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帶你看揭陽青獅!|民俗文化|孫淑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12-22 騰訊網

5月1日人民日報客戶端以《來揭陽看青獅,青獅是個什麼獅?》為標題報導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揭陽青獅,展示了潮汕獨特的民俗文化風採,以下為報導原文:

中國的舞獅民俗由來已久

南獅北獅

各領風騷

300多年前

獅發源於榕城南門

是揭陽民間獨有的闢邪納福活動

近日,揭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江林生,在榕城區委副書記黃熹的陪同下,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榕城區青獅保護中心」調研,詳細了解「青獅「傳承保護和傳承人培養情況。

據青獅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孫淑強獅藝武術館館長孫淑強現場介紹,國家級非遺青獅是揭陽一張響噹噹的名片。青獅俗稱「青獅白目眉」,也稱「開口獅」,是潮汕地區獨有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傳統獅。

榕城青獅是由傳統手工製作,先用木頭作為支架,然後用牛皮紙一層層由內向外塗貼而成,達到一定厚度後再塗上顏色,畫出額頭、牙齒,再雕刻出鼻孔,最後再安上耳朵和用兔毛製成的眉毛,輔以獅被和獅尾,製成的青獅前額突出,鼻孔高大,眼似銅鈴,長鬚、捲髮,猙獰威猛,獨具潮汕民俗文化特色。

青獅表演融舞蹈、雜技、武術於一體,配以氣勢磅礴的潮洲大鑼鼓,使獅子昂首騰躍、威風凜凜的百獸之王形象表現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使青獅表演越來越成為深受群眾歡迎喜聞樂見的一項活動。

-END-

來源 | 人民日報、揭陽發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心靈四季 美麗中國 | 訴說風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獅的...
    青獅文化旅遊景區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望江北路南門南滘橋,是揭陽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獅的發源地。揭陽青獅於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集青獅文化、夢裡水鄉、名師故居、文化長廊、老城故事、民謠吧、以及潮汕古建築群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 【嶺南館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深圳沙頭角魚燈舞民俗博物館開館
    在中英街內,有一座沙頭角魚燈舞民俗博物館,該館不僅介紹了沙欄嚇村的歷史和沙頭角魚燈舞保護與傳承,還展示了當地客家人的生活習俗。近日,記者走進該館,探秘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魚燈舞的故事。&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沙頭角魚燈舞民俗博物館。
  • 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汕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您知多少?
    在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消費習俗、歲時節令、民間信仰等幾大類中有31個項目已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13個項目入選省級;滾地金龍、陸豐皮影戲等5個項目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汕尾漁歌等四個項目,已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些民間藝術有的是全省唯一的,有的甚至是全國唯一的民間藝術。這裡我們介紹我市部分文化項目,以饗讀者。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南安非遺民俗共有17項,國家級1個,省級2個,泉州市級6個,南安市級8個。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昌「上坂關公燈」的前世今生
    「上坂關公燈」這一民俗集合著音樂、舞蹈、工藝製作、燈具造型等門類的藝術特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昌「上坂關公燈」,顧名思義是為關公而設置的彩燈。通常表演人數繁多,它由造型如「豐」字燈頭、燈尾和一條條長1.5米、寬0.15米,上面插著三盞多稜角大燈籠的板凳組成。當地人稱一條板凳為一橋,橋數越多,龍身越長。它以莊重、熱烈、氣勢磅礴而聞名。
  • 人民日報:劉嶽清——身殘志堅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源: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網絡版《民聲面對面》濰坊訊(張素寶)劉嶽清,男,1984年生,殘疾人創業——創建臨朐縣老劉家手工編織品加工廠, 公司註冊於2018年3月30日,發展傳統手工製品,把傳統工藝傳承下去,7月申請了臨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從事高粱杆的加工編織,產品有蓋墊,箅子,八角箅,等7大類,
  • 閩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作品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主要形式有表演藝術、民俗文化、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 湘潭「巫家拳」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12月2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在公示的337個項目中,湖南共有19項入選,其中湘潭巫家拳入選。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喜訊| 甘肅省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項目...
    近日,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公布的關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2017年支持項目驗收結果中,由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民間美術研究所所長牛樂教授擔任學術專員
  •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南除了我們熟悉的陽光、沙灘、海水之外,還有許多令人稱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到目前為止,海南省已基本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搜集各類資源線索10萬多條,建檔2千多個。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示!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
  •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重點圖書 《孝義碗碗腔記憶》系列...
    原標題: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重點圖書 《孝義碗碗腔記憶》系列叢書出版   近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
  • 民勤曲子戲、天祝唐卡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民勤曲子戲、天祝唐卡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公示名單民勤曲子戲保護傳承民勤小曲戲,不僅對於完善中國戲劇體系,研究南北地方戲曲融合有著獨特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而且對於深入研究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存,推動「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 這個百年「消防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個百年「消防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歷史沉澱的精華
  • 正定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
    它曾是正定地區繁盛的戲曲文化中的一員,是正定古老戲曲文化的延續。2005年入選石家莊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09年入選石家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 開封女畫家王建民:傳承發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女書的踐行者
    「女書」是人類歷史上一個獨特而神奇的文化現象,也是一個植根甚古、牽涉面頗廣、信息含量十分豐富的文化現象。女書文字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女書的特點是書寫呈長菱形,字體秀麗娟細,造型奇特,也被稱為「蚊形字」。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示,孫氏太極拳上榜
    孫氏太極拳項目近日由文旅部公示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太極拳」擴展項目)。據悉,公示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粵劇名伶吳君麗的戲服
    點擊上方「中國粵劇網」藍色字可加關注   這是香港粵劇名伶吳君麗在粵劇《百花亭贈劍》中所穿的戲服,現收藏於香港文化博物館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名單公示 安徽共11個項目入選...
    文化和旅遊部21日起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經申報和專家評審後,提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共337項(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安徽省以下項目入選該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