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獨立出品【人物】
將出演使徒保羅的好萊塢著名影星休·傑克曼10月首次公開基督徒身份,並稱自己常常禱告,「要走上舞臺前的每個夜裡,我會安靜與神同在,懷著一種意念,就是『讓我降服於你』。」傑克曼告訴記者,「那一刻,一個人能經歷陷入愛河的感覺,令人敬畏又讓人感動。」
文/趙傑
休·傑克曼(Hugh Jackman)簡介:2000年憑《X戰警》系列中的「金剛狼」而成為好萊塢明星,被影迷們稱為「狼叔」。2012年憑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中冉·阿讓一角獲得第70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並獲當年奧斯卡和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男主角雙項提名。2015年4月起,他將出演宗教題材新片《使徒保羅》。
「為巴黎禱告!向遠在巴黎我親愛的朋友們獻上禱告和愛。」美國當地時間11月13日下午5:07,就在巴黎暴恐襲擊事件剛剛發生後,美國好萊塢明星休·傑克曼(Hugh Jackman)迅速通過推特發出這樣一條信息。
就在一月餘前的10月1日,傑克曼剛剛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首次公開表示「我是一名基督徒」。而這樣的宣告更讓採訪過他的媒體人卡洛斯(Carlos)驚嘆:「金剛狼」正在走向大數之路。
身為基督徒的卡洛斯此說法語義雙關。一指傑克曼在成功塑造了「金剛狼」之後,將開始出演新角色,就是通過電影再現聖經人物使徒保羅;二保羅是大數人,曾經在前往大馬士革追捕基督徒的路上遇見耶穌,轉而成為忠實門徒,並成為第一個走進外邦人中傳播福音的人。
「神正在準備著以同樣的方式來破碎『金剛狼』自己,」卡洛斯說,「並使用傑克曼將福音帶到更多人群當中」。
8歲:父母離異後喜怒無常1968年,傑克曼出生於新南威爾斯的雪梨,是格蕾絲·麥克內爾(本姓格林伍德)與克裡斯多夫·約翰·傑克曼的兒子,後者是從劍橋走出來的會計師。
傑克曼的父母其實是英國人,後來於1967年遷至澳大利亞,屬於「十鎊移民」(Ten Pound Poms)(「二戰」後,澳大利亞人口短缺,1947年與英國籤署協議,規定符合條件的英國移民及其家屬支付十英鎊即可移居加拿大)中一份子。他的父母親在婚後曾接受福音布道家葛培理的帶領,成為基督徒。
在遷至雪梨之前,傑克曼已有了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他是父母在澳大利亞生的第二個孩子。幼時的傑克曼喜歡戶外活動,有大量時間在海灘上玩,或在學校放假期間到處露營,足跡遍布整個澳大利亞。他渴望遊遍世界。「我常常徹夜查看地圖冊,還曾決定成為飛機上的主廚。」若干年後,已近不惑之年的傑克曼在接受採訪時,兒時夢想依然記憶猶新。
但八歲時,母親帶著兩個姐姐從自己的生命中消失,返回英國,留下他和兩個哥哥與父親同住。每次接受訪談,傑克曼習慣於回到這一年開始回憶。那是1976年,「媽媽離開了家。」父母離異使傑克曼原本幸福的童年生活陡然轉彎,這個在姊妹五個中排行老么的男孩開始積攢憤怒,性情「變得喜怒無常」。
他一邊壓抑情感上的憤恨,一邊苦苦期盼父母能和解。「那些年,我全部的期望都集中在這一點,但沒有告訴任何人我心裡的怒火。」直到2015年10月,接受《Parade》雜誌供稿人多森·瑞德(Dotson Rader)專訪時,坦言這是平生第一次真實袒露那段生活的感受,在他的記憶裡,「那簡直就是荷爾蒙和情感糾葛的超級風暴。」
