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義無反顧

2020-12-24 新華報業網

  -----《誰來拯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追蹤報導之二

  (記者:劉軍羅永松報導) 2020年12月8日,記者專訪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執行會長丁偉華,經神州瞭望、中華網等全國六十多家主流媒體報導和轉載,在全國形成了新聞熱點,引起了三亞市委宣傳部,三亞市旅文局等有關領導的關注,都向丁偉華會長了解情況,要丁會長寫一份保護非遺方面的具體報告,他們會向三亞市政府和省政府有關部門匯報,將幫助研究解決問題。三亞市天涯區侯鳥人才協會更加關心,於2020年12月20日上午,協會專門組織全國一些專家教授到億華景泰藍創作基地進行實地考察,他們紛紛提出各種好的建議。

  海洋衛士,海南十大感動人物羅九如會長

  前國家海洋局海水淡化所研究室主任羅九如,她曾經被稱為「海洋衛士」,也是2016年感動海南十大年度人物,是海南的新聞焦點人物。她建議說,一,景泰藍的設計團隊要重視旅遊市場,設計出旅遊市場需要的產品,打造遊客歡迎的景泰藍產品。二,關於傳承方面建議,利用寒暑假期間進社區培訓中小學生,讓他們從小認識和熱愛景泰藍,培養這方面的愛好。到了初中畢業以後可以開辦這方面的職業中專和大專院校,為傳承和創新景泰藍產業鏈培養專業的人才。三,建設景泰藍職業學校需要土地,我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岀面協調土地的徵收,發改委的申請立項,規劃設計,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本身保護非遺項目就是公益項目,只有政府出面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企業是無法完成的。

  前國家衛生部司長,現任三亞市天涯區候鳥人才協會安寶華會長建議:建設一個景泰藍博物館,把博物館設在定點景區路線內,作為旅遊參觀購物的必經之地,讓世界了解中國的非遺文化,更要讓遊客消費國寶景泰藍,產生經濟效果,才能永久的保護和保留這方面技藝的工匠人才,方能真正的傳承和創新下去。

  上海大學三亞學院教授葛紅兵說,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對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文化遺產傳承和創新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也是世界級難題,中國的非遺保護是上世紀末開始的,在本世紀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體系。例如,景泰藍工藝,到上世紀末其傳承人已經出現斷層,工藝產出規模縮小,社會知曉度下降,新中國成立初期,林徽因與梁思成在清華大學營建系成立了一個工藝美術教研組,搶救瀕於滅絕的景泰藍工藝,對於景泰藍工藝的恢復、傳承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景泰藍被納入國家保護體系之後,總的說來,新世紀它在社會教育普及、大師人才培養、市場培育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不過,非遺保護不是一勞永逸的事兒,系統支撐和持續的公益投入、市場培育、普及教育等都不可少。未來,希望國家能把非遺保護系統地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出臺非盈利和低盈利社會文化公益企業制度,讓中國非遺不僅在中國得到傳承和創新發展,還要為世界文化做出貢獻。

  賀月紅是景泰藍掐絲琺瑯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國務院國(賓)禮特供藝術家人才庫人才,從事掐絲琺瑯技藝研究製作工作三十五年,其作品手法精緻,形神兼備,古樸典雅,並以新、巧、俏、美、雅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有實用新型專利一項,申報發明專利四項,十大系列作品在全國各大文博會上屢獲金獎,個人作品及團隊作品上千幅被收藏,在全國景泰藍掐絲琺瑯畫行業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堪稱國內景泰藍掐絲琺瑯畫行業的領軍人物。賀大師建議:景泰藍是我們中華的優秀傳統手工技藝,歷經600多年的風風雨雨,靠的是匠人們的工匠精神傳承至今,「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我們不僅自己做好,還要廣泛的讓非遺走進社區、走進學校,我們要傳承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不忘初心,薪火相傳。作為民間手藝人,再苦再難也要堅持不懈的讓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代代相傳,熠熠生輝。

  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執行會長丁偉華說:作為非遺保護協會,我們要從各個不同的方面扶持關注這個非遺項目,經常組織非遺傳承活動,擴大宣傳,大力推廣,吸引更多的人了解景泰藍歷史,景泰藍文化,幫助基地進行線上線下營銷;同時也呼籲各級政府給予相關的扶持政策,也幫助基地走出困境,渡過難關,讓景泰藍非遺文化傳承下去;另外也希望有情懷企業家們,通過各種活動,給予中國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的助力和推廣,讓國之瑰寶,與世同輝!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義無反顧。

