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丹徒區高效農業向著「高質量」方向遞進

2020-12-23 鎮江金山網

金山網訊 連日來,趁著晴好天氣,鎮江市丹徒區潤方家庭農場負責人何方和工人們在田間抓緊時間補種桃樹。前一段時間,受陰雨天氣影響,不少桃苗受損。「今年我們成為『一村一品』政策扶持對象,將享受到包括資金和技術在內的扶持。這無疑對我們發展高效農業提振了信心。」何方對記者說。

「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丹徒區世業鎮調研時強調。務農重本,國之大綱。丹徒區幹部群眾牢記習總書記的囑託,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大力培育地方優勢特色產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構建現代高效農業產業體系,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如今,高效農業已成為丹徒區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阿霞,這葉子捲曲的厲害,你給看看茶樹是不是得了什麼病?」問話的人是丹徒區茗緣茶葉專業合作社社員吳常國,他口中的阿霞是合作社負責人汪月霞。今年7月份,由合作社選送的「水月雨」牌白茶榮獲第十屆「中綠杯」全國名優綠茶產品質量特金獎。「中綠杯」是我國綠茶領域當前規模最大、最具權威、影響力最大的綠茶產品質量專項推選技術交流活動,「水月雨」的勝出與汪月霞長期注重高質量發展密不可分,她先後與揚州職業大學、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南京郵電大學籤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為發展高效農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各大院校專家的指導下,合作社由原先單一的茶樹種植擴大到種植桃、無花果等經濟果樹,發展高效農業,增加種植面積200餘畝,創造就業崗位300多個,每年支付勞務工資突破100萬元,社員收入呈現多元化。「十三五」以來,丹徒區積極、主動關心轄區內的農業龍頭企業,在政策、金融、保險、科技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幫助龍頭企業解決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大力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高效農業作用。目前,全區有農業龍頭企業35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5家、市級16家、區級13家。預計2020年農業龍頭企業1-12月份銷售總額34.93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4家省級以上加工型龍頭企業銷售額達到22.87億元,增長9.48%);實現淨利潤4.65億元,比上年增長5.9%;市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戶數14.1萬戶,增長8.3%。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工商註冊登記693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6家,省級示範社20家,市級示範社41家,區級示範社43家,同時,建立部、省、市、區四級示範合作社,組織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區推進試點工作,80家農民合作社進入2020年度政府優先扶持的合作社名錄。

為了應對年初新冠疫情對園藝產品,特別是蔬菜、草莓和茶葉生產及銷售造成的影響,確保「菜籃子」穩產保供,丹徒區先後出臺了疫情防控期間蔬菜生產保供工作方案、蔬菜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及抓好春茶生產指導意見的通知等文件,指導園農進行安全生產,擴種速生葉菜52.8畝。並對全區可供蔬菜和草莓在田面積和上市量等進行日統計,及時上報。同時,第一時間在種植戶和銷售商之間架起溝通橋梁,幫助農戶銷售果蔬400餘噸。對疫情期間作出蔬菜保供貢獻的大戶,發放種植補貼。全區有23戶農戶或合作社享受到了種植補貼,面積1262畝,補貼金額25萬餘元。

今年9月29日,位於丹徒區寶堰鎮的鎮江市嘉園牧業有限公司生態養殖場首批1000頭種豬「落戶」新家,標誌著鎮江市重點「菜籃子」工程——丹徒區5萬頭生豬養殖項目正式步入「生產環節」。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約1.8億元,佔地面積約400畝,項目建成後預計年出欄生豬5萬頭,常年存欄生豬4萬頭,將有力保障全市生豬供應市場。「集約化、規模化的養殖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肉豬、肉禽的成活率高,綜合成本低,技術優勢大,品牌辨識度高,產品質量和供應數量有保障,能憑藉競爭優勢佔據行業發展的制高點。」嘉園牧業負責人梁國飛表示。建立集約化、品牌化、標準化、產業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是丹徒區高效農業長足發展的重要舉措。截至目前,丹徒區規模化養殖企業31家,同時建成25.9萬畝高標準農田,佔耕地面積比重達到71.2%。通過集約化、規模化發展,丹徒區現代高效農業邁上了新臺階。(通訊員 戴斌飛 朱則野 記者 崔寧華)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