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拳」傳人張玉亮端坐正堂
中國網訊 2017年5月1日上午,安徽省阜陽市傳統武術「張家拳」第四代傳人張玉亮先生再次開門收徒。
張家拳是阜陽著名老武術家張玉山先生創立並在家族內沿傳的一種拳種。2016年被列為阜陽市潁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第三代傳人張棟才從小秉承家傳跟隨父親習武學醫, 1958年應徵入伍,入選南京軍區「八一」武術隊,195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屆全軍運動會,獲得武術全能第二名。1959年10月張棟才作為「八一」武術隊運動員,參加了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武術比賽獲得對練第6名。1960年任南京軍區第四軍事歩校武術教練。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軍體教材》和《陸軍擒拿格鬥術》的編寫工作。1962年退伍到阜陽地方工作,1982年被選為阜陽市武術協會副主席;曾任阜陽市、利辛縣武術隊教練,界首縣武術學校總教練。1983年積極參與武術挖掘整理工作,同年7月出席安徽省武術工作會議,張棟才幾十年來不遺餘力傳播張家武術武術,使得張家武術在阜陽得到了傳播。
阜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拳」傳人張玉亮開門收徒
張玉亮自幼拜張棟才先生為師學練張家拳。現任阜陽民間武術研究會、中華武術傳承發展中心秘書長,中國武術高段七段。國家一級拳擊裁判,國家一級武術師,多年來連續擔任安徽拳擊比賽的裁判及省內外武術裁判工作。1983年開始開班授徒,所教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武術比賽上均取得良好的成績。
師承教育作為中國傳統武術主要流傳模式,在傳承傳統武術學術思想、技藝專長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據介紹,張玉亮所收的韓敏、毛麗影和莊同豔三個徒弟均是跟隨其習武多年的學生。都是經過人品和技藝的考驗才決定納入門下的。收徒儀式按照武林傳統規矩舉行,弟子以三跪叩拜之禮拜師,表示將謹記恩師教誨,努力提高武德修養,認真研習張家武術,努力將其發揚光大。
阜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拳」傳人張玉亮師徒合影留念
收徒儀式由阜陽市附屬小學黨支部書記胡森主持,在收徒儀式上安徽和諧傳統文化研究院院長許偉、潁州區大眾太極拳協會會長莫金遠,張棟才兒子、阜陽市武術協會秘書長張雲龍分别致辭。對張玉亮收徒表示祝賀並對新收徒弟寄予期望。應邀參加收徒儀式的還有安徽和諧傳統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韓志軍,阜陽心意六合拳協會副會長周健,阜陽民間武術研究會會長、中華武術傳承發展中心主任、阜陽師範學院體育系教授劉勇,及部分張家拳傳人肖喜忠、陳軍、郭志懷、楊文堂、祁永勝等人。
在收徒儀式上,張玉亮首先表達了接收徒弟的喜悅心情,向前來參加收徒儀式的領導、武林同道、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表示收徒續的是前世緣分,授徒繼的是傳承血脈!他殷切希望徒弟「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練武修德,德藝雙馨。張玉亮還表示願與武林同仁和弟子們一道,將武術發揚光大。(潘書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