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男子稍做運動後心跳慢到40……然後就暈了

2020-12-24 浙江在線

2020-01-07 12:12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李文芳 記者 陳寧

運動後是什麼體驗?那種心跳加速、汗流浹背又如釋重負的多巴胺分泌的快感,或許是很多人愛上健身的理由。可有一類人,一旦稍做運動後,心跳就會持續放緩,平常人一運動心跳一分鐘130幾下,他們卻只有40幾下,且伴隨著猝然暈厥。

「健身達人」重拾運動

沒想到毫無徵兆接連暈厥

家住臨海的周先生為此不堪其擾。周先生今年31歲,創業經商,平日裡忙於工作而疏於鍛鍊,看著自己逐漸凸起的肚腩以及周圍小夥伴每天健身打卡曬腹肌,大學期間曾是健身達人的他,在兩年前想重拾健身。可沒料到,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一年前的一個下午,周先生穿上自己精心購置的運動服、踩上運動鞋,沿著家門口的綠道開始了長跑。不知道跑了多少公裡,周先生突然兩眼一抹黑,毫無徵兆地摔在地上,暈倒失去了視覺。路人看到後,撥打120將周先生送進了當地醫院。

到醫院後,周先生神智轉清,在做了心電圖、血常規等系列檢查後,醫生並未發現周先生有何異常,就讓他出院了。而一向自詡強壯的周先生也沒太在意,以為就是很偶然的一次暈倒,不打緊。可接下來的事,讓周先生始料未及。

幾個月後,在一次搬運重物時,周先生再次兩眼一黑,暈了過去,並重重地摔在了地,腦袋鼓了個大包。當地住院檢查後,還是一切正常。周先生這下無法淡定了,看到很多年輕人猝死的新聞後,他開始憂心忡忡,不敢去運動,不敢去提重物。

年紀輕輕就背負了這個不知何時何地就發作的隱形「炸彈」,周先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在查了相關資料後,周先生鎖定到了位於杭州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並立馬從臨海動身前來就診。

抽絲剝繭揪出「真兇「

原來是心臟的「剎車片「壞了

去年10月中旬,周先生來到了邵逸夫醫院門診,找到了心內科冠心病診治團隊朱軍慧主任醫師。

「你這個毛病叫暈厥,因缺乏事發時的證據,在我們心內科屬於疑難懸案。不過,我們一定會查明病因。」在詳細了解了周先生的病史後,朱軍慧主任醫師立馬將周先生收治入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系統排查暈厥原因。入院後,朱軍慧主任醫師就與醫院電生理團隊蔣晨陽主任醫師進行了密切溝通。

「雖然周先生的病情血管迷走性暈厥可能性最大,但考慮到是年輕人運動相關的暈厥,心肌病和惡性心律失常是需要首先排查的。」朱軍慧主任醫師先給周先生進行了心臟導管檢查,排除了心肌病的可能。

隨後,醫院電生理團隊為周先生安排了心內電生理檢查,未發現明顯惡性心律失常。緊接著,醫院為周先生安排了運動平板試驗,嘗試誘導周先生暈厥發作。

果不其然,周先生在運動平板試驗恢復階段,說有點頭暈胸悶,這時心電圖顯示周先生的心跳突然變為交界性逸搏心律,頻率只有40次/分,而血壓也從150/90降到110/30,醫務人員緊急讓周先生平臥在地上,這時的周先生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為了進一步確認病因,周先生又做了後續直立傾斜試驗,結果進一步證實了醫務人員的推斷:運動引起血管迷走性暈厥。

朱軍慧主任醫師解釋說,我們的心臟跳動就像汽車的發動機,主要靠「油門」和「剎車」來控制。交感神經,相當於「油門」,在白天佔主導地位,讓我們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應對白天的工作和壓力;副交感神經,在心臟主要是迷走神經,相當於「剎車」,在夜間佔主導,讓心跳減慢,血壓下降,讓心臟怠速工作,得到休息和調整。

「正常情況下,兩套系統和平相處,輪流指揮,共同控制心跳,但在某些情況下,卻會出現西風壓倒東風的情況。當迷走神經過度興奮,抑制心臟跳動,外周血管擴張導致血壓過低,腦灌注不足導致一過性意識喪失。這就是血管迷走性暈厥。」