那時候,傑克曼在學校會和同學們比賽用頭去撞金屬儲物櫃,直到把那可憐的柜子撞出凹痕,以便證明自己是最頑強和瘋狂的男生。另外,在橄欖球場上,「我的憤怒會湧動出來,就像『金剛狼』那樣的狂怒。」有時候他會用橄欖球砸自己的臉蛋,而目的只是為了發洩自己難以抑制的無邊怒火。
傑克曼認為,這種憤怒的根源其實是懼怕。因為媽媽的離開,他越來越產生出無力和無助感。曾經,這個家裡最小的孩子是所有人寵愛的中心,但現在很怕走進家門。「我不敢獨自回家或待在家裡,寧可一直等在門外,心裡瀰漫著恐懼和沮喪。」隨年齡漸長,這個內心複雜的男孩慢慢開始懼怕黑暗和恐高,這一切使他步履維艱。
「大部分的憤怒終究都基於懼怕,不是嗎?」傑克曼反問多森,繼而自問自答地說,那種無力和無助感到了一定程度,就會集聚成為怒氣,「反正我的真實感受就是這樣。」
電影《金剛狼》劇照
13歲:預感自己會像傳教士
憤怒在小傑克曼的身體裡蓄積四五年之後,進入一個後來在他口中被稱為「奇妙的學校」,就是雪梨上遊北岸的諾克斯男子文法學校。在這所清一色男孩子的學校裡,他成了學生會會長。
這名以「金剛狼」和「X戰警」等角色深入人心的英雄式男人的塑造,也許從13歲那年開始,苦澀的童年被掃蕩一空,喜怒無常的小男生迸發出無窮的能量:「我什麼都幹:各種運動、校樂隊、少年團等,無所不包。」
在成年後的傑克曼看來,這一切事出有因:他是家中最年輕的孩子,曾經目睹過哥哥和姐姐們一起玩耍、活動,而自己常常因為年幼無法參與其中而心生忌羨。進入中學後終於身得自由的他如魚得水,想要通過各種活動大喊著證明自己,「哇哦!我長大啦!棒極了!」傑克曼大笑著說。
直到如今,身為一名演員的他,依然愛好廣泛,從歌舞劇到電影,演出樣式多種多樣。同時,那段時間鍛鍊了他合理分配時間和嚴於律己的生活習慣,如今即便在不工作的日子,他也會安排好自己的一天,規劃好飲食、鍛鍊、歌唱訓練以及其他各種活動。在他的臉書上,一會兒是健身房伏地挺身,一會兒是跳舞,一會兒是小合唱……各種照片呼應了他在訪談中的描述。
不過,就在小傑克曼帶著各種情緒面對生活慢慢長大時,他的父親正越來越堅定地走在耶穌的道路上。據卡洛斯描述,這位被傑克曼形容為「最強大靠山」的男人一直堅信神的應許:「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這句話是保羅在《使徒行傳》16章中所說的。雖然公眾並不知道這位父親離婚的真實原因,但無論何時接受採訪,傑克曼都坦言父親是非常虔誠的基督徒,自己是以嚴格的基督化家庭教育方式被養大的。
從喜怒無常的小男孩到全面發展的「校草」,傑克曼口中的「奇妙」之源應該在這裡窺見一斑:父親的禱告。
每次遇到葛培理到雪梨開福音布道會,傑克曼都前往參加,即便自己並不怎麼樂意去,他也不願違背父親的意願;一直以來,受父親的習慣薰陶,傑克曼也常隨不同的福音布道團隊旅行。在大約13歲時,參加主日敬拜的傑克曼望著前面講臺上講道的牧師,突然有一種強烈的預感,就是「有一天我會像牧師那樣,站在演出臺前」,這成為他渴望成為一名演員的夢想發端。
34年後,當傑克曼開始為《使徒保羅》這部福音題材電影中保羅這一男主角精心準備時,應該會讀到對方早在近兩千年前透過給當時哥林多教會的書信時說的一句警世之言:「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或許他對「演員」這一職分的理解會由此更具張力甚至永恆的意義。
數次接觸過傑克曼的卡洛斯在博客中亦有如此判斷:「就像所有偉大的演員一樣,他將會把自己沉浸於大數人掃羅的生活,同樣會浸泡在使徒保羅的生命和作品中。我絲毫不懷疑,神正在準備著……讓『金剛狼』一下子回到自己身為基督徒的根本上去。」
「我對這部即將到來的電影深深期待。但除此之外,我最期待的還是休本人繼續深深遇見他父親的信仰。」卡洛斯在博客最後說。
傑克曼出演《使徒保羅》
