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昌「上坂關公燈」的前世今生

2020-12-27 華夏經緯網


中新網江西新聞12月23日電(王米麥)江西南昌灣裡羅亭鎮上坂曹氏「關公燈」是江南的一種燈彩。「上坂關公燈」這一民俗集合著音樂、舞蹈、工藝製作、燈具造型等門類的藝術特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昌「上坂關公燈」,顧名思義是為關公而設置的彩燈。通常表演人數繁多,它由造型如「豐」字燈頭、燈尾和一條條長1.5米、寬0.15米,上面插著三盞多稜角大燈籠的板凳組成。當地人稱一條板凳為一橋,橋數越多,龍身越長。它以莊重、熱烈、氣勢磅礴而聞名。

每年的元宵節,當地村民襲延祖先遺俗,製作「關公燈」輪流到村中各家拜年祈福,祝願全村鄰裡和和睦睦、戶戶平安;感激關帝對曹氏家族的深厚恩德,其場面宏大、熱鬧、鄉風俗濃鬱,深受鄉間群眾喜愛。


這一獨特民間傳統文化活動,從古至今,一直被延續下來。每到元宵節,家家戶戶懷著興奮的心情,破毛竹、買彩紙、熬米糊、掛紅燈。

據上坂關公燈代表性傳承人曹敦炎介紹,每年正月十五元宵日起燈的日子。當天曹氏祖堂大門前掛有兩盞大紅燈籠,「關公燈」頭燈靠放在祖堂右面,尾燈靠放在祖堂上面,燈身從祖堂右側後門向村內伸延,等待起燈。

關公燈最為熱鬧的是夜晚,在曹家村關公燈表演的隊伍浩浩蕩蕩,沿著池塘小道蜿蜒前行,路上燈彩與水中倒影相映成趣。


「關公燈」的製作過程,是勞動人民長期的智慧結晶,活動通過板凳龍以舞蹈的形式呈現。 其頭燈、燈身、燈尾的道具和製品,以及表演內容、形式、曲譜、衣著等是一套完整的體系。

頭燈的框架用精選毛竹做成,從下至上依次有用來點蠟燭的空心魚肚狀的空心框架,再往上在竹片上面纏有喜慶的紅紙、綠紙,上面掛有四十八盞梭形的紙燈,用金、紅、綠各色調配好色彩組成,上面有代表吉祥的圖案。框架上有樓牌,樓牌上下聯和橫批分別為「月朗、星明、萬象更新」代表吉祥的字,底部吊有桔黃絲彩紙帶。

曹敦炎介紹說,尾燈的製作和頭燈基本差不多,只是比頭燈小一些而已。

上坂關公燈因其製作過程非常複雜,工藝特別的講究,製作費用高,雖然幾百年來一直流傳了下來,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村族人員的分散,年青一代外出讀書務工,村裡的製作藝人出現了嚴重老化的現像,使得「上坂關公燈」一度瀕危。

為了搶救這一優秀的民間藝術種類,2006年當地成立了「曹氏關公燈搶救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財政撥專款購置專用設備。2007年春節期間,當地文化館組成普查小組,對上坂關公燈的製作進程、工藝特點、燈具造型、舞燈技巧進行了專題追蹤拍攝、採訪,並錄製了完整的影像資料。2007年上坂「關公燈」已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6月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完)