  參加本次建議活動有社會各界人士和專家教授及群眾共計數十人,又有多家全國主流媒體,三亞電視臺和三亞日報參加,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和景泰藍基地能積極採納好的建議。政府,社會,企業相互配合,共同保護和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本次建議活動圓滿結束。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保護方法、申報流程
    2.開發式(經濟資源):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視為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的資源,進行產品、服務、體驗活動、交流項目等方面的內容轉化,展現其中的資源價值。4.整體式(脫域):從文化生態保護的視角,將非遺置於其發生的環境中,對其以及與之相關的物質環境進行綜合保護。建立生態博物館、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就是當中的典型舉措。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發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時總結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寶貴經驗,充分發揮優秀保護實踐的示範引領作用,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振興水平。
  • 昆明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與保護融入城市古鎮旅遊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6月13日,2020年中國(昆明)官渡第十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系列活動在昆明市官渡古鎮非遺中心拉開帷幕。活動引得大量遊客駐足圍觀,參與「非遺練習生」活動,親身體驗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
  •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南除了我們熟悉的陽光、沙灘、海水之外,還有許多令人稱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到目前為止,海南省已基本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搜集各類資源線索10萬多條,建檔2千多個。
  • 酒泉市肅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數字演藝廳即將建成
    作為自治縣成立70周年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總投資1200萬元的肅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數字演藝廳項目,經過緊張的建設,目前,室內裝飾裝修已接近尾聲,將於近日完工並投入使用。來到位於縣會展中心3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數字演藝廳,工人們正在安裝座椅、懸掛幕布,後臺的工作人員正調試剛安裝好的設備。飛利達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熊飛說,現在在安裝我們的座椅,燈光、音響現在已經安裝完成,現在正在調試,預計15號左右完工。
  • 虹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研培系列活動圓滿舉辦
    12月17日,虹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研培系列活動在上濱生活廣場和北外灘濱江舉辦。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會長高春明、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蔡豐明、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張黎明、區文旅局局長陸文、區文旅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烈浩出席了本次活動。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換屆大會在丹寨召開,選舉產生第二屆...
    10月17日,首屆中國丹寨非遺周期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在丹寨萬達小鎮召開第二屆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第二屆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當選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張雅芳、李永軍、王軍、鄭曉幸、亢清泉、陳吉當選為副會長,副會長張雅芳兼任秘書長。
  • 韓國佛教燃燈會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佛教...
    (觀察者網訊)12月16日,繼江陵端午祭、阿里郎、醃製越冬泡菜文化等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韓國佛教慶典活動「燃燈會」(Lantern Lighting Festival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閩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作品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主要形式有表演藝術、民俗文化、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 【人物風採】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傳統舞蹈專業委員會會員—陳亮亮
    陳亮亮——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傳統舞蹈專業委員會會員,國際級舞龍舞獅裁判員、教練員,非物質文化遺產
  • 黃山高新區將舉辦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
    日前,從黃山市黃山高新區管委會得知,黃山高新區日前已經會同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召開首屆中國非遺論壇籌備工作推進會。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朱小健,黃山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金濤,黃山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建斌等參加會議。
  • 朝鮮民謠阿里郎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洋】據韓聯社11月27日報導,據韓國文化財廳27日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當天在法國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通過決議,正式將朝鮮傳統民謠《阿里郎》(Arirang Folk song in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漫評 |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融入人民生活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漫評 |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融入人民生活 2020/12/23 21:14:21   來源:人民論壇網
  •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文明的結晶9月19日上午,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新聞發布會在屯溪舉行。發布會現場還有這一大波內容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籤約儀式
  • 正定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
    2015年入選石家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繩編藝術歷史悠久,與布藝、刺繡等民間工藝一樣博大精深。原始社會時,我們的祖先就嘗試著用植物的藤編製成繩子,用來捆綁東西,最早的編織應該從這裡說起。「結繩記事」的方法——在繩子上打一個結,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經過長時間的使用,繩編的樣式變的多樣化了。到了後來,人們有了紙和筆,不再需要結繩記事了。
  • 共生鏈SCE守護傳世匠人技藝,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再現輝煌_驅動中國
    許多人的印象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是與古董文物掛鈎,實際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不是有實體的東西,而是歷史社會實踐的產物。共生共生鏈SCE一直致力於保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讓更多人可以看見社會、城市過去燦爛的文化遺存。一、守護匠人的軌跡 讓更多技藝傳世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根
  • 韓國佛教燃燈會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觀察者網訊)12月16日,繼江陵端午祭、阿里郎、醃製越冬泡菜文化等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韓國佛教慶典活動「燃燈會」(Lantern Lighting Festival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吳語之殤——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殤
    2016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一曲山水中國美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古典與現代交融、時代與經典並重的中國美麗山水人文畫卷。蘇州評彈的宛轉悠揚也就從那時起在我的心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讓國人感嘆,世間竟有這樣無比細膩綿綿的調子。
  • 【壹讀百科】泡菜憑什麼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圖|新華網)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文 | 壹讀百科值班君沐風       最近,韓國聯合通訊社刊發消息,稱韓國泡菜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消息一出,一時引來了眾人圍觀和驚呼:日本料理製作考究,聞名於世,珠算技術是計算機出現之前最有效率的計算工具,而這入選非遺實至名歸……但泡菜這種天天吃的普通貨色,居然就世界遺產了?!不少人還聯想到前兩年韓國人還「搶註」端午節為自己的文化遺產,更是義憤填膺。不過且先把憤怒收到一邊,讓我們細細研究一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到底是什麼。
  • 中國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原標題:太極逐夢終有果 一朝亮翅震寰宇 中國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為什麼行? 你對太極拳的印象是什麼?是《太極宗師》中的武功絕學,還是公園裡大爺大媽緩緩出拳的廣播操?又或是武俠小說中張三丰所創的功夫,還是電子遊戲中的某個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