逍遙」,還是31歲時的「梅長蘇」,都不曾有變。
出道十五年,他獲獎無數。
他很少上綜藝,幾乎無緋聞,接近零差評。
娛樂圈的浮沉和生活的跌宕,在他身上化作服服帖帖的外衣,釀出一種拿捏得當的氣場。
而這種氣場來自於他與世界相處的方式,更來自他內心經久不滅的光。
1982年8月,胡歌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弄堂裡。
大大的眼睛,雙眼皮,肉嘟嘟的小臉,小時候的胡歌長的可愛極了。
正是因為這出色的樣貌,5歲的時候,胡歌就從3萬多個孩子中脫穎而出,考進了上海著名的小熒星藝術團。
在小熒星學習鍛鍊的日子裡,原本內向、不善言辭的胡歌,成為了社團的活躍分子。
而這段時光,也徹底激發了他對舞臺的渴望。
為了圓自己的「舞臺夢」,14歲的時候,胡歌就成功應聘了上海電視臺《陽光少年》欄目的主持人。
在學校,他還擔任了校合唱團團長、校廣播臺臺長、學生話劇團的負責人。
2001年,胡歌更是以專業第三名的好成績,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雖然那時的他經常因為拍廣告、兼職主持而遊走於演播大廳或錄製現場。
但學習成績從來沒有因為忙碌而落下過,反而次次名列前茅。
就連老師都誇獎他是「表演班裡文學功底最深厚的學生」。
大二的時候,胡歌就與唐人籤約,成為旗下藝人。
並在2005年,憑藉一部《仙劍奇俠傳》正式敲開了演藝圈的大門。
彼時的畫中少年李逍遙,被他演繹得深入人心,那經典的回眸一笑,更讓無數人為之傾倒。
無數的粉絲們甚至在夢中,也無法忘記「逍遙哥哥」的名字,甚至喊出了「無胡歌不仙劍」的口號。
一時間,胡歌成為了公認的「古裝仙俠第一人」,鋒芒無人能及!
《仙劍三》、《神話》、《天外飛仙》、《少年楊家將》……
鋪天蓋地的戲約隨之而來。
而他更是在出道短短一年的時間裡,拿遍了國內各大娛樂獎項!
單看胡歌的前二十年,這個陽光帥氣的偶像新星,人生幾乎順利的讓人羨慕。
可是,沒有誰能一直被上天眷顧。
剛因李逍遙而人氣飆升,胡歌的命運就突然來了個急轉直下,給眾人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驚嘆號.....
2006年,8月29日,是胡歌人生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那天,胡歌在從《射鵰英雄傳》片場回上海的途中,發生了嚴重車禍。
車禍情況很慘烈,胡歌的助理張冕當場去世。
而他自己則在四天內經歷兩次全身麻醉的手術,臉和脖子加起來縫了100多針。
命保住了,這是不幸中的萬幸。
但在這場事故中,胡歌的臉卻遭遇了毀容,對於身為演員的他來說,無疑是個莫大的打擊。
當時的打擊有多大呢?
他車禍後曾寫過一篇隨筆,披露了他當時的心境,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而比起臉,更可怕的是他心態垮掉了。
他不敢照鏡子,習慣性的躲避鏡頭。
他開始逃避現實,甚至萌生了不做演員的想法。
特別是在重回劇組拍《射鵰英雄傳》的那段時間,他的這種想法更加強烈。
當時再次回到了鎂光燈下到他,那張臉卻再也不似過去那麼完美。
右眼永遠有一道疤,每一次都需要反覆布光、補妝、換機位。
本來一分鐘可以完成的鏡頭,現在至少要花半個小時調整,進度一拖再拖。
胡歌感到非常自責,他一度情緒崩潰。
甚至在《射鵰》殺青那天,導演剛喊咔,他就瘋了一樣跑出去放聲大哭。
那一刻,他把所有的委屈、迷茫、無助、孤獨,全部宣洩了出來。
但發洩完之後,生活仍要繼續。
所以後來的那段時間,胡歌曾無數次的思考,自己活下來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直到有一天他終於找到了答案:
「車禍把我撞離了原本的軌道,但我卻能以最真實的狀態去尋找新的動力和方向。」
「除了我自己,沒有人能幫助我站起來。」
就像他對自己說的那樣:
「如果皮囊難以修復,就用思想去填滿它」
為了精進自己的能力,也為了能走的更遠,胡歌給自己的古裝劇生涯按下了暫停鍵。
他開始轉而投向不同的角色,認真磨鍊自己的演技。
他在都市劇《生活啟示錄》中大膽扮演當時很有話題爭議的角色,與閆妮上演姐弟戀;
在電影《辛亥革命》中,挑戰民族意識覺醒的愛國青年林覺民;
在抗戰劇《四十九日·祭》中發掘戰火紛飛年代裡的陸軍少尉;
13年的時候,他還為了出演話劇《如夢之夢》,推掉了所有的檔期,在話劇舞臺上蟄伏了整整一年。
▲如夢之夢
在許多人的印象裡,「紅人」沒有去演話劇的。
因為不僅費時,還賺不到什麼錢,所以有人揶揄胡歌:「這是不紅了吧」。
但對於胡歌來說,紅不紅已經不重要了。
他實在不願靠著古裝人設,賺著流量,賺著錢,而辜負了一個演員該有的樣子。
事實證明,胡歌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如夢之夢》中,他精彩的出演,不但讓合作夥伴許晴拍案叫絕,還讓他斬獲了「丹尼斯最佳男演員獎」。
也正是看了這部話劇,《琅琊榜》的製片人侯洪亮當即欽定由胡歌出演梅長蘇。