相關焦點

  • 喜訊| 甘肅省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項目...
    近日,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公布的關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2017年支持項目驗收結果中,由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民間美術研究所所長牛樂教授擔任學術專員
  • 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汕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您知多少?
    在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消費習俗、歲時節令、民間信仰等幾大類中有31個項目已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13個項目入選省級;滾地金龍、陸豐皮影戲等5個項目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汕尾漁歌等四個項目,已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些民間藝術有的是全省唯一的,有的甚至是全國唯一的民間藝術。這裡我們介紹我市部分文化項目,以饗讀者。
  • 湘潭「巫家拳」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12月2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在公示的337個項目中,湖南共有19項入選,其中湘潭巫家拳入選。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閩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作品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主要形式有表演藝術、民俗文化、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 心靈四季 美麗中國 | 訴說風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獅的...
    青獅文化旅遊景區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望江北路南門南滘橋,是揭陽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獅的發源地。揭陽青獅於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集青獅文化、夢裡水鄉、名師故居、文化長廊、老城故事、民謠吧、以及潮汕古建築群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 星之夢學子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然而在古鎮這裡卻有著另一種特別的假期生活10月6日-7日,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小記者》中山記者站聯合六坊村,組織古鎮青少年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六坊雲龍舞」。活動共舉辦四場次,近300人參加。活動中,孩子們分批來到六坊雲龍舞傳承基地,聽國家級傳承人鄧勝洪、市級傳承人陳錫洪以及老一輩非遺傳承人細數往事。大家近距離接觸雲龍,了解雲龍舞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製作工藝等,接受了一次難得的關於龍舞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本次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認可,不僅豐富了青少年的校外生活,而且讓孩子們在戶外實踐中長知識、增見識、促夢想,多多了解家鄉古鎮的特色文化。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示!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
  •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重點圖書 《孝義碗碗腔記憶》系列...
    原標題: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重點圖書 《孝義碗碗腔記憶》系列叢書出版   近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示,孫氏太極拳上榜
    孫氏太極拳項目近日由文旅部公示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太極拳」擴展項目)。據悉,公示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 【嶺南館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深圳沙頭角魚燈舞民俗博物館開館
    2006年,「沙頭角魚燈舞」通過了廣東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示。2008年,「沙頭角魚燈舞」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鹽田區創辦了「沙頭角魚燈節」,不斷創新魚燈舞的傳承方式。2016年12月,沙頭角魚燈舞民俗博物館正式開館。
  • 這個百年「消防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個百年「消防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歷史沉澱的精華
  • |民俗文化|孫淑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標題報導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揭陽青獅,展示了潮汕獨特的民俗文化風採,以下為報導原文:中國的舞獅民俗由來已久南獅北獅各領風騷300多年前獅發源於榕城南門是揭陽民間獨有的闢邪納福活動近日,揭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江林生,在榕城區委副書記黃熹的陪同下,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榕城區青獅保護中心」調研,詳細了解
  •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南除了我們熟悉的陽光、沙灘、海水之外,還有許多令人稱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到目前為止,海南省已基本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搜集各類資源線索10萬多條,建檔2千多個。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名單公示 安徽共11個項目入選...
    文化和旅遊部21日起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經申報和專家評審後,提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共337項(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安徽省以下項目入選該名單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粵劇名伶吳君麗的戲服
    點擊上方「中國粵劇網」藍色字可加關注   這是香港粵劇名伶吳君麗在粵劇《百花亭贈劍》中所穿的戲服,現收藏於香港文化博物館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祭典在福建湄洲島舉行
    王東明 攝  11月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祭典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舉行。媽祖祭典與黃帝陵祭典、祭孔大典並稱為「中華三大祭典」,每年都吸引大批信眾前來參加。當日,第二十二屆中國·莆田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在湄洲島開幕。
  • 「中國戲劇活化石」青陽腔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合肥12月20日電 題:「中國戲劇活化石」青陽腔的前世今生中新社記者 張強在安徽省青陽縣青陽腔博物館裡,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陽腔省級傳承人江進正在教她的學生李婷娜練習新排的青陽腔曲目。12月17日,安徽省青陽縣,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陽腔省級傳承人江進(左)教學生練習青陽腔。中新社記者 張強 攝記者近日跟隨青陽官方主辦的採風活動來到青陽腔博物館,探訪青陽腔的前世今生。青陽腔又稱池州調或「徽池雅調」,因產生於青陽而得名。
  • 畲族彩帶編織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畲族彩帶編織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20-12-24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美術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南安非遺傳統美術有4項,泉州市級3個,南安市級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