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太極拳,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太極拳是我國著名的內家功夫名拳,承載了中華民族悠久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先人藝術和美好理想的體現。太極拳緊緊包裹著太極文化之魂,是中華武者薪火相傳、傳播四海之根,太極拳已成為連接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國家、不同價值觀念、不同意識形態的人民和諧共處的重要紐帶,正成為「世界第一健身品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太極拳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太極拳組織,67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太極拳館,習練人數超3億。太極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堪稱國粹。但我們也要看到,目前,太極拳在保護和傳播方面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是依靠民間在推動,太極拳文化影響力還處在淺表層面零星狀態,有待於在國家層面的進一步推動和升華。
太極拳正在被賦予更多的使命。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既能強身健體,又能修心養性,不僅是一種武術、體育活動,也是一種良好的人文修養活動,更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推廣太極拳,不僅對於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文化和健康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建設和諧社會、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大力發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鼓勵開發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點的特色運動項目,扶持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運動項目。太極拳入選世界非遺名錄,文化遺產走向世界視野,需要承擔更多的保護傳承責任。加強太極拳文化的教育和研究工作,設立國家級的太極拳文化研究中心,提高太極拳文化學術水平,建立扶持和激勵機制,加強對太極拳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保護工作,進一步擴大和培育太極拳文化傳承人群體,普及推廣太極拳和太極文化,贏得更多的愛好者、支持者、傳承者,推動太極拳、太極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助力健康中國。
讓太極拳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太極拳是很好的中國故事,它既有養生健身價值,又可修心養性,以老少鹹宜、延年益壽而備受推崇,是一種無障礙溝通符號,更易被不同國家、不同宗教、不同種族、不同人群所接受,引起國際共鳴。加強太極拳文化的保護和傳播,促進太極拳在更大範圍推廣,爭取更多人的了解、認同、熱愛,讓太極拳所承載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之美,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更廣泛傳播,惠及人類,惠及全社會。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