梅長蘇——胡歌演藝生涯裡一個裡程碑式的角色。
他是天下第一大幫江左盟的宗主,位居琅琊榜首,才冠天下。
他本名林殊,卻因驚天冤案而被迫改頭換面,從此是一副病弱之軀。
他不能提槍上馬,甚至手無縛雞之力。
但他竭盡所有才能在國讎家恨、兄弟情義的漩渦中見招拆招,奏出了赤子之心下的一曲慷慨悲歌。
每當我看到梅長蘇時,總覺得那就是胡歌自己。
本是無憂無慮的風華少年,奈何命運因變故而改變。
從被迫接受命運到衍生出更加強大的自我,胡歌把自己活成了「江左梅郎」,從痛苦之中走了出來。
他不再是上天入地的大俠,也不是瀟灑自如的偽裝者,他將脆弱全部暴露出來,也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
憑藉這個角色,胡歌斬獲了金鷹節的雙料影帝。
這一年,距離那場車禍也過去了整整十年。
在領獎臺上,胡歌這樣說到:
十年,二十多分鐘就說完了,可說的遠不止這些,說的也不全是十年。
至於未來,借用木心先生的一段話:
「人之一生必須說清楚的話實在不多,萬頭攢動火樹銀花之處不必找我。
若欲相見,我在各種悲喜交集之處,能做的事就只是長途跋涉地返璞歸真。」
從這一段發言裡,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胡歌脫胎換骨了。
他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是劫後餘生對命運的感恩、對人生的敬畏。
胡歌特別喜歡《琅琊榜》中的一句臺詞:「我既然活了下來,便不會百變活著」
這句話,簡直就像是為他量身定做。
娛樂圈許多明星遭受大難後,要麼一蹶不振,要麼心灰意冷,消失在蒼茫的大眾視野裡。
只有胡歌,歸來後比以往更平靜,也更從容。
一個人所謂的成功,其實不是他到達到過什麼高度,而是看他從頂峰跌落之後,還有沒有勇氣反彈。
而胡歌終究是做到了涅槃重生,王者歸來。
我最欽佩胡歌的一點,就是他從不活在別人的世界中,只「任性」地遵循著自己的內心感受而活。
2016年,出演了三部大戲之後,胡歌告訴他的經紀人「我要休息一年,不打算拍戲了。」
經紀人問:「為什麼?」
胡歌回答:「演戲不能一直往外掏東西,需要有東西沉澱下來。」
他一沉澱,就真的沉澱下來了。
期間,他拒絕了七個戲約、五檔綜藝節目、數十個高價代言,這一拒絕,就是上億元的損失。
經紀人嘆息:「你這是把錢往河裡扔啊!」
胡歌卻只是笑笑。
後來,他在自己的微博中這樣寫道:
「如果我能夠有機會踏踏實實地學習沉澱,如果我能夠變成我想像中的自己,不辱上天的使命,讓重燃的生命之火發揮更大的光和熱。
我願意放下眼前的所有。」
所以他一言不合就騎上摩託去色達朝聖,去青海做志願者撿垃圾;
他還陸陸續續的在雲南捐了30幾所小學,堅持去青藏高原陪孩子們過六一,身體力行的做著公益。
期間,有人拍下了他的照片,鏡頭裡的他鬍子拉碴,頭髮也隨風飛舞,曬得很黑,但笑的卻無比開心。
這種切切實實,腳踏實地的活法,讓胡歌不再星光璀璨,但卻多了一絲溫熱,多了一股從骨子裡透露出來的帥氣。
當年的那個青澀少年,終於在涅槃之後活成了自己想要的自由模樣!
不禁想到曾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人討厭胡歌?」
有一個點讚很高的回答:為什麼要討厭一個10年前是李逍遙,10年後是梅長蘇的演員?
是啊~人生如戲,李逍遙和梅長蘇就是10年前的胡歌和現在的胡歌。
但他們相似的不只是經歷,更是格局。
每次看到胡歌,我的腦海中總能浮現起張愛玲說過的一段話:
「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經歷劫數,嘗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乾淨。」
胡歌就是這樣的人。
經歷過事業的巔峰和低谷,也在生死邊緣迂迴過。
把傷痛當成一種磨礪,也把苦難當成人生中的財富。
所以他的身上,始終縈繞著一種常人所不能及的穩重和淡然。
真正應了金庸評價他的那句:渡過大難,將有大成,繼續努力,終成大器。
而作為旁觀者,回顧胡歌十幾年來的一點一滴,我對他只有滿心的敬佩。
在這個喧囂浮躁的娛樂圈,有追腥逐臭之人,有蠅營狗苟之人,有鮮廉寡恥之人,亦有出賣靈魂之人。
而鳳凰涅槃後的胡歌,卻像是從高山雪原裡湧出的一股清流。
他有風骨、有溫度、從不被外界瑣碎綁架,從不被金錢浮躁裹挾,而只忠於自己內心的那一方淨土。
胡歌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得一副好皮囊,不如心有一束光。
點個「再看」,願你我也能如胡歌這般:
一生果敢,一生坦蕩,一路披襟斬棘。
無論順境逆境,都能懷抱一顆向陽而生的心,永遠堅韌地朝著自己理想王國奔去。
*作者:慢小姐_Gloria,慢時光專欄作者,一個並不典型的95後射手座。想拎著相機走遍全世界,也想帶著自己的狗隱居山林。愛吃愛玩愛八卦,文字被你喜歡是我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