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人民日報客戶端以《來揭陽看青獅,青獅是個什麼獅?》為標題報導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揭陽青獅,展示了潮汕獨特的民俗文化風採,以下為報導原文:
中國的舞獅民俗由來已久
南獅北獅
各領風騷
300多年前
獅發源於榕城南門
是揭陽民間獨有的闢邪納福活動
近日,揭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江林生,在榕城區委副書記黃熹的陪同下,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榕城區青獅保護中心」調研,詳細了解「青獅「傳承保護和傳承人培養情況。
據青獅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孫淑強獅藝武術館館長孫淑強現場介紹,國家級非遺青獅是揭陽一張響噹噹的名片。青獅俗稱「青獅白目眉」,也稱「開口獅」,是潮汕地區獨有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傳統獅。
榕城青獅是由傳統手工製作,先用木頭作為支架,然後用牛皮紙一層層由內向外塗貼而成,達到一定厚度後再塗上顏色,畫出額頭、牙齒,再雕刻出鼻孔,最後再安上耳朵和用兔毛製成的眉毛,輔以獅被和獅尾,製成的青獅前額突出,鼻孔高大,眼似銅鈴,長鬚、捲髮,猙獰威猛,獨具潮汕民俗文化特色。
青獅表演融舞蹈、雜技、武術於一體,配以氣勢磅礴的潮洲大鑼鼓,使獅子昂首騰躍、威風凜凜的百獸之王形象表現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使青獅表演越來越成為深受群眾歡迎喜聞樂見的一項活動。
-END-
來源 | 人民日報、揭陽發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