據介紹,目前,血管迷走性暈厥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既往起搏器植入被認為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對於年輕人,預防性地植入起搏器可能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從而得不償失。

多學科協作解頑疾

終於卸下「定時炸彈」

那麼,剛三十而立的周先生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邵逸夫醫院作為省內最大的房顫消融中心,電生理團隊在臨床中很早就觀察到,房顫消融術後患者心率較術前會提高10-20次/分。

「這是因為房顫與迷走神經相關,房顫消融術中會對迷走神經進行消融,從而提高了心率。」電生理團隊張培副主任醫師說。

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的心跳減慢源於心臟迷走神經不恰當增強。採用與房顫消融類似的技術,邵逸夫醫院電生理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心臟迷走神經消融來治療血管迷走性暈厥,已積累近百例的經驗,絕大部分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0月29日,張培副主任醫師為周先生做了心臟神經節消融術。「這就像汽車的剎車片太緊了,需要調松一下。」整個手術過程在局麻下完成,在對左房神經節的解剖位置準確定位後,張培副主任醫師在周先生右腿根部打個針,放根導管進入左心房對神經節進行精準消融。

手術很順利,手術消融過程中時也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迷走反射,這也是消融手術有效消的一個標誌。大概耗時1個小時,周先生擔驚受怕的「炸彈」掃除了。

術後第二天,周先生就出院了。出院後的周先生迫不及待去運動,果然再無暈厥發作,術後1個月後,周先生回到邵逸夫醫院複診,再進行了運動平板和直立傾斜試驗後,再無暈厥發作。

「我終於能夠暢快健身了。」周先生開心地說。

心臟神經節消融術後1月周先生複查運動平板試驗恢復階段的心跳120次/分,周先生無不適感

【浙江新聞+】

血管迷走性暈厥並不少見,據介紹,在暈厥當中,血管迷走性暈厥佔比達到60%-70%。但由運動引起的迷走性暈厥較為少見,朱軍慧主任醫師說,周先生這類運動導致的血管迷走性暈厥也是他從醫20多年來首次遇到。

雖然絕大多數情況下,血管迷走性暈厥是不會導致死亡的,但確實有不少患者在咳嗽、排便、行走甚至緊張時發生暈厥,導致臉摔破、骨折等情況,給患者帶來較大精神壓力。若是有此類暈厥發生可儘早就醫。