「演冉·阿讓,就像在演我的父親」在所有的訪談中,只要涉及父親,傑克曼都毫不吝嗇自己的感恩和崇敬之情。並據卡洛斯的觀察,很久以來,他在臉書上都以和父親的合影作為頭像。這張合影中,白髮蒼蒼的父親頭部微低,溫柔慈祥,傑克曼扭頭看著老人,笑容燦爛。
「爸爸的信仰深深吸引了我,」傑克曼在一次訪談中深情地說。
在傑克曼的記憶裡,昔日和父親一起參加教會團契,每個人都習慣穿戴有魚標誌的配飾或衣服,以公開表明自己的基督徒身份。由此,他和父親之間進行了一番對話——
「爸爸,你為什麼要戴上那個去工作呢?」
「你的信仰應當融入你的行為當中。」爸爸說。
「那你是不是在工作期間一定會告訴別人自己是基督徒呢?」
「不一定。你說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什麼。」
在2012年的另外一次訪談中,傑克曼提到父親時說,父親的言行為自己樹立了偉大的榜樣。在他的印象裡,父親工作努力,以一份全職工作養大了所有的孩子,且非常謙卑,深深地委身於自己的信仰。「和爸爸有關的一切都是那麼令人欽羨,他從未對任何人說過一個負面詞彙。」
「如果說我身上有一些好的品性,大多數都要歸功於我的父親。我所學到的忠誠、可靠,平日裡的出和入,無論幹什麼,我都向他學習。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我。」傑克曼在這次訪談中毫未掩飾自己對父親的感情。
父親的榜樣對傑克曼在各樣演出中的角色塑造同樣影響深刻。他知道父親在30歲那年被葛培理帶領信主之後,「就像大徹大悟了一樣,開始極力改變自己」。受父親生命改變的經歷影響,傑克曼在出演《悲慘世界》中滿懷仁愛之心的基督徒冉·阿讓時,常常反覆思考,「努力在角色中注入更多類似爸爸那樣的良善以及生命改變的力量」。
電影《悲慘世界》中 傑克曼版冉·阿讓
「出演冉·阿讓時,我就像在出演一個專屬於我自己的英雄,那就是我的父親。」傑克曼說,沒有身邊這位緊緊跟隨耶穌、信仰與生命合一的父親,就不會有他在《悲慘世界》中對冉·阿讓這個人物角色的深情。
就卡洛斯在數年來對傑克曼的觀察,對方受父親的影響之深不言而喻。但另外還有一個人同樣對他有重要影響,那就是世界宣明會(World Vision)總幹事提姆·科斯特洛(Tim Costello),因為傑克曼曾經多年在這間基督教人道主義慈善機構中深入參與重要事工。
除此之外,這些年裡卡洛斯眼中的傑克曼「表現得越來越像一個真正的基督徒」,所以,他順其自然地公開了自己基督徒的身份。
休傑克曼在近期的媒體專訪中,也提到他與太太黛博拉李福納斯(Deborra-Lee Furness)近20年的幸福婚姻,「我們的愛一天比一天深,我感到她對我完全的信任,讓我能完全地做我自己。」
「讓我降服於你」
傑克曼的此番身份宣告,在他的粉絲群中引起高度關注,爭論、質疑者眾。其中一個署名康妮(Connie)的讀者在傑克曼的博客後發出長達幾千字的留言,試圖證明傑克曼並非基督徒。
這名讀者的理由基於早年間傑克曼在一些訪談中的話。彼時,「金剛狼」說自己不願去基督教會,因為那裡太「死板」,還聲稱自己曾經是超越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課程的學生,並參加過實踐哲學學院的課程。
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傑克曼在談到父親時曾說:「他對待信仰的態度非常嚴肅,也希望我去教會。我們討論過信仰的問題。我只是發現福音教會有點太死板了。」
卡洛斯用更長的篇幅回應了康妮,其中明確指出,傑克曼最後一次提及自己的超越冥想經驗是2009年,此後六年間再也沒有明確說過。「六年足以讓一個人的生命發生翻轉,所以,過往經歷無法用來推翻當下新發生的事實。」而教會的死板和律法主義問題的確存在已久,傑克曼指出這個問題並表示不願去教會,並不意味著他不願意跟從耶穌。
