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施氏傷科傳人做客「長三角人物...

2020-12-27 澎湃新聞

【非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施氏傷科傳人做客「長三角人物周刊」直播間

2020-11-11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

11月1日晚,上海市名中醫、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施氏傷科療法代表性傳承人吳雲定和上海市黃浦區香山中醫醫院施氏傷科研究室主任、骨傷科副主任孫波,受邀做客「長三角人物周刊」直播間,與聽眾朋友一同分享歷經一百八十餘年,譽列「上海傷科八大家」之一的施氏傷科的百年傳承故事。

施氏傷科

1938年,「施氏傷科」的第五代傳人施維智先生從江蘇海門轉至上海,開設診所,懸壺滬上。施氏傷科理傷講究運用中醫基礎理論整體觀念辨證施治,推崇十三科一理貫之,同時注重運用特色中醫內治與外治相結合的方法,擅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四肢閉合性骨折、腰椎管狹窄症、頸椎病、肩關節周圍炎、膝關節骨關節炎、脊柱關節病等疾患。

吳雲定主任在直播中與聽眾朋友們分享了曾經在手術臺邊給病人做手法治療的寶貴案例,強調了中西醫融合創新的重要性。吳主任還談到「從醫數十載,醫生和病人要做到兩心相通,這才能治好傷病、醫好心病」 。

施氏傷科長三角之行

海門中醫院合作

孫波主任分享到:2016年12月12日,施氏傷科開展了「回歸故裡」海門尋根活動,並在海門中醫院建立了施氏傷科—海門傳承工作站,進行帶教、查房及科研學術活動。這也是我們一直強調的中醫需要反哺、傳承與發展。

2011年7月,施氏傷科療法列入上海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0年施氏傷科不忘初心,傳承精華,守正創新,開展了諸多非遺相關活動。

施氏傷科的長三角之旅才剛剛開始,之後也會在江蘇常州開展傳承工作,施氏傷科將始終秉持「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理念,通過系統整理、總結學科理論經驗、特色方藥、診療手法,惠及更多的患者。

