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網絡版《民聲面對面》濰坊訊(張素寶)劉嶽清,男,1984年生,殘疾人創業——創建臨朐縣老劉家手工編織品加工廠, 公司註冊於2018年3月30日,發展傳統手工製品,把傳統工藝傳承下去,7月申請了臨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從事高粱杆的加工編織,產品有蓋墊,箅子,八角箅,等7大類,幾十個型號。 老劉家手工製品製作的產品得到了客戶的認可,遠銷多個地區。市場前景非常好,網友評價,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通過多方面開發產品的價值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推廣高粱種植。
1.經濟價值:節約資源,高粱杆經過加工製作變成一件件工藝品,推廣山區種植高粱可發展經濟。高粱杆以前的用途是蓋房或燒火用,用傳統工藝把高粱杆製作成箅子提高了高粱杆的價值,相當於廢物利用,節約資源,使用原生態日常用具對人們健康尤為重要。
2.文化價值:發展高粱杆產品。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統手工藝,可以帶動山區經濟的發展,帶動高粱的種植,高粱可以食用可以釀酒,高粱杆可以製作箅子和各種工藝品。
3.環保價值:箅子廣泛用於家庭,飯店等食品行業,相比較其他產品,高粱杆製作的箅子更環保耐用,高粱杆產品,有利於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繼承發揚祖輩的傳統。
4.藥用價值:高粱有一定的藥效,具有和胃、健脾、消積、溫中、澀腸胃、止霍亂的功效。高粱不僅供直接食用,還可以製糖、製酒。高梁根也可入藥,平喘,利尿、止血是其特長。受邀參加恭王府濰水文化展,老劉家手工產品登上國家級舞臺,製作的產品參加山東省旅遊產品大賽,濰坊傳統手工藝大賽,獲得最佳創意獎和優秀創意獎,兩個大獎製作的產品,就其使用價值而言用於裝剛出鍋的水餃、放饅頭,用作果盤、做工藝品,環保健康優於塑料製品,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箅子推廣市場巨大,現在市場供不應求,加大推廣高粱種植,和一些地區的種植高粱大戶籤訂高粱杆收購合同,也幫助種植戶多一份收入,對經濟價值而言,可實現資源節約,廢物利用,把柴火經過加工變成了一件件工藝品;就其社會價值而言,手工製作帶動殘疾人和留守婦女困難家庭10餘人,實現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振興農村經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就其文化價值而言,箅子的製作工藝,有其特定的紅高粱文化地位,2018年11月參加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通過培訓了解了農業政策,品牌建立,電商的發展趨勢。2018年12月開始建立電商中心,通過非遺+電商方式擴大銷售,同時帶動農產品的銷售,目標到2020年內突破100萬元,還積極探索非遺+展會、非遺+景區,非遺+創新,非遺+扶貧,非遺+禮品等模式,已經在電商,展會,景區方面進行嘗試,電商已建立,和文旅公司建立了合作,產品進入沂山景區,參加魯臺經貿洽會文化展,農商聯扶貧展等10多個展銷會。由於傳統項目,手工製作,產量低,老劉家對工藝也進行了改進,流水線工藝,大大提高了產量和質量,對產品進行包裝,走禮品路線,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還對產品進行創新研發,製作箅子鐘錶等擴大了市場的需求。2020年帶動更多的人增加收入,達到全部脫貧的目標。
手工箅子技藝,是臨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手工箅子分為水餃箅子,八角箅子,元寶箅子,方形箅子,軟箅子等產品介紹,水餃箅子是以高粱杆,梧桐木,竹子為主要原材料,製作工藝分製作箅圈,製作箅梁和編織高粱杆三大部分
1.竹圈,選用成熟的竹子為原材料,刮去竹節,竹毛,將竹子一分為二,根據需要的長度和厚度,寬度截刨,刮光,然後在水裡浸泡兩天待竹子變軟撈出,這時竹子的柔軟性大大提高,彎曲製作箅圈。
2.箅梁,以梧桐木為原材料,梧桐是吉祥的象徵,梧桐木具有不變形,輕便,無味環保等特點,經過刨,打磨,榫卯等工藝製作而成。
3.高粱杆的編織,也是箅子的製作工藝核心,高粱杆取高粱果實最近的一節杆,選取粗細一致,顏色相同的上等高粱杆製作,先將高粱杆與箅梁肋在一起,間隙大小均勻,高粱杆採用一倒一正的順序製作,找出箅梁中心對箅了半成品進行切割,把半成品切成圓形,把箅圈放上進行編織,編織時要有力度,防止高粱杆來回串動,編織完成進行打磨,修理等工藝製作。箅子的製作工藝每道工藝精益求精,如果細節處理不好直接影響箅子的美觀,這要求傳承人具有較高的製作技藝,把好每道關,製作出好的精品,達到美觀實用的箅子。
(責編:張海亮 審核:譚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