據介紹,在邵逸夫醫院心內科每個醫療工作組中,都包含了心臟血管,心臟結構,心臟電生理,心衰等工作小組,可以使患者得到全面的評估和診治。

1578370362000

相關焦點

  • 30歲男子心跳呼吸驟停 醫護搶救40分鐘挽回一命
    十多天前,該患者排隊就醫時突發心梗,心跳停止,醫護人員搶救40分鐘挽回了他的生命。 男子突然暈倒,無心跳呼吸 9月3日上午11點左右,沙頭一站預檢分診處像往常一樣運作著:測量體溫、填寫流行病學調查問卷、查看行程、掛號。突然,工作人員大聲呼叫「有人暈倒」。
  • 心跳快好還是心跳慢好?終於有了科學依據:不同時刻不同心率最好!
    美國最著名的流行病學調查弗拉明翰研究表明,年齡在35—84歲的人群,隨訪26年的結果表明,隨心跳次數加快,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趨勢,在男性人群中尤為明顯。10年觀察,靜息心率穩定的男子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那些在同一時期靜息心率升高的人低了44%。 有人問了,我安靜休息的時候心跳才50多次是不是太慢了?
  • 60歲之後,一分鐘心跳多少為正常?要是快了、慢了會如何?
    心跳,活著的人都有心跳。要是沒有心跳了,那就意味著活的證明沒有了。平時要有一個正常的心跳,才會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每個年齡段的心跳速度也是不同的,除了年齡之外心跳也和生活中其他的因素有關,比如心情激動、運動之後等,這些情況都會影響到心跳的速度。
  • 心跳穩定人長壽,每分鐘心跳多少次正常?心跳快了、慢了怎麼辦?
    我們大部分人應該都知道,將手指放在手腕掌側部位,就能摸到脈搏,其實,除了手腕掌側之外,頸側、足背部以及肘窩內側也一樣可以感受到動脈搏動。將手指放在以上任意部位,從手指感受到搏動開始,記錄下一分鐘之內搏動的次數,就是我們的心率。一般來說,正常成人在平靜的狀態下,測得的心跳範圍應當是每分鐘60次至100次。
  • 對於超過四十歲的女性身體代謝變慢,有效的減肥運動有哪些?
    對於超過四十歲的女性身體代謝變慢,有效的減肥運動有哪些?這個問題我最適合回答,剛好我已經超過40歲,最近一年多感覺身體變化真的很大,稍不留神體重就增加啦,臉部皺紋慢慢爬上了額頭、眼角。還有時不時會有一些部位出現疼痛。以前一直是做生意多半是坐店裡運動很少導致我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
  • 每分鐘心跳多少次正常?心跳快了、慢了怎麼辦?醫生告訴你答案!
    日常生活中,心跳和呼吸都是我們身體生命的象徵;了解自身的心跳快慢,能夠幫助我們監測自身的健康情況。雖然我們把手掌放到左胸口的時候,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心臟的跳動,但心跳快慢並不是這樣就能夠測出來的。心跳快了、慢了怎麼辦?每分鐘心跳多少次正常?看完你就明白了!
  • 38歲男子急性心梗,檢查還沒做完心跳驟停!搶救37分鐘挽回生命
    近日,東莞市清溪醫院接診了一名38歲男患者,他在心電圖檢查過程中呼吸心跳驟停,經近40分鐘搶救才挽回生命。6月14日凌晨5點,一名男子來到東莞市清溪醫院急診科就診,他今年38歲,說自己胸口痛,急診科醫生謝海露判斷他的心臟可能出了問題,立即給他做心電圖檢查。可檢查還沒做完,男子病情突變,沒了呼吸和心跳,謝海露醫生立即進行搶救,並呼叫主任陶明君支援。
  • 一40歲男子,堅持每天做50個深蹲,身體發生的變化,令人羨慕不已
    在眾多的運動項目中,深蹲不需要任何器械,對運動場地也沒有要求,想做就可以做,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尤其是對於很多男性來說。一位40歲男子,堅持每天做50個深蹲,身體發生的變化,令人羨慕不已,若你也能堅持做下去,或許也能收穫到,下面就具體向大家介紹一下,看完後相信你會有所心動。
  • 運動時,你關心過自己的心跳嗎?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60萬猝死,很多人表面看不出什麼毛病,但其實身體已經有病變,比如潛在的心血管問題,就像地底的炸彈,什麼時候爆炸並不知道。心臟就像是身體的發動機,全身的運作,都需要它的支持,因此要注意心臟的日常養護。心率可以衡量心臟有沒有生病的,過慢或過快都有可能生病甚至猝死。
  • 心率怎麼才是健康的,經常運動,心率變慢了好嗎?
    一旦你感覺到脈搏,計算30秒的節拍,然後乘以2,得到每分鐘的節拍。另外,許多電子設備都可以選擇跟蹤你的心率。首先我們要了解心率正常的心率(靜息心率正常範圍)是每分鐘60到100次。心跳正常並不意味著你是健康的,例如如果心率為每分鐘90次,雖然你可能沒有健康問題,但你也有可能不健康。通常通過鍛鍊你的心臟可以更有效地工作,你的體型被鍛鍊的越好,你的心率就會越低,例如如果你是一個職業運動員,你的正常靜息心率有可以會慢到每分鐘40次。
