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0-12-23 瀟湘晨報

原標題:太極逐夢終有果 一朝亮翅震寰宇 中國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為什麼行? 你對太極拳的印象是什麼?是《太極宗師》中的武功絕學,還是公園裡大爺大媽緩緩出拳的廣播操?又或是武俠小說中張三丰所創的功夫,還是電子遊戲中的某個技能?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一套拳法,怎麼就成了非遺?這個在中國幾乎隨處可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運動,除了已經成為人們強身健體的重要選擇之外,還有著更為深厚的文化內涵。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太極拳的故事。

變遷中的武術

在世界非遺入選標準中,有這樣一個條件:入選項目應獨一無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別地代表了一種文化傳統或是一種現存或已經滅絕的文明。按此標準對照,太極拳代表的是什麼樣的文化傳統呢?這還要從明清時期說起。

17世紀中葉,河南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創編出太極拳。據《溫縣誌》記載,陳王廷晚年隱居鄉裡,潛心收集、研究民間武術,並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汲取百家之長,融合太極八卦陰陽五行、中醫經絡學和道家導引吐納術,創編了一種集技擊、強體、健身、修性為一體的全新武術套路,而這種武術拳種就是「太極拳」。

清嘉慶年間,陳氏第十四世、太極拳第六代傳人陳長興摒棄門戶之見,將太極拳傳給外姓人楊露禪,楊露禪後來創編出楊氏太極拳,之後的武氏、吳氏、孫氏均是在陳氏和楊氏的基礎上衍變創編而成。

到清末民初,太極拳高手輩出,湧現出陳鑫、陳照丕等大家,太極拳在國內外風光無限。

打破門規 開枝散葉

具體而言,各式太極拳的不同,其實也有著時代發展的烙印。

如早期的陳氏太極拳,較為質樸剛勁。研究者認為,尤其二路炮錘,剛猛凌厲,「彪悍」程度不亞於任何外家拳術。

和今天人們修習的明顯帶有表演性質的太極拳相比,早期的陳氏太極拳更具備技擊攻防的特點。不過,這種拳法最初只是作為陳氏家傳武術,及至18-19世紀,其傳人在進一步精煉歸納拳法的同時漸漸打破門規局限、開枝散葉。因而有了今天我們所知的楊氏、武氏、和氏、吳氏、孫氏等諸多不同流派。以楊氏太極拳為例,其就與早期的陳氏太極拳風格迥異。

而武氏太極拳則是將陳氏新架與老架結合起來,又把楊露蟬「大動作」與陳氏「小動作」結合起來,行拳時重視身法,強調開合虛實,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其動作簡潔緊湊,舒緩平穩,架勢雖小卻不侷促,胸部、腹部的進退旋轉始終保持中正,步法嚴格,虛實清楚,小巧靈活。相比較來看,此類拳法更有點文質彬彬的特點。

太極拳走出國門

及至清末民初,隨著冷兵器時代結束以及西方體育思想傳入,太極拳其中的健身功能愈發凸顯。強身健體,成了人們修習武術的主要目的。民國時期《中央國術館組織大綱》中就明確,把提倡中國武術、增進全民健康作為宗旨。

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在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促進身心健康、推動人與人和諧共處、增強社會凝聚力等方面,其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走出國門傳拳的陳家溝拳師將太極拳傳播到了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8年北京奧運會,太極拳作為表演項目向世界人民展示;在天宮一號上,太空人劉洋打起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瑰寶,太極拳具有鮮明的「中國範兒」,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優秀文化符號之一。

歷經12年

太極拳申遺過程曲折漫長

太極拳申遺成功,對於它的保護和推廣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太極拳申遺之路可謂漫長而曲折。2006年5月,太極拳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08年,河南省焦作市正式啟動太極拳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並與中國的其他項目共計35項,一同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但由於中國申報項目相對較多,且太極拳相關的材料準備不夠充足,結果首次申遺以失敗告終。2009年太極拳第二次申遺,並一路過關斬將將相關資料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但就在距離申遺成功只剩一步之遙的地方,太極拳再次與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擦肩而過。當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限制申報數目,當年只準報兩項,中國最後確定申報了京劇和中醫針灸,太極拳被擱置,結果一等就是漫長的11年。

歷經十餘年,太極拳終於申遺成功。至此,中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綜合新華社、經濟日報、中新網、河南商報、廣州日報)

【來源:海口市文旅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原標題:「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環球網文化頻道 記者/安綺]記者從文旅部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 ,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
  • 重磅丨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含申報片)
    截至2019年,共有127個國家的54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其中64個項目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63個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2個項目入選優秀實踐名冊。
  •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太極拳
    · 非物質文化 · 12月17日,發源於中國的太極拳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蘊聚東方文化精髓的太極拳進一步得到世界認可。
  • 中國傳統武術新認可!太極拳列入人類非遺名錄
    據媒體報導,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成功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的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送王船」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以下簡稱「送王船」),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中國再添2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至此我國42個項目列入非遺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 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精練日報|太極拳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CrossFit公布2021新賽季安排,連鎖健身房World Gym推線上平臺
    太極拳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2月17日消息,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此外,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也經評審通過,列入非遺代表作名錄。
  • 韓國佛教燃燈會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佛教...
    (觀察者網訊)12月16日,繼江陵端午祭、阿里郎、醃製越冬泡菜文化等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韓國佛教慶典活動「燃燈會」(Lantern Lighting Festival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不忘對文化遺產保持敬畏
    媒體報導,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 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即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太極拳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受到的關注度會更高,獲得支持將更大,國內外的太極拳愛好者會更多。
  • 朝鮮民謠阿里郎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洋】據韓聯社11月27日報導,據韓國文化財廳27日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當天在法國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通過決議,正式將朝鮮傳統民謠《阿里郎》(Arirang Folk song in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韓國佛教燃燈會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觀察者網訊)12月16日,繼江陵端午祭、阿里郎、醃製越冬泡菜文化等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韓國佛教慶典活動「燃燈會」(Lantern Lighting Festival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中國武術協會:太極拳申遺成功為人類健康增福祉
    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陳恩堂21日表示:「這是中國武術奉獻給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是全球數億太極拳習練者的驕傲與榮耀,必將全面推動太極拳在世界範圍的普及推廣,為增進人類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中國非遺項目數世界第一!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體育)中國武術協會:太極拳申遺成功為人類健康增福祉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周欣)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陳恩堂21日表示:「這是中國武術奉獻給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是全球數億太極拳習練者的驕傲與榮耀,必將全面推動太極拳在世界範圍的普及推廣,為增進人類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世界從此太極!發源地陳家溝拉開太極拳傳承發展...
    河南日報農村版訊(記者 馮佳志)作為人類獨具特色的文化瑰寶,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彰顯著一個民族的智慧魅力。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20:3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令人歡欣鼓舞的一刻,讓陳家溝成了歡樂的海洋,匯聚在這裡的來自全國各個流派的拳師們歡呼雀躍,熱烈慶祝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中國武術太極拳申遺成功
    綜合消息,12月17日,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也是我國第4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
  • 早參| 明年起廣東可網申「出生證」;「太極拳」列入非遺名錄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送王船成功申遺!我國人類非遺數量居世界第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讓太極拳承載的中華文化廣泛傳播
    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