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7 12:12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李文芳 記者 陳寧
運動後是什麼體驗?那種心跳加速、汗流浹背又如釋重負的多巴胺分泌的快感,或許是很多人愛上健身的理由。可有一類人,一旦稍做運動後,心跳就會持續放緩,平常人一運動心跳一分鐘130幾下,他們卻只有40幾下,且伴隨著猝然暈厥。
「健身達人」重拾運動
沒想到毫無徵兆接連暈厥
家住臨海的周先生為此不堪其擾。周先生今年31歲,創業經商,平日裡忙於工作而疏於鍛鍊,看著自己逐漸凸起的肚腩以及周圍小夥伴每天健身打卡曬腹肌,大學期間曾是健身達人的他,在兩年前想重拾健身。可沒料到,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一年前的一個下午,周先生穿上自己精心購置的運動服、踩上運動鞋,沿著家門口的綠道開始了長跑。不知道跑了多少公裡,周先生突然兩眼一抹黑,毫無徵兆地摔在地上,暈倒失去了視覺。路人看到後,撥打120將周先生送進了當地醫院。
到醫院後,周先生神智轉清,在做了心電圖、血常規等系列檢查後,醫生並未發現周先生有何異常,就讓他出院了。而一向自詡強壯的周先生也沒太在意,以為就是很偶然的一次暈倒,不打緊。可接下來的事,讓周先生始料未及。
幾個月後,在一次搬運重物時,周先生再次兩眼一黑,暈了過去,並重重地摔在了地,腦袋鼓了個大包。當地住院檢查後,還是一切正常。周先生這下無法淡定了,看到很多年輕人猝死的新聞後,他開始憂心忡忡,不敢去運動,不敢去提重物。
年紀輕輕就背負了這個不知何時何地就發作的隱形「炸彈」,周先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在查了相關資料後,周先生鎖定到了位於杭州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並立馬從臨海動身前來就診。
抽絲剝繭揪出「真兇「
原來是心臟的「剎車片「壞了
去年10月中旬,周先生來到了邵逸夫醫院門診,找到了心內科冠心病診治團隊朱軍慧主任醫師。
「你這個毛病叫暈厥,因缺乏事發時的證據,在我們心內科屬於疑難懸案。不過,我們一定會查明病因。」在詳細了解了周先生的病史後,朱軍慧主任醫師立馬將周先生收治入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系統排查暈厥原因。入院後,朱軍慧主任醫師就與醫院電生理團隊蔣晨陽主任醫師進行了密切溝通。
「雖然周先生的病情血管迷走性暈厥可能性最大,但考慮到是年輕人運動相關的暈厥,心肌病和惡性心律失常是需要首先排查的。」朱軍慧主任醫師先給周先生進行了心臟導管檢查,排除了心肌病的可能。
隨後,醫院電生理團隊為周先生安排了心內電生理檢查,未發現明顯惡性心律失常。緊接著,醫院為周先生安排了運動平板試驗,嘗試誘導周先生暈厥發作。
果不其然,周先生在運動平板試驗恢復階段,說有點頭暈胸悶,這時心電圖顯示周先生的心跳突然變為交界性逸搏心律,頻率只有40次/分,而血壓也從150/90降到110/30,醫務人員緊急讓周先生平臥在地上,這時的周先生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為了進一步確認病因,周先生又做了後續直立傾斜試驗,結果進一步證實了醫務人員的推斷:運動引起血管迷走性暈厥。
朱軍慧主任醫師解釋說,我們的心臟跳動就像汽車的發動機,主要靠「油門」和「剎車」來控制。交感神經,相當於「油門」,在白天佔主導地位,讓我們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應對白天的工作和壓力;副交感神經,在心臟主要是迷走神經,相當於「剎車」,在夜間佔主導,讓心跳減慢,血壓下降,讓心臟怠速工作,得到休息和調整。
「正常情況下,兩套系統和平相處,輪流指揮,共同控制心跳,但在某些情況下,卻會出現西風壓倒東風的情況。當迷走神經過度興奮,抑制心臟跳動,外周血管擴張導致血壓過低,腦灌注不足導致一過性意識喪失。這就是血管迷走性暈厥。」
據介紹,目前,血管迷走性暈厥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既往起搏器植入被認為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對於年輕人,預防性地植入起搏器可能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從而得不償失。
多學科協作解頑疾
終於卸下「定時炸彈」
那麼,剛三十而立的周先生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邵逸夫醫院作為省內最大的房顫消融中心,電生理團隊在臨床中很早就觀察到,房顫消融術後患者心率較術前會提高10-20次/分。
「這是因為房顫與迷走神經相關,房顫消融術中會對迷走神經進行消融,從而提高了心率。」電生理團隊張培副主任醫師說。
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的心跳減慢源於心臟迷走神經不恰當增強。採用與房顫消融類似的技術,邵逸夫醫院電生理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心臟迷走神經消融來治療血管迷走性暈厥,已積累近百例的經驗,絕大部分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0月29日,張培副主任醫師為周先生做了心臟神經節消融術。「這就像汽車的剎車片太緊了,需要調松一下。」整個手術過程在局麻下完成,在對左房神經節的解剖位置準確定位後,張培副主任醫師在周先生右腿根部打個針,放根導管進入左心房對神經節進行精準消融。
手術很順利,手術消融過程中時也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迷走反射,這也是消融手術有效消的一個標誌。大概耗時1個小時,周先生擔驚受怕的「炸彈」掃除了。
術後第二天,周先生就出院了。出院後的周先生迫不及待去運動,果然再無暈厥發作,術後1個月後,周先生回到邵逸夫醫院複診,再進行了運動平板和直立傾斜試驗後,再無暈厥發作。
「我終於能夠暢快健身了。」周先生開心地說。
心臟神經節消融術後1月周先生複查運動平板試驗恢復階段的心跳120次/分,周先生無不適感
【浙江新聞+】
血管迷走性暈厥並不少見,據介紹,在暈厥當中,血管迷走性暈厥佔比達到60%-70%。但由運動引起的迷走性暈厥較為少見,朱軍慧主任醫師說,周先生這類運動導致的血管迷走性暈厥也是他從醫20多年來首次遇到。
雖然絕大多數情況下,血管迷走性暈厥是不會導致死亡的,但確實有不少患者在咳嗽、排便、行走甚至緊張時發生暈厥,導致臉摔破、骨折等情況,給患者帶來較大精神壓力。若是有此類暈厥發生可儘早就醫。
據介紹,在邵逸夫醫院心內科每個醫療工作組中,都包含了心臟血管,心臟結構,心臟電生理,心衰等工作小組,可以使患者得到全面的評估和診治。
1578370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