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 19:27圖文來源:今日鎮江
訊 「一邊耕田一邊上網,隨時隨地做生意」如今成了網際網路時代農民的形象寫照,網絡建設為農村帶來巨大的變化,以4G、5G為特徵的信息化技術正在發揮著突出的作用,開啟了農村農業「智慧模式」。
4G、5G通信技術讓現代農業更加高效
從簡單的打打電話上上網,到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好幫手,通信技術的發展速度及多功能應用讓人刮目相看。江蘇省鎮江市發展信息產業起步較早,早在2001年就在全省率先成立信息產業局。經過多年發展,全市信息產業和數字經濟初具規模,其中軟體業連續10年處在省內第一方陣,僅次於南京、蘇州、無錫。
2019年,鎮江全市基礎電信業完成電信業務總量363577.4145萬元,實現農村4G網絡覆蓋率達到98%。
2020年3月19日,鎮江市政府與四大省通信運營企業籤訂5G網絡建設與應用戰略合作協議。最早在6月底,全市就有望建成5G基站6000個,實現市區和縣市重點區域5G網絡全覆蓋。到2022年底,鎮江全域5G網絡覆蓋率達到95%。
4G、5G通信技術正在用肉眼看得見的速度改變著農村和農民的生產生活。通過網絡,種植戶能夠及時了解氣象信息、農產品價格,隨時獲取種植技術、施肥技巧等需要的內容。
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本安定的生活。時值春耕季節,各地農藥、化肥和種子進入一年中的旺銷季節。
2月19日,鎮江市丹徒區谷陽鎮後北村種田大戶老孫通過微信向「農資惠」在線訂購一批除草劑、蔬菜種子和化肥。第二天,附近的「農資惠」網點就給老孫送來了農資。「網際網路真是方便!」老孫感嘆說,不出門,不用和人接觸就能買到農資。
「『農資惠』平臺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鎮江市供銷社經濟與發展改革處負責人姚強說,「今春農業生產啟動以來,『農資惠』平臺根據訂單配送的農藥已經達到300多噸,肥料6450多噸、種子20多噸,它們不少是以網絡購銷方式實現的。」
在過去2G、3G時代,農民所種植的農作物或者果蔬發生病蟲害,只能求助專家。但是,因為2G、3G網絡限制數據傳輸速度,所以專家往往還需要親自到現場診斷。這樣不僅效率低,還會耽誤時間。
那麼,4G時代,農作物或者果蔬發生病蟲害,鎮江農民會怎麼做呢?
今年1月份,鎮江句容華陽街道的草莓種植戶徐冰發現自家的草莓葉子發焦,於是立即拍照並通過「農技耘」APP向省專家求助。片刻後,專家給出了回復,從而為種植戶挽回了損失。
可以看到,和以前相比,種植的成本在降低,網絡讓各種農資產品的價格更加透明,採購和銷售的渠道也更加豐富,農民的收入也逐漸在提高。許多外出打工的農民開始考慮重新回到家鄉,藉助網絡的風口來尋找自己的新崗位。
「智慧農業」引領農業變革新方向
從「靠天吃飯」到「科技增收」,隨著4G、5G、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產業化、規模化應用,「智慧農業」不再是天方夜譚。新時代的農民掌握了先進的信息技術,並且靈活地運用到日常生產中去。比如智能化溫室一鍵調節室內光、溫、水、氣、肥,地面遙控植保無人機噴灑藥劑,「網際網路+智能配肥」實現精準施肥省時又省力……
連續下了幾天雨,天氣終於放晴了。江蘇省丹陽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水田裡,整齊的秧苗長勢喜人、鬱鬱蔥蔥。上千畝水田如同籠罩了一層薄薄的綠紗,一片翠綠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起舞。清新的空氣,一望無際的水田,忙碌的農民,構成一幅宜人的田園風光圖。
園區工作人員小魯正在田間用手機查看著水稻的生長情況,只見他在手機屏幕上輕輕點動,就能看到土壤溫度32.36攝氏度、土壤溼度2.88%RH、土壤PH值8.15PH等水稻生長數據,為其量身定做灌溉和施肥計劃。
走進現代農業示範園,看到和以前不一樣的景象:這裡田間地頭沒有多少農民在勞作,1000多畝水田只有寥寥數人在打理。
園區將東王基地的養殖糞汙經厭氧發酵後的沼液沼渣進行固液分離,對東王基地周邊1020畝農田進行沼液還田,改變農田的施肥方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達到生豬養殖糞汙「零排放」模式和沼液有機肥農田生態種植模式。
位於鎮江丹陽的江蘇康樂農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衛東介紹說,該不該澆水、施肥、打藥?怎樣保持土壤精確的濃度、溫度、溼度?這些都有信息化智能監控系統實時定量精確把關。如今園區依託現代物聯網技術,集成稻田氣象一體化檢測系統,田間墒情、苗情、蟲情、災情預報系統、智能化節水灌溉系統等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稻田數據的實時採集、傳輸、智能分析、預警、聯動控制等多種功能,及時進行農事安排、農機調配、植保等活動,實現增產增效,成本控制。
培養新農民、推廣新技術,推進農村創業創新,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智慧農業作為「科技+現代農業」的最佳載體,正成為全球農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今年,鎮江市將積極發展綠色農業,出臺政策扶持生態循環農業試點建設,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生態種養結合、農田廢棄物綜合利用、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等工程,結合省級生態循環試點村創建,篩選一批特色農業基地和村辦合作社典型村,配套建設10個市級生態循環農業示範村、15個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基地。
截至到目前,鎮江市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66.86%,鎮江農村低收入人口累計脫貧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