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觀
14天隔離觀察期已滿,以老年人為主的首批約500名乘客下船
「鑽石公主」號為何淪為病毒「培養皿」
■本報記者 裘雯涵
2月19日,在日本橫濱,一名「鑽石公主」號郵輪乘客(左)下船後離開港口。
19日上午,「鑽石公主」號郵輪上500名沒有出現症狀、且檢測結果為陰性的乘客獲準下船。18日,為期14天的隔離觀察結束。
截至19日,「鑽石公主」號3711名乘客和工作人員中,621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日本方面的隔離措施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質疑。不少專家坦言:這是一場「失敗的實驗」。
首批乘客獲準下船
19日上午,以老年人為主的約500名乘客從「鑽石公主」號上下船。他們已經過兩周隔離,檢測結果呈陰性,並且之前未與確診病例接觸。許多乘客下船後,還向船上的人揮手告別。
「我很安心,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一名77歲的日本乘客下船後說。他將乘坐電車回家。
據法新社報導,在橫濱碼頭,大巴和計程車正排隊等候,準備將乘客送入更廣闊的世界。對於他們來說,漫長的隔離期已經結束。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幸運。英國乘客大衛·阿貝爾和妻子就無法下船,他們都於18日確診感染新冠肺炎。阿貝爾在臉書上表示,自己目前還在船上。在被轉至醫院治療之前,他們將被安排在招待所裡等待4至5天。原本,他和妻子因為在網絡上發布隔離期間的視頻小有名氣,但目前他已宣布要暫停所有社交帳號的更新。
此前,這對夫婦曾喊話英國維珍航空公司老闆,讓他派飛機接他們回國。
其實,在日本宣布對船上所有人員進行檢測,並讓所有人在21日前下船前,已經有不少國家宣布將派包機撤僑。2月17日,美國已將船上300名美國公民接回國,儘管這些人中有14人已確診。
英國、澳大利亞、義大利等國也已宣稱將撤僑。不過和美國一樣,他們也要求乘客回國後,再進行為期14天的隔離。
據了解,檢測結果正在陸續發布,預計乘客將在3天內全部下船。不過,如果乘客之前與確診病例有過密切接觸,他們需要再進行14天的隔離。
隔離措施不夠嚴?
不少科學家都表示,這次郵輪隔離是一場「失敗的實驗」。為何會演變成這樣?
在專家看來,船上的隔離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格。理由是,此前3名日本衛生官員在船上協助進行隔離核查,結果也遭感染。
「很明顯,隔離並沒有奏效,這艘船已經成了感染源。」倫敦國王學院醫學專家娜塔莉·麥克德莫特說。她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指出,人們並不清楚船上具體執行哪些隔離措施,也不了解船上的空氣過濾系統、房間結構和廢棄物的處理方式。
麥克德莫特認為,儘管科學家認為新冠肺炎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但不排除還有其他傳播途徑。因此,深度清潔整艘船,並防止人們接觸被汙染的物體表面也至關重要。「如果隔離得當,這樣的隔離沒有理由不奏效。」
也有專家認為,乘客並沒有像我們想像中那樣彼此隔絕。
「在船隻環境內難以執行隔離措施。」英國東英吉利大學醫學教授保羅·亨特說,「我確信一些乘客不會允許別人命令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此外,船員之間並未進行隔離,也被認為是導致隔離失敗的原因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前西太平洋地區主任尾身茂指出,船上工作人員沒有像乘客一樣接受隔離,他們「同吃同住,這是隔離開始後一些人感染病毒的原因」。
還有專家對郵輪隔離的決定本身提出質疑。「從病毒學家的角度來看,載有大量人員的郵輪更像是病毒的培養皿,而不是隔離的好地方。」麥吉爾大學病毒學家安妮·加蒂諾對《蒙特婁憲報》說。
建議改變防控重點
日本國內專家也開始質疑郵輪上的隔離措施是否正確。
日本神戶大學傳染病學教授巖田健太郎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說,接下來郵輪上很有可能出現二次傳播。不僅如此,他還對船上的隔離措施進行抨擊,稱其為「巨大的失敗,一個錯誤」。
18日,巖田健太郎登上「鑽石公主」號開展檢疫工作,對於在郵輪上的所見所聞,他錄製了一段視頻並發布在社交媒體上。截至發稿前,該視頻播放量已超過80萬。
視頻中,他用「悲慘」兩字來形容船上的防疫管理。他表示,船上沒有將安全區和可能有病毒的非安全區分隔。船上也沒有負責預防傳染的傳染病專家,就算是檢疫官、乘務員、災難醫療隊人員也沒有嚴格執行穿戴防護服和口罩的規定。所有人都暴露在危險中。「完全是一場混亂。」巖田說。
巖田呼籲,希望日本改變防控方式,為仍在「鑽石公主」號上的人提供更好的保護。
乘客下船後,很多人直接乘坐飛機回國,其他人則分散在人流密度極高的日本首都東京,引發不少擔憂。有專家表示,在日本國內疫情升級的情況下,應該儘可能封堵傳播渠道。
世界衛生組織前西太平洋地區主任尾身茂建議,隨著病毒逐步進入日本社區,日本政府應當把重點從邊境管控轉移至阻止病毒在社區內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