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原標題:太極逐夢終有果 一朝亮翅震寰宇 中國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為什麼行? 你對太極拳的印象是什麼?是《太極宗師》中的武功絕學,還是公園裡大爺大媽緩緩出拳的廣播操?又或是武俠小說中張三丰所創的功夫,還是電子遊戲中的某個技能?
-
中國武術協會:太極拳申遺成功為人類健康增福祉
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陳恩堂21日表示:「這是中國武術奉獻給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是全球數億太極拳習練者的驕傲與榮耀,必將全面推動太極拳在世界範圍的普及推廣,為增進人類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
(體育)中國武術協會:太極拳申遺成功為人類健康增福祉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周欣)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陳恩堂21日表示:「這是中國武術奉獻給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是全球數億太極拳習練者的驕傲與榮耀,必將全面推動太極拳在世界範圍的普及推廣,為增進人類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中國非遺項目數世界第一!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太極拳
· 非物質文化 · 12月17日,發源於中國的太極拳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蘊聚東方文化精髓的太極拳進一步得到世界認可。
-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原標題:「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環球網文化頻道 記者/安綺]記者從文旅部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世界遺產名錄更新!韓國燃燈會申遺成功,又是碰瓷中國傳統節日?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著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精神文明和悠久歷史,如果能入選最高級別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那麼無疑是對這一項傳統傳承的最高認可和肯定,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為此努力著,最近又有喜訊傳來,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
-
青萍劍、易筋經、太極、詠春等武術獲公示入列國家級非遺名錄
太極拳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近期國內武術屆關注的話題。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還有多項武術項目近期也入列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文旅部官方微信公眾號「文旅之聲」12月22日上午公布了《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2020年,文化和旅遊部組織專家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推薦申報的943個項目進行了評審。
-
「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 ,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
-
重磅丨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含申報片)
「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在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促進身心健康、推動人與人和諧共處、增強社會凝聚力等方面,太極拳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
太極拳為什麼行?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一套拳法,怎麼就成了非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太極拳的故事。
-
太極拳入選非遺,發源地在河南溫縣,來陳家溝感受太極拳魅力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太極拳發源地則是在河南溫縣的陳家溝,為慶祝太極拳申請非遺成功,當地也是歡聚一堂,舉行慶典來紀念這一歷史性的一刻,陳家溝的各個景點依然燈火通明、流光溢彩,一片熱鬧景象。陳家溝位於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原名常陽村,明朝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遷至該村,因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陳氏人丁繁衍,該村因此更名為「陳家溝」。
-
中國武術太極拳申遺成功
綜合消息,12月17日,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也是我國第4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不忘對文化遺產保持敬畏
媒體報導,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 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即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太極拳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受到的關注度會更高,獲得支持將更大,國內外的太極拳愛好者會更多。
-
港媒:歷經10年努力 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拳是全球流行的、有數百年歷史的中國武術運動,為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太極拳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地位,中國進行了長達10年的努力。 太極拳是一種有著數百年歷史的中國武術,是一種國際流行的運動形式,現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早參| 明年起廣東可網申「出生證」;「太極拳」列入非遺名錄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媒體聚「焦」
原標題:太極拳申遺成功 媒體聚「焦」 太極拳申遺成功,成為我國42個世界非遺項目之一。消息傳來,全國媒體紛紛聚焦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給予了濃墨重彩的報導。
-
圈粉4億的頂流IP:12年等待 太極拳申遺成功
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歷史將銘記這一時刻,從河南焦作起源的太極拳,正式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分子。
-
擁抱世界的太極拳!
1959年,周恩來在會見日本友人松村謙三時說:「太極拳是中國的一種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十分豐富,充滿哲理,與中國傳統醫學有著血緣關係。太極拳是一項很好的健身運動,可以強身健體,可以防身自衛,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種美的享受,還可以給人們生活帶來無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壽。」
-
中國再添2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至此我國42個項目列入非遺名錄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 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