來源:黃浦區香山中醫醫院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非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施氏傷科傳人做客「長三角人物周刊」直播間》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旌德非遺魅力綻放長三角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
    10月24日上午,「長三角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在宣城隆重開幕。來自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具有鮮明地域特色、保護成果顯著、貼近當代生活的非遺項目,組建了「 魅力上海」、「水韻江蘇」、 「風雅浙江」、「美好安徽」四個展區同臺展示,相互交流,共謀發展。
  • 閩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作品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主要形式有表演藝術、民俗文化、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現身」手遊 搭網際網路「快車」-油紙傘,傳承...
    東方網記者曹磊8月7日報導:與大眾印象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時」和與社會脫節不同,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傳統文化越來越頻繁地出現於日常生活中,為大眾所談論與欣賞。  近日,蘇繡、油紙傘、惠山泥人、口技、以及四川巴中皮影戲等紛紛出現於騰訊手遊《尋仙》中,引發新一輪關注。
  • 阜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拳」傳人張玉亮再次收徒
    阜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拳」傳人張玉亮端坐正堂中國網訊 2017年5月1日上午,安徽省阜陽市傳統武術「張家拳」第四代傳人張玉亮先生再次開門收徒。2016年被列為阜陽市潁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第三代傳人張棟才從小秉承家傳跟隨父親習武學醫, 1958年應徵入伍,入選南京軍區「八一」武術隊,195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屆全軍運動會,獲得武術全能第二名。1959年10月張棟才作為「八一」武術隊運動員,參加了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武術比賽獲得對練第6名。1960年任南京軍區第四軍事歩校武術教練。
  • 【人物風採】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傳統舞蹈專業委員會會員—陳亮亮
    陳亮亮——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傳統舞蹈專業委員會會員,國際級舞龍舞獅裁判員、教練員,非物質文化遺產
  • 長三角中小學校江南絲竹聯盟成立
    這是上海市青浦區崧文小學「崧雅」江南絲竹樂團一位小團員的迫切心聲。眼看就要登臺表演了,可這名孩子這些天一直發燒不退。家長和老師都勸她別登臺了,她卻執意要上。 孩子如此看重的演出,是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徐匯區教育局委託徐匯中學牽頭組建的長三角中小學校江南絲竹聯盟成立儀式暨展演。兩年來的學習和排練,已經讓孩子深深愛上了絲竹樂。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義無反顧
    -----《誰來拯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追蹤報導之二  (記者:劉軍羅永松報導) 2020年12月8日,記者專訪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執行會長丁偉華,經神州瞭望、中華網等全國六十多家主流媒體報導和轉載,在全國形成了新聞熱點,引起了三亞市委宣傳部,三亞市旅文局等有關領導的關注,都向丁偉華會長了解情況
  • 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開幕
    此次活動的召開是在2018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文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精神,更好地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現代生活,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支持下,經過前期籌備,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牽頭,聯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公室、北京服裝學院、中國國際時裝周組委會、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服飾研究所等單位,於6月4日至6
  • 虹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研培系列活動圓滿舉辦
    12月17日,虹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研培系列活動在上濱生活廣場和北外灘濱江舉辦。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會長高春明、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蔡豐明、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張黎明、區文旅局局長陸文、區文旅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烈浩出席了本次活動。
  • 迷途旅遊網&王星記·百年非遺扇藝體驗遊,非物質文化遺產.王星記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重要的推廣項目,「王星記·百年非遺扇藝體驗遊」以獨特、創新、示範三位一體的模式推出的旅遊產品,為廣大國內外遊客提供一個全面了解、欣賞王星記百年非遺扇藝文化的平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通過多年的辛勤耕耘,大力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全球展銷,更好地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國際化舞臺,獲得國外讚譽,這是中華文化崛起的體現之一。
  •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文明的結晶9月19日上午,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新聞發布會在屯溪舉行。黃山小罐茶首屆非遺論壇戰略合作籤約儀式中央電視臺和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聯合拍攝百集非遺傳承人《非遺人物故事》啟動儀式
  • 傳承江南絲竹非遺文化 新一批保護傳承基地出爐
    江南絲竹承載著一地的鄉愁記憶,以其獨特的音樂觸角牴達內心,喚起人們對江南傳統文化的熱愛。今天,上海市江南絲竹保護傳承基地創評工作總結大會暨優秀團隊展演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新時代小學舉行。2014年,首批上海市江南絲竹保護傳承基地創建工作開始,於2017年評選出22家基地,讓更多老絲竹樂手們重新聚攏在社區。為推進江南絲竹在青少年中的傳承,市群藝館於2016年組建起上海市中小學校江南絲竹聯盟。2019年,委託徐匯中學將此聯盟升級為長三角中小學校江南絲竹聯盟,積極推動江南絲竹「進校園」工作。至今共26所學校加入聯盟。
  • ...雲南·魅力非遺-中國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展」在法國巴黎...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副主任沈中文(中間)以及現場嘉賓出席開幕式國際在線消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呂茜):當地時間4月30日晚,由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及中國駐巴黎旅遊辦事處共同主辦的「璀璨雲南·魅力非遺-中國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展」開幕式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行。
  • 中國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原標題:太極逐夢終有果 一朝亮翅震寰宇 中國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為什麼行? 你對太極拳的印象是什麼?是《太極宗師》中的武功絕學,還是公園裡大爺大媽緩緩出拳的廣播操?又或是武俠小說中張三丰所創的功夫,還是電子遊戲中的某個技能?
  • 【西寧非遺】湟中農民畫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旦正
    湟中農民畫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旦正 2008年,旦正被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湟中農民畫代表性傳承人。這個樸實的藏族老人將他的一生都獻給了湟中農民畫,由他培養的農民畫家更是遍布湟中地區,成為在全國甚至國外都有影響的人物,湟中縣也因此贏得了中國現代民間繪畫鄉的美譽。 —END—
  • 系列微電影《非遺裡的清廉》第十二集丨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裡的清廉》微電影第十二集上線發布。本集微電影由青島市紀委監委、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即墨區紀委監委製作,講述了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即墨老酒黃酒傳統釀造技藝」裡的清廉故事。  據悉,《非遺裡的清廉》系列微電影從介紹青島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入手,借傳承人之口,講述非遺裡蘊含的清廉思想,通過微電影的時尚形式深化廉政文化建設。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保護方法、申報流程
    2.開發式(經濟資源):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視為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的資源,進行產品、服務、體驗活動、交流項目等方面的內容轉化,展現其中的資源價值。1、開展全國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普查;2、建立非遺四級名錄體系;3、制定過非遺傳承人登記制度;4、建立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5、收藏展示非遺保護成果;6、建立非遺資料庫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示,孫氏太極拳上榜
    孫氏太極拳項目近日由文旅部公示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太極拳」擴展項目)。據悉,公示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 黃山高新區將舉辦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
    日前,從黃山市黃山高新區管委會得知,黃山高新區日前已經會同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召開首屆中國非遺論壇籌備工作推進會。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朱小健,黃山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金濤,黃山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建斌等參加會議。
  • 泉州豐澤五個項目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非物質文化是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結晶。近日,泉州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公布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其中,來自豐澤區的泉州古琴藝術、泉州市正骨醫院吊膏、了乙膏貼入選新增項目名錄,泉州錫雕技藝(林氏錫雕技藝)、泉州正骨療法(張氏)入選第一批至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