  • 心跳越慢越長壽?專家:心跳過快、過慢都有危險!掌握這些知識,能救命!
    案例:袁爺爺,82歲,曾經出現過三次暈倒,他和家人都以為是腦血管問題,去神經內科檢查,結果大腦沒有問題,是心跳過緩導致的暈倒。Part 1暈倒原因自我判斷法心臟暈「心臟暈」其實是心臟間歇性停搏,造成大腦供血不足,會出現乏力、眼發黑、軟癱、無徵兆突然暈倒等。大腦暈「大腦暈」就是腦中風,是某根腦血管出現問題,從而出現肢體障礙,暈的時候伴隨肢體活動障礙、痙攣性抽搐、舌頭咬傷、嘴歪、言語不利等。
  • HIIT並不是年輕人的專利,24個40歲後的HIIT運動,減脂增肌抗衰老
    高效減脂:40多歲的人肌肉會逐年減少,基礎代謝會降低,這樣隨著年齡的增長,脂肪會更容易堆積,而科學證明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長期的「穩態運動」(例如:穩定的速度慢跑或騎自行車)能燃燒更多的脂肪,因它HIIT不但在運動期間燃燒卡路裡,而且運動後有高燃脂效應,有研究表明hiit訓練之後的72個小時內,減脂的效果都是比較明顯的
  • 正常心跳一分鐘不能慢於60次,心跳都55次,為什麼醫生說沒問題
    正常心跳一分鐘不能慢於60次,心跳都55次,為什麼醫生說沒問題 我每個人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應該是在一個規定的範圍之內的,在正常的情況下正常的心跳每分鐘應該是不慢於60次的,但是有些時候我們的心跳明明數著都低於60次,但是醫生卻說沒有問題,那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31歲男子棄車跳橋身亡,妻子發聲引熱議!網友吐槽:40歲職場巨嬰經歷
    31歲男子棄車跳橋身亡,妻子發聲引熱議!網友吐槽:40歲職場巨嬰經歷《巨嬰國》中曾說:「巨嬰,即成年嬰兒。身體上,是成年人了,而心理發展水平,卻還是嬰兒水準。」其實巨嬰的心態,和年齡無關,只和心理有關。近日湖南長沙,湘府路大橋上,一名31歲男子棄車後,翻越護欄跳進了湘江。後排的行車記錄儀拍下了驚險一幕!
  • 25歲男子在運動時突然暈倒,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沒想到在一次運動時,突然暈倒,之後被診斷為血管迷走性暈厥。醫生說是他心臟的「剎車片」壞了! 今年8月中旬,楊先生來到了該院紅谷灘院區心血管內科就診,自訴「入過伍、扛過槍」「我才25歲,身體一直棒棒的。」令楊先生想不到的是,有一天起床走到臥室門口時,他突然暈倒在地。醒了之後,他以為只是一次意外,誰知一周後在運動場鍛鍊時再度暈了過去。
  • 心跳快好還是慢好?多少算正常?這三件事別太晚做
    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人把心率和長壽聯繫到了一起——有些人認為,心跳快好,表明身體活力強;有些人則認為心跳慢些好,心臟能工作的時間更久…… 對此醫生表示,不同人群的心率是有差別的,但是跳得太快或者太慢,又或者無規律,都是有問題的!
  • 心跳每分鐘多少算正常?心跳快和心跳慢,究竟哪一個更好?
    一般人的心率應該是在60-100次/分的,沒有太過激烈的運動,心態也比較平穩的狀態,心跳次數達到這樣的頻率都是屬於正常現象。心跳的頻率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年齡越大,心跳的頻率會越慢。如果身體在出現心腦血管相關的問題,心跳的次數也會隨之變化,主要是受到血液循環的影響。
  • 心跳越快,死得越早?
    基礎知識咱們了解後,下面進入「是真的嗎?」節目環節。很多人認為「心電圖提示心率快,就是心動過速」。其實在我們心內科醫生眼中,評價心率最好參考「靜息心率」。靜息心率是指:早上在合適的溫度環境中醒來後,躺在床上,不要做任何大的動作,在心境平和的狀態下測得的心率。現在流行的手腕式心率監測儀(見下圖)可以測定靜息心率。
  • 心跳驟停40分鐘後「復活」 男子移植心臟獲新生
    「護心小分隊」在工作人員指引下登機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供圖中新網武漢9月15日電 (鄒亞琴)突發心源性猝死,心臟一度停跳長達40分鐘。在多學科醫護救治下,23歲大學生韓冰(化名)不僅「起死回生」,而且成功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 心跳太快會折壽,規律運動降低短命風險
    研究團隊發現,小老鼠們心跳最快每分鐘500下,平均壽命只有3年;貓狗類每分鐘100下,壽命約10幾年;鯨魚心跳最慢每分鐘15-20下,可活到80年。造成心跳快慢的原因很多,與天生基因、後天作息、飲食習慣等都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