在這次接受多森的訪談中,傑克曼被問及除了名聲和金錢,演出還能給自己帶來什麼確實需要的東西,他回答時用了一個詞語:「平安」,並認為「這是我被問到最棒的問題」。他說,通過演出,自己能夠找到一定程度的幸福、平安、安靜和喜樂,並且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多森繼而提出他口中這些詞語聽起來都很「宗教化」。傑克曼回答說:「我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隨後,他引用了在《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中主人公原型、田徑運動員李愛銳(Eric Liddell)的例子,並以之為榜樣來比照。
李愛銳,一名英國著名田徑運動員、牧師,出生於中國天津,是英國倫敦差會傳教士詹姆士·丹露帕·裡達爾牧師的二兒子。他曾報名參加1924年的巴黎奧運會100米短跑比賽,並且是奪冠熱門選手,但是,由於獲知此賽事預賽在禮拜天這一敬拜上帝的日子舉行,就選擇退賽而守安息日。後來參加400米賽事並獲冠軍,同時還獲得200米賽事的銅牌。1945年,李愛銳在中國宣教期間被日本人抓捕並死於山東濰坊的樂道院集中營。
影片中的李愛銳說:「當我跑步的時候,感覺到了祂所賜的喜樂。」傑克曼引用這句話說:「當我演出的時候,也是這樣,在舞臺上體會更深。」他說在其間感受到了每個人都在追尋的東西,「我稱之為『神』」。
「在要走上舞臺前的每個夜裡,我會安靜與神同在,懷著一種意念,就是『讓我降服於你』。」傑克曼告訴多森,當他允許自己降服在要面對的一切:一個故事、一個角色、那個夜晚、所有觀眾,就會有超然的事發生。並且當這一切發生時,一個人就會知道在這個星球上沒有任何事物能與之媲美。「那一刻,一個人能夠經歷陷入愛河的感覺,那有些令人敬畏,又讓人感動,這就是我感受到的。」
如果你觀看YouTube上他早在2006年8月,面向人海般的觀眾演唱的福音歌曲《伯利恆之晨》(Bethlehem Morning),或許更能感同身受。其中,這個即將以使徒保羅形象再現好萊塢大熒幕的演員,用左手捂住心口,朝向天空的方向高唱:
抬起你的頭,不必再哭泣,
他的手靜靜伸出。
有一個嬰孩,為我們降生,
他的應許將成就。
耶路撒冷啊!他向你哭泣。
他來並非徒勞無功,
他愛的臂膀向你大大地張開。
他將來到,他將再來到。
……
伯利恆之晨,並非只是一個記憶。
因那降生嬰孩,已經來把我們都釋放。
因他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他必將再來到。
(本文成文參考了《Parade》雜誌官網的系列專訪稿件,YouTube相關訪談和音樂視頻,Happy Sonship網站相關文章和維基百科英文網站等內容,在此一併致謝)
版權聲明:《境界》所有文章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來自《境界》,微信號newjingjie」,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如有進一步合作需求,請給我們留言,謝謝。
禱告是《境界》最重要的事工,為了築起屬靈防火牆,藉著禱告彰顯神的大能,藉著禱告改變自己、改變世界,《境界》特在兩年後再次徵召被神呼召的代禱者,願意日常委身為《境界》禱告,參與每周一次的空中禱告會,如果神感動你,請發郵件至jingjietougao@gmail.com,並附上你的信主和服事簡介,讓我們更多認識你。
境界奉獻
因《境界》無固定投資者,全靠讀者奉獻支持運轉,
微信錢包奉獻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