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讓太極拳承載的中華文化廣泛傳播

2020-12-24 太陽鳥時評

  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太極拳,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太極拳是我國著名的內家功夫名拳,承載了中華民族悠久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先人藝術和美好理想的體現。太極拳緊緊包裹著太極文化之魂,是中華武者薪火相傳、傳播四海之根,太極拳已成為連接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國家、不同價值觀念、不同意識形態的人民和諧共處的重要紐帶,正成為「世界第一健身品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太極拳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太極拳組織,67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太極拳館,習練人數超3億。太極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堪稱國粹。但我們也要看到,目前,太極拳在保護和傳播方面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是依靠民間在推動,太極拳文化影響力還處在淺表層面零星狀態,有待於在國家層面的進一步推動和升華。

  太極拳正在被賦予更多的使命。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既能強身健體,又能修心養性,不僅是一種武術、體育活動,也是一種良好的人文修養活動,更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推廣太極拳,不僅對於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文化和健康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建設和諧社會、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大力發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鼓勵開發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點的特色運動項目,扶持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運動項目。太極拳入選世界非遺名錄,文化遺產走向世界視野,需要承擔更多的保護傳承責任。加強太極拳文化的教育和研究工作,設立國家級的太極拳文化研究中心,提高太極拳文化學術水平,建立扶持和激勵機制,加強對太極拳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保護工作,進一步擴大和培育太極拳文化傳承人群體,普及推廣太極拳和太極文化,贏得更多的愛好者、支持者、傳承者,推動太極拳、太極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助力健康中國。

  讓太極拳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太極拳是很好的中國故事,它既有養生健身價值,又可修心養性,以老少鹹宜、延年益壽而備受推崇,是一種無障礙溝通符號,更易被不同國家、不同宗教、不同種族、不同人群所接受,引起國際共鳴。加強太極拳文化的保護和傳播,促進太極拳在更大範圍推廣,爭取更多人的了解、認同、熱愛,讓太極拳所承載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之美,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更廣泛傳播,惠及人類,惠及全社會。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相關焦點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網際網路+義務植樹「植」得推廣
    (左崇年)原標題: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網際網路+義務植樹「植」得推廣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騰飛的中國夢想,落地的中國信心!
    (韓東林)原標題: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騰飛的中國夢想,落地的中國信心!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以閉環思維走出城市治理新路子
    (劉啟靈)原標題:【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以閉環思維走出城市治理新路子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7月25日人民日報)她幾十年如一日堅守滇西深度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為幫助困難家庭孩子通過知識擺脫貧困,創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女孩圓了大學夢,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她義務擔任福利院院長近20年,成為130多個孩子的「媽媽」;她長期帶病工作,將工資、獎金和社會捐助診療費等100多萬元全部用於興教辦學……一段時期以來,張桂梅的事跡深深地感染、打動著我們,從她的身上我們讀懂了什麼叫無私奉獻
  •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不忘對文化遺產保持敬畏
    對於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焦作,對於太極拳各門派傳承人、研習者而言,這是一個歡欣鼓舞的重大利好。對一個國家而言,一項文化遺產走向世界視野,則需承擔更多的保護傳承責任。其前提是正本清源,讓世人看到此項文化遺產的本質屬性、本真面貌,看到它與世界、與人類產生更密切關聯的可能性。
  • 【地評線】多彩時評:「守望相助」,共創美好未來
    【地評線】多彩時評:「守望相助」,共創美好未來 編輯:王佳堯    2020-05-26 17:02     審核:
  • 紀錄片領域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
    隨著媒體融合不斷深化以及中外文化合作與交流日趨增強,紀錄片領域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發展。中國題材紀錄片受到普遍關注和重視,並藉助國際平臺廣泛傳播,有力推動了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進程。
  • 【地評線】雪域時評:民主改革61年 幸福路上再前行
    【地評線】雪域時評:民主改革61年 幸福路上再前行 2020-03-27 22:46:45「藏人如牛似馬地勞累,而贏來的卻是為數甚微的生活必需品」。  1959年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職權,領導西藏各族人民一邊平叛一邊進行民主改革,百萬農奴翻身獲得了解放。
  • 重磅丨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含申報片)
    圖1 會議以在線方式舉辦(直播視頻截圖)太極拳申報片(時長:9分44秒)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 太極拳、送王船成功申遺!我國人類非遺數量居世界第一!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
  • 【地評線】中安時評:「綠色絲綢之路」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徵程
    【地評線】中安時評:「綠色絲綢之路」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徵程中安在線  作者:範子軍  2020-09-24 中國推動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 中華太極拳賦
  •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太極拳
    · 非物質文化 · 12月17日,發源於中國的太極拳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蘊聚東方文化精髓的太極拳進一步得到世界認可。
  • 一代宗師陳發科和陳氏太極拳的「中興」| 太極文化
    認真回顧幾十年來陳式太極拳的發展,對於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太極拳、更好地傳承太極拳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誰知豫北陳家技,卻賴冀南楊氏傳」辛亥革命以後,受近代文化思潮的影響,當時的有識之士認為中華武術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樹立了武術的體育觀,武術界人士提倡「強種強國」,中國傳統武術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著名的中央國術館就是在個時期成立的。
  • 太極拳申遺宣傳片
    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圖1 會議以在線方式舉辦(直播視頻截圖)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
  • 中國再添2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至此我國42個項目列入非遺名錄
    資料圖 武亦彬 攝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中國非遺項目數世界第一!
    太極拳愛好者正在打太極。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世界從此太極!發源地陳家溝拉開太極拳傳承發展...
    河南日報農村版訊(記者 馮佳志)作為人類獨具特色的文化瑰寶,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彰顯著一個民族的智慧魅力。這場盛會,是在文化和旅遊部指導下,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聯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太極拳7大社區所在省級文化和旅遊部門,共同謀劃組織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宣傳推廣活動。當晚的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流光溢彩、驚豔炫目,古樸厚重中更添氣勢恢宏。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之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活動在這裡舉行。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輸送中國溫度 中國力量
    中歐班列源源不斷地向歐洲輸送大量防疫藥品和物資,架起了保護生命的橋梁,為全球抗擊疫情輸送著「中國溫度」。串連著世界各國的中國火車就如同一顆發芽的種子,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斷的希望;飛馳在千裡鐵路線的鋼鐵駝隊如同一道黑暗中的燭光,溫暖著世界人民戰勝疫情的信心。命運與共,中國力量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新動能」。中國市場的復甦關乎世界經濟發展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