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6 0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歷史沉澱的精華,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世代傳承的瑰寶,具有深遠的歷史價值和個性魅力。
12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廣西有17項入選,貴港市平南縣大安校水櫃習俗名列其中!
入選項目公示名單
下面
和西西一起來了解
貴港市平南縣大安校水櫃習俗吧
貴港市平南縣大安校水櫃習俗
貴港市平南縣大安校水櫃習俗是一個自發形成的群眾性活動,它起源於清朝道光年間,大安鎮(古稱大烏圩)是廣西三大名鎮之一。道光十四年(1836年)遭遇一場特大火災,把大安圩變成了一片廢墟,損失極為慘重。
火災過後,鎮上各界有識之士認識到防火工作的重要性,發動各商號、店鋪和街坊,組成義務消防組織,由居民捐資贊助購置水櫃,裝配了水槍、火鉤、水槽、消防桶等滅火器械,以街為單位成立了德隆社、群樂社、永安社、永隆社等7個消防所,利用圩內5個水塘作為消防水源,並制定了消防公約。後來鎮上居民每年都自發進行消防演習。
民國五年(1916年)農曆八月二十日大安鎮居民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消防演練活動,自此以後,每年的農曆八月二十日就約定俗成成為大安鎮傳統消防節。
每年消防節,各街消防所門前、街道交匯處張燈結彩,各街道居民從消防所和家裡搬出消防水櫃等器械,穿上各種款式的消防服飾,高舉消防旗,先遊一圈大安鎮各街,然後集中到演練會場進行消防大比武。
有的推滅火車、有的背水帶、有的提水桶,演練場上紅旗招展、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其中還有舞獅隊、八音隊、武術隊穿插其間,平添了不少熱鬧氣氛。這個群眾性活動一直延續至今,形成今天傳統的民間節日。
演練比賽一般由各街的消防所組隊,設高、遠火球各一個,先射滅高火球(12米),後射滅遠火球(18米),每次時間為10分鐘,用時最短把火球射滅者分一、二、三名次獎勵。
這些人力水櫃在20多個壯漢的奮力搖壓下射出30多米的水柱,各隊由指揮員統一號令,隊員動作合一,奮力拼搏第一,旁觀群眾有數萬人。在新中國成立後,增加婦女建隊參加競技比賽。
這個節日
也是全國最早、規模最大
動員最廣泛的鄉鎮消防節哦~
有興趣的夥伴們可以到
貴港市平南縣大安鎮來體驗
記住哦
每年的農曆八月二十日~
原標題:《全國唯一! 這個百年「消防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